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创新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而小学生的习作过程是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教法创新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很难,首先就难在很多小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其次是学生平时的积累过少,写作文时找不到素材,即便写出来的文章也存在言辞干瘪、远离实际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只关注教师怎样去教学生,而没有关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写些什么,喜欢教师用什么方式上作文课,教师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作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表现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思想,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心智和思想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初中生、高中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也是成年人所不具备的,只有他们才能写出充满童真的作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确保小学生能够将他们的真实想法在作文中表现出来,但现阶段小学作文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作文缺少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堆砌的字词,却缺少真情实感,表达方式也比较单一。
2.作文过于模式化
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时通常先是模仿,然后才慢慢过渡到自由写作。如果这一阶段教师不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就会非常严重。当下社会信息交流非常频繁,小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上找到很多作文模板,虽然互联网上的作文素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词句积累,但是相应的,也会让很多学生养成抄袭的坏习惯,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实情感,没有创新。
3.教师缺乏示范性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热衷于模仿是这一人生阶段的表现之一,而教师是小学生非常喜欢模仿的对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代小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更加广阔,有些学生很小就具有了独立的思想与意识,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作文之后会想,老师每天要上那么多课,还要阅读学生的作文,那么他自己的作文水平怎么样。在这种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做好示范,消除学生的疑虑,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作文水平没有进步,而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4.作文不贴近生活
作文写作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运用自身所积累的各种素材在脑海中进行再次加工,然后运用语文技巧将其整理成通顺完整的句子的过程。作文素材通常都来源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实际,那么写出的作品将毫无生机与活力。在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在教室中学习,无法走出教室去观察生活,因此所写出的作文只能是词句的堆砌,东拼西凑,缺乏真实情感。本来小学生是具备很丰富的想象力的,但是由于与实际生活脱节,他们写出的作文丧失了活力。
二、放低要求,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现象,故对写话兴趣不高,不知从何入手,有严重依赖家长或其他人的心理。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写真事诉真情。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写作精英或是作家,我们的目标是让绝大多数孩子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母语与人交流。抓好小學低年级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环节。
三、提倡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大量丰富写作词语
阅读是“吸收”知识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要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篇课文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独特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才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读透、读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其为指导,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积极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创新,才能让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教法创新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很难,首先就难在很多小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其次是学生平时的积累过少,写作文时找不到素材,即便写出来的文章也存在言辞干瘪、远离实际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只关注教师怎样去教学生,而没有关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写些什么,喜欢教师用什么方式上作文课,教师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作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表现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思想,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心智和思想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初中生、高中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个性也是成年人所不具备的,只有他们才能写出充满童真的作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确保小学生能够将他们的真实想法在作文中表现出来,但现阶段小学作文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作文缺少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堆砌的字词,却缺少真情实感,表达方式也比较单一。
2.作文过于模式化
小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时通常先是模仿,然后才慢慢过渡到自由写作。如果这一阶段教师不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就会非常严重。当下社会信息交流非常频繁,小学生能够从互联网上找到很多作文模板,虽然互联网上的作文素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词句积累,但是相应的,也会让很多学生养成抄袭的坏习惯,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真实情感,没有创新。
3.教师缺乏示范性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热衷于模仿是这一人生阶段的表现之一,而教师是小学生非常喜欢模仿的对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代小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更加广阔,有些学生很小就具有了独立的思想与意识,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作文之后会想,老师每天要上那么多课,还要阅读学生的作文,那么他自己的作文水平怎么样。在这种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做好示范,消除学生的疑虑,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作文水平没有进步,而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4.作文不贴近生活
作文写作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运用自身所积累的各种素材在脑海中进行再次加工,然后运用语文技巧将其整理成通顺完整的句子的过程。作文素材通常都来源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实际,那么写出的作品将毫无生机与活力。在现阶段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在教室中学习,无法走出教室去观察生活,因此所写出的作文只能是词句的堆砌,东拼西凑,缺乏真实情感。本来小学生是具备很丰富的想象力的,但是由于与实际生活脱节,他们写出的作文丧失了活力。
二、放低要求,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现象,故对写话兴趣不高,不知从何入手,有严重依赖家长或其他人的心理。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写真事诉真情。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写作精英或是作家,我们的目标是让绝大多数孩子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母语与人交流。抓好小學低年级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环节。
三、提倡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大量丰富写作词语
阅读是“吸收”知识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要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篇课文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独特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才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读透、读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其为指导,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积极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创新,才能让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