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课改高考语文大纲的新变化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am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0年是我省进入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因此今年的高考引起广大教师、考生、家长的高度关注。为此,本刊特邀请汉中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万敏杰及汉中市四位高三语文骨干教师,对2010年语文高考作出一些前瞻性分析和建议,希望能拓展思路,给广大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现就2010年全国课改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的一些变化和近年来语文课改高考试题的发展变化作一些梳理和比较,对2010年我省语文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向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一、简析2010年全国课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0年我省数学和英语两个科目实行自主命题,语文学科和综合科目(文综、理综)的考试将使用教育部新课改后的高考试题。语文和综合科目的命题将严格遵照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新课改高考考试大纲进行命题,课改高考大纲是学校备考和考生复习的唯一依据。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与2009年大纲比较,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各科的考试性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形式与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仅在细微的方面进行了调整。
  语文学科与2009年全国高考大纲(新课标)比照,考试性质、考试内容没有变化,2010年课改高考语文仍然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考试范围是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但在选考内容里实用类文本阅读版块有关探究能力,无论是知识点还是文字表述都有较大的变化。如2009年全国高考大纲中(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点的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0年全国课改高考大纲,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点探究F的表述有所变化:(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0年考纲将2009年考纲第(1)条的考查要求拆成了现在的(1)和(2):删去了“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这意味着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不再将此设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同时将“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换成“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这样的表述目标指向更明确,要求更具体清楚。
  
  二、全国课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语文学科命题思路和趋势的简要分析
  
  我省2010年新课程高考语文试题将以宁夏和海南卷为范本和模式,现以宁夏2009年语文试题为例,对高考语文试题进行简单地分析。宁夏卷语文试题分为六大部分:(一)现代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五)语言文字运用;(六)写作。
  (一)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命题思路和题型总体呈现基本稳定和微调的较小变化。
  以“海南宁夏卷”(以下简称“海宁卷”)为例对比分析,2007、2008和2009年三年“语言文字运用”版块题型的发展变化趋势,呈现两个特点:其一,题型大部分稳定。其中五道题里,有四道题的题型是稳定的:成语的辨析、辨识病句、语言的衔接和连贯、仿写与修辞方法的结合。连续三年的“海宁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共有五道题,其中四道题的题型是稳定的:成语的辨析、辨识病句、语言的衔接和连贯(也叫排序)和仿写与修辞方法的结合。考试内容也基本稳定:①成语的辨析:设置的陷阱大多是望文生义、考查这些成语的固定意思。也是主要考查学生掌握成语的广度和深度。②辨识病句:考查范围没有超出《考试说明》标出的病句的六个类型,主要考查的是语序不当、句式杂揉、不合逻辑、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内容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③语言的衔接和连贯:此种题型虽有差异,但基本不脱离连贯与排序两类题型,此种题型最能检验考生的整体理解能力,把握条理层次的能力和语感能力。连续考了三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④仿写与修辞方法的结合:此类题的仿写其实隐含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所以,主要还是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考试大纲》中标出的修辞方法有八种,这里主要考查的是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五种。借代、设问、反问三种还未涉及。
  其二,一部分题型和考试内容不断变化并呈现出开放的趋势。连续三年“海宁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五道题中只有一道题是不断变化的。三年考了三种题型:压缩语段(概括类试题),关联词填空(情景表达类试题),语言的得体(病句修改类试题)。没有考查转换类试题(句式转换和图文转换)。以上这四类题型均呈现开放的趋势。
  分析题型和所考内容与《考试大纲》相对照,引导学生抓住必考和重点的知识点、能力点,还有哪些与之属于同类同档次的备选题型和考查内容,让学生的复习备考达到最佳效果。
  1 激活思维,关注思考社会问题和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问题。面对学生思维空间不够开阔,对社会问题和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关注不够,更缺乏深入思考的现状,根据这一部分试题的考查标准,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
  2 展开联想,注意调动平时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在放开思维之后,紧接着就要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在解答“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主观题时,最大的问题是不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面对试题,思维一下子陷入停止和关闭状态。而我们就是要引导训练他们在试题的启发下,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平时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来圆满解答试题。
