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茂腔独特的艺术特征,将其唱腔中的两种形式——原调与反调作了分析对比,从曲式、调式、节奏、速度等方面来分别分析其特点,突出其艺术特征的独特性,并以乐曲为例,展现了茂腔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 茂腔 艺术特征 唱腔特点
茂腔是山东地区兴起的地方戏之一,主要流行于诸城、高密、五莲、安丘、郊县、青岛、日照等地区,其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本肘鼓”、“冒肘鼓”和“茂腔”三个阶段,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茂腔传统剧种中的剧情大多选自民间,感情细腻,故事完整,加之台词采用地方方言,曲调吸收民间音乐精华的同时,还从其它各大剧种中学习,使茂腔的唱腔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和风格。
茂腔的唱腔结构形式属于板腔体,主要通过正调与反调两种不同宫音系统的各种板式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
正调一般采用徵调式,主奏乐器京胡定音为“5~2”,唱腔包括[原板]、[二板]、[快板]、[慢板]、[摇板]、[散板]等各种不同的板式。
谱例1
《杀人必须先下手》是茂腔中的摇板,其特点为演唱自由、伴奏上板,即“紧打散唱”。此曲由两个基本乐句组成,运用“快打慢唱”的表现形式表现出陈世美为了保全自己打算尽快杀害秦香莲的急切心情。
反调一般采用宫调式,主奏乐器京胡定音为“1~5”。由于调式的改变,其唱腔与正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包括[反调原板]、[反调二版]、[反调散板]等各种不同的板式。
谱例3
《小箍辘我本姓张》属于锯大缸形式,其曲调与风趣幽默的唱词相结合,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此曲采用对比式的双乐段曲式结构,以2/4拍记谱。演唱时只用唢呐吹奏过门,部分无文场伴奏,为干唱。为了使其富于变化,有的艺人将乐曲在第一段张箍辘演唱时提高了四度,形成宫调式,最后为了统一,在过门中又将其转回徵调式。这种简单的调式变化,使乐曲更加活泼生动。
茂腔这种独特的艺术特征,使其成为山东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加之其唱词多采用方言,能够表现出地区特点,曲调也不乏吸取当地民间精华,使茂腔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戏曲风格。这种独特的艺术性越来越得到文化界人士的重视,想将其保留、传承,并发扬光大。潍坊市高密在2006年11月23日把茂腔申请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衷心地希望茂腔剧种能够继续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在历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文化局戏曲编写组李赵璧,纪根垠主编.山东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2]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潍坊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编印.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八辑,1985.9.
[3]张大经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上).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6.6.
关键词: 茂腔 艺术特征 唱腔特点
茂腔是山东地区兴起的地方戏之一,主要流行于诸城、高密、五莲、安丘、郊县、青岛、日照等地区,其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本肘鼓”、“冒肘鼓”和“茂腔”三个阶段,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茂腔传统剧种中的剧情大多选自民间,感情细腻,故事完整,加之台词采用地方方言,曲调吸收民间音乐精华的同时,还从其它各大剧种中学习,使茂腔的唱腔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和风格。
茂腔的唱腔结构形式属于板腔体,主要通过正调与反调两种不同宫音系统的各种板式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
正调一般采用徵调式,主奏乐器京胡定音为“5~2”,唱腔包括[原板]、[二板]、[快板]、[慢板]、[摇板]、[散板]等各种不同的板式。
谱例1
《杀人必须先下手》是茂腔中的摇板,其特点为演唱自由、伴奏上板,即“紧打散唱”。此曲由两个基本乐句组成,运用“快打慢唱”的表现形式表现出陈世美为了保全自己打算尽快杀害秦香莲的急切心情。
反调一般采用宫调式,主奏乐器京胡定音为“1~5”。由于调式的改变,其唱腔与正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包括[反调原板]、[反调二版]、[反调散板]等各种不同的板式。
谱例3
《小箍辘我本姓张》属于锯大缸形式,其曲调与风趣幽默的唱词相结合,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此曲采用对比式的双乐段曲式结构,以2/4拍记谱。演唱时只用唢呐吹奏过门,部分无文场伴奏,为干唱。为了使其富于变化,有的艺人将乐曲在第一段张箍辘演唱时提高了四度,形成宫调式,最后为了统一,在过门中又将其转回徵调式。这种简单的调式变化,使乐曲更加活泼生动。
茂腔这种独特的艺术特征,使其成为山东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加之其唱词多采用方言,能够表现出地区特点,曲调也不乏吸取当地民间精华,使茂腔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戏曲风格。这种独特的艺术性越来越得到文化界人士的重视,想将其保留、传承,并发扬光大。潍坊市高密在2006年11月23日把茂腔申请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衷心地希望茂腔剧种能够继续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在历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文化局戏曲编写组李赵璧,纪根垠主编.山东地方戏曲剧种史料汇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2]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潍坊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编印.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八辑,1985.9.
[3]张大经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上).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