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体现出公平、公正、高质量的特点。目前,应针对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师资力量薄弱、政府管理缺位等问题,从幼儿园自身建设入手,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使农村群众成为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学前教育机构的公共服务作用。
[关键词] 农村教育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6-0024-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6005
学前教育从其基本立足点来说,应该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有着普惠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它在为公民提供着基本的教育保障。因此,构建完善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1]。
一、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参与其中,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以追求公正公平为价值取向。这要求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与安排主导之下,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下属机构等为群众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产品,全体公民则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以此为基本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和计划就构成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特点,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体现学前教育为民、惠民的特点。这是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应该与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政策相一致,应以教育改革为动力,努力为广大农村幼儿和家长提供基本的、优质的、有保障的教育服务,使每个农村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为此,应为农村儿童提供充足的学前教育资源,使他们保质保量地接受学前教育,满足农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价值诉求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前教育从未产生过高的诉求。普遍认为有则好,没有亦可,质量好坏无关紧要。因此是否入园全凭自愿,更谈不上追求公平、公正、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了。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家长素质逐步提高,他们对学前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关注学前教育,并有了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迫切感。因此,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满足群众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而这一体系的基本价值诉求体现在普及、公平、高质量等方面。
(一)普及学前教育,实现普惠性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农村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学前教育还不能做到兼顾所有儿童的利益,适龄儿童无园可上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途径增加幼儿园总量,提供“广覆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实现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此外,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困儿童、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资助,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以恰当的方式接受学前教育,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
(二)发展学前教育,体现公平性
学前教育为大众服务,就必须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公正、公平分配。不能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教育机构中,也不能让少数人占有较多的教育资源,而应实现恰当合理的分配。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等,而是充分顾及社会下层人群的利益,是对弱势群体差别对待的平等,尤其对农村处境不利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和教育补充,使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
(三)实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体现在“多办园、广覆盖、保基本”方面,对教育质量也是有要求的,在公平、普惠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农村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由于农村幼儿园资金不足,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基本教学条件不达标,很多地方学前教育乱象频现。因此,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将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宗旨和目标,使农村学前教育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转变[3]。
三、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障碍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在公共事业的建设方面都需要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向,但在当前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上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如,广大农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十分有限,甚至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充分发挥其为公众服务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管理力度不足,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比较匮乏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建立起令农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现有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出现一定的变化,有些区域人口上升,有些区域则人口下降,而幼儿园数量相对固定,往往不会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这就导致现有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公众的作用。而许多幼儿园由于生源有限,出现房舍闲置、器材浪费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4]。有些村办园虽然生源有保障,但对园内各种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很少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各种教学材料闲置,大型器械限时限人使用,完全用“小学化”的形式办园,忽略了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二)师资力量偏低,师幼比例失衡
师资力量偏低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又一障碍。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来说,教师文化水平、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均偏低,取得幼儿教师资格的人数十分有限,许多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在担任幼儿教师,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来没有接受过国家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有些幼儿园在教师紧缺时,随意找人顶岗的现象极为普遍。虽然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但农村教师获得在职培训的机会并不多,有接近60%的农村幼儿教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只有少数教师接受过极为短暂的培训,培训效果很不理想[5]。由于教师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相对陈旧,专业知识较为局限,专业技能更是原地踏步,就导致农村幼儿园教育服务水平偏低,质量没有保障。此外,幼儿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师幼比例失衡的情况在农村幼儿园十分常见,有些幼儿园一位教师负责30个以上幼儿的保教工作,工作量之大令人吃惊,更谈不上顾及每位儿童的和谐发展了,幼儿园的公共服务作用很难充分发挥。 (三)政府管理缺位,民办园发展困难
