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生活语文题”引发的反思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ly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透过“生活语文题”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的现象,我们反思并认识到:语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让考生真正成为教和学的“路标”,让学生真正成为考试的“主人”。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多维立体的考试反馈机制,促进教学的正迁移。
  【关键词】生活语文题;考试评价;生活性原则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评价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而作为当前学生主要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的改革更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是一次高一的语文摸底考试,考试时间为2007年2月18日,参加对象为我校高一段全体学生。试卷是由高一语文备课组的五位成员合作出的。与通常的语文试卷有所不同,这张卷子分四大块内容:基础题(占25%)、阅读题(占25%)、作文题(占50%)、附加题(5分)。其中,主观题占了绝大部分的分值(主卷满分100分,主观题占了98分,其中作文占50分。另外,附加题5分也是填空),选择题只有一道(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只占2分),因此整张卷子看起来显得十分“另类”。我们命题的初衷意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古诗文素养),并力图通过本次考试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大课堂。
  
  二、案例描述
  
  单单从考试结束后对结果统计的各项数据来看,这次考试与以往的考试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平均分、及格率、最高分和最低分均相差无几。但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这次考试的反映与以往的迥然不同,考完之后似乎有很多话要说的样子。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契机,于是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一张简易的“反馈表”,让学生参与评价本次考试和这张试卷。“反馈表”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你对自己本次的语文考试成绩满意不满意?A.满意B.不满意C.说不清
  2. 你认为本次语文考试试卷的质量好不好?A.好B.不好C.说不清
  3. 你感触最深的题目是哪一道?
  4. 你认为最好的题目是哪一道?
  5. 请写出你对本次考试和这张试卷的整体评价。(50字左右)
  6. 你对今后语文教学和考试有何建议?(50字以上)
  表制好后,我在段里随机择取了两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可和赞同这张看似“另类”的试卷(120人中有94人认为这张试卷“质量好”,占78.33%),只有少部分同学觉得这张试卷“质量不好”(16人,占13.33%),另有几人认为“说不清”(10人,占8.33%)。而另外一个现象更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在反馈表的第三项(你感触最深的题目是哪一道?)中,92.5%(111人)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生活语文题”一题,而在在反馈表的第四项(你认为最好的题目是哪一道?)中,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62.5%,120人中有75人)选择了“生活语文题”一题,这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又似在意料之中。因为,试卷第一大块基础题中的第一大题“生活中语文题”正是由笔者着意设计的,题目如下:
  (一)生活语文题(5分)
  1.我校创办于_______年,原校训为“整齐勤朴”,现校训为“_______”。
  2.永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人辈出,请写出以下提示的3位人物。
  (1)永嘉太守,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2)“永嘉四灵”之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的作者:
  (3)红十三军政委,人称“浙江的金龙”:
  [参考答案]1.1938正成竞拓2.(1)谢灵运(2)赵师秀(3)金贯真
  实际上,学生做这道题的结果可以用“惨不忍睹”四字来形容。据统计,全段685人此题得满分(5分)者无一人,得3分以上(包括3分)者亦寥寥无几(笔者所执教的一个班60人中仅6人,另一班也仅8人),大部分同学只得到了1—2分,甚至得0分者也大有人在。但是他们却如此地欣赏和认同这道题目,这是发人深思的。
  而他们对本次考试和这张试卷的评价,尤其是针对“生活语文题”一题的评价,却深深地触动了我,也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现择录几则如下(笔者按:为尊重原文,除个别错别字改动外,其余未做修改,力求保持其“原汁原味”。其中,所画横线为笔者所加):
  生1.语文摸底考试卷出得确实很贴切。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大题考的尽是身边接触之事,这都是靠平时积累的。第一题这种形式,出得让人意想不到,确实不错,因为这种题出于生活,源于生活,我喜欢这种题,我想大家也会喜欢。
  生2.這次考试注重基础知识,倾向于平时知识的积累,而更加创新地考到“生活语文题”,虽然同学们在这一题上失分很多,但这也使我们看到我们对语文在生活中并不重视,对生活中的小事不够注意,而这也正是我们写作文没事写的原因,所以我觉得这次出的卷很好,对我们今后如何学习语文很有帮助。
  生3.有人说:“这张试卷的第一题,出得太烂了。”我却不这么认为,这整张试卷的特点就在第一题,这题考我们一些校史和历史名人,这并不是要故意为难考生,而是引导我们关注生活,不要只顾埋头读书,而不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
  生4.这次试卷的第一道题型很新颖,也很有创新,它告诉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发现身边的事。
  生5.这是一张有深度而又有弹性的语文试卷。或许,有些人会叫苦连天,尤其是第一大题,不仅重视基础,还重视拓展。其实,语文就要如此,仅仅学会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的魅力就在此处。我认为这张试卷充满活力,又不失以小见大。
