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演绎教学法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中的应用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c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案例演绎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演绎教学法有效结合的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经济法》课程是法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经济法》课程中运用案例演绎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知识掌握成效,有利于实务型法科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推动法学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 案例演绎教学法 法律人才 经济法
  作者简介:郑睿,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分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法;郭勇,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法学分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239-02
  一、案例演绎教学法简介
  案例演绎教学法是将情景演绎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则是起源于192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提出一个开放式的案例,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者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寻求解决之道。在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Michael J.Sandel所开设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每堂课教授就该次课程的核心问题予以揭示,然后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归纳出每一类选择所倾向的哲学派系与代表学者,最后通过总结相关理论知识达到教学目的。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势:前者更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而后者则更鼓励学生的理性思想。
  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已被广泛运用,但将情景教学法融入进来,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关注学生感性情感的成长,仍处于探索之中。如何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其能够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地参与到课程案例演绎讨论当中,并通过自己的创新、思考、演绎、讨论、推理,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悟得法律精神,获得团队认同及成就感,需要通过日后不断地实践总结予以完善。在笔者近两年的《经济法》课程教授过程中,将案例演绎教学法落实到法学教学内容中,进行实践性探索与完善。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活跃度以及巩固知识掌握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适用于法学本科应用型法科人才培养,尤其适合实务型法科人才培养。
  法学本科教育不同于研究生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具有法律职业能力和素养的从业人员,要求掌握各主要法律部门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改造传统法学课堂中的案例教学法,融入情景教学法,将被动地吸收知识过程转化为主动地撰写案例剧本、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寻找案例解决之道,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投入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是一个提高的平台。
  二、案例演绎教学法设计的关键环节
  要将案例演绎教学法运用到法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反复琢磨,多下功夫,下面以笔者所教授的《经济法》课程为例,列举在课程设计过程涉及到的关键环节:
  (一)以把握专业知识体系为前提
  一方面,选取适合的内容来开展案例演绎教学活动。法学知识体系严密,理论分支庞杂,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该教学方法,例如偏重不同理论学说比较学习的内容就并不适宜。反之,偏重实务性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会取得不错的成效,例如《经济法》体系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另一方面,案例演绎教学法适用的前提,就是要求授课者对于授课内容的知识体系从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有全方位的把握。授课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对所选取内容的知识体系与重难点问题理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应当具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对于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内容与节奏的把控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以选取适合的教学案例为核心
  案例演绎教学法的实施有赖于案例的选择,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是重中之重。由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的是着重于应用型法律人才,因此在案例选取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难度。传统案例教学法强调案例有一定的复杂度与多样性,讨论的空间大。但笔者认为,运用案例演绎教学法所选取的案例难度应当适中为宜,最好以生活中学生们有所接触的案例加以转化,有利于学生对于案情的演绎把握,并激发他们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设计掺入相关知识点及前沿问题。案例演绎说到底是教学的手段,最终的目的仍是强调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因此案例的选取不宜采取拿来主义,需要结合理论体系进行必要的设计与修正,将知识点融汇在其中,并把握讨论方向,总结引导该问题的前沿动态。
  (三)以开放多样化的演绎方式为手段
  传统的法学教育强调严谨治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知,缺乏思考消化整理的环节。案例演绎教学法的实施旨在将两种教学法的优势结合起来,一方面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调动教学的课堂氛围与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不宜限制学生的案例演绎方式,PPT、小品、动画、戏剧、漫画等各种形式都可以鼓励学生应用,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自发性地去思考如何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案例演绎教学法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前预习与案例排练为教学导向
  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法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别于其他专业,数量繁多的法律条文,用法精准的专业语汇,抽象晦涩的法学理论,这些会使学生难以产生自发的学习兴趣。针对新时代学生自我意识渐强的特征,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在选定案例演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学案的准备,事先分配与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以《经济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为例,消费纠纷较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适合用于该种教学模式。案例演绎需分组进行,抽签决定每组所选取的案例,要求学生在不违背案情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演绎,鼓励多种形式表现,并且对案情加以分析,通过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探索解决案例纠纷的法律手段。要求学生在授课之前将剧本、视频及纠纷解决方式等内容形成学案,交至授课者。学案实际上是教师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媒介,同时也满足了目前学院推广的过程性管理的评估与备查的需求。   (二)以情景演绎为教学手段
  连续几年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均显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知识、技能、思想素质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具备了职业应用能力。职业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赖于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者模拟的职业情景,通过实践将已习得的知识技能进行类化迁移,得到物化与整合,从而才能形成职业应用能力。具体到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模拟法庭课程的设置与定向(公检法部门)专业实习的开展均是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良好途径。情景演绎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情景演绎教学最直观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极强,通过展现同学们自己参与编导设计的小品、短剧、漫画甚至歌曲,创造性地以幽默、诙谐的形式表达剧情内容,在经济法教学的课堂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以案例分析为教学主线
  案例的演绎说到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对案例的分析至关重要。在情景演绎之后,要形成以教师引导为主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内容的课堂氛围。仍以消法为例,在学习“消费争议解决途径”部分的内容时,通过案例展示,展现某一小组演绎的消费纠纷,首先邀请其他小组的成员思考能否运用已学的知识,提出纠纷解决方案,然后由演绎小组的组员们给出运用消法的纠纷解决手段。最后由授课者就不同纠纷解决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强调消法纠纷解决机制设置的必要性,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强化分析。通过适当的教学过程安排,在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已学的旧知,再由老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剖析,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运用多种方式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四、案例演绎教学法的成果与启示
  在法学课程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演绎教学法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使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法律课程的兴趣,自主参与到案例分析、纠纷解决的探索中来,具有一定的成效。通过比对运用该教学方法前后经济法课程的授课效果,以法学专业同学为观察对象,无论是从平时上课态度、课堂参与积极性、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期末成绩考核,均在案例演绎教学法实施之后得到了明显大幅度的提升,其中期末考核的优秀率提高了33%,对法条理解的透彻度及案例分析的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通过一慕慕剧情的精彩演绎,一个个案例的透彻分析,拉近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距离,拉近了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尺度。同时,对法学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不仅仅需要着眼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要与社会与时代接轨,加快法学教学课堂创新教学能力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屈茂辉.中国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法学院系网站资料的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1).
