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以新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材料来源,开发和利用课堂内外、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广大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应使各种资源与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一、合理开发和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
  要有效、合理地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的作用,首先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教材观,由被动的使用教材者转向主动灵活组织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提炼,使它的价值不断得以显现。课改实验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本地实际,精选教材的活动内容,根据本地环境、人文习俗等资源,对教材内容予以补充、增删、改编;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方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数学活动内容进行完善、开发。
  二、合理开发与利用贴近生活的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學生的认如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展开有活力的实践活动或游戏,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
  1.以生活经验为背景,在创造活动中学数学。
  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活动内容是新课改数学活动学习的背景材料,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呈现出的活动内容材料感兴趣时,才会主动参与学习,激发探索欲望。要侧重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为出发点,创设一些贴近知识点的活动情境,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每个学生智力、生活环境不同,因此要善于创设活动,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氛围中。
  2.依托儿童素质为事例,渗透数学思想与知识。
  数学知识通过应用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通过练习才得以提高。研究表明,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认识才会变得更加深刻,才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比如学完“统计”知识后,为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及交流合作意识,开展一次小调查活动,调查全班学生的年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统计图和统计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物质条件中的课程资源
  农村小学生受其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孩子不能购置价格较为昂贵或制作形状较为精美的学具,操作材料的缺乏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开发和利用农村现有的物质资源,利用农村的土特产品做学具,为数学学习提供表象支持。
  针对农村教具和学具的严重缺乏,而有些教具和学具又不能用农副产品直接代替的现实情况,我们要立足于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材料自制教具和学具。例如,用废旧包装盒作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教具;用山芋或萝卜削成圆锥体或圆柱体,在课堂上当众切开,让学生指出其高,比多媒体演示的效果更佳。这样自制教具和学具,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演示材料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操作材料,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验操作得以顺利地进行,而且还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合理开发与利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论,它鼓励减少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生成是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出现某些偶发事件,情感的闪念、思维的火花、学生的观点都可能是新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因此,应特别注意即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具体包括学生生成、教师生成、师生共同生成。
  从课程资源的角度来看,教师本身就属于课程资源的一种人力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特长技巧、实践智慧、道德修养及人格魅力等,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就是一种丰厚的课程资源。教师之所以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专业教师有挖掘教材的自觉性、高度的敏感性,能结合学生主体需要主动地、自由地、创造性地、合理地鉴别开发、积累利用身外的课程资源,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生活经验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因为,学生在与新课程的接触中,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新课程,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是课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生活处处皆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的教师要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精神,走出个人经验化、习惯化的封闭视野,用善于发现的眼光,挖掘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资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思考起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新型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得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物理启蒙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教师的观念、素质、角色、行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特别是启蒙阶段的教育教学呢?这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为使八年级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笔
期刊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
期刊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以“质疑”启发学生,开发学生的智力。质疑是对某个知识体系的质问,怀疑其现实的客观性、正确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视野,对知识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但总得来说,知识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认识。从这种角度来讲,知识本身是认识,是人们以在长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经验积累为基础,试图从经验库中抽其精华,建构认识结构图谱,对认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有史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关注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实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逐渐上升,教师成为授课的辅助客体。这种改变被广泛运用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本文的中心内容就是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生 主体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领先时代,区别于旧时代的社会现状,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才能使我们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我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不管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有没有价值,都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从敢问、善问过渡到“会问”,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实践:  一、激起学生情感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
期刊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的又一次“断乳期”,因此,家园配合,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搞好幼小衔接,是我们大班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做好幼儿学习态度方面的准备  首先,帮助孩子理顺对小学的认识。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带领孩子参观小学生的一日学习活动,鼓励孩子与小学生共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参观小学生的成绩展,或通过听大哥哥大姐姐讲小学的学习故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