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的“现世”雄心

来源 :Future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今天的一个25岁的哈佛毕业生来说,他的去向无非就是华尔街的投行,抑或是政府智库,还有可能是某知名NGO组织。可是100年前,一位同样25岁的哈佛毕业生却选择了去加州的山野做一名隐士。
  即便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这位叫做Curtis Wolsey Cate的选择依然算是另类,中学毕业于一所拉丁学校的他,从小就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因此家人并没有阻止他的“隐士之旅”,并且还都认为他的此番“修行”必定会助他在未来大有作为,幸运的是,家人的预言最终应验。其实,Curtis Wolsey Cate并非真正远离红尘,遁世而居,他是要在广阔的山野间寻找一块能实现他远大抱负的场地。他的理想很简单:创办一所中学;他的理想很不简单:让这所学校享誉世界。
  精心谱就美版《陋室铭》
  由于地形原因,在这峰峦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带,想找到一块像样的平地谈何容易,再加上Curtis Wolsey Cate是只身前往,没有任何助手来帮助他一起克服困难,所以这“隐士之旅”就真的变成了僧侣般的苦修。山里变化无常的气温,加上数不清的蚊虫叮咬虽然让他吃尽苦头,但是那颗寻找梦想飞地的雄心却丝毫未减。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终于在Carpinteria找到了一块地,虽然地面还略有起伏,但这已经是山区最平整的场地了,只要略加休整是可以作为学校用地的,并且这块地毗邻小镇,一定的人口数量还能保证学校初始的生源,以及建校所需的劳动力。
  1910年,学校初步建成,但是并没有按照私校惯例以创校人的名字命名,而是以米拉玛学校的面目出现,即便在一年以后的1911年学校更名,也并没有以创校人Cate的名字姓氏命名,而是以圣塔芭芭拉学校的新面孔正式招生,初期只有12位男生入学,虽然看起来很尴尬,但这已经让Cate很满足了,要知道这个地方不比繁华的纽约和华盛顿。不过,当时的圣塔芭芭拉学校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生源,缺乏水源加热设备、食品烘焙设备以及供电设备才是学校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场地有限,除了校舍以外没有更多的空间来安放这些设备,而这些设备又是学校不可或缺的,所以拓展校舍面积就成为当务之急。这让人想起了中国诗人刘禹锡的那篇《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但是,Cate并没有刘禹锡那般清幽雅致的情怀,忧心忡忡的他再一次走出山地,去为自己的学校扩建而筹款,这倒应了《陋室铭》当中的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学校正是因为有了Cate这尊“大仙”而生机盎然。
  鼎故革新 学校定型
  Cate虽然一直守护着学校,但久居深山的他并没有固步自封,他特别善于吸收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这也许与他在哈佛接受的教育有关。当他得知附近的撒切尔中学实行了一种新的英语教学项目之后,他果断斥资引进了这套项目,应用于自己的学校教学,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多元化的素质提升,他又买了好几十匹小马驹,并且将它们安排给每一位男生,他试图通过让学生与动物的接触,进一步感知大自然赋予他们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看似已经步入正轨的学校,在Cate眼里依然不尽如人意,他还是觉得场地过于狭窄,而且校舍外型略显简陋,于是他又买下了圣塔芭芭拉山附近的一座农场作为学校新的校舍,并且邀请校董会主席,同时又是圣公会主教的约瑟夫的儿子来重新设计学校。就这样,学校第一座像样的建筑终于在设计师的手上于1929年落成,同时设计师也为学生们设计了新的马厩,而旧马厩也在Cate的建议下,被完整迁移到旧校址,以作为校史纪念地的一部分,而这座马厩也成为创业之初留下的唯一的建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Cate想让全体师生都铭记当年创业的艰辛,如果他真的知道《陋室铭》这首诗,相信他还会将其作为学校每个学生的必备名篇呢。从1929年到现在,学校的所有建筑都沿袭了约瑟夫主教儿子采用的蒙特雷设计风格,外形上分散自由的校舍布局,其实在内在精神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永远的国王
  1950年Cate选择了退休,在他即将离开这所亲手创办的学校的时候,学校董事会决定正式将学校更名为凯特学校,这也正是基于他为学校的创办以及赋予的学校美好愿景的荣誉褒奖,尽管Cate一再表示受之有愧,但是他最终接受了这个无价的退休礼物。在他离开学校的那天早上,学生们成群结队的从宿舍里面走出来目送老校长的远去,因为老校长早已成为他们每个人心目中的“国王”,并且是永远的国王,他们忘不了老校长在每天晚饭之后为他们深情朗读世界名著的场景。为了回报师生们对他的厚爱,老校长在临别时又朗读了一段他最喜欢的那本《加州学校人生》中的文章。
  当他含着热泪,声情并茂的读完最后一个单词之后,师生们都跑过去拉着他的手。此时的他最想问自己的是:我还能回来吗?后来他真的回来了。1976年1月3日的那个寒冬,老校长以91岁高龄善终,骨灰被安放在凯特中学校园中央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教堂,他真的可以永远看着无数学生循着他当年的足迹来到这所隐于山谷,名于现世的学校追寻梦想,并且看到了这所学校步入辉煌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Chinese actress Fan Bingbing was awarded the Silver Shell for Best Actress (最佳女演员“银贝壳”奖) at the 64th 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第64届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in Spain last month. The festival is on
