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陆川导演的作品《南京!南京!》公映以来受到很多关注。本文就影片中处于战争漩涡内的四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她们所体现的正是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关键词:《南京!南京!》 女性形象 人性光辉
  
  继电影《可可西里》之后,陆川导演又一部作品《南京!南京!》问世。和《可可西里》受到的广泛赞誉不同,《南京!南京!》引发了广大观众及专业人士的广泛评论,意见大相径庭,甚至走向两个极端,可以说毁誉参半。不论讨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此剧成功刻画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也成为电影《南京!南京!》的一大亮点。
  莎士比亚说过:“脆弱,你的名字叫女人。”潜意识里。我们总觉得女人是个在灾难面前只会哭泣的动物,然而,在《南京!南京!》,我们看到的却是女人的另一面。以往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女性基本上是处于弱势的群体,承受着屈辱无法抬头,无法言说。但在《南京!南京!》中,女性虽然难逃被蹂躏的命运,却跳脱了单一扁平的形象,多了一份伟大与坚强。当然,这种强势并不是她能杀多少日本鬼子,不是她在战场上多么奋勇杀敌,而是女性内心的一种伟大的情愫,柔美的女性和法西斯的刺刀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很有代表性,每一个身上都担负着不同的意义。所以这部片子中无论是高圆圆饰演的难民区管委会委员姜淑云,还是秦岚饰演的唐太太,或者是舞女小江,在她们的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可怕,更能感受到苦难中散发出的人性光辉。
  高圆圆在《南京!南京》中饰演一个美丽的中国女性姜淑云,是本片中重点刻画的女性。在影片中,她的信仰和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事开始时她是一位教会学校的教师,内心刻板而傲慢,甚至有些孤独。但在南京大屠杀中,她的人生被彻底粉碎了。姜淑云充当的是安全区的领导者、教导者和保护者,她以柔弱的身躯和日本强大的侵略进行抗争。一开始,她认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完全可以在这样一场巨大的人道灾难中改变战争的方向。她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化身,是正义的代表。比如不让中国方面的武装人员进入学校躲藏。因为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拯救难民营中的平民百姓,但是她逐渐被血的事实(如目睹日军撕毁承诺)震撼,最终完成了从神到人的转变。她自始至终都是以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出现,不怕死地和日军进行抗争,她责难日本军官,她安慰被强奸的妇女,她换头巾三次救人,相信每一个看到此剧的人都会惊呼:“这个人怎么敢跟日本鬼子对抗?”姜淑云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还不在于她一次次地和日军周旋,也不在于不惜牺牲自我去救多一个人,而是她被日军抓住带回军营的那一刻,她向一个懂英语的日军军官说了一句:“Shootme!”姜淑云知道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被强奸。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姜淑云也是讲究清清白白地活着,清清白白地死去的。她不怕死,可是不愿意那样没有尊严地死去。为了能够有尊严地赴死,她向一个只见过数面的日本军官求助。最后,这个日本军官帮助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她终于可以有尊严地死去。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抗争,当柔弱的身躯无法和强大的力量抗衡的时候。这便是最后的反抗。正是这个美丽形象的消失,令日本军人角川最终醒悟、崩溃,自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姜淑云的倒下,正是南京残存美丽的破灭,正是南京最哀恸的歌哭。她一生都有着崇高的信仰,即使绝望,也始终不会放弃传播希望的种子,在被日军架走的那一刻,她的面容仍是不容玷污的坚定,她以灵魂和生命让南京人民觉醒,她的一生诠释了女性的伟大。姜淑云是一个拯救的自觉者,她不同于其他三个女性角色,姜淑云形象绽放的是知识者原本应有的理性、人道主义的光芒,更是寄托了影片的精神气质。
  陆川多次说过,姜淑云的原型是向西方世界披露“南京暴行”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张纯如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威胁下,精神抑郁,自杀身亡。一个人在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抑选择离开人世,她是如何能忍受和重整屠杀中每一个亡灵的哭诉?如何去审视这些人类罪恶的发生?如何重现中国人曾面对的巨大的恐惧和残酷?陆川着意刻画的姜淑云正是一个被置身于历史现场的张纯如,这也许更值得深思。
