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流于笔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272206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何要写?
  刚刚上完一节课,课上请了两位平常不大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看着他们尴尬的表情,笔者感到一时迷惑,难道在这些学生的身上就不会有智慧的闪现、精彩的表达吗?
  课间的一段谈话:
  今天课上老师特别留意了你们的发言,想知道你们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吗?两位学生默默地点了点头。你们在今天的发言中分别用了七个“嗯”和六个“就是”。两人惊奇地对视后,面露羞色。孩子,你真的想好了吗?他们俩无言以对……
  是呀,在我们的课堂中,孩子们真的在发言之前想好了吗?眼前浮现起课堂上那为数不多的三四只抢答的小手,他们也真的想好了吗?而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学生呢?他们被遗忘在角落里了。
  如何让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的思考中?让写加入课堂,唤醒更多学生的智慧,让他们用笔尖来思考、表达。
  思考:
  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消除课堂中少数优秀学生的抢答现象,避免课堂上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学生听讲的弊端;写的过程会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表达更加有序、严密;写给学生进行修改留下了空间;也给教师的点评留下了空间,让学生的发言不易“溜”走,使倾听的学生既动耳又动眼。
  怎样指导学生写?
  1.精心设计写的话题。
  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适时而写,激发学生写的欲望。“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学生阅读“天鹅破冰”的动人情景后,都有所感悟,此时让学生写,就不会觉得困难了。可设计这样一个话题:“同学们都朗读了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段落,的确,老天鹅破冰、一群天鹅破冰都写得感人至深。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动的词句,最好静下来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些段落,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练习本上。”
  让写加入课堂,全体学生进入课堂思维,正如笔尖的书写声一样“沙沙”展开,此间的指导也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写是一种表达方式,需要学生专心阅读、静心思考、潜心书写,这是一个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倾吐的过程。
  2.恰当创设外部环境。
  在学生用笔表达之前用一定的语言引导,表达之时给予适当的音乐。良好的引导和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拨动心弦的音乐能启发学生的思绪,让思维驰骋,提高表达效率。一般安排3-5分钟书写,这受课堂教学时间的约束,但这种约束,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督促。
  生:今天课上老师在我们写话时,播放了一段牵动我心肺的音乐,使我突然间觉得我们生存的地球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又是那么的容易破坏,那音乐让我想起了妈妈的样子,我对只有一个地球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3.有效运用策略。
  写是个思考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方式,对于写的训练,不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机械重复,也不能让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简单重现,因此,在写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写的方法的指导。由于是以课文为凭借,以课堂为场所,所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移植”。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有意识地让学生发现别人思考角度、思想内容的独到之处;有意识地通过评价,让学生发觉别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移植到自己的写中来。这样的写学生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长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每次安排写的练习,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时为概括故事而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有时为感悟课文而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是为了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加真切地进行感情朗读;有时为表达而写,写出自己的见解。因此,我们教师更应在平常的教学中,删繁就简,将写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笔写,在充分的时间里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不管何时写,只要是写,就必须保证学生用心(用心读书、用心感受、用心思考、用心表达)。只有这样,课堂中的写,才能起到理解课文、运用语言、发展个性等多种作用。
  写后的收获
  1.写有利于理解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科学怪人》一文浅显易懂,对于学生理解而言,障碍不大,如果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书声琅琅的话,也是可以进行的。但就这么简单的一篇文章,让大多数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灵,展开与人物的精神对话,还是件不易的事。朗读缺少了起码的理解与感悟,一味地读读背背,学生也许会因为教师的要求而“慷慨激昂”,那读的真情何在?悟的意识何在?没有静心的思考,就不会边读边想,就不会质疑释疑、自得自悟。写是基础,离开了它,一切皆是过场。给时间读书,去思考,去揣摩,可以自由地重复看、重复想。思考、理解方能深入,写在前,方能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2.写彰显个性化阅读。
  从美学的角度讲,任何作品都是有未定性,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的交流行为,如果我们过多的用一个标准来框定文本的价值,那只能使学生的感受和思维日趋狭窄。让学生“写”,调动起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参与,努力让学生走入文本,把文本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
