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再造中元村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6273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元村“异地搬迁 庭院经济”模式
  ——用异地搬迁集中安置解决“搬得出”“稳得住”,用庭院经济特色产业解决“能发展”“可致富”
  2013年3月20日,阳光刺破羽人山的云雾,倾泻在山谷里。
  山谷里,一排排乡村“别墅”,在阳光下格外惹眼——白墙青瓦、翘角飞檐、朱红雕窗。
  54岁的龚正玉,从自家“别墅”出来,沿着新修的二级公路往山上走。
  自从搬到山下后,龚正玉每隔几天就会回“老家”看看。
  山上的老房子已经拆除,土地也被复垦。当年栽下的香椿树冒出了新芽,龚正玉踮起脚尖,伸手掐了几株嫩芽。
  “摘回去炒蛋,忆苦思甜。”龚正玉回首遥望远处的农民新村,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高山“穷汉”
  海拔1000多米的羽人山,入冬后常常云雾缭绕。
  龚正玉无法忘记高山上的艰难岁月——老房子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楼,位于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大秧田。
  “1984年,我嫁到村里三年多后,老伴才借钱修了这房子。”每次回忆起老房子,龚正玉就会眼圈发红。
  在嫁过来之前,龚正玉就听说中元村高山区的那几个组很穷。
  山下的村民编着民谣,调侃山上的村民:“羽人山上雾满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头,又缺吃来又缺喝。”
  从山下嫁到山上,龚正玉真切地体验到了穷乡僻壤的滋味。
  “赶集买点肥料、盐巴,都要走上一整天的路,天不亮出门,天黑才能回家。”龚正玉说。
  山坡下50米外的山涧小溪,是山上村民的唯一水源。
  “山上很难打井。”龚正玉说,“每天都要挑十几趟水。”
  唯一让龚正玉满意的是,耕地就在小溪旁边。
  “不过收获的时候就恼火了。”龚正玉说,“要把苞谷、红苕,从山下一点一点背回山上。”
  雪上加霜的是,十几年前,丈夫去世了,留给她的,是两个还在读书的孩子。
  龚正玉是个勤劳的传统中国女人,可是她一直不懂:“为什么我那么勤劳,日子却还是那么紧巴?”
  与龚正玉一样,住在武坪山上的六组组长庞雨成也不是懒汉,可他每年都要吃救济粮。
  庞雨成也养过猪,希望借此摆脱贫穷。
  “好不容易养头猪,需要四个壮汉抬下山,扣除成本,只剩下三只猪脚的钱。”庞雨成说,“路太难走了,常发生意外。”
  2004年冬天,30多岁的庞一安下山买化肥,在回家途中,一口气接不上来,猝死在山坡上。
  武坪山沟岭交错,山林茂密,历来是野猪的栖息地。
  “每到苞谷、红苕成熟时,野猪就来了,一大片一大片地刨。”中元村党支部书记费远忠说。
  中元村四至七组太穷了,一年到头能把口糊过去,就是好年头。
  2006年冬天,黔江区发改委、区扶贫办的干部走进中元村。
  按照传统扶贫模式,干部们一算需要投入的资金,吓了一跳——光是修一条村道公路,至少就要200多万元。
  “在高山上修修补补,成本高不说,还不能断穷根,不如动员他们搬到山下。”区发改委和区扶贫办的干部琢磨。
  搬迁动员
  2006年底,石会镇镇政府在武坪山上召开搬迁动员大会。
  “今天我们来,主要是动员四至七组的村民,搬到山下安居。”石会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陶承密说。
  “我们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搬啥子哟!”村民龚正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陶承密向村民亮出政策:“建房的占地费不要大家出一分钱,集中安置房建好后,政府给补助,村民退出的土地复垦后,还可以获得一笔收入。”
  政策很优惠,可与会村民的头却摇得像拨浪鼓。
  “田无一丘,地无一块,搬下去吃啥子?”住在武坪山之巅的刘泽立问。
  刘泽立一家是中元村住得最高的一户,家里穷,连电都没通,“但至少我有地,可以自食其力”。
  在当天的投票中,大部分村民投了反对票,其中包括六组组长庞雨成和前任村主任黄友发。
  动员会在一片嘘声中收场。
  会后,费远忠挨家挨户询问村民意见:“你为什么不愿搬到山下去啊?”
