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儒家文化对其的影响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数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痴男怨女。在感动之余,透过社会和儒家文化的视角分析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制基础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人类两性、血缘关系进步到社会制度范畴的婚姻家庭是一个复杂、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社会制度组成部分的婚姻家庭制度,是以各种具体的历史形态存在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自古形成的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已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对我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文化,更有利于我们以史为鉴,从而进一步完善当今的婚姻家庭立法。
   一、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社会基础
   1.封建主义私有制是古代婚姻家庭制度建立的根源。婚姻家庭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婚姻家庭制度和婚姻家庭形式。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各部落以群居的形式生存,部落内盛行的是毫无限制的性交关系。恩格斯称这一时期为“杂乱的性交时期”,没有婚姻家庭。在“缚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奴隶社会,奴隶没有自由,完全依附奴隶主,婚姻家庭也从属于奴隶主,从这个角度看,婚姻家庭制度仍未形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封建社会,产生了相应的私有制。建立在封建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婚姻家庭制度开始形成。然而人类文明的发展,却给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即受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共同支配。在这漫长的历史阶段,强迫包办和买卖婚姻成为婚姻的主要形式;门当户对、聘财买卖则是婚姻的实际内容。在家庭关系上实行的是家长专制,男尊女卑,维护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封建社会,婚姻家庭制度体现出明显的经济性。在选择配偶时,家庭财产的多寡是男女双方考虑的主要因素,婚姻在缔结过程中非常注重聘礼,聘礼越重,女子的身价筹码越高;而女子出嫁时陪送嫁妆,也体现了婚姻当事人的经济动机。电影《梁祝》马家去祝家提亲时丰厚的聘礼正反映了这一经济特征。
   2.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是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基础。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背景下,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盛行并在封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生产方式具有典型的个体行为特征。无论是贫农、雇农还是地主阶级,实践的都是一种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的自耕自作。封建社会下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使得父母与子女的生活经历大致相同,进而子女同父母的思想观念也几乎趋同一致。在传统历史条件下,儿女的婚姻问题自然成为父母的责任。因此,古代婚姻有了“父母之命”一说。在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小农意识人们趋向依赖宗派亲族,即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但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同姓或近亲联姻不利于后代的发展。因而,在建立婚姻家庭关系时应从血缘关系较远的人当中选择。然而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之间的往来非常有限,所以,属于不同交往集团的家庭要建立婚姻关系时,必须寻找一个能体现父母意志的中介——“媒人”。在这一条件下,“媒妁之言”应运而生。自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典型特征。事实上,在电影《梁祝》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言行始终在肯定着这一传统的以媒妁之言和父母包办为主要特征的结婚制度。但是梁祝的悲剧又揭露了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的弱点和局限。
   二、儒家文化对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
   我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条件由封建礼法与封建伦理道德共同决定。儒家文化更是对古代婚姻家庭制度产生了深渊影响。在儒家文化“大统一”思想的熏陶下,两个家族的融合不仅是夫妻二人单纯的结合,而是整个家族所有成员参与的融合过程。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社会关系是家庭关系的自然延伸,家庭始于夫妻结合,所以统治者就通过礼法来稳定夫妻关系,这种稳定是把妻子变成丈夫的附属物,使妻子对丈夫绝对服从、宽容忍让。从汉代明确了“夫为妻纲”之后,这种男尊女卑的倾向更为明显,作为夫妻关系核心的“男外女内”也是反复被强调。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发展到宋元明清,已日趋没落,但它凝固化、教条化的程度比唐以前各代是有增无减,对妇女的毒害和压迫在整个封建时代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代出了几个大儒,创立了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的方法治经的理学,是中国的学术思想以至风俗制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对社会的婚姻道德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妻以夫为天”的观念在电影《梁祝》这一旷世悲剧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而直接相关的人物就是祝母。据电影知祝夫人当年也曾女扮男装去读书,也曾与一少年书生相恋,但因家人反对,结果还是嫁到祝家。当女儿走重蹈自己覆辙之时,深受儒家思想毒害的祝母已变得冷酷无情,她一心忠于自己势力的丈夫,设计棒打鸳鸯,拆散有情人。最后山伯被她激得吐血,不治而亡;女儿被她幽禁,折磨得不成人形。可见刻板不公正的古代婚姻家庭制度有多么的可怕可悲!
  
   参考文献:
   [1]胡良平,对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22卷第7期.
