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汞是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的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揭示具有强生物毒性的甲基汞的生成和累积机制是汞污染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生物膜中无机汞的甲基化是环境中甲基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甲基汞进入食物链的起点,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汞甲基化机制的认知多基于浮游态纯菌实验,无法准确模拟生物膜中汞的甲基化过程.本文从生物膜中汞甲基化的生化分子路径、无机汞的化学形态和甲基化微生物的活性这三个决定汞甲基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出发,详细阐述了目前生物膜中汞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拟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并对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
【机 构】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汞是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的全球性重金属污染物,揭示具有强生物毒性的甲基汞的生成和累积机制是汞污染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生物膜中无机汞的甲基化是环境中甲基汞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甲基汞进入食物链的起点,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汞甲基化机制的认知多基于浮游态纯菌实验,无法准确模拟生物膜中汞的甲基化过程.本文从生物膜中汞甲基化的生化分子路径、无机汞的化学形态和甲基化微生物的活性这三个决定汞甲基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出发,详细阐述了目前生物膜中汞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拟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并对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生物膜中汞甲基化机制的研究可为深入理解甲基汞的环境累积过程,提高汞污染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开发有效的汞污染风险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碳普惠制度对于微观领域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社会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助力“碳达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我国碳普惠制度实践仍存在立法层级不高、地方普及率不足、碳积分管理存在短板、各地核证减排量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影响了公众对于减排活动的有效参与.本文通过总结以广东省碳普惠制度为代表的地方实践,建议建立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的碳普惠立法路径、确立以碳积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拓宽碳普惠方法学涵盖领域、建立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与国家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的衔接机制.
本文采用气候-经济集成评估模型CIECIA,以国家自主贡献(NDC)为基础,设计全球NDC-碳中和减排路径,模拟了碳中和目标约束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分析了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得到以下结论:当前各国的碳中和承诺具有显著的减缓气候变化效果,可将2100年全球地表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下,但仍不足以实现1.5℃目标;在NDC-碳中和减排路径下,发达国家的经济损失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未来需要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实现减排责任的公平分配;碳中和目标下的减排措施对中国参与国际产
在工业领域大规模的减碳、固碳技术未突破之前,农业土壤固碳可以为“碳达蜂、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赢得10~20年的缓冲期.它不仅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法国提出了“千分之四”计划,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土壤固碳,并且已经得到了多方支持.我国土壤有机质流失严重,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角度考虑,国家层面也已经展开保护性耕作等固碳措施.“双碳”目标提出后,应全面认识农业土壤固碳的多重效应并及时调整与之相关的基本立场和应对措施.建议我国
目前,环洞庭湖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逐渐改善.但PM2.5污染在每年的秋冬季仍比较严重,导致环洞庭湖城市群秋冬季空气优良率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加剧了大气污染防治压力,产业格局限制了污染源的减排空间,各城市间分散治理也影响总体的治理效果.环洞庭湖城市群大气污染非一城一市所能独自应对,有必要实施跨省、跨市的联防联控.环洞庭湖城市群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协同立法、设立统一管理机构、协调各方利益;其次,构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治理措施的“四个统一”联防联控治
近年来,古树的保护工作日渐完善,但这种保护更多地立足树木本身,停留在生态自然的层面,缺乏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导致古树的历史传承无法更好地实现.在文学视角下,记录古树的历史兴衰,审视古树与人、村落的历史故事,挖掘古树承载的文化,增添人文气息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只有深入走进古树,走进古树背后的人、村落以及传承的历史故事,赋予古树更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才能使古树的保护与研究更有价值和意义,才能为后世留下更宝贵的财富.基于传承历史、挖掘古树人文价值的考量,著名学者梁衡走访挖掘全国范围内有历史背景的古树,从文学的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衣物中,因存在因素影响染料回收速率,故研究纺织衣物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定性检测方法.通过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实现对纺织衣物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回收速率的定性检测;设置不同盐浓度、萃取时间以及分散剂计量,检测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回收速率.实验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盐浓度在0.5%~3.5%之间,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回收速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增加;盐浓度在3.5%~5.5%之间,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回收速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当萃取时间为1min~9min时,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回收速率在
砷作为一种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其环境行为和去除方法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无机砷在全球范围内的迁移转化、毒性和去除方法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之相比,芳香族有机砷化合物(AOC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型砷污染物,其相关研究仍然较少.AOCs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有向环境中释放无机砷的风险,因此逐渐成为砷污染领域的新关注点之一.本文综述了AOCs类污染物的来源、环境行为及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去除方法的效果及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是当前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挑战.英国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英国的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经历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探索阶段、协同治理的起步阶段和协同治理的创新发展阶段,在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调整、健全制度设计、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建议我国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要从加快推进能源结构战略转型、强化数字化治理驱动、运用市场经济动力机制、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深入推进.
综述了RO膜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及EPS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RO膜生物污堵的监测技术和控制方法进行总结.膜面微生物中变形菌门(α-,β-和γ-变形菌纲)、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产生EPS较多的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在膜污堵中起到重要作用.EPS中多糖更易附着于膜面,EPS中大分子组分的RO膜污堵潜势更高,透明胞外聚合物(TEP)能促进生物污堵的形成.对进水中有机物参数和微生物参数的测定能反映进水RO膜污堵潜势,但并不能用于确定膜面污堵的实际情况.而对RO膜组件的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反映膜污堵状态.进
研究了陶瓷膜组合工艺对南方某自来水厂排泥水的净化处理效果,主要工艺单元包括混凝、臭氧氧化、超滤陶瓷膜与活性炭过滤,实现排泥水资源回收利用.采用规模为10 m3/d中试装置,陶瓷膜通量为100 L/(m2·h),跨膜压差TMP<30 kPa.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浊度、色度、有机物(CODMn)、氨氮、土臭素(GSM)、二甲基三硫醚(DMTS)、2-甲基异莰醇(2-MIB)、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和内分泌干扰物(EDCs)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 表明:经中试工艺处理后,出水指标均达到GB 57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