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农村成年居民对贫血知信情况及其就医意向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山市农村居民贫血患病情况及居民对贫血的知-信情况。方法:对中山市两个镇5150名成年居民(>18岁)进行健康调查,对健康体检资料(包括血常规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该地区农村居民贫血患病情况、居民对贫血的知-信及就医意向情况。结果:该两镇农村居民贫血的总患病率为16.2%,女性患病率(18.9%)高于男性(14.8%)(P<0.05)。对贫血认知方面,正确回答贫血的症状、病因和预防方法的比例分别为95.1%、77.3%、29.0%。就医意向方面,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结论:中山农村居民贫血的患病率略低于中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居民对贫血的知信情况和就医意向有待提高,应加强农村居民贫血的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居民贫血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贫血; 患病率; 健康教育; 就医意向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1]。2001年WHO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贫血人数超过20亿,占世界人口的3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的数据表明,2002年中国农村贫血患病率为20.8%(男性16.7%,女性24.0%)[3] 。贫血已成为当前最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珠三角地区农村居民贫血相关的调查报道不多。为了解中山市农村居民贫血患病情况,居民对贫血的知-信及就医意向情况,为做好本地区居民贫血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中山市农村居民的健康调查和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某两镇18岁以上的常住农村人口为调查对像,结合当地居委会提供的名单,于2011-2012年在镇医院进行健康调查及血常规检查。
  1.2 调查方法 对上述该两镇抽捡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由医师或护士完成,体格检查由医生完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行为习惯、就医意向、贫血相关知识调查,血常规检查由该院检验科完成。
  1.3 诊断标准 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20 g/L,成年女性<
  Hb 110 g/L,贫血程度划分标准为Hb在90 g/L与正常参考值的下限之间为轻度, Hb在60~90 g/L为中度,Hb在30~60 g/L
  为重度,Hb <30 g/L为极重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份录入调查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用(x±s),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用率或构成比,率和构成比的比较用 字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抽取有效健康调查和体检表5150份,其中男2530人,占49.1%,女2620人,占50.9%;年龄18~89岁,平均(47.65±23.54)岁;户籍人口4145人,占80.5%,非户籍人口1005人,占19.5%。
  2.2 贫血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中,发现有834人有贫血,总患病率为16.2%,以轻度贫血为主,占检出人数的89.5%,中度贫血占7.5 %,重度贫血占3.0%,无极重度贫血;其中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是14.8%和18.9%,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中山市农村居民对贫血的认知和信念情况 被调查的居民中,有95.1%的居民能正确选择贫血的症状;有77.3%的居民正确回答贫血的主要病因,有5.9%的居民表示不清楚贫血的病因;有10.8%的居民正确回答贫血的检查方法,有75.5%的居民回答不清楚贫血的检查方法;有29.0%的居民知道预防贫血的主要方法;在贫血的治疗认识和态度方面,只有13.7%的居民认为患有贫血时应该到医疗机构接受正规的诊疗,见表1。
  2.4 就医意向情况 被调查的居民中,有64.7%的居民首选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其次是选二级医院(占21.0%),就近的其他医疗机构(4.9%),市级综合性医院(3.9%),私人诊所或药店(3.8%)和专科医院(1.6%)。其中,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居民在就医意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意向的主要原因分析 被调查的居民认为, 愿意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收费公道实惠(25.5%)和服务态度好(23.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前三位原因是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设施不齐全(16.8%)和医务人员态度不好(3.2%),见表2。
  2.6 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 在十项备选的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中(多选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基本医疗、定期体检、健康指导及宣教,分别占39.2%、36.9%和36.9%,其中户籍居民在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家庭病床和上门诊疗的服务需求高于非户籍居民,而非户籍居民在健康咨询的需求高于户籍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营养卫生状况的明显改善,贫血,特别是营养性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但它仍是我国最常见的贫血性疾病之一[4]。研究显示,我国是贫血高发病国家,目前共有1亿多人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南方高于北方,男性发病率为15.8%,女性发病率为23.3%,贫血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5]。调查显示,广东省贫血总体患病率为14.2%,其中约有1158万人缺铁性贫血。可见,贫血是社区居民常见的健康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居民贫血患病情况,了解他们对贫血的知晓和信念情况、就医意向和相关原因,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对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研究显示,由于地域、经济、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居民的营养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比城市居民高,而其对健康的知晓和信念状况却比城市居民低[6],农村地区是当前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备受关注的地区。本研究显示,中山市农村居民贫血的总患病率为16.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的患病率,本结果和国内相关研究的结果吻合[7]。本研究还显示中山市农村居民对血的症状和病因的知晓率较高,占95.1%和77.3%,而对贫血的检查方法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较低,仅占10.8%和29.0%;而居民对患贫血后的治疗态度不容乐观,仅有13.7%的居民认为患贫血后应该到医疗机构接受正轨的诊疗。以上结果提示,中山市农村居民贫血的患病率依然较高,而他们对贫血的知晓和信念态度有待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对农村居民开展有针对性的贫血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他们对贫血的知-信-行状况,改善他们的营养相关生活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医改工作,也是解决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8]。