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在雕刻之路上执着求索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罗东凭借多年积累,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创立了北木班鲁雕刻艺术创作室,开启了罗氏根艺木雕新的发展阶段。他把几十年的生活情感与艺术积累全都倾注到了作品当中,几十年如一日,在木雕领域苦心钻研、辛勤耕耘,成为北方木雕艺术领域的佼佼者。
  艺术源自生活,来自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对于创作根艺木雕作品的过程和感受,罗东深有体会:“为实现木雕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我总是做好了又重新做,创作—推翻—再创作,在反复的过程中不断求索。”
罗东正在雕刻

小试牛刀


  罗东出生于辽宁,两三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他从小就跟木头打交道,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接受传统根艺木雕的相关训练。那时,人们住的是木头房子,玩的是木头刀枪,罗东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因此小时候的他就已经雕过不少东西。
  由于喜欢雕刻艺术,又具有绘画天赋,罗东上中学时就在《大兴安岭日报》上发表过作品。上高中时,一到寒暑假,他就跟随中国著名画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孙家铨学习美术技法,受到美术大家的悉心教导。这些经历使罗东受益匪浅,他的美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作品在省、市报刊时有发表。
  大兴安岭的冬天很冷,学校寒假时间较长。利用这段时间,罗东找来几块木板,画上财神爷、门神、灶王爷等线描稿,并用父亲的工具刀雕刻制成印版,然后再买来纸张、墨汁等印成木版画,挨家挨户做起了小生意。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但这却是罗东最早的木雕实践作品。若干年后,他到北京,在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宿舍见到孙家铨老师从大兴安岭拿回的民间工艺品,其中竟有一幅自己当年的“杰作”……

崭露头角


  1990年,罗东高中毕业后选择参军入伍,来到位于湖北的一支部队。在这里,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报考了工艺美术类大专,进行函授学习。在这期间,正赶上全国第二届根艺展在湖北沙市举办,一件件用树根制作而成的艺术精品激起了他的创作兴趣。自此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利用业余时间自制工具,搞起了创作。
罗东在北京参展

  当竭尽全力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仿佛天时、地利、人和都被占尽。当时正好赶上部队修建新营房打地基,挖出来很多树根丢弃在那里,罗东见到后欣喜若狂。当第一批作品创作出来时,恰逢当地一位市委领导到部队考察调研,他发现罗东雕刻的作品后又惊又喜,爱不释手,发出了“没想到部队还有这样的人才”的赞叹。紧接着,市委、驻市武警支队双双推荐罗东参加湖北省武警部队第六届书画工艺美术大奖赛,他的根雕作品《青春健美舞》《古代仕女》获得了一等奖。

创立品牌


  刚刚崭露头角、未来可期之时,罗东却选择急流勇退。
  退伍后,罗东并没有如人们预想的从事木雕艺术创作。他在湖北某国企从事宣传工作几年后,毅然决然买断工龄,投入了一场火热的生活试炼中。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罗东抛家舍业地辗转来到苏州工作。
  谈起这段“荒废”了的经历时,罗东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他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这正是歪打正着,没想到这段工作经历使我寻找到了传统木雕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点。”说到这个,罗东显得信心满满。他说,木雕作为建筑、家具装饰的一部分,一方面有美化、实用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寓意、象征和祈愿的意味。如何将传统木雕融入现代生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正是他进行艺术思考和艺术创作的主要课题。
  从东北到湖北,再到苏州,此时的罗东被江南的水乡、园林、民居所吸引,探索着它们独特的韵味。谈到苏州,罗东说:“蘇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里的工艺美术水平极高。”
  在苏州工作期间,罗东到处收集园林建筑家具上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美术方面的资料,电脑里存满了各种雕刻图片,经常夜晚一个人在宿舍钻研、思考。
  在对苏州历史文化进行观察、探究的过程中,罗东明白了一个道理: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新。
  有一天,天快亮时,半睡半醒的罗东想到:南方雕刻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人才济济;而北方雕刻品种较少,人才奇缺,没有自己的品牌。为什么不创造自己的品牌呢?就这样,“北木班鲁”四个字在罗东的脑海中诞生了。
罗东为某茶艺工作室设计制作的实木家具