  汇总意见后,费远忠立即找到镇领导:“绝大多数村民其实都想搬迁,只是他们担心搬到山下后,没法维持生计。”
  “镇政府会在山下集中安置点发展很多产业,把搬下山的村民变成新型农民。”陶承密说。
  费远忠爬上武坪山,扯开嗓子喊:“山下集中安置点,要发展很多产业。”
  费远忠喊破喉咙,可无人理睬。
  “老乡们看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陶承密说。
  于是,镇政府出面,引进一家养鸡场。
  “听说养鸡场要来。”一些农户动心了。
  接着,镇政府又“烧了一把火”——请回了离开家乡六年多、在外创业致富的肖艳华。
  “我决定回来办一个养猪场。”肖艳华回村说。
  “肖艳华要回来投资了。”又有一些农户动心了。
  最终,龚正玉、刘泽立等68户村民同意搬迁。
  “只要搬下来的村民日子过好了,山上的村民就会眼红,自然就会跟着搬下来。”陶承密说。
  庭院经济
  2007年春节,经过多次考察,集中安置点选好了位置——位于山下的中元村一组。
  “这里毗邻武陵仙山风景区。”区发改委副主任庞剑虹的话似乎有“伏笔”。
  征地协商进行得很顺利,可就在准备丈量土地时,一组的村民不干了。
  “山上的人住下来,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收入?”
  “对头,他们全部搬下来,连种毛毛菜的地都没有,恐怕会打我们菜园的主意。”   …………
  一组的村民围着干部,七嘴八舌不让丈量。
  陶承密走过来,向一组村民铺开一张图纸:“看,这是集中安置点庭院经济发展蓝图。”
  “啥子是庭院经济?”一组村民问。
  “就是根据这里雨量适度、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的气候特点,发展五大产业:蚕桑产业扛旗,蛋鸡、生猪、银耳等产业为辅。这些产业占地少,在庭院就可以发展,所以称之为庭院经济。”陶承密解释。
  “看起来不错哟。”一组村民感叹。
  “是不错,这些产业,到时也会把你们纳入进来。”陶承密说。
  2009年,武坪山下崛起一座崭新的村落:村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村镇银行等一应俱全。
  “啰啰啰……”站在自家猪圈边,庞雨成吆喝着,招呼猪仔到猪槽边进食。
  看着这几头猪仔,老庞满心欢喜。
  “政府给每户补助了2000元修建猪圈,还补助了500元购买仔猪。”老庞做梦都没想到有这样的好政策,“养一头母猪,每头1000元成本,政府就帮助协调贷款500元,补助400元,我们自己只需要出100元。”
  庞雨成既可以在家种地,还可以在附近打工,一年可收入两万元——比如帮养蚕大户养蚕。通过努力,中元村被商务部命名为“东桑西移核心示范园区”——养蚕大户吸纳搬迁农民就业,搬迁农民一天可得到35元的收入。
  为了帮助搬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中元村成立了扶贫救助社,向搬迁农民提供3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
  “好些搬迁农户因此成了产业发展大户。”费远忠说。
  最让费远忠得意的,是他引进的碧佳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银耳厂项目。“吸引了60多人就业。”费远忠一脸得意。
  “一个月1500元底薪。”刘泽立也进了银耳厂。
  一组的原村民也纷纷进入银耳厂,当起了工人。
  不过,对于发展庭院经济,区发改委、区扶贫办和石会镇政府还有更大的目标。
  “中元村坐拥武陵仙山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潜力无限。”庞剑虹说。
  这话,让肖艳华夫妇听进了耳里。
  拓展旅游
  果然,不久中元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就开始升级——连接黔江城区的二级公路开建,村道也开始改造……
  看到这些,肖艳华夫妇决定出手了——投资1000多万元,在农民新村打造QQ农场,发展乡村旅游。
  钓鱼池、游客接待中心、农家乐饭店,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可是,单靠一己之力,显然难以撑起中元村的乡村旅游。
  “把村民们组织起来吧。”镇政府支招。
  “怎么组织呢?”
