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需要创建良好氛围和自由的阅读空间,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最终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塑造良好个性。
关键词:营造氛围;探究能力;阅读方法]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属于必修科目,其成绩是体现小学生受教育程度的一项标准。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指的是人们对书面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坚持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通过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家校共建自由阅读空间
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更能让学生的情绪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它会带领学生面对内心,面对生命,更是提供智慧、抚慰之道。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提倡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时,更要倡导家长要做到用心陪伴。一些学生表示他们热爱阅读也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如果能在父母的带领下耳濡目染,那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受到极大的促进和尊重。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伟大领袖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在教授这组课文时,我提前布置搜集整理并阅读关于毛泽东故事和诗词的作业,由于学生对毛泽东了解的不是很多,但学生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都可参与进来,为学生推荐关于毛泽东的文章和故事,这样家长和学生一起走近伟人,重温伟人的风采。同时也掀起了一股阅读毛泽东诗词的浪潮,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个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自然就应该把学生的个性釋放出来。我们图书馆里收藏了很多浓缩版的名著,也鼓励学生借阅。但是个人认为这些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书籍,只保留了故事框架和基本情节,大量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被删除。学生习惯了看梗概,在阅读课文时也习惯了先总结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如果拿掉了最优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学生没有机会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讲中心思想总结时千篇一律,没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真正的思考。长此以往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也不会思考。
这就要求在阅读的时候要对感受独特深刻的语句或者词汇进行简单的标记,并在一旁做出批注。读后的一些所想所感,心灵的触动等,都可以写下来,日后便于与同学、老师交流,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的。例如我每次在教学中都会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后谈谈哪些句子对自己触动最大?哪些句子感受最深?再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感受,这样增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三、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
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我常指导学生先做到初读和精读。所谓的初读是指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全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精读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时,我还经常用到两种朗读方式,那就是朗读和默读。朗读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默读就是要求学生安静下来阅读思考。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在阅读时学生的思绪才会飞扬,才会发现文字的奇妙。成千上万的汉字摆放在面前,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才会发现作者的意图,虽然每个字不是新的,但它们完成了一种全新的组合,这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区别。
四、结语
总之,阅读的作用在于能打动人心,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塑造自己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重任。只有经过用心地思考和不断地探索,我们才能寻求到更加适合学生发展,更适合教育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陶四兰.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65.
[2]李芬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117.
[3]周德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纳税,2017(08):116.
[4]孙秀媛.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6(24):147 150.
关键词:营造氛围;探究能力;阅读方法]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属于必修科目,其成绩是体现小学生受教育程度的一项标准。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指的是人们对书面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坚持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通过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家校共建自由阅读空间
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更能让学生的情绪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它会带领学生面对内心,面对生命,更是提供智慧、抚慰之道。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提倡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时,更要倡导家长要做到用心陪伴。一些学生表示他们热爱阅读也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如果能在父母的带领下耳濡目染,那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受到极大的促进和尊重。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近伟大领袖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在教授这组课文时,我提前布置搜集整理并阅读关于毛泽东故事和诗词的作业,由于学生对毛泽东了解的不是很多,但学生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都可参与进来,为学生推荐关于毛泽东的文章和故事,这样家长和学生一起走近伟人,重温伟人的风采。同时也掀起了一股阅读毛泽东诗词的浪潮,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个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方法逐步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自然就应该把学生的个性釋放出来。我们图书馆里收藏了很多浓缩版的名著,也鼓励学生借阅。但是个人认为这些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书籍,只保留了故事框架和基本情节,大量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被删除。学生习惯了看梗概,在阅读课文时也习惯了先总结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如果拿掉了最优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学生没有机会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讲中心思想总结时千篇一律,没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真正的思考。长此以往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也不会思考。
这就要求在阅读的时候要对感受独特深刻的语句或者词汇进行简单的标记,并在一旁做出批注。读后的一些所想所感,心灵的触动等,都可以写下来,日后便于与同学、老师交流,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的。例如我每次在教学中都会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后谈谈哪些句子对自己触动最大?哪些句子感受最深?再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感受,这样增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三、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
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我常指导学生先做到初读和精读。所谓的初读是指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全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精读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时,我还经常用到两种朗读方式,那就是朗读和默读。朗读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默读就是要求学生安静下来阅读思考。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在阅读时学生的思绪才会飞扬,才会发现文字的奇妙。成千上万的汉字摆放在面前,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才会发现作者的意图,虽然每个字不是新的,但它们完成了一种全新的组合,这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区别。
四、结语
总之,阅读的作用在于能打动人心,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塑造自己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重任。只有经过用心地思考和不断地探索,我们才能寻求到更加适合学生发展,更适合教育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陶四兰.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65.
[2]李芬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117.
[3]周德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纳税,2017(08):116.
[4]孙秀媛.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6(24):147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