  2012年,罗东决定放下手头其他工作,专注从事他喜爱的根艺木雕艺术,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创立了北木班鲁雕刻艺术创作室,从此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渔江蓑翁》

沉醉艺术


  成立雕刻艺术创作室之后,罗东专心投入艺术创作,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不断锤炼雕刻技艺。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曾说过:“杰出的艺术家怀有的任何心思都有本事透过一块大理石表现无遗。”罗东则用木雕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木雕作品即是他灵魂的反映。
  创作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木材时,有的可以一目了然,确定创作主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大多数是第一印象觉得其形态美,可以用来创作点什么,但究竟创作什么并不清楚。
  对于每一段拿到手的木材,罗东都视如珍宝。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他先是眉头紧锁,随后嘴巴微微嘟起,不一会儿眼神放出光芒、脸上露出会心一笑,这便是他找到灵感的一霎那。
  就这样,在一次次冥思苦想、一次次灵感迸发的过程中,一根根、一块块木头在罗东的刻刀下实现华丽蜕变,显示出各具情态的艺术魅力。出自他手的木雕作品把实形和虚形、纹理和形态融为一体,动静相宜、形神皆备,仿佛有了生机、有了情感,有了欲要冲出躯壳的灵魂。
《走在乡间小路上》

寻求创新


  形,源于自然;雕,注以真情。在精神生活和审美趣味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人们更青睐饱含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个性化作品。
  基于此,罗东对雕刻技艺进行创新改造,并主张用自己的雕刻语言表达纯朴、自然、和谐的意境。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富有哲理性和诗意。
  罗东认为,在雕刻时,应围绕作品主题合理而慎重地进行取舍,把“巧借天然”这一理念贯穿于根艺木雕制作的始终。除对局部进行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木料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因材施艺,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意想不到的创作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

  结合多年创作经验,罗东总结道:“我根据木头原来的纹理以及天然的形体特征,甚至想象它原来跟大自然连接在一起时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来进行雕刻,这便是秉承‘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理念的自然型木雕法。这样创作出的作品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现代艺术理论的学习无形中激发了罗东的创新意识,如《八仙过海》《智者顺时而谋 愚者逆时而动》等代表作充分地表现出他的艺术创造力。他把一个庞大的主题或深远的寓意浓缩在别出心裁的艺术造型上,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雕塑艺术巧妙地融汇在了一起。《渔江蓑翁》《路漫漫其修远兮》则将现代艺术的象征、变形、抽象、解构张力等手法融入到传统技艺中,赋予了作品极高的艺术魅力。
  《流金溢彩》是罗东的又一大代表作,作品选用北方枣树根材,表面雕刻成一种像叶脉、像花生壳、像虫咬过似的特殊纹样装饰。他把这种创新的雕刻技法称之为“木虫作”。这件“木虫作”作品,他用了几个月时间才创作成功,一面世就被广东藏家收藏。罗东的作品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其风格独特、不落俗套。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爱好和从事的工作融为一体的时候,那是一种最有动力的快乐、最有活力的欢欣。与木雕结缘,罗东何其有幸。

