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思维的角度进行教学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fly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主体化的课堂教学呈现的是教师的教学追求,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的关注更应是教师积极行动的指南。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真”“假”关注,表现在学生主体化是否呈现积极思考和师生互动。教者以一次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例,谈自己“假关注”所遭遇的课堂尴尬。这既是对生成资源的不恰当处理,也是一次对学生主体化关注的“虚假行为”。
  【关键词】 学生主体 关注 生成 预设
  缘起于一次区级公开课,执教的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面积》。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课件的制作、学具的安排、课堂教学的预设等,可是课堂上还是出现了让我尴尬的一幕。
  案例回放:
  师:(课件出示后)大家看,用肉眼观察很难比较面积大小。同桌合作,利用身边的材料,想办法动手比一比。这里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透明的方格纸、两张图片,还有一些长方形纸条。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学生操作后交流)
  生1:我们把透明的方格纸放在这两个平面图形上,数一数可以发现长方形有9格,正方形有8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我们是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再把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放在一起,结论也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这是一种剪拼方法。你很聪明,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处可大了……
  (正当教师为学生的精彩表现感到欣慰时,第三个学生打断了教师的讲话)
  生3:老师,我还发现一种方法,就是用尺子量。
  (教师一愣,急忙打断了他的回答,并提高嗓音)
  师:用尺子测量的是长度,我们现在比较的是面积,希望你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
  下课后,我找到这个同学,问他的想法,这个同学说:“您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我想到的方法就是测量。我认为图形的周长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图形的面积与周长难道没有关系吗?您没有让我接着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当我问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时,没想到孩子这样说:“希望下次发言的时候,您能耐心地听我把话说完。”
  这个案例中,生3的方法在教师看来已经偏离了预设的“程序”,如果教师给学生机会,耐心地听完他的想法,就会发现,有不少学生也认为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有关,这为授课者提供了课堂的生成资源。在课堂上,教师是一名智者,在耐心倾听学生的同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理性的数学思维之美,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
  案例思考:
  一、 孩子说得对吗?
  课后,我来到这个学生身边,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孩子急了,拿来尺子量给我看,长方形的一组对边的长跟正方形的一组对边是一样长的,那么只要量出长方形的另一组对边比正方形的另一组对边要长,就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我这才恍然大悟,孩子说得是对的,而且值得表扬,并用作课堂的生成资源。首先他勤于思考,不拘泥于教师的教学思路,其次孩子思维水平很高,其想法与求长方形的面积一致。他把枯燥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更形象、更容易理解。
  二、 我的做法对吗?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只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如果在预设、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的学习是有生命力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前预设还不到位,所以才会在课堂上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顾忌的只是自己的公开课,为了让课顺畅地进行,而草草地结束学生的发言,一味地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上来,没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浪费了一段很好的教学生成资源,也错过了学生精彩的发言。我的做法对自己来说是无预设的,对学生而言则是粗鲁的。
  三、 我会做了吗?
  反思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做法,无非是另外几个答案,都是在备课时已经预设好了的,考虑到在教学时学生肯定会提出来,然后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而这位同学提出来的问题,显然不是事先预设好的,教师显然没有预见到学生的这个生成,所以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是匆匆地予以否定。当然,还有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这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成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了这种意识,在实践中也好好地做了,遇到这样超出预设的现象才能合理地去处理,所以,我们要及时调整课前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实践活动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实践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生成留足空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留給学生思考的空间,从学生思维的角度进行教学,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及时地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华国栋.差异教育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阅读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是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但是,当我看到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时,又不免有些担心。  年前去理发,理发店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一位妈妈在烫头发,一个小男孩在一旁默默看书,头也不抬。周围的人都啧啧称赞,男孩的母亲一脸自豪与满足。  去公园散步,总看见有小孩坐在石凳上,手捧一本书,无视风景,无视游人,专心致志地读着,一旁的大人却心安理得地玩着手机。  去朋友
期刊
“涵泳”一词,早在左思《吴都赋》中就已有“涵泳乎其中”这一体现,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直》中也有“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之句。“涵泳”是汉民族的思维方式——重感悟与直觉,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教学方式。我们说的语言学习中的涵泳,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停留、咀嚼、吟咏、体悟、品味、内化,帮助学生看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枢机和匠心,欣赏到语言文字的美,和语言文字背后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
期刊
【设计理念】  无字图画书的阅读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绘本的“技艺”世界,发现层层丰富的“意象”,发现作者是如何通过图画传达信息。让孩子懂得,阅读可以以这样的一种角度和方式进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猜读的方式进行无字图画书的阅读;  2. 通过画面的深度描摹,迁移渗透写作思维的训练;  3. 引导学生进入绘本的“技艺”世界,发现作者是如何通过图画传达信息,学会另一种阅读角度和表达手
期刊
【摘要】 孩子都爱听故事,而且多数孩子听完故事以后还喜欢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见解。按理说,这样的孩子对语文学习应该会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实际却并非如此。为此,笔者试着用“故事引领”来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学生通过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写故事,走上了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语文学习之路。  【关键词】 故事 读写兴趣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
期刊
听了10多节小学语文公开课,观摩教师普遍有这样一种感觉:教师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带有很强的成人气息,听课老师的收获远远大于课堂中的学生。这样的公开课更像是成人之间的交流,开课教师为了达到让听课教师认同的目的,借学生的课堂参与为跳板,来完成教师间文本解读认知的交互,执教者与学生的课堂对话成了实现教学设计的媒介,学生对特定文本的阅读期待与学习实现程度非常低。  如何促进教师解读与学生解读走向融合,进而达到
期刊
【摘要】 意象,是诗人心中呈现的物象,是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应打破旧有的课堂轨迹,从意象出发,了解其背后的真实指向,进而丰富对诗歌内涵的体悟,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融情于象、融情于景,构建诗歌所特有的意境,最终实现自己心理图式和作者感情表达的怡然遇合。这样,才能抵达古诗词教学的“秘境”,引领学生体悟探究学习与自主发现的乐趣。  【关键词】 意象 古诗词教学 想象 创编 续写
期刊
他叫王志明。从教二十多年,在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这片园地里,他像园丁默默耕耘,又仿佛一根灯烛照亮孩子们的心房,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馥郁的书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努力下,如今学校的书香氛围变得日趋浓厚,先后成为淮安市书香校园、江苏省诗教先进集体、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一项又一项读书成果的背后,不知凝聚着他多少的汗水与梦想!  两年前的五月,于明媚的春光中,我结识了王志明——一位多年来始终坚
期刊
怎样才是一份好试卷?我一直在问自己。我想,好试卷应打开一条“绿色通道”,让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宽容、平和中蕴含了“提领而顿”的智慧,平易的试题中散发着文化气质和美学追求。  一、 注重积累,变“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首先得益于实实在在的语言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一定的语言积淀,能力与素养都是空谈。  【试题举例】  1. 张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从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技能和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关注探索和研究过程。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从语文学科出发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但它首先应该姓“语”,不管我们的
期刊
【摘要】 笔者结合个人经验,通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创新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课程 中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本位,容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课程改革为学校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淡化知识系统,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使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教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