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ai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在我院骨科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骨科损伤控制应用,18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治愈率为90.0%,死亡2例,占总数的10.0%,进行术后随访10个月,经影像学X线检查,骨折处均得到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持续性骨科损伤控制的治疗,在有效调整患者的身体机能之后,再进行确定性的手术,对于抢救临床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的生命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关键词:骨科损伤控制;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应用效果
  社会活动在近几年来呈现加速多元化的趋势,高能量性创伤的比例也随之显著增加,在临床中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属其中常见类型之一[1],常常伴随四肢多发性骨折的发生,其致残率高达50~60%,由于治疗不当导致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0%,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制定有效的控制治疗方案,在达到成功救治患者的目的同时,保障患者康复及预后效果也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2]。本文笔者选择了收治我院骨科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骨科损伤控制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在我院骨科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其中包括男患者12例,女患者8例,年龄分布为20~65岁,平均为(39.5±2.2)岁,自受伤至入院的时间为40min~1h,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发生了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10例,严重挤压伤2例。骨盆骨折的Tile 分型包括:B2型5例,B3型3例,C1型6例,C2型4例,C3型2例。所有患者均有两处及以上的骨折,其中包括髌骨、股骨合并胫腓骨的骨折者6例,踝关节、胫腓骨和足部骨折5例,股骨上端且伴有骨盆骨折者5例,尺桡骨、肱骨骨折者4例。
  1.2研究方法
  进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研究患者基于骨科损伤控制理念的分阶段性的治疗。⑴第一阶段,将损伤患者立即送入手术室,将致命性的大出血进行积极控制并进行及时的输血输液,以预防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对损伤处进行彻底的清创后进行支架的外固定,合并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均给予骨牵引以及石膏托的简单固定。⑵第二阶段,将患者立即送入医院ICU,对此类重症的患者进行复苏式的治疗,对患者进行复温并努力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使恢复血容量,并有效纠正酸中毒,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以解除患者的通气障碍。⑶第三阶段,待患者全身生理机能状况稳定后回到手术室,对其四肢骨折进行内固定以及复位处理。
  1.3疗效评价
  应用髋关节权威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系统评分,优者:X 线平片的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小于4mm;良者:X 线平片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分布为 4~10mm之间;可者:X 线平片分离移位的距离为10~20mm之间;差者:X 线平片分离移位的距离大于20mm。[3]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用资料数据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对其进行分析,有效率对比采用卡方检验,配对样本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經骨科损伤控制应用,18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治愈率为90.0%,死亡2例,占总数的10.0%。患者的死因:损伤及其严重,损伤发生处极多且造成多脏器的功能衰竭。对治愈患者进行术后为期10个月的随访,分别于术后5、10月进行,经影像学X线检查,骨折处均得到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中,绝大多数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都伴随四肢多发性骨折的多发伤以及并合症状,往往造成此类患者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在受到创伤暴力较大时,常合并盆腔大血管、脏器或者腹腔脏器的损伤[4]。骨科损伤的控制理念近年来被推广至医学临床领域的意义主要在于对严重创伤以及大失血患者的救治,据临床患者的生理学耐受程度,采取阶段性治疗方式,即为在损伤初期尽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随后进入ICU进行复苏,后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再确定患者的手术类型。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所有进入研究患者均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疗法,结果显示,18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治愈率为90.0%,死亡2例。进行术后随访10个月,经X线检查显示,患者骨折处均得到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骨科损伤的控制理论进行相关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强巴旦增,赵志刚.骨科损伤控制在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0):169-170,171.
  [2]徐爱飞,陈华燕.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10):45-46.
  [3]邵旭辉.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盆骨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5):36-36.
  [4]马勇.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4):61-6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干预性护理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围术期的干预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足月分娩的有34例(85%),对照组有29例(72.5%),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出现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包括调节饮食、补液治疗、药物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静滴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40例患者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
期刊
摘要:患者主因“痛风”2年,右下肢疼痛不能行走10余天,右側胸痛、咯血及呼吸困难1天入院,胸部CT示:右下肺斑片状影,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初步诊断:“1、右下肺炎2、右大腿疼痛原因待查”,予抗炎治疗一周无效后转院到军区总院确诊为1、肺动脉栓塞,2、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肺部感染4、痛风。  关键词:痛风;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误诊  患者,男,29岁,军官,未婚。主因“痛风”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黄体酮对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自在我院妇产科2012年1月到2013年4月期间,确诊的先兆流产孕妇120例,对孕妇β-HCG水平、血清孕酮值进行测定,经B超检查最终确诊为孕妇黄体酮不足、缺乏孕酮所导致孕妇出现早期的先兆流产现象。将120例孕妇随机分为的孕酮组和的对比组,每组各60例。孕酮组的60例孕妇单独使用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组的60例孕妇在使用黄体酮进行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妇产科行尿常规检查的女性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液取样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人员特殊处理后取样方法,比较两组标本中的白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及红细胞含量。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蛋白质、上皮细胞及红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13.33%、0、0、41.67%,显著低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输卵管堵塞患者90例,在知情自愿基础上,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组内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输卵管通液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和腹部理疗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分析小儿输液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探讨小儿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强调应加强护士的培训,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制订风险防范预案,加强与病人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加强输液巡视,加强输液高峰期的管理等。  关键词:风险管理;小儿输液室;护理  小儿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病人流动性大、年龄小、沟通困难,导致护理工作量增大,护士劳动强度增加,工作压力加大,是护患矛盾和纠纷的多发区。静脉输液是护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诊刮术、宫腔镜下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包括:单纯性和复杂性)患者共90例,在进行诊刮术结果出来后,在患者体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患者需在诊刮术前、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进行相关数据检查。检查记录9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在治疗前、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于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70例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在护理方法的选择上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为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上述患者入院后即进行SDS评分,对照组SDS评分(64.75±4.25)与观察组(65.55±4.35)相比并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经过一系列积极的治疗与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