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片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胡适《我的母亲》
运用示例
胡适的母亲“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可是,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给别人听,是给别人一个交代的。
有时候,学生犯错误,老师请来家长,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就先扇孩子一巴掌。如果说现在文明了,打孩子的不多,那先骂几句孩子,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
这些父母当着老师的面打骂孩子,其实无非是表现一种姿态。这打骂其实是给老师一个交代,是做给老师看的。
有时候,两个小孩一起玩,有一个孩子哭了,说被另一个孩子欺负了。这时候,孩子的家长出来了。那个没哭孩子的家长也往往不问具体情况,便会打骂一番自家孩子。这貌似是教育孩子,其实也是打骂给对方孩子和家长看的。
更有甚者,在家里大声教育孩子,把门开着,其实是讲给隔壁那孩子父母听的。
这样的教育,其实不是真正的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文片段】
這是京都的春,醉人的樱花气息氤氲着,我的脑海中却想起了自己的国度……
清国的学生也三五成群地来观赏他们眼中的“仙境之果”,凸起的帽顶,定是长辫高高盘起的缘故,这些“国之骄子”是清王朝陋习的忠实追随者。“樱花可真美啊……”啧啧的赞叹声搅得我心烦意乱。有人瞟到了我,款步走来:“树人,今天没课,喝几杯清酒去!”说着,手便轻浮地勾上了我的肩膀。我冷冷地甩下一句“不了”便转过身去。我在树下踱步,整个人仿佛被一层又一层腐臭的果壳包裹着。我无法呼吸,只能望着蓝天——两个国度共有的蓝天……“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我的心底升腾起坚定的信念。
晚间看影片,片中的中国人遭受殴打,那一鞭又一鞭,也重重地击打着我的心。我强忍着眼泪,退出教室,“国之骄子”们刺耳的拍手叫好声在过道里回荡……“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坚定的信念又一次在心中升腾……
拿起放在枕下被压得扁平的信,我将它放到了老师的桌上,连同我坚定的信念。京都的黄昏吹着暖人的海风,夕阳轻抚着每一圈涟漪,向我告别:再见——京都!再见,周树人!
——一考生《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课文对接
这是一篇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的中考作文,这位考生用第一人称将学过的《藤野先生》进行改写,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阅读上面的语段,可以发现小作者的机智在于将原作《藤野先生》的元素进行筛选重组,再加上合理想象,生动地叙述鲁迅“弃医从文”“走,到另一个地方去”的经历,凸显了鲁迅的爱国情怀。
从上例可知,巧选元素,添加细节,合理想象,对接题旨,是改写名篇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曹津源)
【课文片段】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素材延伸
1.居里夫人家只有两把椅子,她的父亲看女儿家陈设简单,就要送给居里夫妇一套豪华的家具,但被居里夫妇婉言谢绝了。原因是为维护豪华家具而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客人闲谈,他们再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两把椅子让居里夫妇成为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世俗的搅扰。最终,他们攀上了科学的巅峰,一览人生绚丽的景观。
2.有人到居里夫人家做客,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发给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您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对不能永远守着,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适用方向
专注科研、艰苦奋斗、淡泊名利。
【课文片段】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素材点击
作者围绕“低矮的陋屋”的情境设喻,来形容托尔斯泰的面庞,而这些喻体则大多取自托尔斯泰真实的生活阅历,都来自于简陋的乡村,是当时穷困的俄罗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三作家》中有这样的语句:“身为伯爵,他拒不利用自己的贵族特权;身为富翁,他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虽然是在优越环境中出生和成长的,但他宁愿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并且为了让宗教爱心取代国家的暴政,让博爱的神圣王国取代武装的沙皇制度,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我们就从这些貌似贬抑的比喻中,读出了“言外之意”,读出了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宁愿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伟大情怀的赞美。
【课文片段】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鲁迅《藤野先生》
素材延伸
1.鲁迅入学时24岁,藤野先生也才31岁,他像兄长一样亲切地对待鲁迅,对他的听课笔记用红笔进行修改。鲁迅心里很感激,一直以为这本笔记多次搬家时“丢失了”。实际上这个笔记本被鲁迅家人保存起来了,现在还存在鲁迅博物馆里。原件被复制后,还向后人广泛展示。看到藤野先生密密麻麻的修改,很多人惊叹不已。
2.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5卷本《鲁迅手稿丛编》,以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论著、书信和日记等不同的体裁分门别类呈现,不仅对已有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而且收录了近年新发现的《娜拉走后怎样》等手稿。为了方便读者比对,编者王培元将鲁迅向报刊投稿的原稿与重新抄录的誊抄稿皆收录到《丛编》之中。这些反复修改的痕迹,对于研究鲁迅的写作方法和观念,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线索。比如《藤野先生》全文中,共有90多处修改,包括“亲看”改为“亲见”等多处字词、标点的细微调整,足见鲁迅严谨的写作态度。
适用方向