  [2]林俏.培养复合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14(1).
  [3]闫立宏、马跃进,等.财经高校卓越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3 (2).
  [4]林安民.关于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考.法学教育.2011(4).
  [5]雷娟.以案例为引导的法学实践教学的探讨.教学研究.2008(2).
  [6]黄琳、周石玉.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7]高丽蓉、杨正彤.中澳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3).
  [8]姚鹭、张红梅.试论不起诉制度的效力.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9]李翔.论不起诉制度的价值目标及其局限性.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2(1).
  [10]刘道远.不起诉制度价值追求及其评价.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承担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引导法治行为的社会责任,是法治建设进程的基础性工作。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普法规划以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宣传教育水平受到经济发展、语言障碍、资金不足、民族习惯等因素制约,群众法律意识普遍薄弱,法治宣传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法治宣传
摘 要 《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实施将给民办教育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突破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看到利好的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厘清一些问题——具体制度保障该如何配套实施?该如何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笔者在认真阅读新修改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文献后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民办教育 法律困境 改善建议  作者简介:何丹,武汉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
摘 要 技术法规内涵的界定对判断某国贸易管理规定是否受到TBT协定管辖至关重要。虽然WTO上诉机构对解释技术法规发展出了三步测试法并得到了统一适用,但在具体争端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理解和解释时常发生分歧。本文总结分析了欧盟-海豹制品案中上诉机构关于技术法规的解释和推理,并认为技术法规规范的是产品而非产品生产者。  关键词 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法规 三步测试法 欧盟-海豹制品案  作者简介:黄应兵,武
摘 要 公共图书馆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肩负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使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促进全民阅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法 公共图书馆 全民阅读  作者简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因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多发,本文通过对本院2010-2015年审结的相关案件的分析研究,试图找到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土地 房屋拆迁 民事案件  作者简介:赵国勤,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法院航空港法庭法官、副庭长,研究方向:刑法、诉讼法。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
摘 要 相关科技的发展与时装产销模式的变化导致时装设计行业的从业者的利益实现方式和行为决策发生改变。时装设计抄袭问题日益突出,设计者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诉求愈加强烈。本文通过分析时装设计者与抄袭者之间的博弈策略,评估不同法律制度供给下双方行为决策的改变和对相关主体利益的影响,以便探寻一种以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法的资源配置方式。  关键词 时装设计 抄袭 博弈论 知识产权  基金项目:
摘 要 狭义层面的“街头政治”危及政治稳定与国家安全,其生成的背后有内外因素,就内部因素方面,一国的政治生态系统的良性与否与“街头政治”的产生有一定关联,政治系统自身的良性运作及政治系统与经济、文化系统的生态联动是构建政治生态体系的基石,是保障政治安全的前提。政治系统运行失调、政治与经济、文化的非良性互动酝酿着“街头政治”爆发的各类促发因素,本文立足于政治生态视角阐释防范“街头政治”的对策,从政治
摘 要 文章从梳理统一国家司法考试与传统法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关系入手,认为地方院校要以国家对普通高等院校转型发展为契机,以培养基层实务人员为目标,合理设置法学专业课程。  关键词 司法考试 法学 课程 设置  作者简介:徐泽春,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100  从2002年起,我国对取
摘 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区管理在趋向便捷化的同时,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社区的安全防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对社区民警作用难发挥、社区居民自防意识需提高、社区安防设施简单以及小区内部安防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四个方面分析乌鲁木齐市社区安全防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分配,充分发挥社区民警作用等四个方面的建议,谨以此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新时期 社区 安全防范 乌鲁木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方式。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体,更是网购的主力军。但网络购物是一把双刃剑,在逐渐带来方便的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存在盲目网购、冲动网购、过度网购的问题以及网络虚拟性的特点,也带来了加重家庭负担、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当从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的转变、高校以及网络舆论对于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等方面做出积极应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