  “农民新村的房屋风格统一,就把新村打造成乡村旅游村。”
  “这个想法好。”
  在镇政府和中元村村“两委”帮助下,肖艳华夫妇成立了“醉美知音乡村旅游合作社”。
  肖艳华以资金入股占大头,28户农户以房屋入股,区供销社也入了股。
  与此同时,合作社向国家申请了专项资金,28户农户每户得到一万元的客栈设备购置资金。
  “不用自己投入,就能当小老板了。”村民舒永贤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她把自家的楼房变成了一间小客栈。
  不过,舒永贤很担心客源问题:“我们这太偏僻了,谁会来?”
  舒永贤的担心,早已被肖艳华夫妇想到——他们早已开始谋划,要炒热中元村的乡村旅游。
  2012年,“醉美知音乡村旅游合作社”举办了六次钓鱼比赛,吸引了旅客3000多人次。
  “我家光是住宿收入就有2000多元。”舒永贤抱着孙子,乐呵呵地说。
  “中元村的旅游概念还在持续发酵,届时村民还可以利用自家门面做生意,收入将大幅增加。”庞剑虹说。
  从2007年至今,中元村已集中安置73户328人,预计到2014年将增加到140余户,近700人。
  2012年,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到中元村农民新村调研时说:“像中元村这样的异地搬迁建设,在全国都是一个典范。”
  【心声】
  “去年我依托专业合作社挣到了5000块钱,加上打工收入,一年能挣两万元。今年,我们这里的游客更多了,估计挣得也会更多。”
  ——村民龚正玉说
  “原来住在高山上,肩挑背磨穷得很。现在吃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水泥路,看病、娃儿上学都方便得很……”
  ——村民庞友均说
  “当年镇上干部做工作,我们还不想搬下来,担心下来后田无一丘、地无一块,会更穷。现在,搬迁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就像从糠箩筐跳进米箩筐,叫我回一趟老家,我还嫌难得爬坡呢!”
  ——村民庞雨成说
  “没有扶贫搬迁,我恐怕一辈子都离不开深山,也很难摆脱贫困。现在住的是楼房,喝的是自来水,村口就有农村客运站,坐车十分钟就能到镇上赶集……安逸得很!”
  ——村民黄冬说
  “以前买一包化肥,扛回家要一天,现在方便多了,一车就拖到家门口。”
  ——村民黄有发说
  “以前娃儿上学走路太难了。现在每天都有交通车,娃儿到镇中学上学特别方便,我放心多了。”
  ——村民舒永贤说
  “我从山上搬下来,搞起了桑蚕。这几天夏蚕就要发种了,得照看好,这可是两万多元的收入哦。”
  ——村民姚世祥说
  “村里引进了银耳厂,我进厂当了工人。每天的工资是50元,一个月有1500多元。”
  ——村民廖家碧说
  “脱贫摘帽后,我们这个异地扶贫安置小区想换个名字,叫‘乐居园’。”
  ——中元村党支部书记费远忠说
  “我们把贫困高山地区的村民搬下来,配套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服务管理,让他们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石会镇党委书记张莉说
其他文献
鎖在柜里的“界方”  那还是学校可以施行体罚的年代,我在一所特殊学校任教。  学生都是边缘少年,他们之间每日纠纷不断,有打架伤害对方身体的,有破坏对方物件泄愤的,个个都是屡教不改、辅导无效的问题少年。气愤的教师只得把犯错少年交给校长处理,希望校长施予体罚,让他们痛一下也是好的。   校长了解事情经过之后,一样会生气,认为有必要施予体罚。他有一把学校木工特制的界方,长短厚薄都十分合适,这把界方被锁在
今年8月,在第二届重庆读书月活动中,一本名为《若有所思话德国》的札记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作者张刚是一位副厅级干部,现任重庆市纪委法规和申诉室主任。  这本书只是一扇窗口,背后是睿智父亲教育女儿的良苦用心。    ■ 一个约定催生一本书    “亲切、自然、简洁而雅致的文笔,引人入胜并给人以阅读的快意”;“博闻强识的知识积累,带读者轻松跑遍德国,恣意穿越历史”……每每听到别人对爸爸新书的赞赏,张宜
