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国际意义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国,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就是中国崛起之路,它是一幅宏大雄伟的发展蓝图,但同时充满了太多的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资本主义现代化,但资本主义现代化存在很大的弊端,中国只有突破了这些弊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即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现代化的国际意义举足轻重。
  关键词: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现代化
  现代世界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化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主题。但是在一个差异巨大、多样化的世界,没有同一的发展模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发展目标、战略的选择以及发展途径的演进并不相同,甚至迥然不同。当今世界就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在中国,中国的现代化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决策者的发展意愿、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二是不同时期的国情条件。
  一、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作为动词于1748年出现,作为名词初见于1770年。“现代化”的首要内容是把古代个体分散手工劳动的农业社会变为现代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但是,现代化的含义并不局限于人类社会生产产业的变化,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和面貌翻天覆地的巨变。“现代化”至少包括十个“化”的内容:即劳动社会化、国家工业化、生产机械化、经济商品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治化、文化多元化、乡村城市化、大众知识化和思想自由化。也就是说科技、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巨大变化。要想实现这十个“化”,首先就是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中国现代化之路:回顾与展望(1950—2050)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按时间来说,目前大致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年“两步走”;第二阶段1978—2001年“三步走”;第三阶段2002—2050年“新三步走”。
  1.“两步走”: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中国曾经是农业时代的发达国家,19世纪以后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人民的惨痛教训。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但是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上的巨大成功为几年后的经济“大跃进”埋下了隐患,忽视国情和经济规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发动了“大跃进”。
  毛泽东对“大跃进”作了反思,但是并没有改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当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之后,1963年9月的中央工作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分“兩步走”的战略设想。在1964年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具体步骤和方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两步走”的战略设想由此正式形成。可惜的是,毛泽东在不顾其他中央领导人反对的情况下,亲自发动和领导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经济建设陷入严重的混乱局面。
  纵观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频繁的政治运动给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外部障碍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但总的来说,1952—1978年这一时期,中国基本实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所制定的国家工业化的初期目标,迅速完成了国家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奠定了工业化发展的基础。
  2.“三步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基于对“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反思,邓小平开始为中国设计出一个更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构想,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到1987年,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长远目标构想。这是建立在两大国情之上: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二是中国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起飞阶段,大大超过原定发展目标及其发展速度的设想。以1987年党的十三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70年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成为指导中国发展的核心思想。从“两步”到“三步”的跨越和发展并不是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及其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即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不断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按照官方汇率衡量,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51.3美元,这意味着第二步战略设想在原定时间内基本实现了。
  3.“新三步”:中国的全面现代化战略。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跨世纪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作出了新的具体部署。
  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21世纪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三步构想:第一步,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第二步,2010—2020年,GDP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第三步,2020—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中国现代化如何突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缺陷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三次现代化、全球化的大浪潮。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利弊给人们提出了如何既继承其积极文明成果又克服其消极有害弊病,开创一个使现代化、全球化达到更高水平的大课题。   那么,中国现代化到底能不能突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端,答案是肯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会走向灭亡,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那么,中国应该如何实现全面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崛起之路,它非常符合“国家生命发展周期”的理論,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国家生命周期理论。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经济发展的准备期或准备成长期,二是经济迅速发展期或迅速成长期,三是经济强盛期,四是高峰期也是相对缓慢发展期,五是国力衰落期。1950—2050年是中国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历史时期。1950年—1980年可视为中国的成长期,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发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建立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1980—2020年,中国进入迅速崛起期,第二、三代领导人发动和推进了改革开放,实行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开创了我国空前繁荣的新时代,使中国步入经济起飞期;2020年中国将进入强盛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抓住了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既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迅速崛起、影响和改变世界格局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的崛起不仅对近14亿中国人口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而且对全球其他国家和人民来说也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中国的经济起飞意味着全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进入现代社会,到2050年,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将把14亿多的人口纳入现代社会,这将会极大地促进世界文明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同时,中国的崛起还会影响和改变21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国在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同时,也将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甚至文化大国和创新大国。中国作为世界追求和平稳定的积极力量,将在21世纪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更重要的是,中国崛起为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对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中国过去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化越来越具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和发展脉络,相对于日本和“四小龙”来说,中国崛起是第一个非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化过程,中国的成功塑造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问题,包括人口、粮食、资源、环境以及政治社会治理等,如果中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顺利实现现代化,无疑将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启示。
  总之,中国现代化之路既是中国领导人不断探索之路,也是全面创新之路;既是中国崛起之路,也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之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3页.
  [2]《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胡鞍钢:《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第7 —17页.
  作者简介:王莹霜(1992—),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规模及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为贸易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对贸易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带一路”、“互联网+”、工业4.0等战略的实施,为很多贸易公司带来了机遇。一些贸易公司也抓住了这些机遇,公司业务规模及收益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贸易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贸易公司的进一
期刊
一、引言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军队经费供应保障任务和财务管理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给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新型高素质的财务人才,是提升部队保障力、战斗力、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更是实现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从当前看,解决财务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最重要的是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层次和急需财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低油价下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结合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从提高物资供应效率、优化采购策略、规范合同管理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通过运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来减少成本支出,进而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石油企业 物资采购成本 控制措施  随着近几年油价持续低迷,石油企业生产规模不断萎缩,为能在严峻环境下继续保持提质增效升级,石
期刊
摘 要:产业集群是相关产业在地理位置集聚,相互之间协作而形成的。其竞争优势优势来源于区域内主体之间互动与集群内外主体间协作。在集群区域内,物流协作模式既关系到企业竞争力提升,同时也与物流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物流协作模式建立要依据不同集群形式,以此促进集群区内企业效率的集体提升。本文就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域物流协 作模研究  伴着经济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更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我国的经济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展作出了系统阐述,对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系统的要求,提出和部署了一系列立足实践、着眼长远的经济战略和发展构想,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论“经济增长”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讲到:“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
期刊
摘 要:毛主席与习主席称呼的差异性表现在内涵、职权、由来及任期上,称呼主席较多的表现人们的情感色彩,理性的梳理主席的具体内容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毛主席 习主席 差异性  大家对“毛主席”和“习主席”的两个称谓很熟悉,对这两个领导人尊崇敬爱,尽管人们对“毛主席”和“习主席”这两个名词耳熟能详,认为都是指二人担任了同样的职务,但是并不真正知道二者的所指,在当代中国多项基本政治制度(即国家元首制度、
期刊
摘 要:在计时工资制度的情况下,呈现简单、重复劳动、技术含量较低、替代性强的岗位的劳动效率并未有所改变,且由于年功工资的逐年递增,呈现用工成本与岗位贡献不匹配的情况,在重新核定岗位职责范围、劳动效率、额定工时、定员的情况下,借助采用实习生替换的方式,对现有计时工资制度的岗位之一备料岗位,先行进行试点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工资改革 定员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一、背景  1.高工资成本
期刊
摘 要:在市场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的过程中,城市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对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当前城市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城市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整个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还会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城市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进行简单分析。试图引入城市客运行业等模式解决城市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实施加强了我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有很大的帮助。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升级之间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为了更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就此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 直接投资 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中国
期刊
摘 要: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和马斯洛研究的交叉点。本文立足人的需要理论,对马克思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关系进行研究,既探讨两种理论的区别,也探讨两种理论的聯系。一方面有利于从理论上确切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精髓,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人的需要理论。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关键词:人的需要理论 马克思 马斯洛  “需要”作为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创立唯物史观的始终,都对它进行了大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