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与整合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头绪纷繁复杂,并与县域高中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办学的封闭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对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体系进行整合,才能实现纲举目张和课程文化的有效建设。
  一、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
  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可以命名为“四维语文”:依托四维前提,突出四维着力,建构四维课堂,致力四维提升。
  1.依托四维前提
  (1)以哲学为思维的引领
  要学一点哲学。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而言,要学一点辩证唯物论,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学一点唯物辩证法,解决“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学一点认识论,解决“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学一点唯物史观,认识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以及社会的有机体及其结构。
  (2)以逻辑为表达的规范
  要学一点逻辑。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概念所指的范围、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要准确;把握简单判断、复合判断的相关知识,判断要恰当;学会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前提真实而充足,方式科学而合理,推理要严密。
  (3)以美学为审美的指导
  要学一点美学。要学会透过美的表现形式把握其本质、原则,通过比较来把握美的类型、特点。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把握超越文化和时空的美的基本法则。学习一点美学,既是美育的需要,也是提高语文教育水平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4)以艺术为创新的范式
  要学一点艺术。艺术是以语言、文字、绘画、雕塑、建筑等为表达形式,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简言之,艺术是以形象传达抽象的手段。研究艺术的特点,可以为研究语文学科思维与表达的创新提供范式。
  2.突出四维着力
  一个好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育理念、专业素养、教学管理、创新意识四个维度着力。
  (1)更新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的指向和归宿。教师应认真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实现教学内容的严谨规范、文化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人。
  (2)提升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要深入探究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等学科内的相关知识,又要广泛涉猎,积累哲学、逻辑、美学、艺术方面的相关知识;既要深挖教材,又要关注社会动向和时代发展;既要关注传统文化,又要关注世界先进文化。总之,教师要终身学习,力争做一个“学者型”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包括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豁达、乐观点亮学生的生命。
  (3)加强教学管理
  语文课堂要实现平等、激励、互助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实现理解、记忆、运用的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循序渐进。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调控,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实现内涵式的终身发展。
  (4)培养创新意识
  面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要有质疑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僵化守旧,必须在时代的要求下转变、突破和提高,开拓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3.建构四维课堂
  为落实新《课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要求,可以建构“悟”“思”“赏”“疑”的四维课堂。
  (1)“悟”,扫清文字障碍,进行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要借助材料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自读文本,把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读准节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这是学生独力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
  (2)“思”,深入研读文本,获得本真理解
  此环节重在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揣摩文本语言,进入文本情境,把握意象特点,获得生命体验。这是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
  (3)“赏”,形成审美体验,赏析形式技巧
  此环节重在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赏析和朗读,身临其境,激发生命热情,把握形式特点,理解表达作用,形成审美体验,获得审美享受。这是学生由内容到形式,全方位把握文本的过程。
  (4)“疑”,感发意志情怀,生发个人创见
  此环节重在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联想,发挥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将作品所传达的生命意识转换为自身的生命体验,从而形成个人创见。这是学生由此及彼,实现文化创造的过程。
  “悟”“思”“赏”“疑”四维课堂,体现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由低级到高级,“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由浅层入深层,“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由客观到主观,“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由传承到创造的过程。
  4.致力于四维提升
  语文课堂要坚守语文的根本、启迪智慧灵光、提高审美水平、收获人文硕果,从而落实新《课标》要求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發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方面要求。
  (1)坚守语文根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要求。语文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基,以“学得”促“习得”,理解、记忆、运用三位一体,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在实践中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2)启迪智慧灵光——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层面的要求。语文教育要实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从阅读角度看,需要由表及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基本意、言外意及内在联系的深入咀嚼,把握文本的真意。从写作角度来讲,要学会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根源、发展趋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提高审美水平——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表达层面的要求。语言教育要把握作品以“形象”传达“抽象”的结构、语言、表达技巧及作用,提高鉴赏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生成审美创造。要把握相关结构、语言、表达技巧,学会从作者抒情达意、作品内容形式、读者感受认识的角度体会表达的作用。
  (4)收获人文硕果——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突破口。学习文化知识不能“掉书袋”,不能满足于记住一些文化常识。“学者为用”,只有把学过的文化迁移、转换、创新为学生的生命体验、社会认知、人生經验,才能实现文化的“增值”,使学生获得成长。
  二、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整合
  王荣生教授曾说过,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黄厚江老师也曾讲过,文言文应该是文字、文词、文章、文学、文化五个“文”的融合(童志斌《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借鉴两位先生的观点,我们将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整合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关键点。
