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与心灵炼金术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th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腿截肢的跑者萨拉·瑞纳森如此描述自己奔跑渐入佳境时的状态:“我有种世间万物都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感觉,就连假肢也似乎和我的身体融为一体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跑步者愉悦”。
  “一般出现在跑步半小时后,突然感觉不到疲惫,全身都是满满的快乐和激情。”“腿带动身体,呼吸欢快,停不下来。”“我整个心都明亮了起来,感觉世界巨大。”“特高兴,不自觉地就是想笑,就是要加速……”“觉得自己可以永远跑下去。”“如果状态好,跑到十几公里时会兴奋地放声歌唱,憋都憋不住。”
  数不清的“跑友”纷纷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神奇体验,在他们看来,这种情况通常“可遇而不可求”。自然也有不少人费尽心机地反复试验以寻找攻略。这种状态是在跑步中瞬间体验到的一种快感,通常不可预料地突然出现。当出现时,跑步者的健康幸福感高涨,而且有强烈的时空障碍超越感。
  从科学角度来看,这是由大脑在特定情况下所释放出的内源性大麻素和内啡肽等物质所触发。内源性大麻素与药物大麻的有效成分类似,只不过“自产自销”。内啡肽产自额叶前部和大脑边缘地区(这里也会对爱情一类的感情有反应),与吗啡的作用类似,其镇痛效果却比吗啡高18到33倍。


  有科学家认为,“跑步者愉悦”相当于天然的止痛药,能让人忽略疲倦和布满水泡的双脚。
  1982年美国的波士顿马拉松中,曾有一位来自盐湖城的长跑运动员在跑了11公里后股骨骨折,却在跑完了全程42公里后才瘫倒在地。
  也许这是人类身体进化过程中为求生存而给予自己的“奖赏”和“抚慰”,也是诸多由跑步引发的神奇效应的物质基础之一。
  缓解抑郁和焦虑的良药
  “那是一种类似神启或者顿悟的体验,活到现在我一共也没体会过多少次,但从那次开始,那股没理由的抑郁慢慢消失了,如果说我找到了什么能够紧紧抓住的生命依凭的话,我想长跑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是一位曾为抑郁症所困扰的跑者经历“跑步者愉悦”后的记录。更多情形下,跑步对抑郁和焦虑的疗效是潜移默化的。
  万科的前副总裁毛大庆患上抑郁症时,连来电话时的铃声都无法忍受,推掉了许多重要会议躲在家里。他被认识的几位教练劝着来到公园里“走走看”,起先几回是快走,后来是慢跑,逐渐800米、1000米,后来一口气能跑5000米。“我觉得我实在太伟大了,这根本无法想象!我曾经中考加试800米不及格……人很多时候不认识自己。”
  于是40多岁的他跑上了瘾,天天晚上跑5000米,“一次比一次觉得自己牛”,后来变成1万米。即便冬天下大雪,早晨五点半也要起来跑到天亮,“耳朵边上都是冰柱子”。他成了马拉松的推广者。“远离抑郁,最终是要看清楚自己是谁,抑郁症患者就是看不清自己,看清楚自己就不会抑郁了。”“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
  跑步是缓解抑郁、焦虑等社会病的一剂良药。在美国,跑步的风潮经历过三次兴起,而每一次都是在遭遇社会危机、人心惶惶之时。这也许和我们祖先面临丛林挑战时一样,危险激活了体内奔跑的本能。而反过来,当身陷看不见的囹圄之中时,迈开有形的双脚或许真的是释放压力的有效姿势。
