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涂鸦玩的就是想象力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绘画源于涂鸦
  
  当看到孩子用笔在纸上画出乱七八糟的图画时,不少家长就误以为这是孩子淘气所致,不加以重视和理会。其实,这是儿童绘画的“雏形”一一涂鸦,儿童绘画正是起源于涂鸦。
  教育最讲究的就是因时而教,顺势而教。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现某种能力时,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帮助孩子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苏联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思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最近发展区,使孩子的能力从低级水平逐渐过渡到高级水平,促进孩子的发展。
  对于绘画也是如此,当孩子出现了绘画萌芽的时候,我们要抓住此时的最佳教育时机,利用孩子现有的水平,提高其绘画才能。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利用了孩子对涂鸦的兴趣,又不会让他们感觉到压力。
  
  涂鸦训练在想象中“自由绘画”
  
  在我们金色摇篮婴幼园,涂鸦训练是绘画教育的特色之一,老师们经常鼓励和欣赏小孩子的涂鸦行为。孩子从2岁左右就开始进行涂鸦训练:或是用彩色铅笔涂色,或是在纸上自由画画。通过这些训练,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握笔,小手活动更加灵活,并建立了对色彩的认识。到3岁左右,孩子对“形”有了初步的概念,加上手部动作得到充分锻炼,他们开始具备画圆的能力。
  有研究发现,6岁以下的孩子,对画的认识并不是整体的,而是基于圆形、方形等绘画元素的,比如圆形代表头部、方形代表桌子、三角形代表鼻子等。而目前,很多幼儿园对孩子进行的临摹训练是极不科学的,只是将用于成人的方法机械地套用给孩子,完全违背了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
  我们鼓励儿童进行“自由绘画”,即教师不规定内容,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画他们想画的内容,并提供适当的帮助。这种方法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孩子体验了绘画的乐趣,还能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
  例如,我在一家幼儿园看到一种被称为“表象训练”的绘画方法。教师先给孩子展示一幅简笔画,比如一只蚂蚁,让孩子观察蚂蚁的头部、身子、脚、触角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然后将画收起来,让孩子自己去想象,自己去创作。孩子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由画图形到画整幅画,自然而然地画出了蚂蚁的形象。这种方法简单易学,还避免了照葫芦画瓢的死板,充分发挥了每位孩子的创造性。
  
  涂鸦能开发孩子的潜能
  
  平时,我们都认为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其实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误区。儿童时期是大脑开发、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绘画对孩子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消息》曾经介绍了美国学校的绘画实验教育。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基本课程外还要接受绘画训练。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明显好于没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其原因是绘画锻炼了右脑,从而促进了整个大脑的开发利用。
  因此,不少专家都认为,儿童美术活动不是专门传授美术技能的活动,而是进行智力开发的手段。日本的一位研究儿童美术活动的专家坂光彦认为:“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儿童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也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孩子首先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正是儿童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还需要孩子的双手、身体以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整个绘画过程中,孩子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这也是孩子早期潜能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对于孩子的涂鸦作品,家长们不是要看他们画得“像”还是“不像”,而是要通过此类美术活动,开发孩子潜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孩子的情操,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
  
