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慎德堂款色地粉彩瓷器赏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一处生活行宫。道光皇帝晚年主要生活在此,传世的一幅《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他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道光皇帝曾专门写过一篇《慎德堂记》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中,文中反复强调了自己修建慎德堂的目的是为“崇俭去奢,慎思永”。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于慎德堂。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慎德堂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中,只留下一片残垣断壁。
  “慎德堂”款瓷器是清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皇家日用瓷器。这批瓷器制作精致,器型丰富,除日用器皿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陈设器。其款识多为红彩侧锋“四字楷书款,只有红底描金类器物用金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而“慎德堂”三字款则较少。据相关学者研究确认,其款识的字体、颜色均由道光皇帝钦定,并御笔题书。
  慎德堂款瓷器品种主要是彩瓷和颜色釉瓷,彩瓷有粉彩、斗彩和青花等几个品种,其中以粉彩器的数量最多,本文先与读者分享其中的色地粉彩器。
  1. 黄地粉彩描金暗八仙团寿开光花鸟纹碟(图1)
  此碟为道光二十二年道光皇帝万寿时,九江关监督所进贡瓷中的五寸碟之一。碟高2.9厘米,口径15.9厘米,敞口,弧壁,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内壁白底粉彩,口沿下以红彩描金绘蝙蝠、以粉彩绘桃纹,各16组,碟心粉彩绘暗八仙一周,内套团寿纹。外壁以黄地粉彩为饰,图案为等距离的四组开光,内分绘不同图案,有汹涌的海水,白色的仙鹤,粉色的仙桃,红色的灵芝,石榴树上还挂有“”字、红蝠等表示长寿、富贵、多子之意。开光间绘磐托宝莲,莲心上以金彩书“吉”字。
  2. 黄地粉彩描金折枝花卉纹碗(图2)
  此碗亦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日,九江关监督为道光帝万寿进贡的“献瑞大碗、中碗、汤碗、饭碗各二十件”中的中碗之一。碗高5.9厘米,口径14.3厘米。敞口,弧壁,圈足,足内红彩书“四字楷书款。碗口沿描金,内壁施白釉无纹,外壁通体施黄釉,以粉彩绘牡丹、玉兰、桃花、芍药、月季、梅花、菊花、荷花等折枝花卉纹,可谓万花怒放,姹紫嫣红。在古陶瓷装饰中,各类花卉往往被人们赋予各种吉祥的寓意,如牡丹寓意富贵,梅花寓意高洁等,多种花卉饰于同一器物,表达的是诸多的祝福。
  3. 黄地粉彩干支纹碟、碗(图3)
  碟高3厘米,口径15厘米,敞口,弧壁,圈足。碗高8.9厘米,口径22厘米,敞口,深腹,圈足。碟、碗足内皆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内心施白釉,光素无纹。外壁以黄釉为地,釉色浅淡娇嫩,以绿彩环周书花甲干支名称,而“丙申”二字则以红彩标注。
  据查,“丙申”为道光十六年,也就是圆明园中九州清晏园区内三大殿被大火焚毁的1836年。中国传统意义上将蓝、黄、红、白四色作为祭祀天、地、日、月之色彩基调,祭祀时所用的器皿和皇帝穿的祭服各因其色。黄色用以祭地,推测此类器物应是特意为圆明园内三大殿遭火灾后而烧制的祭祀用瓷。经查故宫藏品档案,该碗在清室缮后委员会核查时曾放置于斋宫,斋宫“雍正九年建,凡南北郊及祈古,常雩大祀,皇帝致斋于此”。与此同纹饰的器物还有黄釉盘。
  4. 黄地粉彩描金红蝠捧寿开光花卉暗八仙纹碟、盘、碗(图4)
  碟高2.8厘米,口径11.4厘米;盘1高5.3厘米,29.2厘米,盘2高4厘米,口径2.5厘米;碗1高9厘米,口径17.6厘米,碗2高6厘米,口径13.1厘米。
  碟、盘、碗均敞口,弧壁,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碟、盘内口沿下以红彩绘连续不断之“”字纹,里心以红彩绘五蝠捧寿纹。外壁以黄地粉彩为饰,腹部对称开四组圆形开光,开光内白底粉彩绘颜色、形态各异的牡丹、万年青、洞石及灵芝纹,开光外粉彩绘缠枝宝相花、暗八仙及缠枝莲纹,寓富贵、长春、祝寿之意。碗内心施白釉无纹,外壁以黄地粉彩为饰,纹饰与盘、碟相同。
  5. 黄地轧道粉彩描金飞鹤纹碟、碗、羹匙(42)(图5)
  碟、碗均敞口,弧壁,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口沿描金一周。
  碟内外通体施黄釉,以白、黑、红三色描绘之仙鹤22只,仙鹤或飞翔,或站立,或伸颈,或曲颈,姿态优美。鹤身及翅膀处均以轧道工艺表现,釉色明亮娇嫩,配之以白、黑、红三色,给人以清爽之感。碗内心光素无纹,外壁也描绘形态各异的仙鹤23只,分三层排列。羹匙敞口,弧壁,平底,长柄,底书红彩“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内外均施黄釉,绘飞鹤10只。
  此碟、碗、羹匙为道光二十年专为道光帝万寿所烧制。仙鹤体态优雅,传说它享有几千年的寿命,寓意延年益寿,因之很受民间以至宫廷的喜欢,也是道光帝最为喜欢的纹样。他曾在道光十六年就传办烧制了红地仙鹤纹盘、碗,此外还有翡翠地鹤纹、白地鹤纹及蓝地鹤纹器皿。