  约上佛陀一起跑
  作家梭罗说:“当我的双腿开始移动的时候,我的思维开始奔流。”
  美国小说家卡罗尔·奥茨灵感枯竭时,就离开工作台练习跑步——丰收的果园、沙沙作响的玉米地、嶙峋的断崖边,而这些活动地点最终都出现在她的故事中。“在理想状态下,跑步好像帮助我延展了意识,使我能够把自己写的东西想象成一部电影或一个梦境。”
  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米兰国际设计大奖,2016年将唯一的建筑类金奖授予东南大学的教授周琦及其团队。他们设计的人民日报社新大楼,最外层用22万根琉璃棒拼装而成,即便雨雪冲刷亦可自动清洁。而这创意的灵感则是某天早晨周琦跑步路过天安门时,偶一回眸被城楼上琉璃瓦折射出的光亮所激发的。
  连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说,自己很多节目的灵感,都是在跑步时“捡”到的。“这就像中国画,在浓墨重彩中留白,让画有了更高的境界。”
  很多人非常珍惜跑步时的独处时光:关掉电话,将视线从各种屏幕和纸面挪开,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做一件固定的事情,虽然机械般重复,却更像一种朴素的仪式,构筑起一个人生活中难得的稳定的安全感。像村上春树一样,“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在他的描述中,跑步不仅是运动,更像是一场修行——“跑到最后,不只是肉体的痛苦而已,连自己是谁、现在正在做什么这些事都从念头中消失了。”“我是我,我也不是我,当时这样觉得。那是非常安静的,静悄悄的感觉。”
  这是富有禅意的近宗教式体验。一方面可能是奔涌不息的灵感,一方面又是万物解甲归田后的空寂,身体成了精神的神殿,而自我仿佛被轻松解构,融化在大自然里。
  如果说马拉松已是许多业余跑者检验耐力的试金石,那么近些年来兴起的“超马”(超级马拉松)则显然是用更强悍和危险的方式探索跑者的极限。一群“跑马疯子”已经将长达100公里、200公里甚至更远的“超马”当成了新的信仰。
  除去路途的遥远,环境的险恶和不确定性也为超马添上了苦行和献祭般的光环。烈日灼人的撒哈拉沙漠与极寒彻骨的南极都成了跑者的试练场,赛事的报名费里有时还包含了选手的尸体遣送费。但哪怕是全长217公里的美国恶水盆地超马,也依然能看到萨拉·瑞纳森这样的残疾跑者的身影。
  曾获斯巴达“超马”冠军的美国人尤雷克说:“‘超马’是让我们挖掘意志力的一种手段。一些人通过艺术或音乐来获得精神的升华。对我而言,超级马拉松就是这种精神体验。”几乎所有的“超马”都不设现金奖励,只有证书或橄榄枝一类的象征性荣誉。在疼痛和挣扎中,奔跑真的成了一种信仰,以至于“超马”跑者的健康与心理成了科学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遇到更好的自己
  即便从形而上回归个人与现实,跑者们也无疑是醉心于观照自己的虔诚教徒。
  步幅加快,思绪飞驰,他们的神灵变成了自己——一个拥有杰出意志力、耐力和体力的自己,一个全身的肌肉、骨骼、血管健康从容的自己,一个掌握了呼吸韵律、步伐节奏,进而掌控生活的自己,一个变得越来越好的自己。
  专栏作家连岳把每次跑步都比作一个“战胜自我、控制自我”的小小战役:“跑过40分钟,接下来的每一秒都想放弃,此时你得不停地跟自己对话:再坚持10秒!再跑100米!漂亮,竟然又跑了两分钟!再燃烧10卡热量吧!你听,脂肪在痛哭!”