期刊
马龙·加西亚(Manuel Garcia)博士,西班牙籍,毕业于欧洲大学学院(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2008年至2009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院历史系深造,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全球问题研究,中欧国际关系研究,市场整合,贸易网络,跨国研究与比较研究以及全球史研究等。其代表作包括:《代理型消费
期刊
旅游的方式有很多种,旅行团,自驾游,坐火车,更可以徒步走天下。而坐游轮可以说是独具美国特色的一种旅游方式,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大家庭出游,情侣出游甚至是蜜月旅行。那么,美国人究竟对游轮钟情到什么程度呢?  简介  据相关调查显示,高于80%的游轮乘客会选择再次乘坐,很多上了年纪的美国人会自称“游轮客”(cruiser),粗略一数都拥有十几次以上的游轮经历,甚至有人会把这里当作养老院,长期在游轮上生活
期刊
就像很多热门电影大片一样,表面上看来成立于20世纪初的汉堡大学校史不长,但若追溯其创校前传,却有着很多值得感慨和追忆的内容。  前传:从学术到商业  16世纪初期,发端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为这个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也改变了历史,而宗教改革的推崇者却并不仅仅将宣传新教教义停留在嘴皮子和著作上,他们还将以实际行动证明新教的优越性。教育,无疑成为他们的主阵地。1529年,宗教改革的发起者马丁·路德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中国人的思维当中,似乎只要和金钱沾上边就会让人唏嘘。中国家庭对于孩子的金钱观念的培养似乎始终是谨慎,甚至是保守的。一年当中,只有在除夕夜,父母看着孩子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的时候,才会放下原本不安的心态,但即便如此,这份倾注着长辈对于小辈新年祝福的礼金,在中国孩子手中存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父母总是以“我们帮你存着”为理由,委婉的将它们没收,一个绝好的理财教育良机就这么被中国家长们错过
期刊
加拿大工业设计专业职教学生的学习场景  2015年10月23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十三五”全国教育规划即将启动之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思路,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等的主要任务。  职业教育
期刊
“穷养”和“富养”这两个词,是子女教育中长久热议的话题,不过至今我对“穷养”和“富养”的定义还不完全明晰。时光如梭,理论问题还没来得及想明白,孩子就已经长大了。现在回头看,弄清楚这两个词的概念已经丝毫不重要,,唯有爱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  大女儿5岁时我们来到美国。那时,全家仅凭丈夫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再加上身份和工作的不稳定,让我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甚至是恐慌感
期刊
来美国已经整整三年了,绿卡还在等待之中,经历的裁员也是一波又一波,我有幸获得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但目送着身边好多朋友被迫离开了公司,眼瞅着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为了保住自己的那份工作通宵达旦的干活,心里很不是滋味。在美国,工作对你意味着一切,没有工作,你的幸福生活无从谈起,你的美式教育也只是镜花水月。  所以,美国不是天堂,要想在美国生存下去,要想让孩子接受美式教育,要有几分勇气、要有几分魄力、更要有几
期刊
为了深度解析中国留学市场,帮助中国学生和家庭了解各国留学概况,准确把握留学市场动态,合理规划出国留学,新东方前途出国于近日发布了《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  据了解,针对本次白皮书的撰写,前途出国邀请Millward Brown设计科学专业的调研问卷,针对目前已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家长群体,在全国25个重要城市开展了线下调研;此外,通过腾讯、网易以及手机移动端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线上调研。整个
期刊
上小学的儿子到纽约后继续读四年级。原以为语言环境的变化会让儿子感到学习有困难,结果证明我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因为美国小学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同幼儿园没有太大的区别,低年级的小学生上学甚至不用背书包。由于老师从不布置家庭作业,儿子每天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跑到社区娱乐场玩耍,这让信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我为此忧心忡忡。  银行卡:儿子成长助推器  儿子赚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我的丈夫汤姆提出给儿子在银行开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