  6. 紫地粉彩开光花卉纹碟(图6)
  碟敞口,弧壁,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碟内以白地粉彩绘装饰,绘枝头开牡丹、石榴等花卉的树木,树干挂五色彩符,树根处生长有艾叶等草木花卉。碟外壁则以紫地粉彩为饰,腹部为四组圆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瓶插石榴花,红蝠衔彩符,婴孩乘龙舟及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五毒,开光外间饰莲纹图。
  此碟应是九江关监督在端午节是为道光帝进贡的贡瓷,据清宫档案记载道光十四年、二十九年、三十年,景德镇御器厂均烧制了名为“艾叶祥符”纹、署“慎德堂制”款的五寸碟20件。
  端午节为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民间有诸多习俗,除五毒便为其中之一。
  7. 紫地粉彩描金“”字缠枝莲蝠桃纹蝠耳撇口瓶(图7)
  瓶高29.5厘米,口径9.6厘米,足径9厘米。撇口,束颈,圆腹,圈足,颈两侧置蝠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瓶体大部以紫釉为地,瓶口、底足、双蝠耳及肩等部位则施以松石绿釉。外口沿、肩下使用青花、墨、红、黄四色绘如意云纹,肩部以金彩绘弦纹两道,间饰朵花纹样。腹部紫色釉地上以粉彩绘缠枝莲托寿桃,间饰灵芝、蝙蝠,并以金彩书“”。   8. 松石绿地粉彩描金缠枝莲开光人物纹兽耳扁瓶(图8)
  瓶高30厘米,口径9.3×7.9厘米。瓶体俯视呈椭长方形,敞口微外撇,短颈,腹下渐收,圈足,颈两侧置狮子衔环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瓶内外体及圈足处均施松石绿釉,上以粉彩绘缠枝莲纹,腹部两面各开一上大下小的长方形开光,开光内分绘寒江独钓及踏雪寻梅图。足底有明显的浪荡釉。
  9. 蓝地粉彩描金开光花鸟纹贯耳扁方瓶(图9)
  瓶高31厘米,口径8.9×6.1厘米。直口,直颈,平腹,圈足,颈部两侧置红彩描金贯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瓶口及底足施松石绿釉,口沿及近足处以黄绿釉为地,深浅两色粉彩绘如意云头及变形莲瓣纹。颈、腹部两侧以蓝彩为地,粉彩绘缠枝莲、桃蝠及磬;中部两面各一圆形开光,一面绘洞石稻谷、瓶插牡丹及鹌鹑觅食,寓富贵平安,另一面绘松树、牡丹、柿子、如意,寓事事如意。
  10. 祭蓝地粉彩团鹤纹花盆(图10)
  花盆高22.7厘米,唇口,直壁下收,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内光素无纹,外通体施蓝釉,以白、黑、红、绿四色绘四组团鹤纹,鹤展翅、曲颈、屈指、回首,与朵云共同组成圆形。
  11. 酱釉地粉彩桃树灵芝纹碗(图11)
  碗高6.5厘米,口径13.8厘米。敞口微外撇,弧壁,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碗内壁白釉,光素无纹。外壁通体施酱釉,粉彩绘洞石、桃树,树上结满硕大的桃子,树根旁长有灵芝,所有图样均寓意“长寿”。
  此碗较之其他署“慎德堂制”款识之器,胎体略显轻薄,圈足略显高深,款识字体软弱无力,故宫将其年代定为民国。
  12. 红地粉彩描金冰梅纹六方花盆(图12)
  花盆高18.3厘米,口径27.7×24.6厘米,足径16.5×14.4厘米。盆敞口外撇,板沿,口下渐收,直颈,圆腹,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内壁、板沿、肩部、近足处及圈足均施松石绿釉。内壁无纹,板沿上粉彩勾绘朵莲纹,沿下及肩部蓝彩绘如意云纹,近足处蓝彩绘变形莲瓣纹,颈、腹部施矾红彩,金彩绘冰裂纹,留白绘朵梅,花心以黄彩点缀。
  13. 松石绿地开光博古图盖碗(图13)
  碗高5.7厘米,口径10.6厘米。盖缺失。碗撇口,弧壁,圈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内壁光素无纹,外壁通体施松石绿釉,釉上以金彩绘冰裂纹,以粉彩绘朵梅纹,腹部开四组圆形开光,分绘各种吉祥图案。此碗于道光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进贡到宫廷,是为春节专门烧制的宫廷用器。圆形开光内的各种吉祥图案也被称为“岁朝图”。(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马家窑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属于公元前3300到21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已有580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些陶器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因此命名为马家窑彩陶。  远古时期,当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彩陶衰落以后,马家窑彩陶延续发展数千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家窑
期刊
