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愉悦的情感中习作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tear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怕教作文、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要解决现状,首先要激发孩子写的兴趣,让他们不怕写、爱写。将写作当谈天,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一、激发兴趣。促使孩子乐写
  
  兴趣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佳动力。教师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不怕写作、乐于表达、爱上动笔。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笔者在教学中常讲些新奇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复述或讲类似的故事,这样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表达方法,提高习作能力。我还常以游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在游戏中。我引导孩子复述游戏规则,描述台上台下同学的表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完成了一篇文章中好几个精彩片段的描写,不仅没有感觉到写作的负担。而且一轮比一轮表达得生动有趣。
  
  二、降低难度。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是源于教师对学生要求太高,却又没有具体地指导他们该如何去写具体、写生动。因此。要降低难度,为学生的习作铺设台阶,适当提供一些习作必备的语汇、句式等,必要时可让学生从句写到段,再由段组成篇,让学生觉得习作只不过是写出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而已。笔者在进行《同心竿游戏》作文教学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上课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习作热身运动”,我扮演记者采访学生面对众多听课者的心情,要求他们把自己的心情、想法表达出来。刚开始学生只能说出诸如“高兴”“兴奋”“紧张”等词语。极少数能完整地说一句话。看到这种情况,我赶忙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句式,让他们模仿这几种句式将自己的心情与想法表达清楚。于是,学生很快就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我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用笔记录下来。有了之前的说作为铺垫。此时写就水到渠成了。游戏开始。我请了10位同学上台,依照指令“立正、稍息、一字排开”,整队后我详细描述了游戏目标与规则。之后告诉其他学生“为了游戏的顺利进行,也为了台下的同学能够严格认真地做好监督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十分清楚我们的游戏目标与规则,所以请大家再好好温习一下,将它写在本子上,我会请几个同学来复述。”此语一出,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复述得可好了。之后,我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这一轮游戏参与者的心情。引导他们说出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一个词,再用一句话、一段话说出来、写出来。说得不准确或不理想的我及时纠正,让他学着再说一遍,直到满意为止。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也一样从说到写,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之中不知不觉进入写的训练场,在愉悦的心理体验中完成写作的任务。
  
  三、注重差异。不做统一要求
  
  每个孩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要承认孩子的差异,不对所有孩子做统一的要求。不勉强他们的表达面面俱到。对于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教师要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其将意思表达得生动、形象:而对那些表达能力相对弱一些的,要求就放低一些,只要表达得正确、通顺就可以了。否则会让许多孩子对习作产生抵触情绪,对自己的言语表达失去信心。
  另外,对文章描写的结构与内容的要求上也不必一刀切。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不要指定孩子非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步步依照老师的要求去从事,而应该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在思维的相互撞击中迸发出火花,产生出灵感。比如,在《同心竿游戏》这一堂习作课教学临近结束时,学生只要将前后几次的片段描写串起来就是一篇很不错的课堂素描了。但是,我并没有让每个孩子都这么写,而是及时总结了他们游戏失败的原因,并告诉他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让规则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让规则为我所用,为己服务;也别让自己的思维受旁人的左右,而形成不利的思维定势,要学会跳出定势的框框考虑问题。在这样的总结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他们想想,如果以这节课为题材写作,可以写些什么。这一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有的学生认为要记下游戏的活动过程:有的认为要写通过游戏所看到的自己的不足,不要轻易被某些语言导入误区,要懂得跳出原有思维的框框思考问题;还有的学生认为要写这次失败的游戏让他们联想到以往生活中的类似事例。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认为要改变自己定势思维的模式……这正是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我们带来的活跃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去学习表达自己,去进行习作训练。
  
  责任编辑:胡本光
其他文献
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课堂反馈、评价工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有效、高效。但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着量多、一刀切等现象,有时优秀生吃不饱,后进生做不了。周而复始造成了恶性的循环,出现了学生难以完成或不做作业的现象。    一、现状分析    当前作业的设计往往存在着量多、针对性差、机械重复的缺陷,严重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低年级学生满怀信心热爱学习,学习动机明确,时间一长,学生积极性降
期刊
现象一:善于精算。缺乏“估”的意识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估算”。  师:今天天气真好,学校组织二年级的97名学生去公园玩,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那么,请在半分钟时间内快速估算一下带800元钱够不够?(强调“半分钟”)  学生尝试,反馈:  生:带800元钱够。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97×8=776,776<800,所以是够的。 (许多学生表示赞同,教师犹豫了一下还是肯定了他
期刊
最近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估算”一课,给我许多教育和启示。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结合“估算”课堂教学实录。我们不妨把这高度浓缩的一条原理发解开来,看看我们该如何去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1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
期刊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科学教师,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就应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工作,将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作为观察和思考的对象。选择并确立自己的校本研究课题,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实践、研究,在搜集研究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加以概括,说明问题的本质,从而指导科学教学工作,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校本研究意识,培养
期刊
一、体现正确的音乐理念,回归专一的音乐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尝试了各种模式,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可学生真正学到的音乐知识却并不多。有节研讨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歌曲教学《闪烁的小星星》。教师设计了从天文知识导人,宇宙、银河、九大行星……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着实非常吸引学生。可是20分钟过去了,学生仍遨游在浩瀚的宇宙,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在上音乐课
期刊
近日,听了苏教版第七册的“认识整万数”一课中有关拓展数位的环节,授课教师采用了名师张齐华的设计,即:通过同桌两位同学把各自的个级数位表合并,再略作修改。从而得到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新数位表。但教师处理这个教学环节,却显得异常别扭。我在想,为什么要进行数位合并呢?合并的立足点在哪里?过后,我还仔细研究了张齐华的实录,以下便是两个教学片段的对比:  课始,教师让学生拨数,从3、30、300,一直拨到300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外,还要致力于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主动探究发现,学会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
期刊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有效性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非良构问题的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非良构问题的创设,吸引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探索,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开展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问题要有思考空间,体现价值性    非良构问题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激活的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所以非良
期刊
对于广大小学教师而言,由于缺乏专门的教育研究训练,教育研究仿佛一只烫手的山芋,不知该从何下手。其实,作为初涉教育研究的人,不会做研究不要紧,可以从模仿开始——今天要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可自己从来没做过,不会做,怎么办?不要紧,找一些其他人做得比较成功的课题研究来模仿。一次不行,两次不行,三次再模仿,就会渐渐悟出其中的研究之道。不会写论文不要紧,也可以从模仿开始——今天要发表论文解决自己的职称问题,可
期刊
现在,学生是越来越难管理,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特别是一些副课,很多学生都忙自己的,根本不听老师在讲什么。如果老师批评他一下,他还会顶撞。我们当老师的,只能口头教育。更不能体罚,否则学生会回家向家长告状,家长不理解的,还会跑到学校来找老师的麻烦。有的时候,我们当老师的真的是管不了。去年,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将老师的手砍伤,到现在那位老师都还不能正常上班。这让我们学校老师也有些担心,平时管教学生时也有所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