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前景和施展空间,如何搞好语文实践活动课更是摆在我们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和众多的困惑,我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尝试和探索,对它有了一些思考。
语文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使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地"活""动"起来。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和"动"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选好内容,"活""动"结合。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质。
1、实践性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它一改过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机械地"灌"的落后方式,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操作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身心,拓宽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收集并抄写好,按照类别整理编排,装订成册,配上封面,就编成了一本作文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抢着整理,互相帮助,不但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学会了整理作文选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想象性内容。合理的想象是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确定活动内容、方式、步骤,经过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办小报,迎国庆》时,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资料,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认真设计、书写、绘画,办好高质量的手抄报。由于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交流创作十分活跃,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结果,这堂课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的基本技能,赏析了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认真指导,"活"学活"动"。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放手让学生"动"的同时,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活"学活"动"。
1、准备充分,合理安排。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做"管事婆婆",要相信学生"我能行",全面放手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依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合理安排任务,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活动能力。如在上《欢天喜地庆元旦》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研究,充分发挥想象,不仅认真准备了许多礼品,精心布置了教室,还设计了多份活动方案,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
2、放手活动,独立参与。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积极动手实践,认真思维,灵活运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赏春联》前,学生能够走家串户,看到门上的春联就随手抄下来,加以整理。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并能自造对联吟咏,虽然有的语法欠佳,韵味不足,但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巧用形式,"动"中带"活"。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研究等。我们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动口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
1、面向全体,提供舞台。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语文实践活动课同样如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如在教学《成语接龙》中,我特地安排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提出第一个成语。在接龙过程中,优先成绩差的同学回答,及时表扬和鼓励。班内同学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你讲我答,互相竞争,气氛十分活跃。
2、推敲形式,激发兴趣。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选好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动"和"活",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一课前,我本打算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阅等形式来了解当前周围环境现状。经过再三斟酌,我觉得活动方式单调空洞,脱离实际,便决定采用"走出去,看一看"的办法,让学生亲眼目睹身边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状况。由于是真实调查和感受,学生参与性很高,感触较深,提出了种种改进方案。
3、创设情境,乐于"活""动"。
情景的合理科学的创设,是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上课前活动场所的精心布置,营造愉
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和动手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活""动"。如在活动课《辩论--看电视到底好不好?》中,我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由男生和女生担任。双方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积极收集资料和论据,在辩论会上,各自出谋划策,连差生也不甘示弱,直争得脸红耳赤,教学高潮一再迭起,效果可想而知。实践活动课的结果往往只是某种形式的"作品",如朗诵的诗歌、搜集的资料、表演的节目等,对小学生来说,"作品"的水平高低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这些"作品"活动中所经历过的一切心理感受。现在有些实践活动课重结果,重表演,而往往看不到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或受挫折而独立战胜挫折的精神。长此以往,实践活动课将趋于形式,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获得快乐。
四、实践活动的过程性
在以"秋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参观了校园秋天花草树木的变化:樱花树叶、竹叶都落叶了,龙爪树、黄扬球的叶子更绿了,小草的头发更黄了。看了这一景色,看谁能说出花草树木变化的原因。激兴创诗、创歌在班上进行交流。最后把看到的"秋景"动笔写下来。如有一个学生写《校园的雪松》,他写到:"雪松你好高啊,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了,你若是靠我们近一点,我们伸手就可以摸到你的顶尖了"。还有一名学生写《小草》,"秋天,秋风把小草弟弟的头发吹黄了,用手摸一摸,小草弟弟哭了,他说他要到泥土里睡觉去了"。这些真实朴素的语言只有通过观察,实地了解才能写出具有特色的习作。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以及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和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果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能够重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动"激趣,以"活"拓思,"活""动"结合,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使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地"活""动"起来。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手动口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只有将"活"和"动"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选好内容,"活""动"结合。