牛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二,据传说是因为生性忠厚老实,所以被狡诈的老鼠抢占了生肖首位。中国以农业为本,寒来暑往、春耕秋收,默默无闻的老牛,任劳任怨,耕耘希望,护卫丰收。因此,牛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成为了历代诗词歌赋、丹青妙笔中的主角,人们日日照容的青铜镜也不例外。  铜镜上以牛为主题的装饰图案,在定名上往往比较混乱,如“吴牛喘月”、“犀牛望月”等等。实际上,铜镜背面装饰的牛,根据场景的不同,意义也不尽
期刊
还是说地摊的事。  还是初学时,一半清醒,一半懵懂。常和两位老同事结伴而行。其中一位从八十年代逛摊一直逛到现在,算个老玩家,眼力是不错的。在初学的我看来他有光环,有神秘感,下意识地将他当老师,不管买什么,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另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若老师不在,我们就商商量量买东西,可以增加一点保险系数。  后来我自己给自己放了单飞。他俩依然结伴。因为我的喜欢和他俩的喜欢不一样了,常常我看中的东西,他们
期刊
提起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历经八十一磨难,一路降妖伏魔,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其小说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如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在中国文
期刊
(接上期)  清 石涛《竹石梅兰图》 纸本墨笔  纵205.9厘米 横94.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石头画法也简率放逸,形象洗练,造型夸张。竹影轻摇,寒梅吐蕊,幽兰飘逸,块石磊磊,画面诚如石涛自题,清香四溢的花卉隐逸于树干竹叶间。整幅作品,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石涛(1614-?一作1642-1718),僧,本姓朱
期刊
创烧于清道光年间的建水紫陶,以“手工拉坯、名家书画、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享誉四海,是“全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中,抗战期间烧制的建水紫陶,记载着诸多抗战时期的历史信息。  建水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距离中越边境线200多公里,是雄镇滇南的军事重镇和关津要冲之地。1940年9月,日军占领越南,企图北上进犯昆明,兵指重庆。面对新的局势,以龙云为首的云南省政府,炸毁滇越铁路河口大桥,拆除河口至碧色寨
期刊
朱三松,明代竹刻家。名稚征,号三松,以号行世。生卒年不详,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活跃于明末。出身竹刻世家,祖父朱鹤(号松邻),父亲朱缨(号小松),均以刻竹闻名,有“三朱”或“竹三松”之称。朱氏本为新安人,自宋建炎移居华亭,又六世而东徒,遂为嘉定人。  朱三松款竹雕《松鹤人物》笔筒,高10厘米,直径11.9厘米。为一段竹节雕成,圆筒状,平口,直壁。色似栗皮,色泽光润。笔筒以竹节处为底,顺竹壁刻成三
期刊
明嘉靖剔彩风调雨顺菱花式盘  口径22.7厘米。盘菱花式,盘心正中雕星辰、蜡烛、莲纹及禾穗,环饰如意云头框,四角各雕游龙一条,间以“大”字纹及宝瓶纹;内壁分八格,每格雕八宝之一。盘外壁八格内分别雕各种折枝花,底髹黑漆,阴刻描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此盘以星辰、蜡烛、莲纹及禾穗为饰,题材极为独特,别树一格。龙纹、蜡烛与星辰可视作皇帝祭天之举,莲花及禾穗则代表农作物,故合起来有向天祝祷风调雨顺、
期刊
铜三足炉  高19.6cm ,口径. 17.3cm  弄铜鼎、簋、尊、盘、爵等待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标出的意义是互为表里、融贯一致的。可以说,没有古代青铜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贵族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持色独具的权力表达系统。古代文明体制的核心,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不与青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琦(款)《粉彩人物纹
期刊
石鲁(1919-1982年),原名冯亚珩,字永康,因崇拜石涛与鲁迅而改名石鲁,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中国现代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对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来说,石鲁以其鲜明的个性张力与强烈的艺术风骨,倍受人们关注。在其短暂的艺术人生中,他以满腔热情与生命为代价,实现了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艺术创新的艰苦探索。  一、石鲁其人  石鲁幼年家境殷实,有“万卷藏书”,早年受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