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蓝翔的美容美发毕业证吗?”王小贱要给黄小仙剪刘海,后者皱着眉头发问。这是电影《失恋33天》的一段对白。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同样喜欢看电视剧《老米家的婚事》,演员马丽操着一口东北腔调侃,自己“高考一二三志愿都被改成了蓝翔技校”。
前段时间,蓝翔广告部的工作人员把所有影视剧、媒体、网友“免费给蓝翔做的植入广告”剪成了一部半小时的片子。对这些恶搞、调侃和消费蓝翔的段落,荣兰祥似乎毫不介意,它们甚至被写进了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的招生简章。
“玩儿呗。”荣兰祥笑着说,河南口音里夹杂着山东腔。他个头不高,白衬衫整整齐齐地用皮带扎进西裤,讲话谨慎、谦虚,看上去像一个体制内的普通干部。
荣兰祥身后的窗外是占地300多亩的整洁校园,而这还远远不到蓝翔5个校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30年前,不到20岁的荣兰祥在济南创办了这间学校,他没有想到学校会达到今天的规模:光是负责接听招生热线电话的接线员就有100多个。他认同,蓝翔是亚洲最大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当然,他也无法设想,蓝翔几乎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神秘的教育景观。
“学生是产品”
今年7月26日傍晚,一大群年轻学生开始从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的校园里向大门聚拢,这是长期班的同学开始放暑假的日子。22岁的烹饪系学生吴坤和几个同学挤在人群里。蓝翔南校区拥有一扇足足50米宽的大门,这个距离可以并排停放近20辆轿车。在吴坤身后,一栋方方正正的灰色大楼伫立在高高的阶梯上,它不像一个学校,更像某个带广场的县委或市政府大院。
在吴坤看来,学校里哪都大:西校区数控计算机实习大楼那间号称全世界最大、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电脑机房里,放着1000多台电脑;光是汽修楼就分三个区,像迷宫一样,他绕了半个学期都没绕明白。事实上,采取全封闭式教学管理的蓝翔跟普通大学完全不同。也许蓝翔更类似一个集合了中学、部队、工厂车间的复杂集合体。学生们接受中学生式的理论授课和准军队化的严格管理制度。同时比所有的大学生都要提前接受来自社会实际岗位的考验。
这里每天都有毕业离开的同学,接待大厅里每天都坐着来试学的新人。班里的同学不仅来自全国各地,年龄跨度也很大。在这里,有上几辈人都是从蓝翔毕业的“蓝二代”“蓝三代”,有一个韩国人,有一个钢琴十级,甚至还有一个之前自己开过演唱会的人。但实际上,85%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很多专业老师也都是工人、农民出身。
“我会开装载机,就是铲车,”来自宁夏的汽修专业学生杨晨光说,“可以给小麦上药,帮别人装卸大块货物,三米高,很霸气。”他留着一个夸张的“莫西干”发型。“他们都说叫什么马”,他想了一会儿,“杀马特。”
他的头发是美发专业的同学帮他免费剪的。此外,连接3个主要校区的两个过街天桥由焊接专业的学生亲手焊接,学烹饪的学生在餐厅实习做小炒,西点专业的学生经常端着他们的作业——满满一铁盘的面包前往食堂旁的小卖部,两块五一个。
校长荣兰祥曾不经意地说起,他们有自己印教材的印刷厂,有自己的酒店。百度贴吧里,有蓝翔的学生把学校称为“蓝翔帝国”。荣兰祥今年50岁,仍然需要对整间学校的大小事务作出决策,每天几乎只睡三四个小时。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来学校里转悠,学生们经常发现他在池塘边喂鱼。
从某种程度上说,荣兰祥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本是河南虞城的一个农民,1980年代初就离开老家,前往郑州和北京学习油漆和沙发制作技术。但他有种生意人的嗅觉:这样的培训班为什么自己不能办?那个年代是做这门生意的好时候。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农民开始产生了进城务工的意识。在蓝翔副校长曹金栋的记忆里,那时农民的目的很简单:发家致富。
