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晓荔,江苏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现为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原题回放
请以“迎着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具有极大的开放度,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审题方面,命题者没有给考生设置任何障碍。“迎着风”是一个动宾短语,其显性动作是“迎着”,既可以理解为逆风而动,亦可以理解为在风来之前有所作为等。当然,题目也并非毫无限制,作为一个短语,“迎着风”除了本身的动态之外,还有着隐含的动作或行动,比如迎着风前进、迎着风成长等。
章法构思方面,考生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比如,风是狂风,“迎着风”,走得从容、走得勇敢,就表明了一种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的态度;风是春风、微风,“吹面不寒杨柳风”,迎着风飞翔,迎着风跟着云,可以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风是和风,把酒临风,“迎着风”就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达观淡然的人生状态;风是政治风云、国际风云,则表明需要迎接挑战;等等。由于切入的角度多,所以行文时要善于联想,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综合而言,这道作文题可以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水平,那些平常注重读写、基本功扎实、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很容易就能脱颖而出。比如选材方面,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大多写自己迎着风上学、迎着风放风筝,或空泛地就理想之风、助人之风等大发议论,读来难免乏味;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则会写他人迎着风,或某些特殊职业的人迎着风在户外作业等;思路更开阔一点的考生,则能够在实写的基础上巧妙升华,在风的本义、比喻义、象征义间自由转换,做到虚实相生,增加文章的美感和韻味。这样一比较,文章质量高下立见。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的总均分在35分左右,但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凤毛麟角,全市6万多名考生中,得分在45分以上(总分50分)的只有64篇,上乘之作不到千分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肤浅,缺少新意。
很多考生对“风”的比喻义、引申义把握不准确,理解浅薄,甚至是错误的,同时对生活缺少发现。他们的文章,有的选材陈旧,仅仅在叙事前加上一句“那一天正刮着风”来“扣题”,风既没有营造氛围,也没有烘托人物内心,更没有推动情节发展,可以说,所叙之事与风毫无关联;有的只局限于写做某件事时自然界刮过的风,或者泛泛地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风,缺少感悟,缺乏更深层次的拓展挖掘。
2. 扣题不紧,乱贴标签。
这些考生的文章,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密,切题不巧,存在“贴标签”现象。他们大多只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提一提“风”,文化积淀较少。
3.无病呻吟,表现力弱。
本次考场作文中,难见真情、不善表达真情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考生的文章见文不见人,真情难觅。具体表现为:描写不够细腻,叙事如同记流水账,缺乏思想深度,词汇积累匮乏,遣词造句能力欠缺,不注意借助抒情和议论更好地表达主题等。
4.结构不清,盲目“创新”。
部分考生思路不够清晰,层次不够分明,信口开河,东拼西凑。部分考生滥用题记、小标题,结果弄巧成拙,影响了文章质量。比如,有一位考生拟的小标题是“两天前 燥热难耐”“一天前 雨转晴”“今天 多云”,而从文章内容看,这三个小标题根本起不到概括文段内容的作用,纯属哗众取宠。再如,有一位考生写了“风——看不见,摸不着”这样的题记,既不能起到交代写作缘由的作用,也无法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纯属多此一举。
5.书写潦草,语病较多。
2016年是宿迁市连续第二年单独设置书写分(5分),但字迹工整且美观者依然少之又少。不少考生的文章中,病句、错别字较多,行文时勾画涂抹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得分。
迷津指点
作为一道情境类命题作文,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创设“迎着风”的情境,无论什么文体,都必须文中见“风”。如果离开了“风”,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偏题甚至跑题就会在所难免。
老师给大家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贴近生活选材,且一定要追求新颖,尽量避开大众化题材。比如,春夏秋冬四季之“风”是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写作时就应该回避,要开动脑筋另辟蹊径。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位考生写自己“迎着风”乘一叶小舟驶入书海,亲眼见到了汤姆、卡西莫多、宋江等人经历的情节,就不落俗套,起到了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效果。
二是要有文体意识。如果写记叙文,内容一定要具体,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要注意叙议结合,多用修辞句,让语言摇曳多姿,变得有味道、有文采;如果写议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同学们要记住:千万不要写那种文体模糊、让阅卷者望而生厌的“四不像”文章。
三是要重视阅读。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多读书,读大量的书。读的书多了,语感、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就会水涨船高;读的书多了,大脑中才能积累大量的词汇,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读的书多了,文章如何起承转合、如何描写等各个方面的写作技巧也就会慢慢领会。