  如果说姜淑云的抗争是自觉自愿自发的,那么小江则是在目睹了血雨腥风之后展现了心灵的升华。江一燕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位风尘味十足的舞女小江,影片伊始,她的几个微小的市侩言行,使其舞女身份彰显无疑。她刚出现在影片中时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子,依然烫着发染着指甲,而日军当时已经丧失了人性,见到妇女就强奸。拉贝保护下的难民区中的所有女性都要把头发剪掉,换上男人的衣服。小江却不愿意剪掉自己的头发,还说“仗打完后还要靠它吃饭呢!”此时的小江是让观众感到很不舒服的存在,及至后来她被日军强奸之后的哭泣,或多或少有一些让人感到自作自受。小江的形象的转变是在日军要求拉贝从难民区交出一百个妇女,以换取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时候。姜淑云在台上悲痛地讲出日军的这一要求,并希望有人能够自愿站出来以自己的牺牲去换取更多的人活下去。小江表情肃穆,第一个缓缓举起手。此时的她那么坦然和勇敢,让其他的人感受到了一种勇气,用自己换来大家的片刻安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舞女的良知,我们看到了《羊脂球》里的妓女,看到了《罪与罚》里的妓女,看到了《茶花女》中女性追求的真挚的感情。一个个的妇女走了出来,她们被带走的时候,小江转过头来看姜淑云,她的眼中满含着泪水同时也充满着骄傲,就是这个镜头被评为《南京!南京》最美的瞬间。小江这个爱美到有些偏执的舞女,最后用这样的举动向观众,同时也向电影中的日本鬼子证明了自己高贵的灵魂,展现了中国底层女性让人敬畏的人性光辉。在小江她们举起手的刹那,历史为她们停驻,那些女性正是挣扎在黑暗的生死之城最善良的光辉。而那一个个坚强与勇敢的举手,也正是中华民族从不曾放弃过的抵抗之手,战争不仅仅是英雄们的牺牲,也有弱女子们的抵抗。
  秦岚饰演的唐太太是南京惨案中另一种人的代表,是一位上世纪30年代典型的上海女性。她是一个精致小巧的上海女人,自小家境良好,上过学,算是知识分子。她在嫁给唐先生之后也基本上是过着吃穿不愁的日子。平日里除了照顾家人之外,就是搓几圈麻将。唐太太虽然读过书,但对于民族大义这些东西却并不了解。南京城破之后,她因为丈夫唐先生在拉贝身边工作,并不担心日本鬼子的侵略会对她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尽管南京城已经是枪声炮声杀声喊成一片了,唐太太仍然和“麻友”们在搓麻将,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思。她对战争最直接的恐惧是在之后日本鬼子大范围的强奸事件发生之后,连唐先生心里也有些没底了,唐太太不免对日本鬼子以及拉贝没有了期待,乖乖地剪短头发换上男装。在此之后,唐太太又经历了女儿惨死、小妹被日军带走下落不明等一系列事件,对战争终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她终于有机会和唐先 生离开南京,唐先生却决定留下。离别的时刻,依旧还是生活中简单的话语,互望着相对的铁丝网,垂泪。唐太太明知道他这一去所面对的结果,却不说一句话挽留。她明白唐先生此时心中所想,因此她只是哭,只是用一句“好好吃饭”表达她对丈夫的爱。唐先生死后,唐太太带着身孕,带着生命的希望和母性的尊严离开了南京,此时她心中已经懂得民族大义和战争。唐太太的命运给人一种无奈感,流露出的是饱受煎熬之后努力让生命延续的力量。
  姚笛扮演的唐小妹在电影中出场虽然极少,但是她的美丽是最独特的。唐小妹是一个犹如小雏菊般清澈纯真的少女,面对凶残的战争,稚嫩如雏菊般的小妹无奈地被摧毁。相比于同样被抓去做慰安妇的小江,唐小妹似乎更被动。小江用那一个勇敢的举手将一束中国女性无限圣洁之光射入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中,而小妹就没有小江那样锐利的光芒。小妹原本拥有美好的青春,就好像她仍然无忧无虑地教小朋友唱越剧一样,小妹无法预知也根本想不到在她面前的是一场暗无天日的灾难。在开始的时候,她作为唐先生和唐太太“生活的一部分”潦草出场。还不及观众看清便退场。之后也有过数次露面,均未有鲜明的形象。整部影片中,唐小妹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清唱越剧的两场戏。第一次唱是在难民区中,她剪了短发,穿着男装对着一帮小孩们拉开了阵势,声音清脆身段袅娜地唱起了越剧,像一朵开在血雨腥风中的花朵。唐小妹在唱越剧的时候仿佛忘了战争,一帮小孩也看得起劲都跟着她学,就连门外偷看的日本鬼子都被她吸引。第二次唱越剧是在她被日本鬼子带走并强奸之后,此时的唐小妹已然崩溃疯癫了,她穿着大大的棉袍,在日本鬼子驻地的门口唱起了越剧。这段越剧和先前的已经大不相同,似乎是受了莫大侮辱之后的控诉,更像是惨遭迫害之后的悲怆哭泣。唐小妹前后两段清唱越剧尽管唱段一样,但是她所唱出的内容却不一样了,一样的唱词,一样的唱调,不一样的味道。如果说前一段仍然是歌唱小妹青春无限好,那么后一段就是控诉战争多恐怖。
  《南京!南京!》中这些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为当时南京这个阴云密布的死城抹上了一缕明亮的颜色。比较而言,《南京!南京!》中的男人形象,除去一开场就牺牲了的陆剑雄和故事的后半段的唐先生外,其余几乎所有的男性形象都令人感到耻辱和绝望。相对于其他同类电影,《南京南京》站在女性角度看战争,这更增加了影片的可视性。在战争到来时,在遭遇屠城时,军队已然不在,父兄夫子已然被杀,女性们所依赖的山坍塌了,这时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走出自我的世界,撑起一片天空。姜淑云、唐太太、小江、唐小妹是《南京!南京!》黑白画面中四朵不同颜色的花朵,她们像傲立的寒梅,芬芳的丁香,妖娆的罂粟。纯洁的雏菊,而她们四人所代表的坚强勇敢、善良宽容的中国女性的精神品质也成为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中那座死城的希望之光。
其他文献
摘要:宫崎骏先生先生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他在作品中积极地探索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决反对战争。  关键词:宫崎骏 人文主义 人与自然 战争    在很多人的眼中,动画是面向儿童的,是或者说教,或者寓教于乐,或者益智,或且低幼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是不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但是,2002年2月17日,在从来不关注票房且号称“艺术电影的天堂
期刊
摘 要: 作为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构成了幼儿园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多重意义。本研究选取曲靖市几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着师幼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并针对曲靖市属公立幼儿园中师幼关系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师幼关系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幼儿
