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的小句替代衔接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45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衔接手法作为构成语篇的基本要素,也是翻译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文着重讨论汉英双语中的小句替代衔接手法,通过具体的译例分析,旨在探讨更有效的衔接翻译策略。
  关键词小句 替代 衔接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Clausal Substitu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Bian Cheng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FU Yiting
  (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A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exture, cohesion is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ranslation study. This paper dwells on the clausal substitution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rough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amples, aiming to explore more effective strategy on cohesion translation.
  Key wordsclause; substitution; cohesion; translation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比语言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研究领域从传统的语音、词汇、语法层面扩展到句群、语篇、语用、修辞及文化层面,并且出现了跨学科的研究,把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语篇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与翻译理论(translation theory)三者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的学科。Basil Hatim在1997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语篇语言学》的著作,其目的就是要“…establish such links and explore areas of common interest. Thus translation can add depth and breath both…”在此背景下,语篇性的重要特征——衔接,亦成为翻译研究的首要目标。
  1 衔接手段
  在Halliday和Hason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语篇的衔接手段被划分为两大范畴: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前者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后者则包括词汇重述、同义、下义和搭配。而替代(substitution)指的是用替代形式(substitute)来取代上文中的某一成分。在语篇中,由于替代形式的意义必须从所替代的成分那里去索引,因而替代起着不可忽视的衔接上下文的作用。根据替代成分和替代对象的形式,其可进一步分为名词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动词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和小句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三种,最后一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
  2 小句替代的译例研究
  小句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来取代小句或分句。英语语篇中最常用so 和not来替代小句,分别表示肯定意义和否定意义。汉语中的“这样”或“这么”能起到so的功用,能达到相似的语篇效果。
  例1:“你放心,人家一定是因为你请客不是地方,所以扣下你的葫芦,不让你请人把酒喝完。等等就会派毛伙为你送来的,你还不明白,真是!—一”
  “唉,当真会是这样!”(沈从文,2005: 72)
  "That's easy. So that you wouldn't go on treating people right and left tillall your wine was gone. Presently he'll send it over, see if he doesn't."
  "You really think so?"(Yang, 1987: 45)
  “这样”替代了老人葫芦被扣下的原因,避免了说话行文的啰嗦重复,发挥了句内衔接功能。在译文中,替代词“so”起到同样的作用,成功的保留了原文的衔接修辞特征。
  在对《边城》和其英译本的比较中不难发现,许多小句替代都采用此种保留原有替代形式的翻译策略。这说明汉英替代手段在一定程度是相通的,这位译者保持其语篇风格原貌提供了可能。但也有个别特殊译例,为我们对汉英语言衔接手段的翻译转化提供了有力参照。
  例2:祖父含笑说:“翠翠,你这是为什么?说定了的又反悔,同茶恫人平素品德不相称。我们应当说一是一,不许三心二意。我记性并不坏到这样子,把你答应了我的即刻忘掉!”祖父虽这么说,很显然的是,祖父对于翠翠的打算是同意的。(沈从文,2005: 66)
  "What's wrong with you, Emerald?" he asks with a smile. "Going back on your word like that! I'm ashamed of you. A Chatong girl should stick to her word. None of this shilly-shallying! My memory's not so bad that I forget your promise the next minute." Though he talks like this he agrees with his grand-daughter.(Yang, 1987: 35)
  “这么”替代爷爷上文说话的内容,使语篇显得紧凑。而译者却用了like this这种属于比较照应的衔接手法,达到连贯上下文,且保留语篇简洁的文体效果。此例亦体现了译者译技纯熟,译法灵活的特点。
  有时,当预设的小句不是太长,在语篇的简洁流畅也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汉语会倾向于使用复现这种衔接手法,来达到表述明晰的目的。因此,汉语用替代的频率比英语要低一些,而更常使用原词复现来达到文本衔接。
  例3:“这不大公平吧。”
  “怎么不公平?为我唱歌的人,不是极愿意我长远听他唱歌吗?”(沈从文,2005:87)
  "That's not very fair."
  "Why not? Anyone singing for me would want me to listen."(Yang, 1987: 73)
  在汉语语篇中,“不公平”复现在下句中,而英语译文却使用了替代词not,把复现手法转译为替代,符合英语避免重复的表达习惯。
  3 结语
  通过对《边城》及其英译本的分析,可见小句替代现象虽是汉英语言的常见衔接手法,但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译者在构建语篇衔接时,应注意异同,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切忌生搬硬套。一是可保留原文表达形式,将原文衔接手法移入译文中;二是可通过适当的转换源语的衔接手法,实现原文和译文内容和形式的最大对等。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Ruqa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London: Longmans,1976.
  [2]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Yang, Gladys(trans). The Border Town and Other Stories. Beijing: Chinese Literature Press,1987.
  [4]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生存拓展训练作为中学体育课的一个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坚强意志品质,充分挖掘学习潜能,提高其体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突破中学体育课程封闭式的格局,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丰富中学体育课程体系,满足中学体育课程“多元化”、“选择性”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中学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存拓展训练;课程资源;身心健康;地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美国高校经常把启蒙思想、探究真理视作自己的使命,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达致这一使命的重要方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成为各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课程设计围绕的核心;多学科视野则保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据可依、为有效、更有创意,也更加深刻。美国著名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通过独具匠心的课程设计,刻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多学科视野:学校共为一年级新生提供了200门启蒙式小
期刊
摘要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由其涉及人员的广泛性、引发因由的复杂性、处置度的难以把握性以及人民内部矛盾的特殊性等情况所决定。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避免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也是当前新时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新时期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Philosophy of Group Event
期刊
摘要十二“金钗”之一的薛宝钗,其身上既汇聚了封建时代女性的闪亮之处,同时又透露着浓重的封建主义思想。薛宝钗作为《红楼梦》中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不仅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修身处世之道和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更是蕴含着不可重复的社会人生意义的形象。  关键词 薛宝钗 封建形象 随分从时 多重性格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People of "Dream of Red M
期刊
摘要中国日语学习者在日语授受补助动词的运用上误用现象非常突出。对于中国的学习者来说,授受补助动词是一个难点。本文根据实践教学情况具体分析中国日语学习者在授受补助动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 日语授受补助动词 习得 误用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Acquisition and Misuse Analysis of "Give and   Take" Expressio
期刊
摘要 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要素,而目前嘉兴中小企业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严重制约着企业转型升级。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为嘉兴中小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早日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转型升级 人力资源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
期刊
摘要环保是高等教育中一个不得不谈到的话题。共建和谐校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将通过对青年歌唱家黄华丽演唱的《藏羚羊的诉说》为例,从艺术作品的表达和欣赏的角度来谈声乐艺术表演中声与情的联系,使高校学生在声乐作品的学习和演唱过程中,实现声与情的超越。  关键词 环保 诉说 声与情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Promot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期刊
摘要关于清代法律制度,“民法的表达”给我们描绘的是厌讼、无讼、息讼的(法律、社会与文化)图像。而“民法的实践”,即法律制度运作的实际,呈现的却是不同的图像,甚至相反的图像。欲对清代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理解,必须要同时考虑表达与实践两个层面,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方法论上,作者采用的实证分析、以小见大、事实价值二分等写作方法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关键词 清代法律制度 民法的表达 民法的实践 写作
期刊
摘要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最为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诸多的不平等:获取学校教育机会难以平等、教育经费难以保障和教育难有连续性。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产物,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关键词城市流动儿童 教育 均衡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Urban Migrant Chil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家示范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改革历程的总结和思考,对如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关键词 示范院校 金融管理与实务人才培养 模式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Reconstruction  Finance Profess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