人格魅力、治学严谨。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胡适《我的母亲》
运用示例
胡适的母亲“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可是,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给别人听,是给别人一个交代的。
有时候,学生犯错误,老师请来家长,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就先扇孩子一巴掌。如果说现在文明了,打孩子的不多,那先骂几句孩子,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
这些父母当着老师的面打骂孩子,其实无非是表现一种姿态。这打骂其实是给老师一个交代,是做给老师看的。
有时候,两个小孩一起玩,有一个孩子哭了,说被另一个孩子欺负了。这时候,孩子的家长出来了。那个没哭孩子的家长也往往不问具体情况,便会打骂一番自家孩子。这貌似是教育孩子,其实也是打骂给对方孩子和家长看的。
更有甚者,在家里大声教育孩子,把门开着,其实是讲给隔壁那孩子父母听的。
这样的教育,其实不是真正的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文片段】
這是京都的春,醉人的樱花气息氤氲着,我的脑海中却想起了自己的国度……
清国的学生也三五成群地来观赏他们眼中的“仙境之果”,凸起的帽顶,定是长辫高高盘起的缘故,这些“国之骄子”是清王朝陋习的忠实追随者。“樱花可真美啊……”啧啧的赞叹声搅得我心烦意乱。有人瞟到了我,款步走来:“树人,今天没课,喝几杯清酒去!”说着,手便轻浮地勾上了我的肩膀。我冷冷地甩下一句“不了”便转过身去。我在树下踱步,整个人仿佛被一层又一层腐臭的果壳包裹着。我无法呼吸,只能望着蓝天——两个国度共有的蓝天……“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我的心底升腾起坚定的信念。
晚间看影片,片中的中国人遭受殴打,那一鞭又一鞭,也重重地击打着我的心。我强忍着眼泪,退出教室,“国之骄子”们刺耳的拍手叫好声在过道里回荡……“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坚定的信念又一次在心中升腾……
拿起放在枕下被压得扁平的信,我将它放到了老师的桌上,连同我坚定的信念。京都的黄昏吹着暖人的海风,夕阳轻抚着每一圈涟漪,向我告别:再见——京都!再见,周树人!
——一考生《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课文对接
这是一篇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为题的中考作文,这位考生用第一人称将学过的《藤野先生》进行改写,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阅读上面的语段,可以发现小作者的机智在于将原作《藤野先生》的元素进行筛选重组,再加上合理想象,生动地叙述鲁迅“弃医从文”“走,到另一个地方去”的经历,凸显了鲁迅的爱国情怀。
从上例可知,巧选元素,添加细节,合理想象,对接题旨,是改写名篇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曹津源)
【课文片段】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素材延伸
1.居里夫人家只有两把椅子,她的父亲看女儿家陈设简单,就要送给居里夫妇一套豪华的家具,但被居里夫妇婉言谢绝了。原因是为维护豪华家具而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客人闲谈,他们再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两把椅子让居里夫妇成为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世俗的搅扰。最终,他们攀上了科学的巅峰,一览人生绚丽的景观。
2.有人到居里夫人家做客,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发给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您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对不能永远守着,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适用方向
专注科研、艰苦奋斗、淡泊名利。
【课文片段】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素材点击
作者围绕“低矮的陋屋”的情境设喻,来形容托尔斯泰的面庞,而这些喻体则大多取自托尔斯泰真实的生活阅历,都来自于简陋的乡村,是当时穷困的俄罗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三作家》中有这样的语句:“身为伯爵,他拒不利用自己的贵族特权;身为富翁,他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虽然是在优越环境中出生和成长的,但他宁愿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并且为了让宗教爱心取代国家的暴政,让博爱的神圣王国取代武装的沙皇制度,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我们就从这些貌似贬抑的比喻中,读出了“言外之意”,读出了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宁愿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伟大情怀的赞美。
【课文片段】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鲁迅《藤野先生》
素材延伸
1.鲁迅入学时24岁,藤野先生也才31岁,他像兄长一样亲切地对待鲁迅,对他的听课笔记用红笔进行修改。鲁迅心里很感激,一直以为这本笔记多次搬家时“丢失了”。实际上这个笔记本被鲁迅家人保存起来了,现在还存在鲁迅博物馆里。原件被复制后,还向后人广泛展示。看到藤野先生密密麻麻的修改,很多人惊叹不已。
2.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5卷本《鲁迅手稿丛编》,以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论著、书信和日记等不同的体裁分门别类呈现,不仅对已有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而且收录了近年新发现的《娜拉走后怎样》等手稿。为了方便读者比对,编者王培元将鲁迅向报刊投稿的原稿与重新抄录的誊抄稿皆收录到《丛编》之中。这些反复修改的痕迹,对于研究鲁迅的写作方法和观念,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线索。比如《藤野先生》全文中,共有90多处修改,包括“亲看”改为“亲见”等多处字词、标点的细微调整,足见鲁迅严谨的写作态度。
适用方向
人格魅力、治学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