1984年,荣兰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在济南市57中租了十几间教室,办起了“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社会上没有专门的老师,荣兰祥只能去工厂里“挖角”,要求有两项:会干的和有点文化、会讲的。至于招生,他在广播电台做广告,也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一些学生陆陆续续地找上门来,基本全是农民——大多数城里人还是想找一个“铁饭碗”。1985年,政府放松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一开始来荣兰祥处报名的只有几十人,后来有时候一天就能收一两个班、上百名学生。
山东是职业教育大省,这在1980年代就初露端倪。在济南,荣兰祥需要跟上千家民办职业教育培训班竞争。一个关于80年代办学的说法是,“房子是租来的、老师是借来的,学生是骗来的”。
而荣兰祥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經:学生就是产品,质量好坏是关键。不久以后,荣兰祥开始自己印制自己的内部缝纫教材,又新增了当时时髦的摩托车维修培训专业。学校很快占据了当地第57中学的十多个教室,更开到了济南宝华街。
1989年,荣兰祥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遇到了第一个重大转折点:“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被部队收编,正式成立55151部队蓝翔职业培训学校。此后,蓝翔从一个自发生长的民办学校走向了另一条发展轨道。
监控、部队与黑客
每天早上7点半,全体教职工开完20分钟的例行晨会后,几名督导处的工作人员就要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拥有整整一面墙监视器的监控室。“大概有1000多个教室吧”,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说,“每一个班都要看到。”
“你看,非常清楚,”小伙子把一个屏幕拉近,画面逐渐放大,就连老师的嘴型都看得一清二楚。假如上课时有人讲话、传纸条或玩手机,他就会拉过话筒,朝教室里警告一句。于是,教室广播里经常会突然冒出个与课堂不协调的男声,譬如“××老师,请点一下班里现在有多少人?”或“那个没穿校服的同学不要玩手机!” 学生被抓现行,毫无抵赖的可能。 除了教室,餐厅有探头、图书馆有探头,其他“公共空间”也有探头。在这些探头之下,蓝翔的一切都规规矩矩。每周六天校门完全封闭,只有周日拿到假条的学生才能出校门。即便是周日,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去歌舞厅、谈恋爱,学生抽烟、上课玩手机,老师都要扣分——一分就要在工资里扣除一块钱。对于学生们来说,每天的“规矩”从清晨跑操开始。他们会在6点分班集合,绕着学校跑半小时。
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它们完全无法跟一所教授蓝领工作技能的职业技校匹配起来。2009年底,一则外媒报道让公众对蓝翔的猜疑到达了顶峰。在Google等美国公司受到黑客攻击后,《纽约时报》撰文明确指出,黑客攻击与中国山东济南的蓝翔技校有关,而它是一所由军方支持建立的大型职业培训学校,为军方培养计算机科学人才。突然间,蓝翔几乎可算“蜚声海外”,更引发了网友的调侃和热议。
蓝翔与部队的亲密接触是从1989年开始的。为什么部队会选择跟蓝翔合作?荣兰祥对此的回应是,彼时部队正在搞“三产”,需要解决退役、转业士兵职业培训的问题。蓝翔一直在租用部队的房子,双方互相需要。正式并入部队后,荣兰祥虽然仍是实际管理者,但法人代表已经变成了部队一个分管后勤的副局长。
此后,除了些外租的房子,蓝翔主要使用部队的旧营房进行教学,现在的老师称那为“老校”。一些部队干部加入了蓝翔的教师队伍,他们严格按照部队的管理方法教育学生。 “被子叠成豆腐块,牙刷牙膏放得一溜线”。荣兰祥甚至认为,中国大学都应该使用部队的管理模式。
与部队合作办学的十余年是蓝翔的大发展时期。1989年,报纸上开始讨论拥挤的春运和“民工潮”,两年后,中国制造业的比重止降转升,随后飞速增长。到1997年中央军委下达文件、要求部队和其生产经营部门脱开时,蓝翔的在校生规模已从1989年的一千人激增到超过一万人。
“我们学校最有价值的既不是房子,也不是实习设备,而是管理体系和章程制度,”荣兰祥翻出蓝翔目前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4册大开本厚书,“可以说,就算是教育部都拿不出我们这种细致的制度。”书中详细说明了每种可能发生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糕点实习成本核算与制作标准”条目里,细致到西点专业学生制作面包时每一个的大小、用料和成本价。每一条制度基本都是荣兰祥亲自提出,再交由校委会表决通过的。他认为,这是蓝翔最大的财富。