民办幼儿园是农村幼儿园的主体,这些幼儿园主要按市场方式运营,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政府部门对这些幼儿园缺乏应有的重视,监督引导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阻碍了农村幼儿园的有序发展。而要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仅靠数量有限的公办园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民办幼儿园是农村学前教育的主力,如果这些幼儿园得不到良性发展,他们为农村幼儿提供的教育服务水平持续低下的话,将会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质量。
(四)缺乏公共服务意识
由于我国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公民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意识。这不仅体现在教育服务领域,其他很多领域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家长是被服务的对象,他们往往是被动的,幼儿园提供了怎样的服务,就全盘接受,不会质疑,不会提额外要求。因此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服务功能的认识,是建立并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促使幼儿园真正树立起为公共服务的意识,狠抓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细节,发挥信息咨询与宣传作用,才能为农村幼儿与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家长也应发挥监督、谏言、促进、帮助的作用,变被动为主动,不能停留在被动的接受上,而要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要求,基于被服务者的角度,为逐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策略
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远发展的过程,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完成。从幼儿园自身建设方面,政府制度保障方面,以及提高农村家长素质方面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农村幼儿园建设方面
1提高幼儿园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树立公共服务意识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在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很多地方在幼儿园建设之初就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导致很多适龄儿童无园可上,入园机会不均等。只有根据各地区地域及人口分布特点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按照“适度规模,确保质量,就近入园”的原则,合理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地理位置,才能保证适龄儿童能够方便灵活地接受学前教育[6]。幼儿园要一改过去权威式的、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风,树立起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以方便群众为办园宗旨,将入园障碍降到最低,为本区域儿童提供均等的入园机会,真正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这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便指日可待,其普惠性、公益性的特点便会进一步得到体现。
2提高办园的规范性和多样性,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许多农村幼儿园办园不规范,工作粗糙,教育质量无保障,这严重干扰了幼儿园公共服务能力的展现。只有规范办园,精细管理,热情服务,才能提高办园质量,才能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而满意的教育服务,也才能增强群众对幼儿园的信任度。在此基础上,应该从农村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增强幼儿园保教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要看到农村群众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劳作时段对学前教育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可灵活调整入园时间、保教内容、服务形式等,积极探索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游戏小组、亲子活动、家庭辅助站等各种教育服务形式,进一步拓展幼儿园保教的方式和服务对象,用规范的管理、多样的服务吸引农村群众关注学前教育,参与学前教育,最终形成惠及农村所有人群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加强信息咨询与宣传力度,扩大服务效应
学前教育机构对周边社区具有一定的教育信息宣传与辐射作用,这种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增进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理解,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丰富群众的育儿知识。农村地区要以当地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依托,为农村群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宣传、展示、讲座、会谈等活动,把学前教育深入到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使学前教育机构的服务效应在群众中得到传播,树立良好的口碑,从而深化学前教育机构的服务效应。
4合理定位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
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不必一定按照城市的高标准来要求,一味追求与城市看齐,比先进、讲豪华是无益的。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师资水平来考虑,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重点关注儿童的发展与需要。要从农村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出发,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从儿童学习的现实需要出发来选择符合弱势群体家庭所需要的课程内容[7],最终建立起与各地地域特征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制度保障方面
1建立以政府为主的财政分担机制
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依靠集体和个体来解决,缺乏政府统筹。而要促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集体和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足的,必须使政府成为投入主体,集中统筹教育资源,合理加以配置,使教育资源尽量向农村及边远地区倾斜。要扩大公办园的数量和规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前教育,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政府对民办幼儿园也应予以相应的支持,使其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农村幼儿能入园、入好园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8]。
2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农村学前教育服务质量
质量是服务的核心,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是质量的保证,只有建立起公正有效的监管机制,才能确保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作用可以长期、稳定、高效地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并应采取措施正确引导,将不定期检查、定期评估、政策扶持、奖惩措施、实践指导等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在保证办园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服务作用,使农村群众跟城市群众一样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提高农村家长素质方面
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与过去相比已有显著提高,但还应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发挥其参与学前教育的积极作用。广大农村群众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对象,群众素质高低对服务质量也可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幼儿园应积极宣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方法,政府应选派一线专家走入农村,面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政策,与家长座谈,让家长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使农村家长变成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其监督、谏言、帮助、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闵兰斌公益性和普惠性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J].教育导刊,2012(8):66
[2][3][4] 索长清公平、优质、普及: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价值诉求[J].教育导刊,2012(8):65
[5] 严仲连等农村学前教育合理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23-25
[6]郭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障碍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2012(8):68
