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严宽爱相济"。以严为前提,以宽爱为补充,严宽爱相济,相辅相成。所谓"教不严,师之惰"。以严为前提,以宽爱为辅助,有严格的要求,则学生从思想到行为才能有所警补充,有宽爱,才会让学生走得更远。
关键词:严;宽;爱;教育
正11岁的李涛是三年级的学生。他极容易发脾气,发起脾气来,就咬牙切齿殴打对方,样子极为吓人。父母也束手无措。他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样。这天课间休息时,他兴高采烈地跟几个同学一起踢球。因不服气别的孩子的违规行为,满腹委屈后,动手开始打人。对方也不甘示弱,拳脚相对。班主任冲出办公室时,发现的是陆海军鞋子、衣服飞落各地,发疯似的对别人拳打脚踢,旁边10位班干紧紧抓住他的拳头,将他抬到老师的办公室前。我愤怒地责问道:"是怎么回事?"班长大声说:"是陆海军不服气打人"老师严厉地盯着陆海军,说":摘下你的红领巾,从今天起,你不再是一个少先队员。"
爱,是教育的根基,爱要讲究艺术;严,是教育必要手段,严要讲究尺度。策略地运用爱的艺术,科学地把握严的尺度,育人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但学生毕竟是学生,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无宽爱之严,易得其反;无严之宽爱,纵容姑息,。这两种态度都会走到主观愿望的反面。这个真实的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结果是,陆海军越来越自暴自弃,缺乏自信。逆反情绪越来越重。
一、严有度
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即使是在提倡尊重人性、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中,“严”仍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以爱为前提,以育为目的的“严”要把握必要的尺度,欠则不达,过犹不及,尺度适当会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1、嚴使之有所敬畏。
“鸟飞天,鱼游水”。人的禀赋各异,个性需要发展,各循各的道,教育不可使之雷同。但是不管个性如何张扬,总有一道底线约束绝不容违越——法度不可违,礼数不可越,做人不可假,学业不可怠。教育者应该以最严肃的态度不容置疑告诫学生,使之认识法度的威严性,礼数的重要性,学问的严谨性。使学生对自由和个性的边界有清晰的认识,不可触越,形成敬畏的心理,然后知道“万物有度”,个性要在约束下发展,人要在纪律中成长。
2、严使之有所追求
严,决不仅仅是约束和管制,教育上的严,更要把学生往更高处引领,所谓“严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者最大成就感是在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教育所产生的良性效应,即教育目标的达成度。一个好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他的教育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在某个学科上的提升成绩,而是在每个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把每个孩子塑造成积极向上、有个性有追求、懂礼守节社会公民。
3、严不可超越爱
严,既体现了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体现教师在教育上的权威性。但是,严是有边界约束的,严不可过度,严不可泛滥,严不可超越爱的范畴。教师职业的神圣在于,一切的教育行为都是以发展和培育学生身心为出发点,带有鲜明的教育目的性,并且以教育目标的达成状况来衡量教育的效度。因此,教育上的严应该是一种以爱为前提的严,以正面效应的最大化为界限的严,而不是一种无度的严,不是越严越好。而现实中从爱出发的“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走入歧途,被盗用和异化。在学校层面打着爱的名义,成为学校秩序有效管理的手段,例如“军事化管理”,将学生生活种种纳入管理范畴,事无巨细皆管束;在教师层面,又成为发泄情绪体罚学生的借口和托词。如果教育者能够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揣摩体会学生的内心波动,不断自我评价严的效果,把严的落脚点放在“爱”和”培育”观念上,那么就很容易知道严的尺度应如何调节和把握。
二、严与宽爱相结合
孔子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应当给学生提供一广阔而自由的发展天地,以舒展其个性,助长其自我发展的潜力。
用宽爱唤真情。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意无意通过外部流露出来的,在班集体活动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比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严肃的手势等都可以表达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关怀感。还有,找学生谈话、与家长联系等也是心灵交流的重要方式。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落实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是否得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格,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班主任的工作头绪多、内容杂。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离不开“严”,其次渗透“爱”。只有严中有宽爱,才能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2、 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3、(捷)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关键词:严;宽;爱;教育