2008年起,蓝翔烹饪专业的学生接连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和山东世博会的餐饮服务,“是组委会找上门来的,”烹饪专业副系主任王建华说,“对方需要大量的餐饮人员,在社会上不太好找,找到了也不好管理,而咱们的学生纪律好,用人单位用起来好使。”
直到2003年,蓝翔才真正跟部队脱钩,但与部队仍有交集—学校职工里还有十几个部队的志愿兵。荣兰祥解释,目前蓝翔所谓的“部队背景”是指学校定期接受一些部队战士的培训工作;普通学生经过选拔,也可以直接在学校入伍。此外,直到现在,蓝翔还是济南警备区的民兵营和女民兵连的训练基地。广场上的高射炮不是装饰品,而是给民兵练习炮兵射击用的。
Google事件发生后,蓝翔根本无法阻拦人们的好奇心。一些记者偷偷跑到蓝翔卧底,希望查出蛛丝马迹,但他们的探秘行动基本都宣告失败。他们发现,这里一个保安都没有,看门的只有一个老头,也没有发现计算机专业与黑客之间的关系,至少,从表面上无法证明。
法新社报道,蓝翔因Google事件一炮而红,接到全国各地打来的无数招生咨询电话。“哪有?”荣兰祥说。他接着抱怨,国外的黑客“每天都会来蓝翔网站定点转悠七八十次”。他不得不专门养一批电脑技术人员,不停地重建网站。
病毒式广告和蓝领梦想
今年4月21日,蓝翔最新广告拍摄到了一个大场面镜头。数千名学生穿着红黄两色的校服,站在操场上列出整齐的队形。天气很热,很多学生还是很激动,因为唐国强也在现场。唐国强只带了一个助理,化妆和发型都由蓝翔的美容美发专业的人完成。他帮着指挥学生们站队,然后走到他们中间,一遍遍念出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中国山东—”他抬起手一挥,全体学生一齐和声:“找蓝翔!”
蓝翔校史上所有的广告都是由学校自己拍摄的,从没找过广告公司。在创业之初,荣兰祥就对学校的广告宣传十分重视。1990到1991年,蓝翔在山东电视台投放了第一条电视广告,那一批在山东台做广告的还有“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等十几家企业,但只有蓝翔坚持把广告投了二十多年,也把那个年代的风格坚持到了现在。目前,每年他花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费用就多达兩三千万元。“我认为广告语不要经常换,否则大家还得重新认识。”他说。
“在山东卫视,广告基本每天都是滚动播出。”汽修专业学生江涛说。他来自四川南充,只有24岁。电视对江涛的影响是巨大的。18岁时,他考虑过跟几个高中同学一起做买卖,但家里反对。高中辍学后,他在中央7套《致富经》栏目看到,一个山东妇女养火鸡致富,感觉“很有前景”,便来到山东考察,可家人又一次反对。江涛留在山东进退两难,这时,他想起了从小看到大的广告:“山东济南找蓝翔。”
江涛留在山东报了名。他的决定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但他需要为两年半的学习支付3.2万元学费,这个数字让他和父母都大吃一惊。事实上,蓝翔的高学费的确限制了一些贫困省区的生源。蓝翔并没有统计过具体生源地数据,但荣兰祥表示,在所有学生里,有70%来自山东省以外的全国各省。江涛还是交了学费,他说,“蓝翔应该是人生中最后次学习了吧。”
即便靠老风格广告招来了学生,但蓝翔的老师们正在面对如何教授新一代农村学生的新问题:90后年轻农民们比他们的前辈想法更多、更自我。“目前这批学生吃苦精神都比不上以前几代学生。”荣兰祥说。 从官方信息和媒体上看,蓝翔毕业生的未来十分“光明”。据蓝翔官方消息称,建校30年来,蓝翔技校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40余万人。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是2013年8月“济南百余农民凭电焊手艺拿澳洲绿卡”的报道,其中济南孝里镇农民就是从蓝翔毕业的。而3个月前,20个烹饪、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被上海某建筑施工企业聘用,前往乌干达,其年薪据称达到20万元人民币。
但更多的学生毕业后还是从事最平凡的蓝领工作,比如酒店、影楼或美容美发机构。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就是学门手艺,回家做个小生意。在厨师实习车间,一个学生下课后还在练习拉面,他已经38岁,来蓝翔上的是两个月的面点短期班,“准备回家去開个拉面馆。”他说。
“毕业生人数太多,他们的去向很难一一回访,根本无法统计。”荣兰祥说。今年是蓝翔建校30周年,学校在招生简章背面附了一封《致毕业生的一封信》,希望统计蓝翔30年的校友、职业、收入等情况,还为此成立了“山东蓝翔校友联谊会组委会”。网上一封帖子里写:“2014,母校邀你校园重聚。”