  生6.语文试卷的第一小题考的是关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这道题对我来说出得太偏,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我校创于什么时候。但我觉得这题出得很好,因为它从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出同学们对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方面掌握得太少,提醒我们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掌握课外的一些知识。
  生7.这是一张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课外一些常识的考察。试卷第一部分考察我们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对永嘉著名人物的了解,提醒我们要注意我们身边的一些基本常识……总之,本试卷最大的特色,便是对课外知识的考察。
  生8.这是一次能综合考察语文功底的测试。它注重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既全面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给学生一个自我评价的机会,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份卷子是一份能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卷子。
  生9.我从语文试卷的第一题中体会到了许多:原来在你身边有着那么多你不曾关心注意到的事物,如果你不曾用心去发现,它们将一直被掩藏下去。记得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三、案例反思
  
  这些或许还很稚嫩且带着强烈个人感情的评价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自身的发展。”考试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素质的方式由来已久,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语文教材、教法改革是不会也不可能脱离语文考试改革的成功而单独成功的。新课程背景下考试的宗旨应该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在当前的语文考试的改革(相信其他课程亦然)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1.“考什么”比“怎么考”更为重要。“考什么”是指考试的内容,而“怎么考”是指考试的形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考试依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积极倡导考试方式多样化的同时,我们需大力加强命题改革,审视和研究符合课程理念的命题方式,择取合理恰当的试题内容,让考试真正发挥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语文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因为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在不减弱知识成分的前提下给纯粹的语文命题加以生活化的包装,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真正使语文命题焕发出浓郁的生活和时代气息。《课标》就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一题就是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进考试的一次尝试,尝试着让生活走进考试,走进语文教学。也许它还是粗糙的,但它毕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从考试结果来看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让考试真正成为教和学的“路标”。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与学,只有真正以教学为本源和归宿的命题改革,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学习起到激励作用。现代评估理论认为,考试评估应着重于“导”。著名教育评估专家斯塔佛尔比姆强调,“评估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评估不是手电筒,不是棍子,而是路标,为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指明方向”。这样看来,对某一次考试而言,“发现问题显然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对考试的结果应加强分析指导,重在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意见,而不应成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说:“语文教学应当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全身心投入生活。”通过这次考试和反思,绝大部分同学都已领悟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个道理,并开始走出课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大课堂。
  3.让学生真正成为考试的“主人”。传统考试方法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评价取向把学生客体化、简单化,忽略了学生本身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欢迎,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被动状态。
  新課程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成为一个师生共建的过程,成为师生间联系的一条纽带。考试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主精神,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把考试作为锻炼自己及主动学习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的内心世界更为强烈。”我们知道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的一员,而评价就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则真正地成为了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也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使其获得全面发展。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师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建立起自评、互评、共评的多维立体反馈机制。为此,我们不妨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考试结束后,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总结,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剖析考试中的优劣得失。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考试的得失及原因,使个人对考试的反馈信息得以碰撞、交流、融会,教师则应适时地对这种讨论进行恰当的指导,使之纳入积极的轨道,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从学生方面反馈来的考试评价信息。