[7]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3):30—33
[8]罗仁福等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7-10
[关键词] 农村教育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6-0024-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6005
学前教育从其基本立足点来说,应该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有着普惠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它在为公民提供着基本的教育保障。因此,构建完善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1]。
一、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参与其中,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以追求公正公平为价值取向。这要求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与安排主导之下,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下属机构等为群众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产品,全体公民则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以此为基本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和计划就构成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的特点,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体现学前教育为民、惠民的特点。这是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应该与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政策相一致,应以教育改革为动力,努力为广大农村幼儿和家长提供基本的、优质的、有保障的教育服务,使每个农村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为此,应为农村儿童提供充足的学前教育资源,使他们保质保量地接受学前教育,满足农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价值诉求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前教育从未产生过高的诉求。普遍认为有则好,没有亦可,质量好坏无关紧要。因此是否入园全凭自愿,更谈不上追求公平、公正、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了。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家长素质逐步提高,他们对学前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关注学前教育,并有了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迫切感。因此,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满足群众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而这一体系的基本价值诉求体现在普及、公平、高质量等方面。
(一)普及学前教育,实现普惠性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农村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学前教育还不能做到兼顾所有儿童的利益,适龄儿童无园可上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途径增加幼儿园总量,提供“广覆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实现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此外,要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特困儿童、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资助,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以恰当的方式接受学前教育,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
(二)发展学前教育,体现公平性
学前教育为大众服务,就必须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公正、公平分配。不能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教育机构中,也不能让少数人占有较多的教育资源,而应实现恰当合理的分配。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等,而是充分顾及社会下层人群的利益,是对弱势群体差别对待的平等,尤其对农村处境不利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和教育补充,使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
(三)实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体现在“多办园、广覆盖、保基本”方面,对教育质量也是有要求的,在公平、普惠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农村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由于农村幼儿园资金不足,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基本教学条件不达标,很多地方学前教育乱象频现。因此,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将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宗旨和目标,使农村学前教育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转变[3]。
三、构建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障碍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在公共事业的建设方面都需要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向,但在当前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上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如,广大农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十分有限,甚至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充分发挥其为公众服务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管理力度不足,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比较匮乏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建立起令农村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现有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出现一定的变化,有些区域人口上升,有些区域则人口下降,而幼儿园数量相对固定,往往不会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这就导致现有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公众的作用。而许多幼儿园由于生源有限,出现房舍闲置、器材浪费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4]。有些村办园虽然生源有保障,但对园内各种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很少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各种教学材料闲置,大型器械限时限人使用,完全用“小学化”的形式办园,忽略了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二)师资力量偏低,师幼比例失衡
师资力量偏低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又一障碍。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来说,教师文化水平、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均偏低,取得幼儿教师资格的人数十分有限,许多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在担任幼儿教师,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来没有接受过国家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有些幼儿园在教师紧缺时,随意找人顶岗的现象极为普遍。虽然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但农村教师获得在职培训的机会并不多,有接近60%的农村幼儿教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只有少数教师接受过极为短暂的培训,培训效果很不理想[5]。由于教师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相对陈旧,专业知识较为局限,专业技能更是原地踏步,就导致农村幼儿园教育服务水平偏低,质量没有保障。此外,幼儿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师幼比例失衡的情况在农村幼儿园十分常见,有些幼儿园一位教师负责30个以上幼儿的保教工作,工作量之大令人吃惊,更谈不上顾及每位儿童的和谐发展了,幼儿园的公共服务作用很难充分发挥。 (三)政府管理缺位,民办园发展困难
民办幼儿园是农村幼儿园的主体,这些幼儿园主要按市场方式运营,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政府部门对这些幼儿园缺乏应有的重视,监督引导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阻碍了农村幼儿园的有序发展。而要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仅靠数量有限的公办园是很难实现的。可以说民办幼儿园是农村学前教育的主力,如果这些幼儿园得不到良性发展,他们为农村幼儿提供的教育服务水平持续低下的话,将会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整体质量。