而针对蓝翔,也存在很多负面消息。媒体上报道过一些学生希望退学的案例,还有一些学生是冲着一个月的“免费试学”来的,但很难试学后离开。以前,如果一名学生退学,他所带走的主要学费损失也要由班主任和系主任承担。近期,学校成立了一项新制度“百人帮邻组”,教职工成立百人小组,如有人退学,其余98位教职员工要帮助前两者分摊余下的部分损失。
有网友发帖抱怨食堂太贵、只能靠方便面度日;一个以前学习烹饪的毕业生对媒体提出学校有时提供的实习食材数量不足。有人不满它不仅费用过高—在蓝翔的招生指南上,两年半的汽车维修班32890元的学费里包含了广告费2000元,教师工资7500元—而且项目不清、有的专业报名后还要另外收费;还有人咒骂这里“根本不分配工作”,或只能被介绍到一个月几百元工资的单位上班。
但对这些负面消息,荣兰祥回应,“网上99%的负面消息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雇人发的。”
蓝翔的过去和未来
今年7月25日下午4点,厨师实习车间一楼迎来了这天的最后一个实习班级。一个正在翻炒糖醋里脊的男生擦了把汗。他的脸被烤得发红。最后,男生端着炒好的糖醋里脊来到一旁的实习老师处。“颜色有点浅”,老师翻了翻里脊,“酱油少了,再来就是挂糊有点稀。”他把这两句评语写在男生的小笔记本上。
在蓝翔,烹调专业的学生日复一日地重复上述程序。学两年的人一共要做420道菜,三年制学生做的菜则超过500道,每年每个学生的实习消耗费用是7000余元。学校的目的是,学生一去用人单位就立即能够上手。
1997年,蓝翔的专业数量就已到达了现今的规模,但当时的西点专业叫做“糕点”,汽修专业还叫作“汽车大修”,比起传统热门专业摩托车维修来说,汽修招生人数一般。据副校长曹金栋回忆,即便到两年后,汽修也就能招到百十号人。而油漆沙发专业早已取消,缝纫专业也渐渐萎缩下去。“就业不好、工资不高,就把这个专业砍掉。”荣兰祥说。
2000年,荣兰祥开始买地搞建设,几乎一年修起来一个校区。两年后,蓝翔从部队营房搬到如今的东校区,它前面的街道已经被市政府更名为“蓝翔中路”。就在那年,一直只做短期培训的蓝翔成立了“山东黄河技工学校”,开始进行一年以上的学制教育,但当时来报名的也就两三百人。
仅仅过了四五年,选择就读长期班、拿等级证书的人数就大幅度提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999年后高考逐年扩招,到了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达到23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大学热门专业扎堆,使得就业难问题一年比一年突出,而蓝翔则对自己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大加宣传。2005到2008年,蓝翔迎来了学生报名的新高潮。
这一年,来自青海西宁农村的20岁年轻人鲁新来到蓝翔。他有些与众不同—他当时还是江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在校生。两年前,鲁新考入那所专科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二这年,学校推荐他和几个同学去徐工集团实习。“安排的事情基本上都操作不了,”他回忆,“因为学校重视理论课,实操机会少。”
不久,鲁新因不合格被徐工集团淘汰。他跟家里一商量,就来蓝翔报了名。他一直在济南学习数控专业——徐州那边的学校不怎么管,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相比于徐州那所学校每年的3000元的学费,蓝翔贵多了。最终,从蓝翔毕业后,鲁新留校成为数控专业的理论老师。
7月25日,20岁的张泽奇站在数控车间一台机器旁,用电脑编程做出一个精巧的机械压力机零件。检测合格后,他的工件将被贴上件号和蓝翔技校的标志号,卖到济南市第二机床厂,学生能拿到售价的40%。张泽奇每个月能有五六百块的收入,相当于解决了生活费。
目前,汽修和烹饪仍然是蓝翔最热门的两个专业。十年前,这两个专业开始异军突起,2006年,中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比起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88倍;而中国汽车销量超过7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5%,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由此,蓝翔烹饪专业和汽修专业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谁才是蓝翔第一大系?现在,两个专业的学生私底下偶尔会争一争。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同样喜欢看电视剧《老米家的婚事》,演员马丽操着一口东北腔调侃,自己“高考一二三志愿都被改成了蓝翔技校”。
