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然而再好的教材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兼顾地域特色,也无法完全适应每一学生的差异性。文章从小学生学习实际需求,针对现有教材教学内容,尝试进行优化拓展、合理整合,力求做到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结构;优化;整合;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19-01
教材是专家编写的,具有完整科学的体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立足实践,敢于尝试,可以对教材内容和资源进行创造性地选择、微调、优化拓展,有效转化成助推课题教学的有益因素,从而使课堂充满智慧、富有活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下文,就以新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对教材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一、对教材内容结构进行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一)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
新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材,包含两个知识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演示文稿模块,共6课时;其次是因特网基础知识共9课时,也是学生学习上网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先教学演示文稿,再教学因特网知识。这样在教学演示文稿时,学生制作演示文稿中需要用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无处获得,又没学习过上网查找资料的知识。再者后面的上网查资料等上网应用技能,又不是建立在有效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同样会觉得为了查找而查找的尴尬局面。因此把相关的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提到前面教学,把教学查找资料的内容与制作演示文稿搜集图文资料的需求结合起来,能更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服务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
由于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所需要文字和图片资料一般可以从网上获取。把上网查资料的知识提到前面教,把这个知识应用于学生找资料上,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因此尝试进行教材内容順序的重组整合。把上网查找资料的知识提到前面教学,就让学生具有了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自己解决素材资料的问题,学生也因此不再束手无策,反而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同时把查找资料的实践操作融入到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学习体现学用结合,学习效果也更好。
(三)促进知识掌握、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学生因为需要资料素材,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从网络上自行获取所需资料,更加具有学习热情与动力。利用已有知识去网上查找搜集自己把需要的素材资料,积极性高,查找的资料也更加有的放矢,同时通过查找资料的实践操作,使得上网查找资料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和牢靠;同时,有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就能对自己作品的资料作有更高的要求,两个方面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二、对教材内容结构进行优化整合的对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对教材中内存逻辑联系不太合理的内容顺序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更适合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组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在教学演示文稿第1课、第2课后停止教学这部分内容,转而进入第二模块因特网部分知识的教学。先教学第7课《认识因特网》,再跳到第10课《网上查资料》,这一课的教学无需专门课时,只需在教学演示文稿时,提出需要搜集资料,引出资料的获取方式,引导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图文资料,这时候学生对于如何在网络上查找搜集自己所需的资料一定很感兴趣,教师只要教给在网上查找搜集资料的方法步骤,怎样把查找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上以备后面使用,学生个个全神贯注,学得津津有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很好。
把上网知识第7课和第10课查找资料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之中,并且在以后的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不断应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并在演示文稿教学中不断应用。这种把学用结合起来,内容融合,分解难点,加强知识教学的内在联系,教学针对性更强,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就非常理想。还可以省去专门教学第10课查找资料的教学课时。由此,我觉得这么做对教学是有利的,值得尝试。
三、优化整合后的效果反思
通过这个的内容重组与整合,看似打乱了原有教材的体系逻辑,实则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教学规律,更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和掌握,学以致用,内在联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目的性更明确,在学习一个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另一个知识,提高了整个教学的效率。
总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做这种重组与整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利于教学的可以尝试,做到有的放矢,既尊重原有教材体系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又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向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08).
[2]柴方东.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结构;优化;整合;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19-01
教材是专家编写的,具有完整科学的体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立足实践,敢于尝试,可以对教材内容和资源进行创造性地选择、微调、优化拓展,有效转化成助推课题教学的有益因素,从而使课堂充满智慧、富有活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下文,就以新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对教材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一、对教材内容结构进行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一)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
新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材,包含两个知识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演示文稿模块,共6课时;其次是因特网基础知识共9课时,也是学生学习上网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先教学演示文稿,再教学因特网知识。这样在教学演示文稿时,学生制作演示文稿中需要用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无处获得,又没学习过上网查找资料的知识。再者后面的上网查资料等上网应用技能,又不是建立在有效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同样会觉得为了查找而查找的尴尬局面。因此把相关的上网查找资料的内容提到前面教学,把教学查找资料的内容与制作演示文稿搜集图文资料的需求结合起来,能更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服务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
由于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所需要文字和图片资料一般可以从网上获取。把上网查资料的知识提到前面教,把这个知识应用于学生找资料上,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因此尝试进行教材内容順序的重组整合。把上网查找资料的知识提到前面教学,就让学生具有了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自己解决素材资料的问题,学生也因此不再束手无策,反而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同时把查找资料的实践操作融入到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学习体现学用结合,学习效果也更好。
(三)促进知识掌握、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学生因为需要资料素材,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从网络上自行获取所需资料,更加具有学习热情与动力。利用已有知识去网上查找搜集自己把需要的素材资料,积极性高,查找的资料也更加有的放矢,同时通过查找资料的实践操作,使得上网查找资料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和牢靠;同时,有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就能对自己作品的资料作有更高的要求,两个方面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二、对教材内容结构进行优化整合的对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对教材中内存逻辑联系不太合理的内容顺序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更适合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组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在教学演示文稿第1课、第2课后停止教学这部分内容,转而进入第二模块因特网部分知识的教学。先教学第7课《认识因特网》,再跳到第10课《网上查资料》,这一课的教学无需专门课时,只需在教学演示文稿时,提出需要搜集资料,引出资料的获取方式,引导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图文资料,这时候学生对于如何在网络上查找搜集自己所需的资料一定很感兴趣,教师只要教给在网上查找搜集资料的方法步骤,怎样把查找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上以备后面使用,学生个个全神贯注,学得津津有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很好。
把上网知识第7课和第10课查找资料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之中,并且在以后的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不断应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并在演示文稿教学中不断应用。这种把学用结合起来,内容融合,分解难点,加强知识教学的内在联系,教学针对性更强,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就非常理想。还可以省去专门教学第10课查找资料的教学课时。由此,我觉得这么做对教学是有利的,值得尝试。
三、优化整合后的效果反思
通过这个的内容重组与整合,看似打乱了原有教材的体系逻辑,实则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教学规律,更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和掌握,学以致用,内在联系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目的性更明确,在学习一个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另一个知识,提高了整个教学的效率。
总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做这种重组与整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利于教学的可以尝试,做到有的放矢,既尊重原有教材体系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又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向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08).
[2]柴方东.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