然而,由于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刚起步,很多居民对其仍在了解和熟悉阶段。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山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居民患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比例也明显提高。本研究显示,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他们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收费公道实惠和服务态度好。当然,研究还显示,还有三成多的居民不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首诊单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设施不齐全和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因此,应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并加强对农村居民贫血的综合管理,降低贫血患病率及其并发症发病率,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孕产妇及老年人的健康教育[9],这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67-569.
  [2] WH0/UNICEF/UNU.Iron deficiency anaemia:assessment prevention,and control[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WHO/NHD/01.3).
  [3] 朴建华,赖建强,荫士安,等. 中国居民贫血状况研究[J].营养学报,2005,27(4):268-271,275.
  [4] 孙秉中.营养性贫血[D].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2007:54-57.
  [5] 保红云,李德璇,程丽芳. 老年人贫血180例病因初步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178-179.
  [6] 武慧俊. 当前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1726-1728.
  [7] 戴月,袁宝君,史祖民.江苏省居民贫血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6(5):637-638.
  [8] 刘延伟,王健,孟庆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差异性分析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2,26(6):503-505.
  [9] 林红梅,王军. 健康教育在预防孕产期贫血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05-106.
  (收稿日期:2013-04-08)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21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例,手术未成功2例,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成功率90.5%,并发症率4.8%,无复发病例。结论: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以团队合作为基础、运用ECS设置临床模拟病例(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对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的新模式下,构建出一套客观、全面的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将护理程序和护理管理学有效结合为理论框架,形成初步专家咨询问卷,选取山西省内两所高等医学院校及五所三级甲等医院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在骨折手术后膝关节粘连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关节活动度、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的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确诊的7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与体征、检验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NEC多发生于早产低体重儿,病初主要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等非特异性表现,结合腹部平片诊断意义较大,WBC持续增高或降低、PLT降低、CRP后降钙素原增高常提示临床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结论:对于早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聚丙烯补片在跟腱闭合完全撕裂性断裂中的治疗及预后,减少跟腱再次断裂。方法:术中应用“夹心饼法”修复跟腱断裂处:聚丙烯补片置入跟腱断裂两端中央并缝合固定,术后应用过膝位夹板外固定2周,2周后进行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7年,缝合跟腱处皮肤均愈合良好,置入聚丙烯补片未出现异物反应,患者均能进行正常体育活动,5例患者继续进行原来剧烈的
期刊
【摘要】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阐述了小课题研究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从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可行性、实施的方法、评价的标准和效果分析等提出改革,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小课题研究; 实践活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突出,社会对未来护理领域方面的人才要求会更高,现行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须逐渐地转移到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来,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7月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NA阳性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阴性患者(P<0.05)。结论:PCNA高度表达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彩超在乳腺健康体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8~60岁女性,采取外科触诊与彩超诊断的方法进行乳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诊断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年龄组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的检出率优于外科触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健康体检对乳腺增生和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妇女病普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135例妇女进行B超普查。结果:6135例妇女普查中,B超结果异常的有1286人,占检查人数的20.96%。其中,子宫肌瘤有252例,检出率为4.11%,其次是卵巢囊肿(1.99%)及子宫内膜息肉(0.67%)。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的分布,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41~50岁年龄组的异常率最高。结论:B超检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