前段时间,蓝翔广告部的工作人员把所有影视剧、媒体、网友“免费给蓝翔做的植入广告”剪成了一部半小时的片子。对这些恶搞、调侃和消费蓝翔的段落,荣兰祥似乎毫不介意,它们甚至被写进了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的招生简章。
“玩儿呗。”荣兰祥笑着说,河南口音里夹杂着山东腔。他个头不高,白衬衫整整齐齐地用皮带扎进西裤,讲话谨慎、谦虚,看上去像一个体制内的普通干部。
荣兰祥身后的窗外是占地300多亩的整洁校园,而这还远远不到蓝翔5个校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30年前,不到20岁的荣兰祥在济南创办了这间学校,他没有想到学校会达到今天的规模:光是负责接听招生热线电话的接线员就有100多个。他认同,蓝翔是亚洲最大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当然,他也无法设想,蓝翔几乎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神秘的教育景观。
“学生是产品”
今年7月26日傍晚,一大群年轻学生开始从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的校园里向大门聚拢,这是长期班的同学开始放暑假的日子。22岁的烹饪系学生吴坤和几个同学挤在人群里。蓝翔南校区拥有一扇足足50米宽的大门,这个距离可以并排停放近20辆轿车。在吴坤身后,一栋方方正正的灰色大楼伫立在高高的阶梯上,它不像一个学校,更像某个带广场的县委或市政府大院。
在吴坤看来,学校里哪都大:西校区数控计算机实习大楼那间号称全世界最大、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电脑机房里,放着1000多台电脑;光是汽修楼就分三个区,像迷宫一样,他绕了半个学期都没绕明白。事实上,采取全封闭式教学管理的蓝翔跟普通大学完全不同。也许蓝翔更类似一个集合了中学、部队、工厂车间的复杂集合体。学生们接受中学生式的理论授课和准军队化的严格管理制度。同时比所有的大学生都要提前接受来自社会实际岗位的考验。
这里每天都有毕业离开的同学,接待大厅里每天都坐着来试学的新人。班里的同学不仅来自全国各地,年龄跨度也很大。在这里,有上几辈人都是从蓝翔毕业的“蓝二代”“蓝三代”,有一个韩国人,有一个钢琴十级,甚至还有一个之前自己开过演唱会的人。但实际上,85%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很多专业老师也都是工人、农民出身。
“我会开装载机,就是铲车,”来自宁夏的汽修专业学生杨晨光说,“可以给小麦上药,帮别人装卸大块货物,三米高,很霸气。”他留着一个夸张的“莫西干”发型。“他们都说叫什么马”,他想了一会儿,“杀马特。”
他的头发是美发专业的同学帮他免费剪的。此外,连接3个主要校区的两个过街天桥由焊接专业的学生亲手焊接,学烹饪的学生在餐厅实习做小炒,西点专业的学生经常端着他们的作业——满满一铁盘的面包前往食堂旁的小卖部,两块五一个。
校长荣兰祥曾不经意地说起,他们有自己印教材的印刷厂,有自己的酒店。百度贴吧里,有蓝翔的学生把学校称为“蓝翔帝国”。荣兰祥今年50岁,仍然需要对整间学校的大小事务作出决策,每天几乎只睡三四个小时。但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来学校里转悠,学生们经常发现他在池塘边喂鱼。
从某种程度上说,荣兰祥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本是河南虞城的一个农民,1980年代初就离开老家,前往郑州和北京学习油漆和沙发制作技术。但他有种生意人的嗅觉:这样的培训班为什么自己不能办?那个年代是做这门生意的好时候。改革开放初期,一部分农民开始产生了进城务工的意识。在蓝翔副校长曹金栋的记忆里,那时农民的目的很简单:发家致富。