  3 重视审清题干的训练,准确、全面、细致、严密地理解题干。学生审题时容易出现两类错误,一是对题干的理解不到位,二是慌张马虎,漏答问题。因此,要训练学生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理解和领会考查的目的和出题的意图,然后准确、规范、圆满地解答。
  4 重点训练必考、常考题型和所考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引导学生重点训练必考、常考题型和所考内容。在今年题型和所考内容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这种训练应该很有效。
  5 有针对性地训练备用题型和所考内容并分类储存下来。针对这部分题型不断变化并呈现开放的趋势,必须引导学生专项训练备用题型和所考内容并把它们分类储存下来,因为有备才能无患。
  6 关注新出现的题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再比照一下作文题目的变化,我们应该对新题型的出现做好充分准备并认真加以应对。新出现的题型一般应是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如转换类试题和情境表达类试题。学生和教师要注意搜集这类试题,然后进行集中训练和讲解。   总之,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版块的题型,我们既要立足于“海宁卷”的题型,但又不能完全囿于这些题型,应该以此为基础,广泛关注和辐射其他课改省市这个版块的题型,尤其要关注新出现的题型或关注那些连续出现的运用得比较成功、相对成熟、反响比较好的题型。
  
  (二)古诗文阅读版块题型的变化情况。
  2010年课改语文大纲对古诗文阅读版块的总体要求是,仍然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以先期进入课改高考省市的试题看,古诗文阅读版块包括了古文阅读、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三个部分。2010年高考备考,对这部分内容的把握,要走出单一人物传记文本阅读的窠臼。采用多元文体阅读备考策略。即由这几年的单一人物传记向杂记、散文(记人记事写景说理)、序言(书序或赠序)、小品文、小说等多种文体过渡。仍然把备考重点放在对文言词语、句式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上,既要做到能字字落实、准确无误地翻译,又要能对文章内容准确把握,理解到位。要会对文中观点、写作意图、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写作特点进行主观分析、评价赏析。今年复习时应该就现有资料增设一些主观分析评价题的练习。同时,文化经典选文的备考力度也要加大,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只能加强不能放松,有增加分值的可能性。
  古诗词阅读要下大功夫突破内容理解上的难点,如果把诗词的内容理解了,即把诗读懂了,不管是对内容还是表达技巧的赏析就都容易多了。对古诗词个性化欣赏的准确表达也是要反复训练的。要关注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孟子》、《诗经》、《楚辞》、《春秋左传》,老子《道德经》、《庄子》、《墨子》、《荀子》、《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书中与教材相关联的经典篇目,同时,也要重视对“寻常百姓”无名诗人的有特色诗歌阅读训练上。
  要以必修和选修教材为基础,适当地加以拓展。在“国学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和经典诵读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这个版块的题量和分值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三)现代文阅读及文学类、实用类阅读版块的新情况。
  1 2009年试卷的特点
  (1)2009年18套全国及各省市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为散文(13篇),小说(4篇);题量3到5,大多数为4道题;分值从17到23分不等;题型多为表述题,部分省市保留选择题(单选或五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选考,江苏卷规定文学类为必选。
  (2)实用类文本在2009年的6套“课标”高考卷中,广东、江苏、海南、宁夏和辽宁选用了人物传记,山东,福建选用了新闻(人物访谈,通讯),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访谈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高考所指的新闻是广义的新闻。这其中人物传记成了命题的首选。贴近学生生活,含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语言简洁平实,彰显了实用类文本的人文价值。题量3到4,分值从17到25分不等。题型多为表述题,部分省市保留选择题(单选或五选二)。
  
  2 2010年命题的趋势  散文依然备受青睐,小说是除散文外的首选,考虑到体裁更换,小说设题的省份可能增加。人物传记中人物多是晚清以来的学者名士,内容涉及治学和教育方面能贴近学生生活,含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体现其人义价值和教育意义。题型格局估计变更不大,以表述题为主。能力方面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越来越受重视。
  现代文阅读部分从体裁选取上看,200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打破了散文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小说阅读的尝试与试验。如先期进入课改高考的省市,就有浙江卷的大卫·洛契佛特的《魔盒》,安徽卷宗璞的《董师傅游湖》,辽宁卷贾平凹的《遗璞》和海宁卷铁凝的《孕妇和牛》,五个省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采用了小说体裁,且中外小说都有,反响也比较好,所以2010年,小说体裁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从形式内容和主题而言,短小精悍的小小说,著名短篇小说的片段,或长篇名著的一个典型环境场面、情节或典型人物都有可能成为阅读素材,而内容上要具备人文性强、文学性强,具有审美、教育的特征和功能,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中外小说都有可能,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四)写作板块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情况。
  1 2009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分析
  2009年,全国18套高考作文试题基本呈现四种命题类型:第一类:命题作文,共6套: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我与故事”、湖南卷“踮起脚尖”、山东卷“见证”、江苏卷“品味时尚”、四川卷“熟悉”。
  第二类:半命题作文,2009年首次在两个省出现,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湖北卷“站在 的门口”。