期刊
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嬉皮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摇滚乐表达了对和平、爱、自由的追求,要求性解放和使用毒品,其本身的反叛性与嬉皮士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摇滚乐成了诠释嬉皮士内心世界最好的语言。  关键词:嬉皮士 摇滚乐 文化内涵 反叛    20世纪60年代,一群年轻的反叛者登上了美国的历史舞台,他们留长发,身背吉他,穿喇叭长裤或土耳其长袍,腰间挂着或脖子上或手上或脚上戴着彩色念珠。这些叛逆的嬉皮
期刊
摘要:CQ指职业素养,是职校学生能够顺利走向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本文从学校开展的“四我教育”实践探索入手探讨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 养成教育 “四我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联系非常紧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高职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变动的速度与力度更为显著。因此,职业学校的培养不能仅着
期刊
摘 要: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举办过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其中动漫专业参赛三次,本文以第四届和第五届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动漫专业比赛情况为例,分析动漫职业技能竞赛的考题、学生作品和竞赛情况,总结经验,以反馈到教学中。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 动漫专业 竞赛情况  近几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各种职
期刊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课程理论也在输入、改良及借鉴中不断深化和丰富。课程的实践过程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场面。然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却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影响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问题。“法无定法”,我们应依据国情、地情、园情的现实根基,借助理论种子,吸收多种营养,不拘模式,建构具有“适宜发展”性的幼儿园课程。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理论 实践    一、幼儿园课
期刊
摘 要: 本文采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009年至2011年的图书流通数据,对高职高专图书馆读者借阅行为进行多角度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 文献 文献利用率 借阅量 读者借阅行为  信息时代,读者获取知识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对图书馆读者借阅行为的正确认识,是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和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1]。了解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情况,多角
期刊
摘要:对于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女性主义批评家争议不断。本文作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运用主题分析的办法。探索了康拉德对于小说的女性角色及其小说的黑暗主题的阐释:女人正是导致男人沉沦的阴暗源头。在《黑暗的心》中,女人成了替罪的羔羊,而《黑暗的心》也因此成为了康拉德的厌女症的佐证。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的心》 女性角色 女性观厌女症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因其前瞻性曾备受批评家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历史必修Ⅱ为依托,介绍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两种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方法:一是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二是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了解历史史实,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能力迁移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必修Ⅱ
期刊
摘要:方方在小说《出门寻死》中,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都市中下层的中年女性何汉晴由于生活压抑出门寻死,却因为对亲人的牵挂和羁绊,又回到了“一地鸡毛”的生活现场。本文从人生的视角来思索像何汉晴这样的普通女性的命运。  关键词:《出门寻死》 何汉晴 女性 命运    方方是新写实小说家。在创作中,她将目光投向现实人生,更确切地说,是世俗人生,以细腻的笔触铺展原生态生活的琐屑庸常,再现日常生活里小人物的喜怒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