1984年,荣兰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在济南市57中租了十几间教室,办起了“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社会上没有专门的老师,荣兰祥只能去工厂里“挖角”,要求有两项:会干的和有点文化、会讲的。至于招生,他在广播电台做广告,也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一些学生陆陆续续地找上门来,基本全是农民——大多数城里人还是想找一个“铁饭碗”。1985年,政府放松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一开始来荣兰祥处报名的只有几十人,后来有时候一天就能收一两个班、上百名学生。
山东是职业教育大省,这在1980年代就初露端倪。在济南,荣兰祥需要跟上千家民办职业教育培训班竞争。一个关于80年代办学的说法是,“房子是租来的、老师是借来的,学生是骗来的”。
而荣兰祥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經:学生就是产品,质量好坏是关键。不久以后,荣兰祥开始自己印制自己的内部缝纫教材,又新增了当时时髦的摩托车维修培训专业。学校很快占据了当地第57中学的十多个教室,更开到了济南宝华街。
1989年,荣兰祥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遇到了第一个重大转折点:“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被部队收编,正式成立55151部队蓝翔职业培训学校。此后,蓝翔从一个自发生长的民办学校走向了另一条发展轨道。
监控、部队与黑客
每天早上7点半,全体教职工开完20分钟的例行晨会后,几名督导处的工作人员就要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拥有整整一面墙监视器的监控室。“大概有1000多个教室吧”,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说,“每一个班都要看到。”
“你看,非常清楚,”小伙子把一个屏幕拉近,画面逐渐放大,就连老师的嘴型都看得一清二楚。假如上课时有人讲话、传纸条或玩手机,他就会拉过话筒,朝教室里警告一句。于是,教室广播里经常会突然冒出个与课堂不协调的男声,譬如“××老师,请点一下班里现在有多少人?”或“那个没穿校服的同学不要玩手机!” 学生被抓现行,毫无抵赖的可能。 除了教室,餐厅有探头、图书馆有探头,其他“公共空间”也有探头。在这些探头之下,蓝翔的一切都规规矩矩。每周六天校门完全封闭,只有周日拿到假条的学生才能出校门。即便是周日,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去歌舞厅、谈恋爱,学生抽烟、上课玩手机,老师都要扣分——一分就要在工资里扣除一块钱。对于学生们来说,每天的“规矩”从清晨跑操开始。他们会在6点分班集合,绕着学校跑半小时。
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它们完全无法跟一所教授蓝领工作技能的职业技校匹配起来。2009年底,一则外媒报道让公众对蓝翔的猜疑到达了顶峰。在Google等美国公司受到黑客攻击后,《纽约时报》撰文明确指出,黑客攻击与中国山东济南的蓝翔技校有关,而它是一所由军方支持建立的大型职业培训学校,为军方培养计算机科学人才。突然间,蓝翔几乎可算“蜚声海外”,更引发了网友的调侃和热议。
蓝翔与部队的亲密接触是从1989年开始的。为什么部队会选择跟蓝翔合作?荣兰祥对此的回应是,彼时部队正在搞“三产”,需要解决退役、转业士兵职业培训的问题。蓝翔一直在租用部队的房子,双方互相需要。正式并入部队后,荣兰祥虽然仍是实际管理者,但法人代表已经变成了部队一个分管后勤的副局长。
此后,除了些外租的房子,蓝翔主要使用部队的旧营房进行教学,现在的老师称那为“老校”。一些部队干部加入了蓝翔的教师队伍,他们严格按照部队的管理方法教育学生。 “被子叠成豆腐块,牙刷牙膏放得一溜线”。荣兰祥甚至认为,中国大学都应该使用部队的管理模式。
与部队合作办学的十余年是蓝翔的大发展时期。1989年,报纸上开始讨论拥挤的春运和“民工潮”,两年后,中国制造业的比重止降转升,随后飞速增长。到1997年中央军委下达文件、要求部队和其生产经营部门脱开时,蓝翔的在校生规模已从1989年的一千人激增到超过一万人。
“我们学校最有价值的既不是房子,也不是实习设备,而是管理体系和章程制度,”荣兰祥翻出蓝翔目前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4册大开本厚书,“可以说,就算是教育部都拿不出我们这种细致的制度。”书中详细说明了每种可能发生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糕点实习成本核算与制作标准”条目里,细致到西点专业学生制作面包时每一个的大小、用料和成本价。每一条制度基本都是荣兰祥亲自提出,再交由校委会表决通过的。他认为,这是蓝翔最大的财富。
