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女农民工群体剖析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qianlo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学艺:中国社会学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刘开明: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社会责任国际(SAI)亚洲董事
  
  《同舟共进》:有资料显示,中国农村流动人口中约1/3是女性,在有的地区,外来女工的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近两年来,女农民工的现状如何?
  陆学艺: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数为1.3亿,但男女农民工各有多少、比例如何没有确切的数据,因为各个地方情况不同。东莞等地的一些乡镇,服装、玩具、电子等行业比较集中,女农民工的数量较大,约占70%~80%。只有个别乡镇,女农民工的比例可以达到90%,县市级以上的地区不可能达到。女农民工大量分布在制造业,约有40%以上在制造业就业。
  刘开明:在深圳,打工群体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工厂女工占60%左右,大多年龄在18~23岁之间,60%初中毕业,主要来自长江以南地区。外来女工就业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制造业;二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如餐饮、商业、运输业等;三是非正规就业和自主就业,如拾荒、按摩、发廊、开小店等。
  《同舟共进》:女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陆学艺:农民工以其能吃苦、肯出力、勤奋进取、任劳任怨且又廉价,获得用工单位的青睐,站稳了脚跟,以后逐渐扩展,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庞大队伍。现在全国各个城市、各个行业,都有农民工在劳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楼堂馆所、公路铁路、基础设施、站台码头在1990年代以后,主要由农民工施工、建造。汽车、家电等产业工厂生产线上操作的,星级宾馆、超级市场、饭摊、大排档,街道社区的送煤、送奶站点,大多是农民工在服务。每到年关,大多数农民工要返乡过年,不少餐饮、服务行业不得不歇业,许多城市到春节出现了无人送煤、送奶,老年人无人照料,早点铺无人服务的窘境,一些重要工地和急需完成定单的工厂就想方设法挽留农民工。城市已经离不开农民工。而在服装、玩具、电子等行业的生产线上,宾馆、超市、家政服务等行业,又大多是女农民工,她们的劳动已成为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舟共进》:相对男性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就业上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刘开明:女农民工城市就业的主要优势在于雇主有使用女工的习惯,因为女工比较听话,勤快,好管理。劳动密集型的电子、服装、餐饮、商场等行业都习惯招收女工。在受到权益侵害时,女工往往逆来顺受,这与她们的性格有关。而男性通常会采取激烈的方式对抗侵害,比如罢工,很多工厂罢工都是男性挑起的。
  陆学艺:女农民工的就业时间比男农民工短,她们从事的各个行业都有年龄要求。服务行业一般招收年轻女服务员,电子等行业也需要精力好的年轻人,因为她们可以承受负荷较大的劳动。现在的工厂女工一般在20岁左右,到了一定年龄她们会因身体状况等原因离开,或者回家嫁人。
  《同舟共进》:当下,“八十后”女工已开始成为女农民工的主力,她们又被称为新生代女工,在您看来,新生代女工与第一代女工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刘开明:现在全国60%的外出务工农民,都是1980年后出生的。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一代穿着朴素,非常节俭;年轻一代穿着时髦,看不出和城里人有什么区别,只有开口说话时,还显得有点胆怯、焦躁和不安。第一代外来工省吃俭用,每个月必须寄钱回家。弟弟读书,家里吃饭,买种子、农药和交农业税的钱都是他们寄回去的。新生代外来工没有这样的压力。只有一些女孩会几个月寄点钱回家,男孩大多不寄。
  1980年后出生意味着她们一出生就没有挨过饿,并且接受了很多外部信息,她们一般从学校毕业后就出外打工,没有干过农活,没有以往艰辛生活和现在赚钱的对比。2004年,我曾访问过很多工人,这些工人是深圳专门从云南招聘过来的,三月招来,八月都回去了。我们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在家里赚不到1000块钱,在深圳一个月有1000多块,他们不愿意在深圳工作。后来他们说,在那个地方是有1000多块钱,但必须每天工作,而且总觉得钱不够用,在家乡一年只干几十天,就够吃够用了,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有很多新的要求。
  《同舟共进》:除自身权益被动受损外,有些女农民工自愿超时加班以求得更高的酬劳,或者听凭企业不为其购买社会保险,这些违反常态的做法说明什么?