(四)缺乏公共服务意识
由于我国整体公共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导致公民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意识。这不仅体现在教育服务领域,其他很多领域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家长是被服务的对象,他们往往是被动的,幼儿园提供了怎样的服务,就全盘接受,不会质疑,不会提额外要求。因此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服务功能的认识,是建立并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促使幼儿园真正树立起为公共服务的意识,狠抓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细节,发挥信息咨询与宣传作用,才能为农村幼儿与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而家长也应发挥监督、谏言、促进、帮助的作用,变被动为主动,不能停留在被动的接受上,而要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要求,基于被服务者的角度,为逐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策略
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远发展的过程,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完成。从幼儿园自身建设方面,政府制度保障方面,以及提高农村家长素质方面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农村幼儿园建设方面
1提高幼儿园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树立公共服务意识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在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很多地方在幼儿园建设之初就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导致很多适龄儿童无园可上,入园机会不均等。只有根据各地区地域及人口分布特点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按照“适度规模,确保质量,就近入园”的原则,合理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地理位置,才能保证适龄儿童能够方便灵活地接受学前教育[6]。幼儿园要一改过去权威式的、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风,树立起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以方便群众为办园宗旨,将入园障碍降到最低,为本区域儿童提供均等的入园机会,真正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这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便指日可待,其普惠性、公益性的特点便会进一步得到体现。
2提高办园的规范性和多样性,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许多农村幼儿园办园不规范,工作粗糙,教育质量无保障,这严重干扰了幼儿园公共服务能力的展现。只有规范办园,精细管理,热情服务,才能提高办园质量,才能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而满意的教育服务,也才能增强群众对幼儿园的信任度。在此基础上,应该从农村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增强幼儿园保教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要看到农村群众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劳作时段对学前教育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可灵活调整入园时间、保教内容、服务形式等,积极探索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游戏小组、亲子活动、家庭辅助站等各种教育服务形式,进一步拓展幼儿园保教的方式和服务对象,用规范的管理、多样的服务吸引农村群众关注学前教育,参与学前教育,最终形成惠及农村所有人群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加强信息咨询与宣传力度,扩大服务效应
学前教育机构对周边社区具有一定的教育信息宣传与辐射作用,这种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增进群众对学前教育的理解,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丰富群众的育儿知识。农村地区要以当地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依托,为农村群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宣传、展示、讲座、会谈等活动,把学前教育深入到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使学前教育机构的服务效应在群众中得到传播,树立良好的口碑,从而深化学前教育机构的服务效应。
4合理定位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
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不必一定按照城市的高标准来要求,一味追求与城市看齐,比先进、讲豪华是无益的。合理的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师资水平来考虑,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重点关注儿童的发展与需要。要从农村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过渡出发,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从儿童学习的现实需要出发来选择符合弱势群体家庭所需要的课程内容[7],最终建立起与各地地域特征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制度保障方面
1建立以政府为主的财政分担机制
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依靠集体和个体来解决,缺乏政府统筹。而要促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集体和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足的,必须使政府成为投入主体,集中统筹教育资源,合理加以配置,使教育资源尽量向农村及边远地区倾斜。要扩大公办园的数量和规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前教育,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政府对民办幼儿园也应予以相应的支持,使其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农村幼儿能入园、入好园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8]。
2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农村学前教育服务质量
质量是服务的核心,而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是质量的保证,只有建立起公正有效的监管机制,才能确保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作用可以长期、稳定、高效地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并应采取措施正确引导,将不定期检查、定期评估、政策扶持、奖惩措施、实践指导等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在保证办园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服务作用,使农村群众跟城市群众一样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提高农村家长素质方面
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与过去相比已有显著提高,但还应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发挥其参与学前教育的积极作用。广大农村群众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对象,群众素质高低对服务质量也可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幼儿园应积极宣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方法,政府应选派一线专家走入农村,面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政策,与家长座谈,让家长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等,使农村家长变成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其监督、谏言、帮助、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闵兰斌公益性和普惠性是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J].教育导刊,2012(8):66
[2][3][4] 索长清公平、优质、普及: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价值诉求[J].教育导刊,2012(8):65
[5] 严仲连等农村学前教育合理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23-25
[6]郭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障碍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2012(8):68
[7]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2(3):30—33
[8]罗仁福等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