  
   (作者简介:张文琪(1990-),女,汉族,安徽临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进行特殊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她的《词论》一文是宋代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文章,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的词学观,受到古今文人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词“协音律”和词“重典雅”两方面论证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词论》一文见于宋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和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全文不足600字,但立论鲜明,内涵丰富,文中李清照大胆地提出了对词的独特见解和主张,毫不隐讳地批评了词坛上不少的名家
期刊
回顾中外文坛名作,许多作家都执著于讲述“最后一个”主人公的“最后一个”故事。这类人物的身上总会带有逝去时代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又总会笼罩着一缕哀愁。人们无法与记忆完全隔离,小说恰恰以独特的回忆性满足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追寻和重温。而这种追忆一旦打上“最后一个”的印记,便会与人类本性中喜欢哀挽和悲伤情调相符。一个时代的终结,总会伴随着“最后一个”或是执着,或是放弃的艰难抉择。于是,那些关于时代的记忆便愈显
期刊
苏州评弹版《雷雨》是对曹禺同名话剧的重要艺术改编,改编体现在主题的回归、冲突的改变、形象的还原、原有情节的深扣和重要细节的放大等若干方面。其在北京等各地演出的巨大成功,对于现代文学经典教学既提供了若干重要的经验,也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既要尊重原著,又要敢于创新,是这些经验和启示的简单概括。    2010年10月,作为曹禺诞辰百年的献礼,苏州市评弹团在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以及清华大学、南开大
期刊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三种开放结尾提供了小说女主人公萨拉三种不同的命运,本文将综合运用后现代叙事学和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分析方法,以萨拉的命运为例来展现新时期女性争取自由、独立不羁的个性特征,同时阐明小说开放式的结尾反映了女性命运的变化,即由男权的附庸走向自我的独立。   1969年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发表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可以称为英国现代小说叙事探索的经典。这部小说从叙事策略上讲,最令人称道
期刊
在刘醒龙耗时六年之久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中,作者塑造了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三十多人,他们活跃在鄂东大别山区一个叫做天门口的小镇,上演了一幕幕充满恩怨情仇,生杀予夺的悲喜剧。在一个地方,必定会有一种主导思想或明或暗的操纵着整个局势,在圣天门口,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以梅外婆、雪柠为代表的雪家女人的处世思想的注重描写,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或自觉或无形中受到影响的人们。本文就试着探讨雪家思想及其影
期刊
没有文化,历史上不会有永存的事物。  历史和文化是地域的灵魂,是一个族群集体的记忆,是无形的根。无价之宝。  北川大通是青海河湟先民的栖息地,也是河涅多彩文化的发祥地,承载着五千多年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积淀,物埠民丰,人杰地灵。  在离高原夏都最近的地方,在生态环境最纯净的地方,在水流最清澈的地方,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在声声梵音飘过古丝绸南辅道的地方,大通犹如一块鲜亮的翡翠,承载着青海河湟五千年的
期刊
随着“中性风”的流行,男儿“雌化”现象愈加普遍,表现之一便是语言的变化。本文以小沈阳为例,浅析“雌化”男儿的语言特点,旨在从语言层面窥探到更多社会、心理层面的东西。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就曾预言过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势,其中就包括性别的中性化。20世纪初,风起云涌的女权运动让中性服饰风行一时。60至70年代盛行的“搪皮风貌”将中性装扮引入流行高潮。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国内青年留着长长的波浪型
期刊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因此,它实际上是一场促使中国人觉醒的思想启蒙运动。所谓启蒙,便是指启发国人发现和肯定人的尊严、价值以及自己的权利。而其核心便是人的解放。所以,这种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便是人道主义文学。五四时期,革命先锋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从封建礼教的根本鞭笞千余年的封建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他们成功的破除了人们心中对于封建立交迷信的信仰,但近代中国及其文学又该何去何从,便成
期刊
2007年5月通过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从2007年秋始,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面对现代师范教育困境的一次重大尝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应该如何坚定信念,终生施教,实现“兼善天下,教育兴邦”。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传统教育的困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期刊
一、简介   《重庆:城市之路》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属基本成列厅之一。初到三峡博物馆的人可能对重庆的发展历程知之甚少,通过对该展厅的参观就会对这座城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陈列结构   序厅:序厅正面是一幅巨大的油画,以黄绿为主色调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同时也展示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引领人们走进一个朝气蓬勃、面向五洲四海的开放性城市,走进重庆的城市发展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