  刘开明:目前女工的工资太低,加班才能满足基本生活。如果按照最低工资计算,在东莞、深圳等地,一个女工一天的收入只够买三碗面条,她们要养家糊口或存点钱就得加班。即便是最低工资工人也不能保证拿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30%的工人拿不到工资,60%的工厂存在不支付最低工资的情况。
  现在虽然有社会保险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但对她们来说效用不大。有的老板给员工办了失业保险,但没有一个农民工能得到,养老保险对不能在城市定居或长久居住的农民工也没有用处。
  《同舟共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刘开明:一是雇主没有按法律办事的传统,违法不会受到追究,所以有恃无恐;二是政府部门对企业行为没有检查和监管,使得违法成本较低;三是工人没有自己的组织,没有对抗权益侵害的能力。
  陆学艺:第一,我们的老板是新的。老板们的经历只有一二十年,长的也只有二十多年,他们不知道怎样对待工人,怎样改善工人的工作状况。发达国家的工厂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对工人的各种权益、权益保护等有一套成熟的模式,我们的老板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你到各个地方的书店转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80%的书是给老板看的,是教人怎样赚钱,怎样变成老板或企业怎么发展的。第二,我们的工人也是新的。她们原来是农民,对于在城市中怎样保护自己、怎样争取自己的利益没有经验。一位国外学者曾对我说,我看到你们的工人工资是一年发一次,这样工人怎么干得下去?很多国家和地区,工人的工资是七天至少一个月发一次,不然,工人就会罢工。但我们的工人是农民工,原来是农民,农村都是一年收成一两次,他们不知道劳动一天就能得到一天报酬这个权益。第三,我们的政府也有责任。有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根本不讲科学发展观,保护工人权益是常识性问题,却视而不见。我们也有工会组织,有妇联,女农民工权益保护等问题应该是他们研究的。
  《同舟共进》:女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社会层面上说,该怎样避免女农民工权益受损并保障她们的各种权益?
  刘开明:首先应对她们进行必要的教育。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发展起完善的工人教育系统,对女农民工的教育不够,即便进行教育大多也是宣教式的,不适应她们的需要。对外来女工的教育首先要重视她们的成长,对她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人沟通能力、城市生活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告诉她们一些法律知识,让她们了解在城市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
  陆学艺:“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现在已经得到承认,对于工人的保护,有关部门要负起责任。我们早在1970~1990年代就有了保护女工权益的专门法律,工会、妇联等组织要真正负起责任才行。当然,如果农民工本身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女工的具体问题也很难解决。
  《同舟共进》:另外,女农民工的婚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未婚同居以及夫妻分隔两地导致的情感脆弱和情感伤害很严重。怎样看待她们在婚恋方面产生的问题?
  刘开明:外来女工也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需求,在她们感情焦渴时,如果没有正当的渠道和方式解决,碰到志趣相投的异性,就很容易使原有感情或婚姻出现问题。有些女工还有一些现实的考虑,比如同居可以减轻生活负担。同时,农民工离开原来的社会系统,社会对她的约束力减少,有时她们还缺乏分辨事物好坏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年轻女农民工。
  《同舟共进》:新生代女农民工普遍希望在城市有更大发展,但她们追求奋斗的道路却异常艰难。影响她们发展的最大困境是什么?她们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刘开明:在女工所从事的行业中,电子工业是最好的,但仍没有上升空间。最近,深圳早期即1980年代来打工的一批人在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他们已经20多年没涨工资了。女农民工没有社会支持网络,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却遇到很多现实难题。城市的发展似乎与她们没有关系,她们看不到希望,没有归属感。她们的住房、高城市生活成本、家庭分居、子女养育和教育等问题,不是企业也不是她们自己能解决的,需要政府来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消除体制性歧视,给她们国民待遇,让她们自由地迁徙,自由地选择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陆学艺:城市化进程就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近年来城市化增加了30%的城市人口,这些市民就是从农民转变来的。总体来说,进城的农民工都在就业,这说明城市需要他们。但如果不给他们身份,他们在城市打工赚钱,却不能享受城市生活,是不合理的,也容易产生一些社会问题。现在各个地方都在讨论农民工的户口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该解决,给他一个户口比三个“严打”都要好。
其他文献
父亲章乃器与“七”这个数字有缘,一生转捩点常与“七”有关:1927年创办《新评论》杂志,1937年以“七君子”举国闻名,1947年创办港九地产公司,1957年划为“右派”,1967年写下自传《七十自述》,1977年逝世。    2007年是父亲章乃器诞辰110周年和逝世30周年。他的一生与“七”这个数字特别有缘,不但生死之年皆逢“七”,其一生的转捩点也常与“七”有关。  父亲自1927年独力创办《
期刊
