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黄耀明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二十多年间,有过太多的文章和访问,写过无数次有关黄耀明入行的经过,有关达明一派的点滴,有关他选择的音乐路线,和他所信奉的美学观,甚至还有他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时事议题等等的看法。关于他本人在日常生活各方面的佚事趣闻,例如他爱吃些什么,喜欢哪出电影等等,很多时候记者或访问者都会提问到,而且大多数都已经得到黄耀明的“正式”答案了。
  在这些星罗棋布的访谈文章中,对黄耀明都已经有非常细致清晰的纪录。尽管字里行间难免渗透着诸位笔者对他的种种个人解读,然而对于真正资深的读者来说,这些附加的笔触是不会影响他们,不会令他们对有关的文字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反而,这些几近隐晦的“微批”,使本来并不太过人性化的纪实性文章,增添了几分温暖轻松的润饰,是文字记录上一撮催风提味的盐花。这次为《风尚周报》写黄耀明的故事,要写的也是这类盐花性质的随想,好让大家空闲时放松一下,反正也不用认真钻研就是了。
  
  明,是明哥,不是明星
  访问黄耀明不是一件苦差,这样说不是因为他是个谦谦君子,也不是因为他有求必应。相反,他那并不热衷于在工作时间以外,随意把自己暴露在镁光灯下的作风,以及他相对地放松和随遇而安的工作信念,往往令人更难找到机会去跟他进行专题访问。就算机会等到了,亦不容易及时配合书期或宣传期等等。所以在技术层面上,成功找到黄耀明去做专访,也算是比较珍贵的事情。
  但他本人有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特质,却可以令众多和他在工作层面上偶遇的人无比受惠的。这个特质,也是我个人觉得他最为人所敬重之处——就是他时常能够令到身边和他一起工作的每个人,都有一种舒坦和自如的感觉。
  除了是个公认的“万人迷”,明哥也是一个用心非常公正不阿的人。他从来不会因为你工作岗位的高低,或者因为你的社会地位或权势而对你的品性有任何预设的偏颇看法。无论你是谁,他都尽量会以最正大最明达的目光来和你接触,简单直接地以你作为一个“人”这样来认识你。
  虽然在舞台上及在镜头前经常以奇装异服和妖艳眉目示人,但明哥从来没有“相信”过这些迷离虚幻的外在意象,就跟他在现实世界中为人处世的价值观相同。他并不会被这些纯粹为表演效果而设的角色和幻象,影响了他有血有肉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前不久,我在微博上转发了他的一帧照片,是他出席电影《生命树》(The Tree of Life)在香港的首影礼时被友人拍下的。我看到的,是照片中明哥对艺术和电影的支持和爱护(虽然严格上来说这不是一部纯艺术电影)。然而,不少响应这条博文的朋友,眼光都聚焦在他略见疲惫的眼神,和那疑似在其它不同场合中,曾经穿过不下数次的一件格子衬衫,并藉此来没甚恶意地以转载留言的方式戏谑一番。
  我当然明白这些无关痛痒的戏言之中,隐藏着对明哥的种种亲切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亦从这些只言片语,看到粉丝们制造出来的,与偶像明星之间那种在身份及行为上的无形距离,藉此来潜意识地把名人神化了。很容易展开单向性的溺爱(有些时候憎厌也可用同一方法),并在这种爱当中找到舒适安全的满足感觉。就是说明星是不会疲倦的,甚至不能疲倦的;明星是不会重复地穿着同一件衣服多过一次的。我就着实不知道黄耀明那天在穿起那件格子衬衫步出家门时,心里头正在想着些什么。不过我十分愿意相信,他选择这身装扮,除了为配合当天的场合之外,也因为这是他个人穿得最舒适,最切合他作为“黄耀明”这个人生角色的戏服。他以此示范了对自己的诚实和信心。
  
  耀,是光耀,不是显耀