语文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活""动"结合的原则,"动"中有"活","活"中有"动",从而激发兴趣,提高语文素质。
1、实践性内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它一改过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机械地"灌"的落后方式,教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认真操作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身心,拓宽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选编自己的作文选》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将以前自己在课内外写的比较满意的作文收集并抄写好,按照类别整理编排,装订成册,配上封面,就编成了一本作文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抢着整理,互相帮助,不但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学会了整理作文选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想象性内容。合理的想象是写作的源泉。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确定活动内容、方式、步骤,经过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实践活动课《办小报,迎国庆》时,要求学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收集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资料,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认真设计、书写、绘画,办好高质量的手抄报。由于主题贴近现实生活,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交流创作十分活跃,在手抄报上写下了自身的感受和体会。结果,这堂课不但锻炼了学生灵活应用的基本技能,赏析了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认真指导,"活"学活"动"。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放手让学生"动"的同时,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活"学活"动"。
1、准备充分,合理安排。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做"管事婆婆",要相信学生"我能行",全面放手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依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合理安排任务,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培养活动能力。如在上《欢天喜地庆元旦》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学生能够积极讨论研究,充分发挥想象,不仅认真准备了许多礼品,精心布置了教室,还设计了多份活动方案,使教学过程能顺利进行。
2、放手活动,独立参与。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积极动手实践,认真思维,灵活运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赏春联》前,学生能够走家串户,看到门上的春联就随手抄下来,加以整理。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并能自造对联吟咏,虽然有的语法欠佳,韵味不足,但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巧用形式,"动"中带"活"。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研究等。我们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动口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
1、面向全体,提供舞台。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语文实践活动课同样如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如在教学《成语接龙》中,我特地安排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提出第一个成语。在接龙过程中,优先成绩差的同学回答,及时表扬和鼓励。班内同学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了,你讲我答,互相竞争,气氛十分活跃。
2、推敲形式,激发兴趣。
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选好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动"和"活",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一课前,我本打算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阅等形式来了解当前周围环境现状。经过再三斟酌,我觉得活动方式单调空洞,脱离实际,便决定采用"走出去,看一看"的办法,让学生亲眼目睹身边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状况。由于是真实调查和感受,学生参与性很高,感触较深,提出了种种改进方案。
3、创设情境,乐于"活""动"。
情景的合理科学的创设,是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上课前活动场所的精心布置,营造愉
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和动手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活""动"。如在活动课《辩论--看电视到底好不好?》中,我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由男生和女生担任。双方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积极收集资料和论据,在辩论会上,各自出谋划策,连差生也不甘示弱,直争得脸红耳赤,教学高潮一再迭起,效果可想而知。实践活动课的结果往往只是某种形式的"作品",如朗诵的诗歌、搜集的资料、表演的节目等,对小学生来说,"作品"的水平高低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这些"作品"活动中所经历过的一切心理感受。现在有些实践活动课重结果,重表演,而往往看不到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或受挫折而独立战胜挫折的精神。长此以往,实践活动课将趋于形式,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获得快乐。
四、实践活动的过程性
在以"秋景"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参观了校园秋天花草树木的变化:樱花树叶、竹叶都落叶了,龙爪树、黄扬球的叶子更绿了,小草的头发更黄了。看了这一景色,看谁能说出花草树木变化的原因。激兴创诗、创歌在班上进行交流。最后把看到的"秋景"动笔写下来。如有一个学生写《校园的雪松》,他写到:"雪松你好高啊,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了,你若是靠我们近一点,我们伸手就可以摸到你的顶尖了"。还有一名学生写《小草》,"秋天,秋风把小草弟弟的头发吹黄了,用手摸一摸,小草弟弟哭了,他说他要到泥土里睡觉去了"。这些真实朴素的语言只有通过观察,实地了解才能写出具有特色的习作。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以及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和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果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能够重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动"激趣,以"活"拓思,"活""动"结合,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