“名家笔下的冬天”之《北平的冬天》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ee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
  正值严冬,这天寒地冻了,想来大家没事都愿意宅在家里吧。古人说“大雪封门好读书”。看点什么呢?不如读读我给大家推荐的这几篇名家写冬天的小文,我以为这篇篇都可以称得上是白话文的精品。不着急,好文一定要慢慢品,现在到开春,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咱们一周看一篇好了······
  说起冬天,不寒而栗。
  我是在北平长大的。北平冬天好冷。过中秋不久,家里就要忙过冬的准备,作“冬防”了。阴历十月初一,屋里就要生火,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点。摇煤球是一件大事,一串骆驼驮着一袋袋的煤末子到了家门口,煤黑子把煤末子背进门,倒在东院里,堆成好高的一大堆。然后等着大晴天,三五个煤黑子带着筛子、耙子、铲子、两爪钩子就来了,头上包塊布,腰间褡布上插一根短粗的旱烟袋。煤黑子摇煤球的那一套手艺真不含糊。煤末子摊在地上,中间做个坑,好倒水,再加预先备好的黄土,两个大汉就搅拌起来。搅拌好了就把烂泥一般的煤末子平铺在空地上,做成一大块蛋糕似的,用铲子拍得平平的,光溜溜的,约一丈见方。这时节,煤黑子已经满身大汗,脸上一条条黑汗水淌了下来,该坐下休息抽烟了。
  休息毕,煤末子稍稍干凝,便用铲子在上面横切竖切,切成小方块,像厨师切菜切萝卜一般手法伶俐。然后坐下来,地上倒扣一个小花盆,把筛子放在花盆上,另一人把切成方块的煤末子铲进筛子,便开始摇了。就像摇元宵一样,慢慢的把方块摇成煤球。然后摊在地上晒。一筛一筛的摇,一筛一筛的晒。好辛苦的工作,孩子在一边看,觉得好有趣。
  万一天色变,雨欲来,煤黑子还得赶来收拾,归拢归拢,盖上点什么,否则煤被雨水冲走,就前功尽弃了。这一切他都乐为之,多开发,一点酒钱便可。等到完全晒干,他还要再来收煤,才算完满,明年再见。
  煤黑子实在很苦,好像大家并不寄予多少同情。从日出做到日落,疲乏的回家途中,遇见几个顽皮的野孩子,还不免听到孩子们唱着歌谣嘲笑他:煤黑子,打算盘,你妈洗脚我看见!
  我那时候年纪小,好久好久都没有能明白为什么洗脚不可以令人看见。
  煤球儿是为厨房大灶和各处小白炉子用的,就是再穷苦不过的人家也不能不预先储备。有“洋炉子”的人家当然还要储备大块的红煤白煤,那也是要砸碎了才能用,也需费一番劳力。南方来的朋友们看到北平家家户户忙“冬防”,觉得奇怪,他是不知道北平冬天的厉害。
  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那景致可是有得瞧的。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东晋才女,谢安之女,王羲之的弟弟王凝之之妻)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各自忙着做各自的事。我小时候上学,背的书包倒不太重,只是要带墨盒很伤脑筋,必须平平稳稳的拿着,否则墨计就要洒漏出来,不堪设想。有几天还要带写英文字的蓝墨水瓶,更加恼人了。如果伸手提携墨盒墨水瓶,手就会被冻僵。手套没有用。我大姐给我用绒绳织了两个网子,一装墨盒,一装墨水瓶,同时又给我做了一副棉手筒,两手伸进筒内,提着从一个小孔塞进来的网绳,于是,两手不暴露在外,也可以提携墨盒和墨水瓶了。饶是如此,手指关节还是冻得红肿,作奇痒。脚后跟生冻疮更是稀松平常的事。临睡时,母亲为我们备热水烫脚,然后钻进被窝,这才觉得一日之中尚有温暖存在。
  北平的冬景不好看么?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树顶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呱呱的叫个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鸦图!但是远不及西安城里的乌鸦多。北平喜鹊好像不少,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翘着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说它是来报喜的,我不知喜自何来。麻雀很多,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觅食,一副可怜相。不知什么人放鸽子,一队鸽子划空而过,盘旋又盘旋,白羽衬青天,哨子忽忽响。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风筝,沙雁蝴蝶龙晴鱼,弦弓上还带着锣鼓。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
  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煮饺子、接财神。其实是孩子们狂欢的季节,换新衣裳、磕头、逛厂甸儿,流着鼻涕举着琉璃喇叭大沙雁儿。五六尺长的大糖葫芦糖稀上沾着一层尘沙。北平的尘沙来头大,是从蒙古戈壁大沙漠刮来的,来时真是胡尘涨宇,八表同昏。脖领里、鼻孔里、牙缝里,无不是沙尘,这才是真正的北平冬天的标帜。愚夫愚妇们忙着逛财神庙,白云观去会神仙,甚至要赶到妙峰山进头炷香,事实上无非是在泥泞沙尘中打滚而已。
  在北平,裘马轻狂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极大多数的人到了冬天都是穿着粗笨臃肿的大棉袍、棉裤、棉袄、棉袍、棉背心、棉套裤、棉风帽、棉毛窝、棉手套。穿丝棉的是例外。至若拉洋车的、挑水的、掏粪的、换洋取灯儿的、换肥子儿的、抓空儿的、打鼓儿的······哪一个不是衣裳单薄,在寒风里打颤?