  慢慢冲破一个又一个关卡的成就感,让人感觉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这是一份自我挑战,而跑者依赖它重建自己的新形象。
  电影《推拿》中有这么一句台词:“这个世界上眼睛是有分工的,一部分眼睛负责看到光,一部分眼睛负责看到黑。”但脚步是没有分工的——只要你愿意,哪怕是借助跑步机、假肢、轮椅甚至滑板,都可以上路丈量这个世界,这是另一种权利的“平等”。
  著名跑者艾米·穆林斯先天没有双腿,她却戴上假肢,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爱上了奔跑。在一次选拔赛中,才跑出100米,她的假肢便脱落了,她在5000多名观众面前摔倒。教练告诉她:“捡起假肢,继续跑步,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尊重。”日后创造了残疾人径赛纪录的她,认为是跑步让她“找到了尊严”,“跑不过我的都别叫我残疾人”。
  3年前,在波士顿马拉松终点附近观赛的丽贝卡因为爆炸受重伤,失去了她的左腿。而在去年的波士顿马拉松赛中,丽贝卡戴着假肢“卷土重来”。她站在大风大雨中跑完了5.6公里,冲过终点线后,她喜极而泣,引用了《圣经》中的一句名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该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我将用自己的表现向全世界宣布,我回来了,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奔跑不仅仅局限于孤独的“单人模式”,除了身心与自然的融合之外,也可以选择相互支持与协作的“跑团模式”。和志同道合的跑友一起相遇、出发、挑战陌生地形,让跑者更有“找到组织”的温暖感。
  国内某著名跑步论坛已有几十万名注册会员,而论坛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同城约跑”。深圳、长沙、郑州等多地还活跃着由残疾跑者组成的跑团。有人在“约跑”中找到了生意伙伴,还有人在跑步中找到了爱情,跑步在不经意间成了人们社交的新途径。
  近日,英国林肯郡一所小学的六年级男孩们,在毕业运动会上自愿手搭着手一起慢跑,让班上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同学罗里·凯特尔斯在100米赛跑中获得了冠军。罗里事先并不知道同学们的安排,赢得冠军后他欣喜若狂。运动会当天,场上的人们无一不为这暖心的举动流泪。
  轮椅跑者林文超回忆参加一次比赛的感受时说:“爬到另外一个上坡的时候,实在力气不够了,这时候出现很多以前不认识的选手,他们会在背后这样推我一把,所以那时候发现,其实融入一个社会中,不像我们之前想的那么难,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感觉这种体验太棒了。”
  除了身体愉悦,跑者同时还收获了“角色愉悦”。他们的脚印与辙迹在跑道上汇成江河,看似偶发的个人活动碰撞成为社交与潮流,挑战并更改着俗套运转着的旧城市,个体的“心灵炼金术”终将推动庞大群体的缓慢转型。
  无论晨昏、无关季节,有人欣喜地飞驰,有人慢步沉思。作为人生与时代的隐喻和缩影,跑步提供了一套哲学含量丰富的提纯方式——像一把出现在前方的钥匙,引诱人们不断超越现实,跟未知的自己相遇。
其他文献
转眼间来到德国已经3个月了。在适应新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在感悟着德国同事的工作风格。  对德国同事工作风格的第一感觉:慢!  德国同事工作时的一个口头禅是“不着急”,他们凡事都不会催。而中国的同事则更多地会问:什么时候可以给我?能不能再快点?  所以我刚从国内过来的时候,很是不适应。然而经过3个月的了解,我发现德国同事的高效率同样也让人惊奇。  为什么德国人工作这么慢,但是效率又这么高?为什么自己在
期刊
说真的,对生活在没有贵族或隐匿了贵族的社会中的人来说,要想看懂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有难度的。但有个原因促使我们看它——“凤凰男”这个词开始盛行。其实,这一形象在人类文学长河中并不少见,盖茨比就是其中之一。还有个与之同样著名的,是《红与黑》里的于连。  用金钱和处心积虑堆积的幻梦  原著小说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小说中评选出百
期刊