  再次,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考试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把握其清晰的脉络,获得更具指导意义的考试评价信息,从总体上把握考试。
  这样一来,互动的评价信息都以积极的姿态出现,既指向学生的学又指向教师的教,从而构建一种多维立体的考试反馈机制,使学生与教师均受益于考试,促使教学获得正迁移。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考试的“主人”,考试也才真正成为教和学的“路标”。
其他文献
据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L)官网2020年3月11日消息,尼日利亚决定试行“开放学校计划”(Open Schooling Programme,OSP)以满足国内北部六州失学儿童接受教育的需求。该计划由COL与尼日利亚联邦政府的全国基础教育委员会(Universal Basic Education Commission,UBEC)聯合制定,于2020年2月在阿布贾举行的为期五天的研讨会上正式启动。U
据韩国教育部网站2019年4月2日消息,韩国教育部任命韩国大学教育委员会(Korean Council for University Education,KCUE)設立韩国国家信息中心(National Information Center,NIC),旨在提升全球高等教育的流动性,提供权威的高等教育学术认可信息,进一步提升韩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一方面,NIC致力于成为亚太地区资格认证体
编者按: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7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6年9月正式挂牌,在原西藏自治区农牧学校和西藏自治区综合中专学校基础上合并组建的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院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厚德强技,笃学创新”的校训,以“五型”(红色、明德、法治、书香、匠心)职院建设为抓手,实现一年一提升、三年一突破、六年一跨越的战略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 IITE)与本刊编辑部共同组稿、合作建设,介绍UNESCO 在教育领域的各项主张、行动,报道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与各国的合作动态,为读者了解UNESCO 教育理念和实践提供窗口。UNESCO IITE于1997年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务会议上成立,是一个专门的国际专业知识和资源中心,为各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在基础教育和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复合型学科的建设。我国对“人工智能 X”人才培养非常重视,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培养人工智能和前沿学科交叉型人才作为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的重点任务。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英国研究与创新基金会联合建设的生物医学人工智能博士培养中心作为英国“人工智能 生物医学”复合型学科建设的先驱性实践,具备强大的学术支持和丰富的行业资源。文
据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年部官网2020年2月19日消息,法国国民教育与青年部长布朗盖,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长弗蕾德里克·維达尔及文化部长弗兰克·里斯特共同签署协议,宣布在法国国立工艺学院下设国立艺术文化教育高等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supérieur de l’éducation artistique et culturelle,INSEAC)。  法国历来重视艺术文化教育,总
據全球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官网2019年5月29日消息,在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支持下,全球阅读联盟(Global Reading Network)发布了《面向小学读写和算术综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Towar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imary Grade Literacy and Numeracy Programs)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网2019年3月14日消息,OECD于当日发布了《南非社区教育和培训》(Commun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outh Africa)报告。报告指出,虽然南非大多数人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提高,但其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那些低技能的成年人。他们在结束初等教育后没有获得更高的学位,且参加培训的机会也很少,因此,需要為他们提供更好的二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官网2020年2月19日消息,鉴于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在日本感染扩大的现状,日本文部科学省面向各自治体及相关教育机构,分别于2020年2月19日和20日,發布了针对高中及大学入学考试的应对措施。  据通知,文部科学省要求各教育委员会、国立和公立大学法人及地方公共团体,联合学校保健担当局、保健卫生局,共同收集有关COVID-19的最新信息,设立信息提供与咨询机制,向学校、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网2020年4月9日消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数字化和人工智能(AI)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OECD认为,疫情期间AI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利用各种数字资源进行教学与学习。  AI應用于教育中的最大优势是帮助实现 “学习的个性化”。在“个性化”的教育系统里,学生可以准确地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