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7月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与Ⅲ期患者PCNA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A阳性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阴性患者(P<0.05)。结论:PCNA高度表达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其异常表达和肺癌发病、进展与转移间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肺癌恶性程度与预后准确判断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CNA; 表达
  肺癌是起自肺支气管与肺泡上皮细胞中的临床常见疾病,属于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与生命有严重威胁,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中第一致死疾病[1]。肺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发病及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基因参与其中[2]。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常见类型,在所有肺癌中占比高达80%以上[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属于DNA多聚酶辅助蛋白,已有临床研究证实,PCNA可对细胞增值活性予以直接反映,是DNA复制中必不可少的附属蛋白,可对DNA增值发挥重要调节作用[4],其含量变化和细胞增值间具有一定联系。为对PCNA与非小细胞癌发病及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笔者选取本院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同时选取正常肺组织24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7月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76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标本均为手术过程中切取,且已经病理确诊。其中男42例,女34例,患者年龄为35~81岁,平均为(56.7±4.6)岁;其中腺癌29例,鳞癌43例,腺鳞癌4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1997年制定的TNM分期标准进行分级,其中Ⅰ期18例,Ⅱ期33例, Ⅲ期2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手术中同时在距离肿瘤至少5 cm处取健康肺组织24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组织中PC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SP试剂盒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鼠抗人PCNA单克隆抗体由迈新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说明书展开操作,具体操作步骤为:对切片行脱蜡水化,利用3%H2O2在室温下进行5~10 min孵育,置于高压锅中行抗原修复;将一抗滴入其中,于4 ℃环境下静置过夜,第2天加入二抗,在37 ℃下进行20 min孵育;用DAB进行显色处理,以苏木素作为标准对比染色结果,利用树脂进行封片。
  1.3 判定标准 通过对PCNA蛋白染色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PCNA阳性:染色部分位于细胞核上,为褐色或棕色染色,且染色方式为弥漫型或颗粒型(其中颗粒型较为常见);阴性:切片中未见阳性细胞。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4.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PCNA表达情况对比 所有PCNA表达均于细胞核中均匀分布,阳性表达为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物出现。对照组PCNA阳性率为8.33%(2/24),观察组PCNA阳性率为72.37%(55/76),观察组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不同分期中PCNA表达情况 在7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中,Ⅰ~Ⅱ期共51例,经检测PCNA阳性36例,阳性率为70.59%;Ⅲ 25例,经检测PCNA阳性19例,阳性率为76.00%。Ⅰ~Ⅱ期与Ⅲ患者PC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PCNA阳性与阴性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对比 对观察组76例患者展开为期3年随访,对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进行记录。其中 55例PCNA阳性患者1年生存率为52.73%(29/55),3年生存率为16.36%(9/55);21例PCNA阴性患者1年生存率为80.95%(17/21),3年生存率为38.10%(8/21)。对比可知,PCNA阳性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陰性患者(P<0.05)。
  3 讨论
  PCNA也叫做周期素,属于酸性核蛋白,其分子量为36 KD。PCNA是对细胞增值活性予以直接反映的重要标志物,可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对G1期向S期过渡阶段发挥调节作用,可对DNA前导链与后随链合成予以协调,和细胞核增殖关系密切,可作为对细胞增殖状态予以衡量的重要客观指标[5-6]。通常情况下,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时,其增殖能力相对较强,此时PCNA表达也相对较强。因此,PCNA表达可对肿瘤细胞DNA复制活跃程度予以直观反映,从而对肿瘤恶性程度予以显示。
  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较为旺盛,因此其PCNA含量与正常细胞相比明显增高。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PCNA阳性率为8.33%,观察组PCNA阳性率为72.37%,观察组PCN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在肺癌组织中有显著增殖上调现象。同时,本次研究发现,虽然Ⅰ~Ⅱ期与Ⅲ期患者PCNA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临床分期推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淋巴结的转移范围会不断扩大,PCNA阳性表明肿瘤增殖具有较高活跃性。在7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CNA阳性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PCNA阴性患者(P<0.05)。由此可见,PCNA阳性表达说明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因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有旺盛增殖能力,这说明PCNA阳性表达水平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与肺癌分化程度间有密切联系[7-9]。因此,PCNA表达可在肺癌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同时有利于肿瘤预后判断工作。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分期为Ⅰ~Ⅲ期、可行手术切除治疗时,应展开分子靶向药物、手术治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过程。在术前应利用经皮肺穿刺及气管镜活检等方式对病理予以明确,同时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患者PC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显示PCNA为阳性表达,则提示患者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高且预后较差。因此在患者无绝对禁忌证时,手术治疗对其肿瘤分期降低或远期生存率提高有重要意义。
  总之,PCNA高度表达是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其异常表达和肺癌发病、进展与转移间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对肺癌恶性程度与预后进行准确判断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杨宏刚,刘建军,杨敏.VEGF、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2):159-161.