  所以,我在这里谈一个我认识的黄耀明,不看他的社会地位,不理他的工作性质,不管他的知名程度,只是把他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就好像最初他认识我的时候,也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穿着加连威老道廉价“跳楼货”衬衫的、没有真正念过音乐而自称懂得音乐的怪人而带上有色眼光。我想我跟其他人山人海的弟兄姊妹,以及其他跟黄耀明合作的乐手们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和他互相认识的过程,基本上与音乐无关。而且,我在和他一起工作之前,并不是他及达明一派的乐迷,对于他的音乐可谓毫不认识。
  第一次遇见黄耀明,是在铜锣湾一家日本菜馆。许多年前的那天,不知排练完了什么戏,一伙人嚷着要去吃晚饭,我也被随便地喊了去,于是就不知好歹地跟着去了。到了餐馆已经觉得不寻常,怎么要脱鞋再入内厅的一个隐蔽厢房的,里面还隐隐传来许多人的哄笑声。糊纸的日式板门拉开了,里面早已经开始在吃喝。座中有完全不认识的,也有在某些演出之中见过但不知道名字的,还有谁都认识的几个人物,黄耀明正在其中。当时的我,也没有什么惊慌失措,只是做梦也没有想过那天晚上餐桌前的一群人,当中部分竟然会成为我今后最常见面最要好的朋友。那天介绍我给黄耀明认识的人说,明哥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你将来一定会跟他成为好朋友的。
  就是这样,我和黄耀明见面最多的地方不是录音棚,不是排练室,也不是舞台或后台,而是饭桌。我们通常都是一大群人,晚饭吃得比较晚一点儿,也吃得比较长一点儿。吃饭前后许多时候都会一群怪人般叽叽喳喳地跑去看出电影,或去看个什么舞台演出之类。如果是去看演唱会这类活动,我通常都不会参与的,尤其是外国的歌手或乐团的演出,我从来都提不起一股劲去凑热闹,更不懂得去欣赏及享受。黄耀明倒是个彻头彻尾的音乐会迷,不论什么类型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何方神圣他都会一网打尽。有时候遇上难得一见的国际殿堂级人马跑巡唱,他和一班我们的好友,在几个月之前就会做好预算,早早购票期待。巡唱没有香港站的话,哪怕是台湾、日本、上海,甚至远至伦敦纽约,可能的话大伙儿都会跟他去千里追音。所以有一次他夸口说,当今世上最必要去看和最值得去看的乐团或歌者,他都有去看过最少一次的现场演出,有的甚至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代看过数次。
  而我虽然不会参与看演唱会这个主菜,但许多时候会去参加秀前秀后的餐聚。遇上远行观秀团,如果目的地是一处引人入胜的好地方,我也会选择随团出发,他们去看他们的演唱会之时,我就自己到处去走走吃吃。然后大家又会找一家有趣的地道餐厅来,好像在香港一样地吃秀后餐。余下来的时间,大家也许还会一起去逛逛艺术馆和博物馆,我就会去看吃的和穿的,还有会去看看书店。而明哥就是一定会去逛唱片店的。他爱逛唱片店的程度,是我所见过的当中最为严重的。基本上每次和他外游,他每天都一定会去逛逛唱片店。大路如Tower Records 或者 Virgin Mega Store,小道至古老绝版偏门重口味的怪店,他都能够在这些浩瀚无边的唱片海之中浮沉数小时,乐而忘返。可惜近年全世界的唱片市场都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萎缩,连带唱片的零售业表现也很差,不但营业额大幅下降,店铺内商品的趣味性也同时间受到几近毁灭性的摧残。从前什么唱片店都可以逛上半天,兼且多数会大有斩获的明哥,近来亦多次在我们面前慨叹这个教人失落的现象,说现在出国去逛唱片店,不论店的规模有多大,也不用一个小时就已经逛无可逛了,而且也没有太多东西可以买。更糟的是,有些从前在东京或伦敦的绝世好店,不是严重缩水就是悄悄地结束了。回到老家香港也避不了同样的命运,此文刊出之时,明哥最常光顾最爱逛的中环HMV店也即将步入告别时期,不久的将来就要在这个尖端的商业区中永远消失。这桩唱片业的伤心事,正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真正终结,也是每个好像黄耀明一样的香港音乐发烧友的悲怆。
  
  环,是中环,明哥爱中环