  第三类:话题作文(包括1道标准的话题作文和1道疑似话题作文):①标准的话题作文:天津卷“我说90后”;②疑似话题作文:广东卷“常识”(有人将此题归人材料作文)。
  第四类:材料作文,共8套,涉及20多个考区:全国卷I“兔子学艺”(写“发展特长”、“因材施教”等)、全国卷Ⅱ“道尔顿发现色盲症”(写“发现”、“创新”等)、琼宁卷(全国课改卷)“几个中学生对求助女孩的猜测”(写“善良”、“诚信”等)、上海卷“郑板桥练书法”(写“创造”、“变通”等)、辽宁卷“明星代言”(写“诚信”、“责任意识”等)、江西卷“圆明园兽首拍卖,蔡铭超拒绝付款”(写“诚信”、“规矩”、“民族英雄气节”等)、安徽卷“弯道超越”(写“抓住机遇”、“超越”、“危与机”等)、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写“爱”、“归宿”等)。
  以上分析可见,在2009年高考作文三大类18套命题中,话题作文试题虽未成为明日黄花,但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正在淡出作文命题的历史舞台,而命题作文及其变体形式和材料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尤其是兼有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之优势的“创意作文”,或者叫新命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宠,必须引起高三老师和考生的关注。
  2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1)添加语素,化大为小。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立意范围过于宽泛,并可能造成写作时的“东一榔头、西一斧”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化大为小”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2)虚实结合,化实为虚。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2006辽宁卷的命题作文“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如果 “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3)审清题眼,化暗为明。如2007天津的“有句话常挂嘴边”:此命题中“有句话”最为重要。①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②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③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4)把握内涵,化繁为简。对于关系型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如:2006江苏的“人与路”。
  (5)由表及里,化隐为显。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如“踮起脚尖”,可以确定为——“踮起脚尖,走向辉煌”;“踮起脚尖,冲破困境”;“踮起脚尖,高瞻远瞩”;“踮起脚尖,春暖花开”。  3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009年全国I、Ⅱ卷和课改卷(琼宁卷)均为新材料作文试题。
  (1)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新材料作文也称“命意作文”,从2006年全国卷开始,现在越来越普及。它的特点很明显,内容具体,贴近时代,角度多样,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旧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也不给命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触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2)新材料作文立意途径和方法。第一,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就是蕴含着材料的主旨的字眼。第二,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人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辩证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4 要重视议论文性散文的写作训练
  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一般性的议论文,同学们很难写好,因而很难在讲究包装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原因大概是生活的局限,认识的肤浅。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一种适合高考写作的体裁——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议论型散文其结构程式化,易于掌握,这是我们应试作文熠熠生辉,获得高分的一条捷径。
  2010年高考作文,从命题形式上而言,材料作文很可能成为很多省市的首选作文形式,因为它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三自”目标,即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命题作文也将受到青睐,命题作文又可区分为两类,即无提示语命题作文和有提示语命题作文;再下来就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
  从作文命题内容而言,2010年高考作文题,从内容上有可能增强理性思辨的色彩,这有可能成为一种渐变的趋势。所以教师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理性思辨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观点独特、逻辑严密、行文有序且有富有文采,在高考作文中卓尔不群,赢得高分。
  
  三、2010年课改高考语文学科复习备考建议
  
  1 认真研究和分析我省2010年课改高考方案、考试说明和全国课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注新变化、新观念,准确把握2010年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新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备考策略,科学高效地搞好2010年语文学科的复习备考工作。
  2 学习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并依据2010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正确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3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五个研究”,即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把握教学、复习方向;研究课堂模式,提高复习效率;研究综合学科,重视能力培养;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研究应试方法,减少考场失误。