中国古来治军严整者,以岳飞最为有名。所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所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的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不好女色,不收贿赂,不让儿子岳云报功劳,克己至极,以至于秦桧们要给他安罪名都安不上。结果39岁时,来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死了。  再往前推,治军有名的,是汉朝周亚夫。他老人家在细柳营迎君,见汉文帝来了也不开军营门,见了汉文帝还穿盔甲行军礼,以及著名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
期刊
成功者为何成功?  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比如,村上春树先生的小说为何畅销,智能手机和电子游戏为何有人气,某个公司、某家商店、某个人为何备受关注,为何成功,等等。我曾去见一位商人,向他请教这个问题,结果却被他训了一顿后赶了出来。  他说:“简简单单地问别人,偷懒而不去努力吃苦是不行的。你再好好想想!”  这句话对我意义重大。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唾手可得,自己不能偷懒。终于,大约在一年后
期刊
反恐题材电影《天空之眼》于2016年3月11日在美国上映。11天之后,比利时布鲁塞尔发生连环爆炸,造成30多人死亡,340人受伤,3名充当人体炸弹的嫌犯当场身亡,加上另外两人,均被警方认为和4个月前的巴黎恐怖袭击有关联。ISIS随后宣布对该起爆炸案负责——一整套我们已经越来越熟悉的恐怖袭击流程:人体炸弹、人群聚集区、大规模伤亡,最后是ISIS以幕后主使的身份亮相,炫耀战绩。  就像用生命为电影做宣
期刊
这几天感冒,去医院看病。挂号后坐着等护士叫号,可环境让你没法淡定地坐着等,因为前面有一堆人站着。一堆还没有被叫到号的人围着医生,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反而让医生根本无法安心看病。更重要的是,这种围观打乱了医院里的正常秩序,后面按规则坐着等号的人,会非常焦虑,担心围着医生的那些人会插队,于是只好也都起身围过去,现场就更乱了,从医生到病人都很暴躁焦虑。  正在看病的人很焦虑,觉得自己的隐私被围观者侵犯
期刊
法国的罗浮宫里珍品无数,名气较大的有三个女神: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前两个是雕塑,维纳斯美在韵致,胜利女神美在雄壮;油画中的蒙娜丽莎则美在神秘。这三位女神可谓举世闻名,成了美丽的代言人。然而,她们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却因她们的身上都有着明显的缺陷:维纳斯没了胳膊,胜利女神已不见昂扬的头颅,蒙娜丽莎呢——因为弱视看不清,只好含糊地向你微笑。  由此我们应该明白,缺陷是事物本身的特性
期刊
在一封信里,父亲这样说:  “在家时的你,就爱一个人到处乱跑,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海的,我总觉得你是我五个孩子里最不听话的一个,就像一匹小野马。现在,小野马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我还真有点不放心,有时候会轻轻叫你的名字。小野马,离我们老远老远的小野马啊!你也开始想家了吗?”  在异国冰凉的夜晚里读着父亲的信,热泪怎么也止不住地滚落下来。心里恨不得能马上回到父亲的身边,可是,即使是当时那样年少的我,也
期刊
尊敬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甘肃省因自然环境、医疗条件等因素,脑瘫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一个脑瘫儿童,往往给整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脑瘫会引发运动障碍,患儿不能站、不能走,有些连坐都不能,只能躺着;还有些患儿并发智力障碍、视力障碍、语言障碍或癫痫病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全面的照顾和长期的康复治疗。传统治疗仅限于康复训练和药物,而且药物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70%的痉挛型脑瘫可以通过
期刊
五位小姐排成一列,五人姓氏不同,所穿衣服颜色、所喝饮料、所养宠物以及爱吃的水果都不同。  钱小姐穿红色衣服,王小姐养了一只狗。  陈小姐喝茶,穿绿衣服的小姐站在穿白衣服的小姐左边,穿绿衣服的小姐喝咖啡。  吃西瓜的小姐养鸟,穿黄衣服的小姐吃梨,站在中间的小姐喝牛奶。  赵小姐站在最左边,养鱼的小姐旁边的那位吃梨,吃橘子的小姐站在养猫的小姐旁边。  吃苹果的小姐喝香槟,江小姐吃香蕉,赵小姐站在穿蓝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