  品味童真 尊重孩子的涂鸦
  
  孩子将他们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和想象的内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成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画。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欣赏,对他们的涂鸦作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有时,我们认为孩子所画的东西不像实物,但这种不像正是孩子自娱自乐的表现。孩子画得夸张和离奇,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比如,有个小朋友将妈妈的脸涂成了绿色,老师问她这是为什么,她回答说:“妈妈生气了,脸变绿了。”
  这是多么大胆而纯真的想象啊!如果我们按照成人的思维是很难体会到这种童真的。
  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把画笔交给孩子,释放孩子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愉快地画画,快乐地成长吧!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近年来,“小眼镜”日益增多,而年龄却越来越小,在很多医院的验光中心,四五岁的“小眼镜”随处可见。眼科专家表示:对于近视,很多家长甚至不在乎,在保护孩子的视力时陷入了可怕的误区。    误区:学龄前孩子近视是遗传    今年4岁的乐乐已经是上网高手,一整天对着电脑,小眼睛转不停。对此,乐乐的父母并没有特别在意,觉得不玩电脑,孩子就不消停,况且乐乐还没上学,如果不是父母遗传,应该不会近视。  专家正解
期刊
这两天有朋友愤愤地投诉幼儿园老师,说他们对自己孩子不公平。原来,最近老师在准备元旦演出,教小朋友表演手偶游戏。其他的孩子都老老实实地坐在小凳子上看,只有他的孩子特调皮,好奇心大发,每次都要跑到老师面前看个究竟,又每次都被老师赶回座位去。最后老师不耐烦了,认定朋友的孩子太调皮,取消了他表演节目的资格。    调皮孩子是坏孩子吗    记得很小的时候,常听老人说:“皮孩子是好孩子。”那时候,并不理解其
期刊
骄傲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越是骄傲自满的孩子,越容易自我松懈、不思进取,还容易盲目自大、目中无人。我们知道,历史上有许多“小神童”,长大后往往没有人们原先期待的那么成功。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追其根源,都是骄傲在作祟。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常会因不愿与人合作,不能虚心接受不同意见而遇到交往障碍,成为少数不受欢迎的人。  4至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的萌发期,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很容
期刊
反式脂肪酸是什么    最近,“反式脂肪酸”被人们炒得很热。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可是,它几乎是所有人的“亲密伙伴”。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又称反式脂肪或逆态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人造植物油脂。在人们经常吃的饼干、薄脆饼、油酥饼、巧克力、色拉酱、炸薯条、炸面包圈、奶油蛋糕、大薄煎饼、马铃薯片、油炸干吃面等食物中,均含有不等量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有什么危害    
期刊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像幼儿园教育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时间,而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之中。这种渗透是家庭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个特点。渗透不是机械灌输,不能牵强附会,应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就得讲究渗透的艺术。    一、自然结合  妈妈正在厨房煎鱼,孩子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望。这时妈妈可以边煎鱼边和孩子谈话:“鱼为什么长尾巴?鱼鳞有什么作用?鱼肚子里的泡泡是干什么的?”孩子会很高兴地听
期刊
环氧化酶(COX)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前列腺素(PG)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3个同工酶,分别为COX—1,COX—2和,COX—3。研究发现COX-2调控细胞的有丝分裂、参与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调节排卵等。并且作为一种炎症反应基因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
期刊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最开心的就要数小孩子了,不仅可以吃各种美食、穿漂亮的新衣服,还可以挣到一大笔压岁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的红包也越来越大。这让宝宝欢天喜地,却让家长烦恼多多。如何处置这笔财富呢?孩子会不会变得大手大脚呢?如何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和使用压岁钱,通过“压岁钱理财”来培养孩子的“财商”,已成为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寒假作业”。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压岁钱    有许多家长说
期刊
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平时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呢?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学家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学习分类法    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归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提高其观察能力。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首先,应教
期刊
对父母而言,有一样本领是必备的,那就是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每个孩子也都喜欢听自己的爸爸妈妈讲故事。我们在儿童中心图书馆举办了一次“亲子共读”活动,看到了家长们在活动中的一些现状,联想到亲子阅读,颇有感受。    活动回放:    听说是组织孩子听绘本故事,家长们非常积极地带着孩子进入活动室,接下来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孩子推到老师跟前,自己则坐在了四周的沙发上。有一个孩子赖在爸爸身上,怎么也不肯松手,
期刊
“懒”妈妈似乎与传统中勤劳、任劳任怨的妈妈形象相悖。其实不然,“懒”应该成为妈妈们的一门必修课。因为这里提倡的“懒”是指不再把全部时间花在给孩子做饭、洗衣、做家务上,而是拿出更多时间与孩子互动,勇敢放手让孩子去探索,鼓励他们独立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做一个身懒心不懒的妈妈。    当孩子独立做事时    晨晨4岁了,他喜欢自己洗衣服,但每次都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妈妈就强行把他拽开,自己接着洗。晨晨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