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在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高原现象是很多同学都曾遇到过的学习障碍,本文从高原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在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如何克服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原现象 ; 英语学习 ;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89-01
一、引言
在中学英语学习中,许多同学有这样的疑惑:在开始复习阶段,感到学习效率高,收获大,进步也快。但随着复习的進一步深入,虽然与原先同样甚至更努力地学习,却觉得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越来越模糊,原来记住的概念、定理,在头脑中也不再清晰。有时一点都学不下去,直走神,一点办法也没有。从而使得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实际上,这种现象非常正常,它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被称为“高原现象”。
二、高原现象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知识或技能的开始阶段,在该阶段学生需要接触新事物,了解新规律,学习较为吃力,因此在这一阶段学习速度的提高较慢;第二阶段被称之为提高阶段,此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应知识或规律,成绩有明显提高,进步很快,因此受到鼓励,兴趣大增;第三阶段称之为高原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瓶颈期,该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知识,余下的难点较多,再加上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放慢,尽管学生学习地很用心,但是成绩提高并不明显,甚至还有下滑,整体上趋于停滞状态;第四阶段为克服阶段,此阶段中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困难,获得并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进入高中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尽管仍有持续大量的新语言知识的输入,学生对语言知识应用的能力似乎并无明显进步,学习效率低,进入了英语学习的“高原阶段”。处在“高原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目的不明确,信心受挫,甚至认为前途渺茫而产生放弃学习的思想和行为。
三、高中生英语学习“高原现象”的成因
1.要判断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有学习的欲望,还要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其兴趣与精力的投入是否能持久。学习动机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身缺乏期望值,很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等都会导致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2.初中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技能内容浅显,便于理解。到了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仍然处在原来的水平,因此就容易在学习英语时产生困难,导致停滞不前的现象出现。学生掌握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语言的运用是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向程序性知识过度的过程。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所掌握的陈述性知识较少,并且注重词、句、语法等的理解,难以适应高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多维度发展,难以将已有的陈述性知识有意识地向程序性知识过渡,从而产生“高原现象”。
3.学习方法不当是形成“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长时间学习,用脑过度,使思维定势,思想迟钝,或者较长时间地不用大脑右半球进行形象思维,感官偏用,过久地单听、单视、单说、单读、单写,不顾疲劳的“硬学、硬练”,经常使用填鸭式学习,“题海战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无学习计划,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等。这些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容易使健康状况欠佳,使学生身心疲惫,同样会导致英语学习的“高原现象”的产生。
四、克服英语学习中“高原现象”,促进英语教学
1.激发学习动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指出,学习者需要具备自我实现的愿望,但是他们又有一些忧虑和担心,这些负面因素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意识到英语在今后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地位。
2.妥善过度与衔接初高中英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原有知识为铺垫进行教学,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与畏惧感。在上课材料的选择上,应由浅入深,形式尽可能多样,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加快融入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强化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适时调整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则十分重要。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的学习,适用“孰能生巧”这一规律。因此,学生应该注意将所学语言运用于生活之中,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训练,达到能听、说、读、写的目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从而形成多维语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和示范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改变不利于语言学习的方法模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改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英语的教与学的质量。首先,作为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改善办学条件,改进英语教学的管理,合理安排班级人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曾加和适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第三,社会对语言学习的态度会间接影响英语的教与学。
五、结语
我国著名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将求知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个阶段生动的比喻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所须经历的过程,而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尽头已经到来。对于学习者来说必须克服高原期,对于教学者来说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走出高原期,从而跨过这一难关,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罗腾根. 不容漠视的“高原现象”[J]. 江西教育, 1994,(12).
[2] 范崇东 , 张机敏. 克服技校教学中的“高原现象”[J]. 教学与管理, 2002,(27).
[3] 郝芳 , 李德林. 解析“学习高原现象”[J]. 高中生之友, 2004,(Z1).
[4] 左双奇. 怎样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J]. 安徽教育, 1992,(11).
[5] 突破复习的高原现象[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02,(03).
