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感”字四部曲,打造学生自己的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q2269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中要奏响“感”字主旋律,关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跟着“感觉”前行,获得新的认识。在学习探究路上,教师要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把促进儿童的感知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要为智慧的生长而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悟的过程,最终悟得真知,悟得能力,因此要让学生进入“感悟”之境。对于小学生,教师应该捕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儿童经验 儿童感知
  贲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现在的教学,教师应该三思而后行。确定学生的发展目标,思考:学生走向哪里?研究学生的起点,思考:我的学生现在在哪里?设计学习过程时要思考:学生该怎样走向那里?正是在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中,教师和学生贴得越来越近。从这个理念来看我们的课堂,呈现的教学设计已渐渐走向“为学生的设计”;教学过程越来越注重尊重学生的自然生长;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一个教学手段的运用,每一个情境的创设都能从学生的现实出发,从已有经验出发。以生为本,就是讓他们发自内心唱响“感”字歌,让他们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落实,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
  一、关注学生已有经验。跟着“感觉”前行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已有知识带着学生前行,让学生跟着他们自己的感觉前行,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它是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其他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感觉是一种直觉,很敏锐,很迅速,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引领下,迁移知识,类推知识,使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丰富、扩大,发生量或者质的变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如:《认识整万数》中的新的计数单位的认识。
  1.出示计数器,复习引入。
  (1)拨2,表示什么?(2个一)拨20,表示什么?(2个十)
  (2)复习计数单位(百、千)
  2.创造新的计数单位,并理解进率。
  (1)认识一万。拨珠:一千、二千……九千表示9个一千,添一粒,10个一千就是多少?一万。
  (2)继续拨,一万、二万……九万,表示什么?再添一颗,10个一万,怎么表示?孩子说:满十进一。对了10个一万就是十万。万之后的计数单位就是十万。
  (3)十万与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就是十万。)
  (4)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九十万就是9个十万,再添一颗就是10个十万,怎么办?(满十进一)这里表示什么?(一百万)十万前面的计数单位就是百万。
  (5)十万与百万有什么关系?(10个十万就是一百万)
  (6)一百万、二百万、三百万……九百万,就是9个一百万,10个一百万就是多少?(一千万)
  (7)从右往左把计数单位读一读。
  在计数器的演示下,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行走,满十进一,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这是个级,也是旧知,而万级只要加一个万字就行了。精彩的课堂,勃发的劲头,源于老师巧妙的构思,源于学生心中的那份感觉。
  二、关注知识逻辑结构。踏上“感知”之路
  现行教材,许多新知识的学习目标都定位于“感知”层面,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感知就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知识递送给他们,应该从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等人手对数学进行重新理解和呈现,以适合他们的学习。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永远处于流变的状态。我们要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把促进儿童的感知当作重要的教学环节。
  例如“认识垂直”的教学。一开始由直角引入,感知垂线。
  1.利用三角板画直角。(画了三种不同的直角样式。)
  2.复习角的名称。顶点和两条边。边是什么线?
  3.想象把它们的边延长,会有什么变化?
  生1:两条边变长,但角还是90度。
  生2:从顶点开始延长,两条边就成直线了。成十字架了。生边说边比画。
  师:老师操作,无限延长,观察现在与原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原来只有一个直角,现在出现4个直角。
  4.师:原来两条射线组成一个直角,现在两条直线相交变成了4个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练习用数学术语完整表达:直线a和直线bE_相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直线b也是直线a的垂线。
  5.认识垂足。交点就是垂足。
  6.举例生活中的互相垂直的现象。
  这一环节,从画直角引出射线,然后沿着相反方向分别延长变为直线,由一个角得到4个直角。这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进一步感知到射线、直线的异同,又巧妙地从直线人手认识了垂直。从画直角出发,同时教师注意直角呈现时的几种变式,这样有意安排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定式,准确感知理解了垂直,并为后面的画垂线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为智慧的生长而教,渐入“感悟”之境
  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悟的过程,最终悟得真知,悟得能力。成尚荣先生曾指出:要为智慧的生长而教。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儿童知识化,而是让儿童智慧化。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儿童智慧自然生长状态下,竭力引领儿童在知识的契合处潜进去,触摸知识、过程,体验思维中的精神实体,更为清晰全面地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内涵和脉络趋向,启迪儿童的智慧。
  如《9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学网一部分学生已经会了,因为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该如何进行?我想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发现的舞台。如何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规律值得我们深思。
  1.星星家族搬家了,一共有几个房间?贴出一长条(10个房间)   2.这个家族有几颗星(9),怎么看出來的?比10少多少?(列式:10-1=9)
  3.又来了一家,现在有多少颗星星?(18)怎么看出来的?
  生1:2个9,是18。学生2:比20少2
  师:怎样列式?(20-2=18)
  4.第三家来了,现在有多少星星?
  生1:27。生2:3个9(三九二十七,已经用口诀了。)生3:比30少3
  师:怎样列式?(30-3=27)
  5.还有很多星星家族也来了。打开书,看着图填一填。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随机贴出板书
  4个9比(40)少(4)36 40-36=4
  9个9比(90)少(9)81 90-9=81
  老师挑一个7个9,比70少7,70-7,怎么想的?