  3.写有利于营造“思考人群”。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使学生把思考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营造一个爱读书会思考的校园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读书快乐,体味思考的乐趣,随着书同呼吸、共欢笑,甚至感动流泪、震撼惊讶,进而体会思考的兴奋而开心不已。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多写,让学生不厌其烦地多想想,重视写,发挥写的作用,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他文献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的读书课。朗读应该成为教师引导中的一种创造,“读”字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要读出理解,读出个性。以下就低年级如何用好朗读这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谈几点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使学生更好地见文生义、见义生情    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的是不会从生活中提取、重组经验,有时还会受浅显的生活经验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有时候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总
科学家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那么,能撬动学生积极有效的进行语文课堂学习的工具为何物?课堂口头评价这一语言工具便是其一。  纵观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公开课、展示课课堂,作课教师在口头评价上精心设计、细心推敲,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本校平时的家常课、随堂课上,也注意到教师在口头评价上,已经开始摆脱传统的一些僵化、简单、粗糙的评价形式,口头评价正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开始散发
海绵宝宝是一块穿着短裤衬衫打领带、龅牙大眼睛的黄色海绵动画形象,它住在一个菠萝形状的房子里。开朗、纯真的海绵宝宝有许多好朋友,这群性格各异的家伙们聚在一起,闹出了不少笑话。孩子们非常喜欢《海绵宝宝》这部动画片,经常扮演片中的各种角色形象,尤其喜欢海绵宝宝的各种动作、表情以及发生的有趣故事。于是他们提议要用陶艺来制作海绵宝宝,陶艺版“海绵宝宝”STEAM项目就此诞生了。  一、活动目标  科学(Sc
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说中国云南昆明与美国的一个城市进行交流。美方派一个老师到中国,当时正要过圣诞节,美国老师叫学生画一幅表现节日气氛的图画,图画交上去了,却让美国老师大吃一惊,他发现所有的孩子画的都是同一内容:一棵挂满彩灯的圣诞树。原因在哪里呢?后来他发现教室里就挂着这样一幅画。于是他把这幅画摘了下来,叫同学们再画,结果同学们都不知如何下手。在传统的僵化、死板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在有意无意间扼杀学生的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是我对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则是思维活动的机器,而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直观、生动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直观性”、“启发性”的原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改变了“接受性学习”的单一学习方式,为落实、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生长点。研究性学习所具有的探究性、自主性、开放性、交叉性、合作性等特性,决定了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他们的学习活动需要指导,需要合作,需要支持,这就必然会涉及到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好这个问题,使他们不仅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学到有关知
教育心理学研究袁明:人的内心世界总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而有效的学习和良好的成绩有赖于强烈的学习动机。叶圣陶先生提出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就是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因而,在习作批改评价中,教师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的习作多加表扬和鼓励,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所说的:“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
去年暑假,全国“书香夏令营”营地设在我校,我有幸从一位台湾省老师那儿学会了几种手制小书的做法,便把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没想到在海门市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课优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现将自己的教学历程奉献给各位同行,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课堂回放    一、欣赏“魔法书”——让孩子“着魔”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喜欢看书,今天老师就特地给大家带来了几本非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教学都有差异,如何转变我们的教学并适应网络环境值得研究。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一点认识和想法。    一、理论基础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改革与实践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
李贽说过:“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题记  秋叶飘飘,一年级新生入学了。学生背一个大书包,像一只只摇摇摆摆的小鸭子走进校门,崭新的一切让他们怀一腔好奇与神往。与此同时,为了尽早使他们变成懂规守矩的好学生,一年级老师也早已准备好了严格的训练方法和庞杂的训练内容:教室内,老师手拎教鞭,目光严厉,学生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原来正练坐姿;操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