2008年起,蓝翔烹饪专业的学生接连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和山东世博会的餐饮服务,“是组委会找上门来的,”烹饪专业副系主任王建华说,“对方需要大量的餐饮人员,在社会上不太好找,找到了也不好管理,而咱们的学生纪律好,用人单位用起来好使。”
直到2003年,蓝翔才真正跟部队脱钩,但与部队仍有交集—学校职工里还有十几个部队的志愿兵。荣兰祥解释,目前蓝翔所谓的“部队背景”是指学校定期接受一些部队战士的培训工作;普通学生经过选拔,也可以直接在学校入伍。此外,直到现在,蓝翔还是济南警备区的民兵营和女民兵连的训练基地。广场上的高射炮不是装饰品,而是给民兵练习炮兵射击用的。
Google事件发生后,蓝翔根本无法阻拦人们的好奇心。一些记者偷偷跑到蓝翔卧底,希望查出蛛丝马迹,但他们的探秘行动基本都宣告失败。他们发现,这里一个保安都没有,看门的只有一个老头,也没有发现计算机专业与黑客之间的关系,至少,从表面上无法证明。
法新社报道,蓝翔因Google事件一炮而红,接到全国各地打来的无数招生咨询电话。“哪有?”荣兰祥说。他接着抱怨,国外的黑客“每天都会来蓝翔网站定点转悠七八十次”。他不得不专门养一批电脑技术人员,不停地重建网站。
病毒式广告和蓝领梦想
今年4月21日,蓝翔最新广告拍摄到了一个大场面镜头。数千名学生穿着红黄两色的校服,站在操场上列出整齐的队形。天气很热,很多学生还是很激动,因为唐国强也在现场。唐国强只带了一个助理,化妆和发型都由蓝翔的美容美发专业的人完成。他帮着指挥学生们站队,然后走到他们中间,一遍遍念出那句著名的广告词:“中国山东—”他抬起手一挥,全体学生一齐和声:“找蓝翔!”
蓝翔校史上所有的广告都是由学校自己拍摄的,从没找过广告公司。在创业之初,荣兰祥就对学校的广告宣传十分重视。1990到1991年,蓝翔在山东电视台投放了第一条电视广告,那一批在山东台做广告的还有“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等十几家企业,但只有蓝翔坚持把广告投了二十多年,也把那个年代的风格坚持到了现在。目前,每年他花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费用就多达兩三千万元。“我认为广告语不要经常换,否则大家还得重新认识。”他说。
“在山东卫视,广告基本每天都是滚动播出。”汽修专业学生江涛说。他来自四川南充,只有24岁。电视对江涛的影响是巨大的。18岁时,他考虑过跟几个高中同学一起做买卖,但家里反对。高中辍学后,他在中央7套《致富经》栏目看到,一个山东妇女养火鸡致富,感觉“很有前景”,便来到山东考察,可家人又一次反对。江涛留在山东进退两难,这时,他想起了从小看到大的广告:“山东济南找蓝翔。”
江涛留在山东报了名。他的决定获得了家人的支持。但他需要为两年半的学习支付3.2万元学费,这个数字让他和父母都大吃一惊。事实上,蓝翔的高学费的确限制了一些贫困省区的生源。蓝翔并没有统计过具体生源地数据,但荣兰祥表示,在所有学生里,有70%来自山东省以外的全国各省。江涛还是交了学费,他说,“蓝翔应该是人生中最后次学习了吧。”
即便靠老风格广告招来了学生,但蓝翔的老师们正在面对如何教授新一代农村学生的新问题:90后年轻农民们比他们的前辈想法更多、更自我。“目前这批学生吃苦精神都比不上以前几代学生。”荣兰祥说。 从官方信息和媒体上看,蓝翔毕业生的未来十分“光明”。据蓝翔官方消息称,建校30年来,蓝翔技校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40余万人。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是2013年8月“济南百余农民凭电焊手艺拿澳洲绿卡”的报道,其中济南孝里镇农民就是从蓝翔毕业的。而3个月前,20个烹饪、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被上海某建筑施工企业聘用,前往乌干达,其年薪据称达到20万元人民币。
但更多的学生毕业后还是从事最平凡的蓝领工作,比如酒店、影楼或美容美发机构。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就是学门手艺,回家做个小生意。在厨师实习车间,一个学生下课后还在练习拉面,他已经38岁,来蓝翔上的是两个月的面点短期班,“准备回家去開个拉面馆。”他说。
“毕业生人数太多,他们的去向很难一一回访,根本无法统计。”荣兰祥说。今年是蓝翔建校30周年,学校在招生简章背面附了一封《致毕业生的一封信》,希望统计蓝翔30年的校友、职业、收入等情况,还为此成立了“山东蓝翔校友联谊会组委会”。网上一封帖子里写:“2014,母校邀你校园重聚。”
而针对蓝翔,也存在很多负面消息。媒体上报道过一些学生希望退学的案例,还有一些学生是冲着一个月的“免费试学”来的,但很难试学后离开。以前,如果一名学生退学,他所带走的主要学费损失也要由班主任和系主任承担。近期,学校成立了一项新制度“百人帮邻组”,教职工成立百人小组,如有人退学,其余98位教职员工要帮助前两者分摊余下的部分损失。