正11岁的李涛是三年级的学生。他极容易发脾气,发起脾气来,就咬牙切齿殴打对方,样子极为吓人。父母也束手无措。他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样。这天课间休息时,他兴高采烈地跟几个同学一起踢球。因不服气别的孩子的违规行为,满腹委屈后,动手开始打人。对方也不甘示弱,拳脚相对。班主任冲出办公室时,发现的是陆海军鞋子、衣服飞落各地,发疯似的对别人拳打脚踢,旁边10位班干紧紧抓住他的拳头,将他抬到老师的办公室前。我愤怒地责问道:"是怎么回事?"班长大声说:"是陆海军不服气打人"老师严厉地盯着陆海军,说":摘下你的红领巾,从今天起,你不再是一个少先队员。"
爱,是教育的根基,爱要讲究艺术;严,是教育必要手段,严要讲究尺度。策略地运用爱的艺术,科学地把握严的尺度,育人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但学生毕竟是学生,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无宽爱之严,易得其反;无严之宽爱,纵容姑息,。这两种态度都会走到主观愿望的反面。这个真实的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结果是,陆海军越来越自暴自弃,缺乏自信。逆反情绪越来越重。
一、严有度
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即使是在提倡尊重人性、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中,“严”仍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以爱为前提,以育为目的的“严”要把握必要的尺度,欠则不达,过犹不及,尺度适当会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1、嚴使之有所敬畏。
“鸟飞天,鱼游水”。人的禀赋各异,个性需要发展,各循各的道,教育不可使之雷同。但是不管个性如何张扬,总有一道底线约束绝不容违越——法度不可违,礼数不可越,做人不可假,学业不可怠。教育者应该以最严肃的态度不容置疑告诫学生,使之认识法度的威严性,礼数的重要性,学问的严谨性。使学生对自由和个性的边界有清晰的认识,不可触越,形成敬畏的心理,然后知道“万物有度”,个性要在约束下发展,人要在纪律中成长。
2、严使之有所追求
严,决不仅仅是约束和管制,教育上的严,更要把学生往更高处引领,所谓“严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者最大成就感是在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教育所产生的良性效应,即教育目标的达成度。一个好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他的教育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在某个学科上的提升成绩,而是在每个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把每个孩子塑造成积极向上、有个性有追求、懂礼守节社会公民。
3、严不可超越爱
严,既体现了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体现教师在教育上的权威性。但是,严是有边界约束的,严不可过度,严不可泛滥,严不可超越爱的范畴。教师职业的神圣在于,一切的教育行为都是以发展和培育学生身心为出发点,带有鲜明的教育目的性,并且以教育目标的达成状况来衡量教育的效度。因此,教育上的严应该是一种以爱为前提的严,以正面效应的最大化为界限的严,而不是一种无度的严,不是越严越好。而现实中从爱出发的“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走入歧途,被盗用和异化。在学校层面打着爱的名义,成为学校秩序有效管理的手段,例如“军事化管理”,将学生生活种种纳入管理范畴,事无巨细皆管束;在教师层面,又成为发泄情绪体罚学生的借口和托词。如果教育者能够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揣摩体会学生的内心波动,不断自我评价严的效果,把严的落脚点放在“爱”和”培育”观念上,那么就很容易知道严的尺度应如何调节和把握。
二、严与宽爱相结合
孔子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个性化教育,要求教育应当给学生提供一广阔而自由的发展天地,以舒展其个性,助长其自我发展的潜力。
用宽爱唤真情。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意无意通过外部流露出来的,在班集体活动中,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比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严肃的手势等都可以表达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关怀感。还有,找学生谈话、与家长联系等也是心灵交流的重要方式。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落实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是否得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格,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班主任的工作头绪多、内容杂。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离不开“严”,其次渗透“爱”。只有严中有宽爱,才能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2、 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3、(捷)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