此外,同学们还要注意认真书写,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卷面清洁;“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原题回放
请以“迎着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这道作文题具有极大的开放度,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审题方面,命题者没有给考生设置任何障碍。“迎着风”是一个动宾短语,其显性动作是“迎着”,既可以理解为逆风而动,亦可以理解为在风来之前有所作为等。当然,题目也并非毫无限制,作为一个短语,“迎着风”除了本身的动态之外,还有着隐含的动作或行动,比如迎着风前进、迎着风成长等。
章法构思方面,考生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比如,风是狂风,“迎着风”,走得从容、走得勇敢,就表明了一种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的态度;风是春风、微风,“吹面不寒杨柳风”,迎着风飞翔,迎着风跟着云,可以享受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风是和风,把酒临风,“迎着风”就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达观淡然的人生状态;风是政治风云、国际风云,则表明需要迎接挑战;等等。由于切入的角度多,所以行文时要善于联想,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综合而言,这道作文题可以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水平,那些平常注重读写、基本功扎实、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很容易就能脱颖而出。比如选材方面,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大多写自己迎着风上学、迎着风放风筝,或空泛地就理想之风、助人之风等大发议论,读来难免乏味;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则会写他人迎着风,或某些特殊职业的人迎着风在户外作业等;思路更开阔一点的考生,则能够在实写的基础上巧妙升华,在风的本义、比喻义、象征义间自由转换,做到虚实相生,增加文章的美感和韻味。这样一比较,文章质量高下立见。
评卷扫描
本次考场作文的总均分在35分左右,但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凤毛麟角,全市6万多名考生中,得分在45分以上(总分50分)的只有64篇,上乘之作不到千分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肤浅,缺少新意。
很多考生对“风”的比喻义、引申义把握不准确,理解浅薄,甚至是错误的,同时对生活缺少发现。他们的文章,有的选材陈旧,仅仅在叙事前加上一句“那一天正刮着风”来“扣题”,风既没有营造氛围,也没有烘托人物内心,更没有推动情节发展,可以说,所叙之事与风毫无关联;有的只局限于写做某件事时自然界刮过的风,或者泛泛地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风,缺少感悟,缺乏更深层次的拓展挖掘。
2. 扣题不紧,乱贴标签。
这些考生的文章,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密,切题不巧,存在“贴标签”现象。他们大多只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提一提“风”,文化积淀较少。
3.无病呻吟,表现力弱。
本次考场作文中,难见真情、不善表达真情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考生的文章见文不见人,真情难觅。具体表现为:描写不够细腻,叙事如同记流水账,缺乏思想深度,词汇积累匮乏,遣词造句能力欠缺,不注意借助抒情和议论更好地表达主题等。
4.结构不清,盲目“创新”。
部分考生思路不够清晰,层次不够分明,信口开河,东拼西凑。部分考生滥用题记、小标题,结果弄巧成拙,影响了文章质量。比如,有一位考生拟的小标题是“两天前 燥热难耐”“一天前 雨转晴”“今天 多云”,而从文章内容看,这三个小标题根本起不到概括文段内容的作用,纯属哗众取宠。再如,有一位考生写了“风——看不见,摸不着”这样的题记,既不能起到交代写作缘由的作用,也无法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纯属多此一举。
5.书写潦草,语病较多。
2016年是宿迁市连续第二年单独设置书写分(5分),但字迹工整且美观者依然少之又少。不少考生的文章中,病句、错别字较多,行文时勾画涂抹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得分。
迷津指点
作为一道情境类命题作文,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创设“迎着风”的情境,无论什么文体,都必须文中见“风”。如果离开了“风”,文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偏题甚至跑题就会在所难免。
老师给大家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贴近生活选材,且一定要追求新颖,尽量避开大众化题材。比如,春夏秋冬四季之“风”是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写作时就应该回避,要开动脑筋另辟蹊径。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位考生写自己“迎着风”乘一叶小舟驶入书海,亲眼见到了汤姆、卡西莫多、宋江等人经历的情节,就不落俗套,起到了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效果。
二是要有文体意识。如果写记叙文,内容一定要具体,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要注意叙议结合,多用修辞句,让语言摇曳多姿,变得有味道、有文采;如果写议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同学们要记住:千万不要写那种文体模糊、让阅卷者望而生厌的“四不像”文章。
三是要重视阅读。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多读书,读大量的书。读的书多了,语感、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就会水涨船高;读的书多了,大脑中才能积累大量的词汇,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读的书多了,文章如何起承转合、如何描写等各个方面的写作技巧也就会慢慢领会。
此外,同学们还要注意认真书写,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卷面清洁;“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