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强调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不能只教授知识,传授方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教学上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培育情操;提高修养;人文精神;与时俱进
一、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文教学要把握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渗透,熏陶感染学生,做到育人于无形之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到积极美好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感受
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文学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通过读者的审美来达到心情的愉悦,从而获得美的感受、美的陶冶。由于审美观和不同的理解,读者总会结合自身的实际,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文学作品离不开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包含作者高尚的人格、伟大的胸怀、美好的情感,通过作家的再创造,把要表达的东西,内化为具体的文字,诉诸笔端,通过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者,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提高了文学的审美观,能够把握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事物,能区别美、丑、善、恶。
完成一部文学作品离不开作家的丰富的想象力,阅读文学作品同样离不开读者的丰富的想象力,读者只有充分利用想象,才能完成对文学形象的再塑造。所以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缺乏文学修养的人,就缺少了灵魂,也缺乏情感,这些人,很容易在工作中、生活中迷失方向,很容易受低级的、庸俗的文化的影响,从而走向堕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真实生活和社会的反映,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心态、风俗习惯、精神气质等,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的璀璨的文学,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因此,使语文课堂充分体现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意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基于学习到的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夯实文学基本功的过程,通过点点滴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人文性的要求语文教学提供自由的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本化的学习,因此,语文教材必须具备文学性、开放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
语文人文性还要求更新教学的理念,强化个性化解读,挖掘人文底蕴。语文人文性的展现,固然离不开文本,但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教师没有饱满的人文情怀,知识底蕴虚空,个性语言的缺乏,造成人文精神难以走进课堂。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语文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新颖的理念,张扬的个性,丰厚的人文精神,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大保证。
语文人文性还要求承认个性的差异,构建平等平台。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其最终归宿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命个体,启迪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的需求,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应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从而充分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四、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
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套用一句话说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
教师要善于突破传统教学法的各种局限,要勇敢地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作为语文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使自己知识更为广博,要成为一个杂家。这样,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还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社会生活。每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要熟练掌握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进行教学。我们只有熟练地驾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胜任新课改之下的语文教学。那种在语文教学上因循守旧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语文,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学生从课外获取的知识量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增加。因此,仅仅让学生从课堂获取知识的情况亟待改变,好些知识只能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获取。原先的课堂中,语文老师充当的是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语文教师应完全改变这种状况,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教师应转换角色,做一个善于指引方向的智者,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尽情遨游,开阔视野,吸取精华,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掌舵人和知识海洋中的弄潮儿。如果不这样做,语文老师会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变迁,为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淘汰。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课本出发,向课外延伸。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我们应该把合作探究法引到名著的阅读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形式,要认准目标讲求实效,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教学要踏踏实实,不能耍花拳绣腿,只搞一些花把势。教师要在认真钻研考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认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等专项研究。我们要向当代优秀语文教育家学习,像魏书生,钱梦龙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大师,都是在教改上很有建树的名家。在当下社会,语文教师再也不能墨守成規,而是要虚心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最终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最终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符合实际的教法,我们既不能脱离实际,华而不实,又不能畏首畏尾,不敢前行。
我们语文教师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创新,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增加文化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强调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不能只教授知识,传授方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教学上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培育情操;提高修养;人文精神;与时俱进
一、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文教学要把握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渗透,熏陶感染学生,做到育人于无形之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和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到积极美好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感受
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文学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通过读者的审美来达到心情的愉悦,从而获得美的感受、美的陶冶。由于审美观和不同的理解,读者总会结合自身的实际,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文学作品离不开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包含作者高尚的人格、伟大的胸怀、美好的情感,通过作家的再创造,把要表达的东西,内化为具体的文字,诉诸笔端,通过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者,读者在不知不觉之间提高了文学的审美观,能够把握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事物,能区别美、丑、善、恶。
完成一部文学作品离不开作家的丰富的想象力,阅读文学作品同样离不开读者的丰富的想象力,读者只有充分利用想象,才能完成对文学形象的再塑造。所以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缺乏文学修养的人,就缺少了灵魂,也缺乏情感,这些人,很容易在工作中、生活中迷失方向,很容易受低级的、庸俗的文化的影响,从而走向堕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真实生活和社会的反映,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心态、风俗习惯、精神气质等,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的璀璨的文学,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因此,使语文课堂充分体现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意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基于学习到的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夯实文学基本功的过程,通过点点滴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人文性的要求语文教学提供自由的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本化的学习,因此,语文教材必须具备文学性、开放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
语文人文性还要求更新教学的理念,强化个性化解读,挖掘人文底蕴。语文人文性的展现,固然离不开文本,但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教师没有饱满的人文情怀,知识底蕴虚空,个性语言的缺乏,造成人文精神难以走进课堂。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首先要构建语文教师的精神世界,教师新颖的理念,张扬的个性,丰厚的人文精神,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大保证。
语文人文性还要求承认个性的差异,构建平等平台。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其最终归宿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生命个体,启迪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顺应和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人性的需求,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应为学生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从而充分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四、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
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套用一句话说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
教师要善于突破传统教学法的各种局限,要勇敢地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作为语文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使自己知识更为广博,要成为一个杂家。这样,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还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社会生活。每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要熟练掌握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进行教学。我们只有熟练地驾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胜任新课改之下的语文教学。那种在语文教学上因循守旧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语文,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学生从课外获取的知识量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增加。因此,仅仅让学生从课堂获取知识的情况亟待改变,好些知识只能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获取。原先的课堂中,语文老师充当的是传授和灌输的角色,语文教师应完全改变这种状况,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教师应转换角色,做一个善于指引方向的智者,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尽情遨游,开阔视野,吸取精华,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掌舵人和知识海洋中的弄潮儿。如果不这样做,语文老师会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变迁,为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淘汰。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课本出发,向课外延伸。为了改变许多学生阅读面狭窄的现状,我们应该把合作探究法引到名著的阅读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形式,要认准目标讲求实效,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教学要踏踏实实,不能耍花拳绣腿,只搞一些花把势。教师要在认真钻研考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认真进行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等专项研究。我们要向当代优秀语文教育家学习,像魏书生,钱梦龙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大师,都是在教改上很有建树的名家。在当下社会,语文教师再也不能墨守成規,而是要虚心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最终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最终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符合实际的教法,我们既不能脱离实际,华而不实,又不能畏首畏尾,不敢前行。
我们语文教师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创新,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增加文化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强调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不能只教授知识,传授方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教学上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