有网友发帖抱怨食堂太贵、只能靠方便面度日;一个以前学习烹饪的毕业生对媒体提出学校有时提供的实习食材数量不足。有人不满它不仅费用过高—在蓝翔的招生指南上,两年半的汽车维修班32890元的学费里包含了广告费2000元,教师工资7500元—而且项目不清、有的专业报名后还要另外收费;还有人咒骂这里“根本不分配工作”,或只能被介绍到一个月几百元工资的单位上班。
但对这些负面消息,荣兰祥回应,“网上99%的负面消息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雇人发的。”
蓝翔的过去和未来
今年7月25日下午4点,厨师实习车间一楼迎来了这天的最后一个实习班级。一个正在翻炒糖醋里脊的男生擦了把汗。他的脸被烤得发红。最后,男生端着炒好的糖醋里脊来到一旁的实习老师处。“颜色有点浅”,老师翻了翻里脊,“酱油少了,再来就是挂糊有点稀。”他把这两句评语写在男生的小笔记本上。
在蓝翔,烹调专业的学生日复一日地重复上述程序。学两年的人一共要做420道菜,三年制学生做的菜则超过500道,每年每个学生的实习消耗费用是7000余元。学校的目的是,学生一去用人单位就立即能够上手。
1997年,蓝翔的专业数量就已到达了现今的规模,但当时的西点专业叫做“糕点”,汽修专业还叫作“汽车大修”,比起传统热门专业摩托车维修来说,汽修招生人数一般。据副校长曹金栋回忆,即便到两年后,汽修也就能招到百十号人。而油漆沙发专业早已取消,缝纫专业也渐渐萎缩下去。“就业不好、工资不高,就把这个专业砍掉。”荣兰祥说。
2000年,荣兰祥开始买地搞建设,几乎一年修起来一个校区。两年后,蓝翔从部队营房搬到如今的东校区,它前面的街道已经被市政府更名为“蓝翔中路”。就在那年,一直只做短期培训的蓝翔成立了“山东黄河技工学校”,开始进行一年以上的学制教育,但当时来报名的也就两三百人。
仅仅过了四五年,选择就读长期班、拿等级证书的人数就大幅度提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1999年后高考逐年扩招,到了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达到23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大学热门专业扎堆,使得就业难问题一年比一年突出,而蓝翔则对自己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大加宣传。2005到2008年,蓝翔迎来了学生报名的新高潮。
这一年,来自青海西宁农村的20岁年轻人鲁新来到蓝翔。他有些与众不同—他当时还是江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在校生。两年前,鲁新考入那所专科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二这年,学校推荐他和几个同学去徐工集团实习。“安排的事情基本上都操作不了,”他回忆,“因为学校重视理论课,实操机会少。”
不久,鲁新因不合格被徐工集团淘汰。他跟家里一商量,就来蓝翔报了名。他一直在济南学习数控专业——徐州那边的学校不怎么管,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相比于徐州那所学校每年的3000元的学费,蓝翔贵多了。最终,从蓝翔毕业后,鲁新留校成为数控专业的理论老师。
7月25日,20岁的张泽奇站在数控车间一台机器旁,用电脑编程做出一个精巧的机械压力机零件。检测合格后,他的工件将被贴上件号和蓝翔技校的标志号,卖到济南市第二机床厂,学生能拿到售价的40%。张泽奇每个月能有五六百块的收入,相当于解决了生活费。
目前,汽修和烹饪仍然是蓝翔最热门的两个专业。十年前,这两个专业开始异军突起,2006年,中国餐饮消费全年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比起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88倍;而中国汽车销量超过7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5%,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由此,蓝翔烹饪专业和汽修专业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谁才是蓝翔第一大系?现在,两个专业的学生私底下偶尔会争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