  6.发现了什么?(几个9比几十少几。)
  7.读一读,学着以前编编9的乘法口诀。
  “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这个规律是比较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获得认识,需要我们老师智慧引领。如何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们也发现了好方法。不过,对于“数字和是9”这一规律,学生很难领悟到。有没有突破之处?我想到了手指操。在手指操中你能发现数字和是9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一个手指藏掉了,就剩9个手指了。形象直观个个都有,而且就在自己眼前。
  四、捕捉与生活的联系。品味“感受”之妙
  感受是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数字是枯燥的,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教学要把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当作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认识整万数》一课,感受整万数的大小,不妨这样来设计:
  (1)在生活中,你接触到了这么大的数吗?屏幕出示:二十万买的车。二十万有多少?(钞票的图一叠一万,20万多少呢?电脑显示)
  (2)鸟巢二十万平方米。(有40个操场那么大,出现鸟巢的图片)
  (3)天安门广场44万平方米。(2个鸟巢那么大。)
  (4)长城670万米,每小时行4千米,要行多少小时?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想象等一系列手段去感受整万数的大小,这样对整万数的认识就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具有科学性但是更具有趣味性,它的趣味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去细心发掘,去梳理,生活是精彩的,数学同样也是精彩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更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其他文献
我园联合区教研组就幼儿的分享环节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借助区教研组的研究力量,突破实践研究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借助这个更加开阔的研讨平台,实践我们对于教研的新认识,拓展教研的新思路,以区园联动带动园本教研质量的提升。回顾这个历程,我们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一个“真”字:  真实地剖析自我——研究教师困惑的真问题;  真切地关注幼儿——寻找表现背后的真需求;  真诚地研究探讨——接纳不同角度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阅读对于每个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了幼儿阅读的要求,并给予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等教育建议。笔者认为,无论是阅读兴趣的激发,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该争取一种持久的、经常的、自然的状态,其中阅读环境和条件的创设、阅读氛围的营造又是必要的前提。而我园有着有别于其他幼儿园的特殊性,小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跳山羊”的游戏是一种将冲刺跑与跳跃相结合的全身运动。游戏有幼儿熟悉的跑、跳动作,有吸引幼儿眼球的“酷”动作——冲刺跑到瞬间腾空跳跃。“跳山羊”游戏,对幼儿充满诱惑与挑战,它能有效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爆发力,强壮体魄;能给予幼儿面对挑战、积极尝试的机会,成就坚强、勇敢的精神。  教学对象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奔跑、跳跃能力,但还不能很好地将奔跑跳跃连贯起来
进入名师工作室以来,我们历经4个研究与发展阶段——认清自己、明确方向,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学习观察、夯实基础,全面成长、建立优长……在个人的起点上,朝着名师前行。工作室根据我个人的特点,为我提出的专业发展目标是“发展提升领域专长,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们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成长”,帮助我坚定了专业成长的信念,明确了专业提升的方向,提高了专业认识的水平,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起了带领教师们共同
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玩具”,也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材料之一,因其使用方法灵活多样,深受不同年龄幼儿的喜爱。本案例中,我们就完整看到了幼儿自主学习、创造的过程。但也因为这一“灵活多变”的特性,积木区的组织与指导困扰着许多教师。宋老师提供的案例向我们展现了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儿童在积木区的搭建行为,介入幼儿的游戏,实现积木游戏的教学价值。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大家一些思考和启示。  通过“计划”支持幼儿的行动 
摘要:端午节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这也让端午节成为了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遗产。如今,我们再来了解端午节,就可以将它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研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各种学习感官,将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内心,并传承下去。  关键词:端午 传统文化 課程课程背景  端午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节日。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具有“生长性”,而教学目标是决定一堂课是否具有“生长性”的关键。本文立足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以人物故事类课文为例,按照年段递进、单元内递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人物故事类 课文 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长”,是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契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需要等,并通过组织
为全面了解现阶段北京市朝陽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我们随机抽取了40所幼儿园,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基本信息,对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的需求倾向,以及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差异性。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910份,有效问卷908份。调研结果与分析如下。  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908名教师中,有6名男教师,其余902名均为女教师,占总人数的99.3%。908名教师的年龄
对于吃这件事,首先我不应该说“吃”,因为这个词是地球的原生词汇。在其他的星球,生命体内部的能量配比要素本身就是达标并且持恒的,居民只需要通过某种转化方式就能达成心愿。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行动论,我不是一个科学家,但是受地球上那些老学究们的影响,我还是沾染了他们的习气,我比较考究我的用词。自从六百多年前从海澳华星球来到地球,我在欧洲经过黑死病的肆虐,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普遍的人类文明进程之中
【摘要】山东青岛海逸学校进行了“全课程”实验,将以往的语文、数学等单一学科整合为了五大学习领域: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素养、体育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并进行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实施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分为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表现性评价。学校通过科学确定评价目标(确定所期望的学习结果),表现性任务(创设引发学生表现的情境)、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