传承人档案


  罗东,1969年生,辽宁省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北木班魯”创始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文化艺术金融委员会研究员,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内蒙古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艺术顾问,辽宁省抚顺市工艺美术协会艺术顾问,辽南书画网艺术顾问,赤山书画院艺术顾问,北方民间书画交流协会副主席、特聘艺术家,营口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2013年,作品《志存高远》在中国第十五届根艺石艺博览会上荣获铜奖;2015年,作品《走在乡间小路上》获纪念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成立30年特级精品奖;2016年,作品《龙马精神》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银奖。
其他文献
黑魔鬼竹节虫的眼睛与其他种类不同,看上去还有类似于脊椎动物的瞳孔;它展开的后翅露出艳丽的红色,这说明它感受到了威胁,正在以警戒色自卫。  巴布亚金色锹形甲虫是一种生活在巴布亚、澳大利亚的锹形甲虫,锹形甲虫中金色的算是比较稀有的了。它们扇形的前脚有刀片的作用,可以割破草本植物,吸食其汁液。别看它们外表上看起来很凶悍,其实它们很温顺。  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南部的巨大蝗虫。  生活在印度孟各地区的一种黄金
期刊
虽然野生大熊猫目前只分布在中国境内,但在远古,大熊猫是非常繁盛的动物,它们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最近,科学家在西班牙发现了一种大熊猫祖先化石,包括了它的颚骨和牙齿,距今已经有1160万年了。在那个时代,西班牙气温适中,气候湿润,植被茂盛。这种大熊猫的牙齿表明,它是一种杂食动物,肉类、水果、植物茎干,甚至叶子都是它的食物。它的牙齿已经能够咀嚼坚硬的植物,也许那个时候大熊猫就能够吃竹子了。从体型上分
期刊
喜欢喝咖啡的朋友们,珍惜你唇齿之间的咖啡味道吧,也许再过一些年,咖啡将在世界上消失!  这绝非危言耸听,阿拉伯卡咖啡豆是制造咖啡的两大咖啡豆品种之一,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最近,研究人员实地考察了阿拉伯卡咖啡豆的生产地,发现这些产地的自然条件正在恶化,许多地区也许到2020年就不适合咖啡豆的种植了。而其他的地区由于全球气候巨变,咖啡树的开花率将下降,而且植物健康状况不佳,咖啡豆的口味会在未来
期刊
读“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我心归处是敦煌》,数次潸然泪下,怀着对敦煌艺术和敦煌守护者的崇敬之情,我走进千里之外的莫高窟,在大大小小的洞窟间赏游,感受莫高窟赋予樊锦诗的精神慰藉——为了躲清静,她会搬着小马扎躲进洞窟里,只要进到洞窟里,什么烦心事都会消失,心也會踏实……  窟前种了杨树林,崖顶建了风沙防护带,如今的莫高窟,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开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当年樊锦诗来时,这里风沙肆虐,破败不堪
期刊
美源自自然感受,艺术源自生命情感。大自然中的枯木断根蕴藏着自然之美和内在活力,它们一旦被雕刻家发现、挖掘,便会以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在刀刻斧凿中获得新的生机。  罗氏根艺木雕技艺在过去的百年之中历经三代传承,三代传承人苦心钻研,使这项宝贵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近年来,第三代传承人罗东创建“北木班鲁”品牌,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巧用枯木、烂根、废弃船木等材料,制作根艺木雕。他秉承“三分人工、七
期刊
木雕是人们喜爱收藏的工艺品之一,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好的木雕作品不仅彰显着作品本身的立体之美和形态之美,而且能够体现出創作者的聪明才智和雕刻技术。罗氏根艺木雕造型独特、品类丰富,是艺术家心灵手巧的产物,它们集绿色、环保、观赏、实用、收藏为一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传承人罗东的作品来感受博大精深的木雕艺术。
期刊
木雕艺术创作是创作者心理多变而复杂的有意义的过程。所谓技法,就是创作过程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图形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创作者不仅能体会到作品即将“脱壳而出”的快感,而且有时会因木质特性或用力过猛削减了不该减去的地方,从而经历一番惊心动魄。然而,如果处理得当,创作者也可能会因险象环
期刊
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火星  距离地球逾3亿千米的神秘红色星球火星第一次迎来了中国的访客。中国国家航天局2021年5月15日宣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于5月15日7时18分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
期刊
我们的太阳已经有50亿岁了,许多恒星都像我们的太阳这样古老,甚至还更古老。那么,恒星家族的“青少年一代”是否正在大量出现呢?  英国科学家利用大型天文望远镜研究宇宙中恒星的形成趋势。他们发现,目前宇宙中一半的恒星是在距今90亿到110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宇宙才刚刚二三十亿岁,另外的一半则是后来才形成的。换句话说,随着宇宙年龄的增加,新恒星的诞生速度已经大幅度下降了。如今宇宙中恒星形成的速度,大概只有
期刊
岁月更替,四季轮回,一叶知秋,片霜进冬。  2020年,是个特殊年份。这一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即将圆满收官。这一年,《科学之友》迎来不惑之年。1980年,伴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科学之友》杂志应运而生;2020年,沐浴着改革春风成长的《科学之友》迎来40岁生日。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硕果累累: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返航、“蛟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