像大多数俄罗斯人那样,我也曾是苏联人。在那个年代,作为苏联人不仅意味着公民身份的归属,还意味着某种特定的自我感觉:我们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身在同一个大家庭里。  随着改革的开始和诸多档案文件的解密,人们才明白:我们曾使用过的历史教科书歪曲了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被“新的真相”震惊的人民不知所措了:苏联到底是什么?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国家,却好像完全不了解它。此外,被揭露出来的事实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
期刊
有两部新书颇值得一读,一是“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的女儿林利的《往事琐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5月版),一是曾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王芳的《王芳回忆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这两部书,由于作者特殊的身份,以及所忆及的“特殊”往事(前者外界称之为“江青‘女官’的回忆录”,后者被书界称作“抗战版的‘无间道’),极具可读性。  关于高层人物的回忆,一向是最能吸引读者的读物,而在“宏大叙
期刊
从长征的最终结局看,当然是红军胜利蒋失败,但就当时来看,倒可以说是“双赢”的局面。    前几年,李辉翻译出版了彼德·兰得著的《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从这儿开始,他进一步研究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活动,写成了《在历史现场——换一个角度的叙述》一书。不久前出版的《封面中国》,副题是“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看来他是从外国媒体来看中国的历史事件了。  这本书的构
期刊
中国古代两大哲学家难耐“天堂”寂寞,乃有下文一番袒露心迹的政治哲学对话。不要以为这仅系“夫子求道”、学究议政,细看下去,还真有点“资政”、“资治”的味道呢。  ——编者    老子 (公元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一思想家,故有“老子天下第一”之说。  孔子 (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公认的中国古代第二思想家,故其雅号为“孔老二”。
期刊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沈宝祥(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顾问、本刊编委)  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到了今天,又面临新的情况。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经济已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民的教育程
期刊
韩国“新村运动”与台湾“农业奇迹”齐名亚洲,究竟哪一个更适合中国大陆借鉴?台湾著名农业专家许文富认为:可参考韩国的做事精神,而学习台湾的制度与技术,如能双管齐下,必可事半功倍。    許文富 1931年出生,台湾农业奇迹的见证人。台湾大学农学士毕业,后负笈美国,获宾州州立大学农经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农经系教授、系主任及台湾大学总务长。1970年获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72年出任台湾“省政府委员
期刊
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诸君可曾注意?中学语文教科书就像一个大功率的扬声器,谁的作品选入,谁的作品就会不胫而走,熏染一代人。因此,中学教科书对作者的遴选可谓慎之又慎。近日,为儿子辅导作业时,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2002年版),选收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感慨万千。  对胡适的人生之旅,仅从20世纪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等辞典式文字中,似不易领略其生命的春夏秋冬,以“新文化中
期刊
19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效应迅速改变着城乡面貌。城市化加速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而随着制造业、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女性农民工愈来愈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20年来,女农民工从1980年代外出的第一代走到198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新生代女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验却快速地接受了城市生活带来的新潮。她们强烈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同时也面临种种困惑与危机:低工资、超负
期刊
2001年7月25日至9月3日,我们进入某地进行了40多天的考察和访谈,了解到在该地城镇打工的女孩多来自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小乡村。文化程度多是初中刚毕业或没有毕业。一般跟随朋友、老乡来到大城市,想见见世面,也想挣些钱回去,改变家中贫困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人生状况。  刚从乡下进入城市,她们往往身上带的钱不多,又没有明确的工作可做。然而她们胆大、勇敢,思想独立,对自己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能力有信心。但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