  1.文字
  学习语文,要夯实“文字”基础,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对于文言文教学来讲,可以落实四句口诀:“解字首先看自身,不行就看上下文。组个词语来推断,其他知识也帮人。”“解字首先看自身”,是指推断字义时,可以从“字形”“字音”两个角度破解;“不行就看上下文”,是说可以根据语法、语境、结构推断字义;“组个词语来推断”,是说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来理解;“其他知识也帮人”,是说借助相关成语和教材中的字词进行释义。
  2.文章
  对文章应进行文法探究。可以通过对经典篇目的分析,抓好两条线:一是“理”,侧重培养学生严谨的过程、思路与方法,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情”,侧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文学
  要探究文学的表现内容,积累文学的表现手法。对于内容的把握,要学会知人论世,通解文字;投入境界,体物动情;以文为本,分析概括。鉴赏语言特点,不外乎用词技巧、用句技巧、修辞技巧、语言风格、语气五个范畴;表达技巧,不外乎使用各种表达方式时所用到的技巧、布局谋篇技巧、表现风格三个范畴。对语言和技巧的鉴赏,应从作者的抒情达意(对主旨的影响),作品的内容(对形象和意境的影响)、形式(对作品的语言、结构的影响),读者的感受(感性的)、认识(理性的)三个角度进行。
  4.文化
  不仅如此,还应该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而人文情怀的培养,不能满足于说教,而应该从智慧的高度进行真理的探讨。注重作品里所蕴藏的人文情怀,使古代的东西具有现实意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收获思想情感和篇章技巧。
  总之,县域高中语文课程的文化建设具有四维特点:依托四维前提,突出四维着力,致力四维提升,建构四维课堂。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可整合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关键。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突出四维特点,落实四个关键,统筹安排,打造高效课堂,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能够对生态环境加以修复,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中也将生态化理念作为主要的发展理念之一,而在生态化理念下对于室内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主要从景观植物的选择、屋顶绿化的建设以及生态化新技术的应用等三方面来具体探究了生态理念下的室内景观设计,以此来实现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阅读时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不应以教师模式化的解读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独立思考。名著阅读更应如此,这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展开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个人感受和体悟的再发掘和再提升。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个性化阅读理念”在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的个人浅见。  一
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肩负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起草指导课、互助修改课、评批赏析课,每一种课型都不可或缺。笔者认为,从作文训练的环节上看,作前指导、作文修改、作后赏析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程序,但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环节应该是作文讲评,因为它是作文指导的升华,又是作文批改的继续与综合,它既能为学生本次写作实践总结经验,又能为其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文
新《课标》强调,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家宝,刻写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充分发挥古诗文的特殊教育功能,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1. 挖掘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材中的大量古诗文是
教材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重要性。但是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尤其是语文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应用,既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又能够实现知识的拓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一、语文课堂中教材的功能  目前语文教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功能:  1.凭借功能  语文教材是语文知识的主要呈现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
[摘 要:在信息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把新时代的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教学活动之中,并且涵盖了教学视频、课件以及课后练习多个环节。相对于先前的教学模式,微课让学生的讨论、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微课老师也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这些优势恰好解决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旨在让微课在实际阅读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  微课是
[摘 要:新课标开展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逐步受到了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处于人生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促使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进行研究,为有关部门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西方国家早早地就注意到了中学生体育锻炼这一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很丰富。教育是整个社会结构中最为
[摘 要:“创造力、创造性活动不是学生的专属,老师也应该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在不断地思考、学习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从事母语教学的教师,更应该要具有打破常规、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并作用于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幸福,我们教师又是多么的幸福。  关键词:拼音;汉字;绘本阅读]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第一步,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敲门砖。汉语拼音掌握扎实了,能够为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就是让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并给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教学任务。之后,学生便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对这个任务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学习任务得以完成。在经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积极,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可见,将此种教学手段应用于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文学,是语言的游戏;考场写作,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文字的表演。抛却立意深刻与否不论,大部分考场佳作都有其巧妙之处,让阅读者生出“难为他写得出来”的感受,从而不吝赋分。使文字“巧妙”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此谈谈陌生化写作的思路及表现。  众所周知,文章喜岖不喜平,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日常语言“有组织有预谋”地颠覆,可以达到“言人所未言”的效果,从而具备激发阅读者兴趣,延长阅读者阅读时间的能力。  何为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