  中环没有了HMV以后,虽然会令她在明哥的眼中丧失了一个焦点,但始终,中环和上环一带依然會是明哥的日常生活圈之所在。除了因为离家和人山人海的办事处不远,以及那个地区本身独有的气质之外,也因为这个地段其实是一个早期就被殖民地政府设计成步行城市的区域。所以如果避开了上班时间的蜂拥人潮,中环以至上环半山等一带的路段,其实真是一个步行者的天堂。
  明哥虽然很明显不是一个喜欢做运动的人,但他也绝对不是那种屁股不愿离开沙发的懒骨头。他最钟情的活动叫做“散步”,而且他是一个散步高手。有许多次我跟他有些工作上的东西要商量,结果都是一起在漫长的散步过程之中边谈边走,不知不觉就数小时了。最远的一次由尖沙咀一路走到美孚,沿着九龙半岛的传统中轴线北上,中间还在太子道和长沙湾拐了几次路,去找地方吃夜宵。明哥这位散步能手不但脚力颇为不凡,最难得的是他认路的本领高强。这方面大家可以相信我这个会把地图当作消闲刊物来阅读的地理科学生,我自问是个非常懂得寻找地方的人,而在我认识的人当中,能够跟我比拼的相信只有数人,而黄耀明定当是其中一位。我和他在谈及一处地方时,都是会用街道名称和方向来沟通的。以一个不会驾车的人来说,明哥在这方面的能力属于异类,天份绝不比他唱歌方面的弱。
  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在认识黄耀明之前,认真地迷恋过他的音乐和他的歌手角色,也在认识了他之后没有单纯地只跟他在音乐世界中打滚,所以我真正是幸运地遇上了一位明星朋友。这里幸运的地方,不只是因为事情的罕有或者特殊,而是当中令我有机会去从他不寻常的职业和他寻常的本性之间,得到了许多领会和启发,明白了许多微妙的人情世故,亦学习了如何在一切不利因素和外来诱惑之中,坚持自己的本我不损,做一个真实自由的人,过一种相当不容易经营的平凡生活。然后忽然有一天,我明白到这就是所谓为人处事的学养和情操。当然,黄耀明也只是个人,他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做朋友的彼此都看得明白。就例如他的优柔寡断,和那慢吞吞的性子,有时候真是很恼人,也影响了工作上的进度。这方面希望他会慢慢地改过来就好了。
  
  明哥虽然很明显不是一个喜欢做运动的人,但他也绝对不是那种屁股不愿离开沙发的懒骨头。他最钟情的活动叫做“散步”,而且他是一个散步高手。有许多次我跟他有些工作上的东西要商量,结果都是一起在漫长的散步过程之中边谈边走,不知不觉就数小时了。
  
  他爱逛唱片店的程度,是我所见过的当中最为严重的。基本上每次和他外游,他每天都一定會去逛逛唱片店。大路如Tower Records 或者 Virgin Mega Store,小道至古老绝版偏门重口味的怪店,他都能够在这些浩瀚无边的唱片海之中浮沉数小时,乐而忘返。
  
  黄耀明也只是个人,他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做朋友的彼此都看得明白。就例如他的优柔寡断,和那慢吞吞的性子,有时候真是很恼人,也影响了工作上的进度。
其他文献
“只要你立志職场而非仕途,猎头就会成为那个时而真切时而虚幻的影子,不停地追随着你。没必要像防着小偷一样防猎头。”    4年前,DWBI界还比较沉默,只有少数行业在开展,而且以国内公司为主。当时如果接到猎头电话,我那个激动呀,还没等对方说完,就自我介绍一番。对方问英文如何?我说没问题,经常练着呢。对方问,这个职位是产品测试,你有兴趣吗?我说可以试试呀(当时没进过外企)。当然,结果多半是不好的。  
期刊
音乐节第一天晚上的压轴戏即将登场。表演完的中外乐队都不肯散去,乐迷们也在雨中引颈等待。终于,一个女人穿着旗袍,提着一瓶烈酒妖娆上台,身旁是花白头发的吉他手和壮硕的鼓手,气场十足,引沸全场。    这支成立于1982年的乐队,从来不是排行榜的宠儿,而女主唱Johnette Napolitano那历尽沧桑的浑厚嗓音,却是摇滚乐迷们最难忘的标识。有人总结:Johnette创作的歌词,一面是女权主义的呐喊
期刊
“在人才市场里,适度的投机肯定是必要的,但这个市场最缺的还是清醒的操盘手。”    我每周接到很多和工作无关的电话,两类电话起码占了三成,一类是忽悠我买房的,一类是忽悠我跳槽的,虽然是一进一出,话题大相径庭,不过目的都差不多,让我相信通过他们的专业化服务能帮助我实现资本的增值,不同的只是前者关注我的金融资本,后者关注我的人力资本。  老实说我之前从来没有把猎头和地产中介们放在一起比较过,但随着接触