  4 认真研究分析2007至2009年三年来宁夏卷、海南卷的语文试题,在对比研究分析中落实“六找”即“找共性、找趋势、找变化、找差别、找创意、找动态”,尤其要关注和重视新题型、新特点、新变化,提高语文学科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者简介万敏杰,汉中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瞿涛,汉中市405学校,汉中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王政,陕西省勉县一中,汉中名师、省级骨干教师;黄震,陕西省汉台中学,汉中名师、省级骨干教师;高雅玉。陕西省汉中中学,省级骨干教师。)责任编辑丁洪刚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着力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利用文本,发挥文本作为教学资源的效益。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阏读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谈几点做法:    一、整体把握。简洁教学    中、高年级的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文本,钻研撷取,在冗长烦琐的故事情节中,在深奥难懂的文字中,
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PEP教材及课堂实际浅谈几种交际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进行语言交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新鲜的东西容易成为他们兴趣的焦点、注意的对象。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行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对知识原
期刊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
期刊
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攻破难题获得自信的过程。但是。我们数学知识越来越深。知识点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吃不消了。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厦时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学生便会怕数学、厌数学。甚至拿到一张数学试卷头脑一片空白。因此,教师在内容的学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难度梯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解。通过解题的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充分备课。这是决胜千里之外的重要
期刊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教学内容。给学生留有创新空间,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能在广阔的语文知识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知识零碎,系统性不强,需记忆、创新的成分多,需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光靠老师督促、指导,一味的题海苦练是远远不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觉得这个“渔”即是学生学习语
期刊
换个角度看物理  王冬莲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有一些概念十分抽象,如:电流、电压、电势差、磁场等,使学生无法理解其中本质,做题只能按模式走,局限性很大,故在此以初中电学为例,就抽象问题形象化做一些说明。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公式I=u/r,但这个公式到底是怎样得来的呢?就让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电流其实就是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而在金属导线中主要是自由电子的移动,电流的大小就是电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思维。”那么。能否在陶冶学生性情,扩展其思维的基础上,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其饱含激情地记录下自己当时诗歌创作的灵感呢?笔者结合新课标精神及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点燃学生诗歌创作灵感火花的问题。    一、激趣质疑    如教人教版十一册《泊船瓜洲》一文时,我给学生讲到了王安石在确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时,曾修改过十多次。学生
期刊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教育是近年国际理科教育改革的方向,无论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内容,均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STS教育的关注。自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是我国目前分科教学占主导的国情下进行STS教育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一、融合STS教育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特点    1.强调合作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如
期刊
对足球运动员和喜欢此项运动并可身体力行者。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水平的高低。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的掌握更为重要,有许多初学者老是踢不好球。停不住球。在比赛中就更严重。而且比例甚大,还有因技术不当受伤或伤心者也极常见。怎样使初学者克服这些现象,使学校足球运动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并使我们的教学、课外活动及竞赛得以顺利地开展,找出病症,对症下药。是我们的责任。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培养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错误,有些教师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常常严厉地斥责,使得很多学生“谈数色变”,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教学机遇,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美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态度养成——教师应正确面对数学课堂的错误    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正是由于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