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兆瓦风力发电机,由他带领的技术团队研制。  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他的技术团队手中运转。  他就是首届两江学者受聘专家、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友传。    大风起兮    2010年2月24日,国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重庆启动。  远离大海的重庆,一下站在中国海洋风电科研最前沿。  承担此项重任的,正是陶友传和他的海装技术团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已先后召开9次常委会会议、3次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常委会举办4次专题集中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反复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入调研,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领导带头示范、强化教育学习、开门搞活动、查找和整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两手抓两促进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开局良好、推进有序,
某公司常会花样翻新地搞出一些创意,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比如,在一名员工的名片上印上有一面蓝色金边的盾牌,这是他25年工龄荣誉徽章的复制图样,同时上面还印着“XX公司,25年忠实的服务”。  这就巧妙地告诉员工,公司感谢他25年来的努力工作。员工拿着这张名片,可以同客户和认识他的每一个人分享。  用这种荣誉来奖励优秀员工,有时比物质奖励的作用更大,因为荣誉在员工的心目中,激起的感情波澜是巨大无比
从柜里取出瓷盆,低头,右手放在右眼眶处,手指将眼皮一翻,“哐当”一声,一颗玻璃眼球掉进瓷盆。  抬起头,她的右眼空空如也。  她叫蔡美岐,今年61岁。由于先天发育不良,蔡美岐的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很弱。但就是这样一个残疾党员,却在过去十多年里创造了一系列爱心纪录:2002年以来,她救治农民工、孤寡老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数万人次,为患者减免医疗费数万元……  社区有个“赤脚医生”  “我能活到明年吗
大雨,从2013年6月6日凌晨一直下到中午。  巫溪县临河街道广场社区,一栋位于五楼的老旧三居室里,49岁的蒋祖跃靠在床上,双手死死按着腹部。  阵阵剧痛,从被癌细胞盘踞的肝脏传来。  剧痛稍退,蒋祖跃缓缓抬起头,眼神落向窗外。  “如果不下雨,今天我会到田里走走。”望着窗外淋漓的雨水,蒋祖跃动了动嘴唇。  说着,他的目光越移越远,思绪早已飞向险峻雄奇的大巴山。  农田救兵  2011年4月的一天
导语:伊斯兰国并非空中楼阁,虽然是个恶果但是也是深深根植于中伊斯兰的历史文化土壤中。  13世纪的伊斯兰学者伊本·塔米亚说过,伊斯兰教的基础是指引我们的书和带来胜利的剑。把这里的伊斯兰教换成伊斯兰国的话同样适用。而书和剑,对伊斯兰国来说就是它那极端教派的信仰和震撼人心的恐怖行径。  萨拉菲派圣战士  美国分析员麦克·威斯和伊斯兰学者哈桑·哈桑调查发现,宗教因素是人们加入伊斯兰国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在
对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而言,要准确查找出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必须三管齐下。  明确标准,主动自查。明确作风问题的标准,是查找作风问题的前提。“我有没有作风问题?”“我这样做算不算作风问题?”一些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之所以存在这些疑问,原因就在于不清楚作风问题的具体标准。一个党员干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作风?这就要求明确党员干部作风标准,进而以此为镜,对自身作风进行自查。具体做法就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
流行文化充斥坊间,传统地方戏剧日渐式微。危机之下,川剧《金子》却声势日隆,大放光彩。  14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金子》趟出一条怎样的新路,又是如何“闪光”的?    艰难叫卖    1996年底的一个星期六,渝中区金汤街76号,新落成的重庆市川剧院一楼剧场。  舞台上,正上演着根据曹禺原著《原野》改编的川剧《金子》。爱恨情仇的复杂漩涡与复仇、反复仇的剧烈碰撞,加上恰倒好处的插科打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