期刊
我对猎头一直怀有严重的感激之情,这是因为我职业发展中每一个重要的转折都是在猎头的参与和帮助下完成的。   10年前刚开始从国家机构“下海”时,第一份工作就是一家香港猎头促成的。我还记得第一次见猎头时特别紧张,夏天35度的高温,我一丝不苟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热得实在无法坐公交车,忍痛花30多元钱打车去见猎头。到了办公室,结果猎头艾伦女士穿着短裤T恤,随意而热情。我们谈职业发展,不一会儿我就解除了紧张
期刊
王丽仪 (Janice Wong)*时装作家及博主, 最新畅销著作《 我的时尚骚灵》。常为香港及海外时装设计比赛担任评判。微博:http://weibo.com/janicewong    上期谈古董石榴石首饰,曾提及可以在维也纳的著名拍卖行多禄泰( Dorotheum )寻宝。提起拍卖行相信很多人会不期然想起那些价值连城、动辄拍卖价数千万以至过亿的古董珍藏品,但多禄泰却是一间走中上价市场路线的拍
期刊
霸王集团似乎天生就有一种“神秘感”,当它从一个普通的家族企业成长为一家打着民族品牌的上市公司,外界各种质疑的目光开始渐渐退去。    霸王洗发水新品上市前夕。  总裁万玉华接受完众多媒体的采访后,急忙返回到办公室,秘书早已等在那儿。她打开了电脑中的一个文件,一个浑厚的、说着标准普通话的男中音在办公室响起,不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粤语男中音,万玉华来回听了两遍,然后吩咐秘书:“广告配音还是用回原来的那
期刊
张国立*生于台北市,自由作家,也写旅游散文和小说,曾出版《匈奴》、《鸟人一族》、《一口咬定意大利》等书。    男人如今时兴下厨,个个都想练出一手骗死人不偿命的手艺。拿艾瑞克來说,他就花了不少工夫苦学,乃至于某天他请一位美女去家里吃饭,当场做出一道美女从没吃过或听说过的橄榄油炖鲳鱼,据说美女热泪盈眶,直说:“没想到有男人做饭给我吃。”  我听了很火,为什么朋友多年,我没吃到,反而是陌生的女人吃到?
期刊
赵彤*现居美国加州圣迭戈。曾任杂志执行主编。已出版个人文集《浪花》、《多尔衮传》等,编辑出版《一语成名——中外名人演讲录》等书,  现主持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二五重点选题之一。    2月份为了给《知音》写稿,我几经周折联系到了新泽西州米德尔赛克斯郡的Steven律师,那起震惊美国的北大女铊杀清华男的惨案,曾倾注了我很多心血。  时过境迁。前几日,Steven忽然电邮我,告知我曾无比关注的李天乐两岁的
期刊
白云国际机场消防救援部的职能主要有三大块:首先是对航空器应急救援,包括航空器火灾扑救及其它应急事故处置。第二是航空器的搬移清唱—假如飞机降落的时候出现启动架隔断而不能滑行,在航空公司没办法施救而求援时,就需要机场消防部出面了。第三是候机楼的火灾监控。由于航站楼在机场运营中的特殊功能地位,决定了航站楼的消防安全必然成为机场消防部的重点保障部位之一。  截至2011年,已经是白云机场连续的18年安全年
期刊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思维去想象孩子的世界,也许我们还并不理解他们。  他们哭可能并不是因为做不出来数学题,只是饿了;  他们在学校受到小小的体罚可能并没有觉得很委屈,而深感受伤害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他们把小动物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又能说出“人要吃肉就是世界的逻辑”的时候,我们却在成人世界里滑稽地讨论要不要禁止杀狗。  当孩子们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敏感叛逆如期而至,我们同样爱孩子,但“爱孩子”又通常被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