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要使学生学好历史,考好历史,教师必须平时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主体作用 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历史思维本身而言,它是在人类对社会历史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识的思考,它是人们认识过去、考察现在、预示未来的一种智力活动,它以辩证思维为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活动一般是在皮质印痕所积累过去经验的参与下,通过联想而进行的,所以学生头脑中所积累的过去经验越多,联想便越丰富,思维能力便越强。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思维”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却是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机会去探究历史问题,从内心深处产生“要思维”和“会思维”欲望,并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创设情境,由被动思维转变为主动思维。只有让学生“会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目中,有一段史实“迫于当时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形势?《资政新篇》如实行,能否挽救太平天国的命运?如果在太平天国内部推行资本主义方案,它能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全体同学的激烈探究。有的同学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加上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合镇压,它已无力进行一场新的社会变革;有的同学说太平天国运动毕竟是一场农民运动,小农思想下的广大农民也很难接受《资政新篇》提出的资本主义思想;有的同学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宗教迷信,《资政新篇》明确提出反对迷信,其不仅与洪秀全等人的意志格格不入,而且大多太平天国领导人害怕由公众选举官吏而丧失既得利益,加上广大农民也很难放弃对“天父”的信仰,所以《资政新篇》不可能得到实施。由于上述思维是学生主动的,不仅激发了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
因此除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外,教师还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并从多角度设计认知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二、利用历史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在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中,史实是现象,是历史概念赖以形成的基础;历史概念则是对史实本质的、全面的、内在联系的反应。从教学过程看,历史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归纳等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例如,“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历史概念的形成有这样几步:第一步进行分析,即把史料分解为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历史要素,从具体到抽象准确认识每一要素的本质。第二步进行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上述诸历史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通过综合得到以下结论:(1)十四五世纪首先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则是直接原因。第三步总结思维方法,揭示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本属性。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总之,在分析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概括就形成了概念,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三、运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些事物转瞬即逝,有些事物却过目不忘,哪些东西容易被记住呢?是那些新奇的、具体形象的、动态的事物。在历史知识中也有遗忘得快的普遍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历史教材单纯语言叙述多,引人注目的生动标志少,知识缺乏直观性,学生缺乏眼、口、手、脑等器官并用的协调运动,从而影响记忆效果。因此,历史课因其学科特点可以使用许多直观教具,如地图、图示、图片及模型、录像,甚至是情景再现表演等,把历史知识还原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些直观教具能说明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政策措施、国际关系特点等,将文字叙述和理论分析直观化,是一个将知识由浅入深的演化过程。比如,在讲解“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节时,投影或挂出《欧洲(一战前)政区图》,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将英、法、俄三国用纸盖上再指图讲解德、意、奥三国,从而使学生明白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在帝国主义过渡时期飞速发展,超过了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它在海外的殖民地却比英法少得多。这样一来德国就会不满于现状,夺取殖民地的欲望也最强。之后再让学生分析:“在未来的时局中,德国可能将面临什么处境?”“假如你是德国的军事总指挥,该如何指挥这场战争?”带着这些问题,面对地图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意识到: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国可能处于英法和俄国的夹击之中。为保证胜利,一方面德国与意奥结盟别无选择,另一方面德国应主动出击,先集中兵力完成其中场战争,然后再进行另一场战争,防止东西两线作战。这样根据《欧洲大陆形势图》和俄英法三国的军事力量及地理环境,学生便会想到德国首攻法国、灭亡法国,以防后患。
综上所述,利用图片、图示、地图等直观教具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可从中发现更多隐含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综合、判断、推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国平.历史教学,1998(07):34.
[2]李付堂.中学历史,1999(09):21.
[3]江伯法.历史教学,1998(06):36.
[4]贺素敏.历史教学,1998(12):42-43.
关键词: 历史教学 主体作用 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历史思维本身而言,它是在人类对社会历史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认识的思考,它是人们认识过去、考察现在、预示未来的一种智力活动,它以辩证思维为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活动一般是在皮质印痕所积累过去经验的参与下,通过联想而进行的,所以学生头脑中所积累的过去经验越多,联想便越丰富,思维能力便越强。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思维”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却是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机会去探究历史问题,从内心深处产生“要思维”和“会思维”欲望,并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让他们自主地创设情境,由被动思维转变为主动思维。只有让学生“会思维”,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一目中,有一段史实“迫于当时形势,《资政新篇》没有能够实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形势?《资政新篇》如实行,能否挽救太平天国的命运?如果在太平天国内部推行资本主义方案,它能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全体同学的激烈探究。有的同学说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加上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合镇压,它已无力进行一场新的社会变革;有的同学说太平天国运动毕竟是一场农民运动,小农思想下的广大农民也很难接受《资政新篇》提出的资本主义思想;有的同学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宗教迷信,《资政新篇》明确提出反对迷信,其不仅与洪秀全等人的意志格格不入,而且大多太平天国领导人害怕由公众选举官吏而丧失既得利益,加上广大农民也很难放弃对“天父”的信仰,所以《资政新篇》不可能得到实施。由于上述思维是学生主动的,不仅激发了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
因此除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外,教师还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并从多角度设计认知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二、利用历史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在历史知识结构体系中,史实是现象,是历史概念赖以形成的基础;历史概念则是对史实本质的、全面的、内在联系的反应。从教学过程看,历史概念的形成离不开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归纳等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例如,“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历史概念的形成有这样几步:第一步进行分析,即把史料分解为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历史要素,从具体到抽象准确认识每一要素的本质。第二步进行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上述诸历史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通过综合得到以下结论:(1)十四五世纪首先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则是直接原因。第三步总结思维方法,揭示资本主义萌芽的根本属性。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总之,在分析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概括就形成了概念,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三、运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些事物转瞬即逝,有些事物却过目不忘,哪些东西容易被记住呢?是那些新奇的、具体形象的、动态的事物。在历史知识中也有遗忘得快的普遍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历史教材单纯语言叙述多,引人注目的生动标志少,知识缺乏直观性,学生缺乏眼、口、手、脑等器官并用的协调运动,从而影响记忆效果。因此,历史课因其学科特点可以使用许多直观教具,如地图、图示、图片及模型、录像,甚至是情景再现表演等,把历史知识还原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些直观教具能说明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情况、政策措施、国际关系特点等,将文字叙述和理论分析直观化,是一个将知识由浅入深的演化过程。比如,在讲解“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节时,投影或挂出《欧洲(一战前)政区图》,讲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将英、法、俄三国用纸盖上再指图讲解德、意、奥三国,从而使学生明白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在帝国主义过渡时期飞速发展,超过了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它在海外的殖民地却比英法少得多。这样一来德国就会不满于现状,夺取殖民地的欲望也最强。之后再让学生分析:“在未来的时局中,德国可能将面临什么处境?”“假如你是德国的军事总指挥,该如何指挥这场战争?”带着这些问题,面对地图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意识到: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国可能处于英法和俄国的夹击之中。为保证胜利,一方面德国与意奥结盟别无选择,另一方面德国应主动出击,先集中兵力完成其中场战争,然后再进行另一场战争,防止东西两线作战。这样根据《欧洲大陆形势图》和俄英法三国的军事力量及地理环境,学生便会想到德国首攻法国、灭亡法国,以防后患。
综上所述,利用图片、图示、地图等直观教具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可从中发现更多隐含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综合、判断、推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国平.历史教学,1998(07):34.
[2]李付堂.中学历史,1999(09):21.
[3]江伯法.历史教学,1998(06):36.
[4]贺素敏.历史教学,1998(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