  在北平的冬天,一眼望出去,几乎到处是萧瑟贫寒的景象,无需走向粥厂门前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饥寒交迫的境况。北平是大地方,从前是辇毂(皇帝的车舆,这里代指皇帝)所在,后来也是首善之区,但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地方。
  北平冷,其实有比北平更冷的地方。我在沈阳度过两个冬天。房屋双层玻璃窗,外层凝聚着冰雪,内层若是打开一个小孔,冷气就逼人而来。马路上一层冰一层雪,又一层冰一层雪,我有一次去赴宴,在路上连跌了两交,大家认为那是寻常事。可是也不容易跌断腿,衣服穿得多。一位老友来看我,觌面不相识,因为他的眉毛须发全都结了霜!街上看不到一个女人走路。路灯电线上踞着一排鸦雀之类的鸟,一声不响,缩着脖子发呆,冷得连叫的力气都没有。更北的地方如黑龙江,一定冷得更有可观。北平比较起来不算顶冷了。
  冬天实在是很可怕。诗人说:“如果冬天来到,春天还会远么?”但愿如此。
其他文献
张连文看着记者带来的白酒,感慨了一番久违的故乡情之后,还曾跟记者约定:“我以前挺能喝酒的,也好喝酒。等我身体好点了,约上你,咱们一起喝两杯。”  曾主演《艳阳天》《创业》《沸腾的群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敌营十八年》等经典影视剧的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张连文1月4日因病去世,享年74岁。  十二年前,张连文曾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我也曾先后三次去张连文家中拜访他。如今再度提及“铁人”张连文,去日如昨
期刊
现年75岁的徐朝兴站在中国美术馆三层展厅的中间,最后一遍审视自己的作品,再过几个小时,“青瓷·传承·复兴暨徐朝兴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展”就开幕了。  走到灰釉‘“观沧海”大盘前,他停了下来。这是一直径76厘米的弟窑(相传:宋朝龙泉县,有一位很有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以擅烧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两兄弟自幼跟父亲学手艺,都深得其父的真传。章村根去世后,这
期刊
“修剪花材的时候,就顺花材自然之势。别插成一溜,别插成一个等高线,因为任何植物它都是高低错落生长的。”這位醉心于把瓶中花插出自然之美的老人叫王莲英,是中国杰出的插花艺术家,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用花主要设计者,也是将传统插花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人。  对于2019年在北京延庆举办的世园会,王莲英有着这样的期许:“我们国家第二次举办的这个最高级的一个盛会,而且是在我们北京来举办,希望我
期刊
在敦煌研究院,有一座名为“青春”的雕像伫立其中——一位短发少女拿着草帽,身体微微前倾,迈出去的步伐彰显着年轻人独有的意气风发。而“青春”的原型,便是如今已满头银丝的樊锦诗。敦,大也;煌,盛也。自1963年从大学毕业后,樊锦诗扎根风沙之中的敦煌,五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着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记者专访樊锦诗,聆听“敦煌女儿”半个世纪以来的执着与真诚。  一见定终身  见到樊锦诗是
期刊
顾方舟曾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2019年1月2日3时35分,研制疫苗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的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一级教授顾方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消息,顾方舟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兹
期刊
北京卫视热播剧《幕后之王》中的布小谷引发观众热议。其扮演者、顶着“谋女郎"光环出道的周冬雨同布小谷一样,有过初入行的青涩懵懂,也有着成长后的自信无畏。从《山楂树之恋》中淳朴腼腆的静秋到大方得体的最佳女演员,她以自己独有的灵气和天赋,赋予了每一个角色特有的灵魂,成为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实力派”代言人之一。近日,周终雨讲述了台前幕后的职场进阶之路。  从端茶倒水取快递的小实习生到独当一面的高级制作人,
期刊
日前,弟弟发来一张老照片,定睛细看,屈指一算,这张照片应该是在“文革”初期拍摄的,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  当年我不满17岁时就参加了工作,在国家某部级所属的一机关食堂里上班。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是经历过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的老干部。他们对我们这些年轻人都热情地昵称为小鬼。工作之余,常常和我们在一起打兵乓球、篮球,或郊游等,彼此相处得很融洽。1969年,机关在西北宁夏平罗县开办了“五七干校”。我们这些
期刊
王叔晖,字郁芬。她是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家,尤擅长女性人物画的创作,甚至可称“第一人”,是连环画史上的一代传奇。  你不一定听说过王叔晖这个名字,但《西厢记》《木兰从军》《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杨门女将》《桑园会》《生死牌》《新白娘子传奇》······这些连环画,你总会看过一些吧,这些连环画都是王叔晖画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王叔晖的故事——  童年往事  王叔晖,1912年8月生于天津,
期刊
之前,我已给大家介绍了“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里的王、杨,今天来给大家说说卢——卢照邻。  人们常用“同命鸳鸯”来形容恩爱夫妻,就是从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长安古意》)发展来的。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他的生年有说是公元630年的,也有说是636年的,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范阳卢氏自秦以来,就是名门大族,还一度入围过“中国四大
期刊
他曾十一次深入南极大陆,带领队员找到南极冰盖最高点并建立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   2019年1月2日,中国第三十五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成功进入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处区域,进一步去完成南极的科考研究。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一个难以到达的巨大“冷库”,而本期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