[6] 王安文. 浅谈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04).
【关键词】高原现象 ; 英语学习 ;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89-01
一、引言
在中学英语学习中,许多同学有这样的疑惑:在开始复习阶段,感到学习效率高,收获大,进步也快。但随着复习的進一步深入,虽然与原先同样甚至更努力地学习,却觉得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越来越模糊,原来记住的概念、定理,在头脑中也不再清晰。有时一点都学不下去,直走神,一点办法也没有。从而使得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实际上,这种现象非常正常,它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被称为“高原现象”。
二、高原现象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知识或技能的开始阶段,在该阶段学生需要接触新事物,了解新规律,学习较为吃力,因此在这一阶段学习速度的提高较慢;第二阶段被称之为提高阶段,此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应知识或规律,成绩有明显提高,进步很快,因此受到鼓励,兴趣大增;第三阶段称之为高原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瓶颈期,该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知识,余下的难点较多,再加上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放慢,尽管学生学习地很用心,但是成绩提高并不明显,甚至还有下滑,整体上趋于停滞状态;第四阶段为克服阶段,此阶段中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困难,获得并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进入高中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尽管仍有持续大量的新语言知识的输入,学生对语言知识应用的能力似乎并无明显进步,学习效率低,进入了英语学习的“高原阶段”。处在“高原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目的不明确,信心受挫,甚至认为前途渺茫而产生放弃学习的思想和行为。
三、高中生英语学习“高原现象”的成因
1.要判断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有学习的欲望,还要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其兴趣与精力的投入是否能持久。学习动机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自身缺乏期望值,很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等都会导致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2.初中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技能内容浅显,便于理解。到了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仍然处在原来的水平,因此就容易在学习英语时产生困难,导致停滞不前的现象出现。学生掌握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语言的运用是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向程序性知识过度的过程。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所掌握的陈述性知识较少,并且注重词、句、语法等的理解,难以适应高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多维度发展,难以将已有的陈述性知识有意识地向程序性知识过渡,从而产生“高原现象”。
3.学习方法不当是形成“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长时间学习,用脑过度,使思维定势,思想迟钝,或者较长时间地不用大脑右半球进行形象思维,感官偏用,过久地单听、单视、单说、单读、单写,不顾疲劳的“硬学、硬练”,经常使用填鸭式学习,“题海战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无学习计划,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等。这些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容易使健康状况欠佳,使学生身心疲惫,同样会导致英语学习的“高原现象”的产生。
四、克服英语学习中“高原现象”,促进英语教学
1.激发学习动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指出,学习者需要具备自我实现的愿望,但是他们又有一些忧虑和担心,这些负面因素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必要性,意识到英语在今后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地位。
2.妥善过度与衔接初高中英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原有知识为铺垫进行教学,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与畏惧感。在上课材料的选择上,应由浅入深,形式尽可能多样,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加快融入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强化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适时调整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则十分重要。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的学习,适用“孰能生巧”这一规律。因此,学生应该注意将所学语言运用于生活之中,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训练,达到能听、说、读、写的目的,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从而形成多维语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和示范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改变不利于语言学习的方法模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改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英语的教与学的质量。首先,作为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改善办学条件,改进英语教学的管理,合理安排班级人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曾加和适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第三,社会对语言学习的态度会间接影响英语的教与学。
五、结语
我国著名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将求知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个阶段生动的比喻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所须经历的过程,而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尽头已经到来。对于学习者来说必须克服高原期,对于教学者来说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走出高原期,从而跨过这一难关,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罗腾根. 不容漠视的“高原现象”[J]. 江西教育, 1994,(12).
[2] 范崇东 , 张机敏. 克服技校教学中的“高原现象”[J]. 教学与管理, 2002,(27).
[3] 郝芳 , 李德林. 解析“学习高原现象”[J]. 高中生之友, 2004,(Z1).
[4] 左双奇. 怎样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J]. 安徽教育, 1992,(11).
[5] 突破复习的高原现象[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02,(03).
[6] 王安文. 浅谈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