  [2]程哲,王静,吴逸明,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和PCNA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报),2006,41(3):546-547.
  [3]展平,于力克,万明月,等.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蛋白与PCNA、p53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9):792-793.
  [4]王辉,黄晓霞,胡伟华,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na53、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1):13-15.
  [5]夏宗江,赵松,崔广晖.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Bcl-2及PCNA蛋白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报),2010,45(2):322-323.
  [6]周晖,刘进康,陈胜喜,等.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立体表型异质性评估及意义[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6):555-560.
  [7]张彩兰,刘斌.多药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与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1):81-84.
  [8]王辉,黄晓霞,肖卫,等.非小细胞肺癌中Mina53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4):390-393.
  [9]周冬梅,费建文,韩进.PCNA和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7.
  (收稿日期:2013-09-22)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分析深圳坪山居民妇科疾病的种类及患病率,了解本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妇科疾病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和宫颈HPV情况。方法:在2011-2012年深圳市坪山街道范围内对4452例本地居民妇女进行疾病普查,包括常规妇科体检、乳腺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妇科B超、子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查,对工作报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妇科病总的患病率2年来呈下降趋势,患病率分别为66.00%及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128例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和放、化疗过程中中医证型变化的临床现象学调研,初步了解鼻咽癌病变治疗过程中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动态演变规律。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鼻咽癌患者,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治疗需求,将其分为放疗前诱导化疗组54例,同期放化疗组74例,对各个病例在放、化疗前及放、化疗过程中表现出的临床证型变化进行动态演变规律的观察,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21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0例,高位小肠梗阻3例,8例为不同部位的结肠梗阻。包括小肠炎性病变4例、肠粘连6例,粪石性梗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在基层医院妇科开腹手术中应用简单、方便、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2011年妇科开腹19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简易止血带环扎子宫动、静脉,即时止血后,快速手术;另选择2008-2009年妇科开腹手术1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或垂体后叶素6 u止血。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抗生素应用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21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例,手术未成功2例,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成功率90.5%,并发症率4.8%,无复发病例。结论: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以团队合作为基础、运用ECS设置临床模拟病例(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对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的新模式下,构建出一套客观、全面的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将护理程序和护理管理学有效结合为理论框架,形成初步专家咨询问卷,选取山西省内两所高等医学院校及五所三级甲等医院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在骨折手术后膝关节粘连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关节活动度、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的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确诊的7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与体征、检验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NEC多发生于早产低体重儿,病初主要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等非特异性表现,结合腹部平片诊断意义较大,WBC持续增高或降低、PLT降低、CRP后降钙素原增高常提示临床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结论:对于早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聚丙烯补片在跟腱闭合完全撕裂性断裂中的治疗及预后,减少跟腱再次断裂。方法:术中应用“夹心饼法”修复跟腱断裂处:聚丙烯补片置入跟腱断裂两端中央并缝合固定,术后应用过膝位夹板外固定2周,2周后进行踝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7年,缝合跟腱处皮肤均愈合良好,置入聚丙烯补片未出现异物反应,患者均能进行正常体育活动,5例患者继续进行原来剧烈的
期刊
【摘要】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阐述了小课题研究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从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可行性、实施的方法、评价的标准和效果分析等提出改革,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小课题研究; 实践活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突出,社会对未来护理领域方面的人才要求会更高,现行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须逐渐地转移到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