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觉醒知识分子的矛盾人生

来源 :旗帜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笔下的觉醒知识分子既是为时代更迭呐喊的叛逆者、先驱者,又是黑暗时期彷徨的孤独者、牺牲者,其人生充满矛盾,以《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为例,可以发现种种矛盾向外表现为言行的异端,向内体现为心灵的孤独,从魏连殳到“我”,觉醒知识分子身上的种种矛盾亦是鲁迅深刻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鲁迅;知识分子;矛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敏感地体察到社会的变化,在传统文化和新思潮的交锋中完成个人价值的重塑,部分人受先进思想的影响,致力于建立新秩序,是为觉醒的知识分子,他们怀抱希望与黑暗现实进行斗争,不过大多最终陷入苦闷彷徨,做无望的挣扎,其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为一代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的集中映射。

一、异端——矛盾的外现


  在《孤独者》中,魏连殳一开始便以异端的形象出现,他“所学的是动物学,却到中学堂去做历史教员;对人总是爱理不理的,却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常说家庭应该破坏,一领薪水却一定立即寄给他的祖母,一日也不拖延”。首先,学业和职业的选择形成矛盾,中国向来对人文学科的发展和重视高于自然学科,近代教学趋于现代化,然而在传统思想影响下,自然科学依然遭遇冷漠对待,魏连殳的矛盾性选择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因素;其次,冷漠与热情的性格矛盾,魏连殳作为现代性新型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期望能够启发人精神觉醒,然而实际上比起精神的刺激人们更倾向于得到物质的满足。由于思想上巨大的差距,先觉者和落后者之间的帮助与被助变成伤害与被害,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艰难的现实困境造成魏连殳希望和失望的两极落差,进而形成外表冷漠与内心热情的矛盾性格;再次,破坏家庭观念和遵守孝道传统的矛盾,中华民族传统家国观念至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社会行为准则,宣言打破家庭无疑是对传统秩序发出挑战,而及时给祖母寄工资又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坚守,在中西两种文化碰撞中成长的知识分子,尚不能完全处理好两种文化的冲突,思想上存在不彻底性。
  此外,魏连殳的异端还表现于对旧俗的“从”与“违”、对利益的“弃”与“求”、对儿童的“爱”与“憎”。在祖母葬礼上,魏连殳事先表示对旧俗完全接受,然而却用西式礼仪和不适时的悲愤长嚎表现对旧俗的默然反抗,在乡人以为他将反抗的时候顺从,在乡人以为一切归于平静的时候发出号咷长啸,无论“从”还是“违”,都给人意外的冲击,其行为愈显古怪难测;魏连殳谋求高薪的同时依旧对金钱表示出极大的无视,这看似是向现实妥协,实际却是先觉者对庸众的一次复仇,他向周围人证明自己有获得物质的能力,却偏偏随意处置它们,将世人渴求的财富玩弄于股掌之间,为自己被物质现实扼杀的精神追求发出祭奠;魏连殳对儿童的情感经历了希望和讨好到失望而嘲弄的过程,一开始认为孩子天性单纯,竭尽全力讨好他们,而后渐渐失望以致拿他们做取乐的玩具,魏连殳从对儿童的观察中彻底丧失对人、对社会的希望。
  人类个体的行为表现基于心理活动,魏连殳的种种异端之举正是内心重重矛盾的外现,随着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其内心的失望程度也日渐加剧,理想的光芒几乎丝毫照不进现实,然而以国家兴亡、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又不允许轻易放弃,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煎熬中,魏连殳等“反抗绝望”者陷入深深的矛盾中,言论行为愈加偏激古怪,这既是打破沉闷社会、促人警醒的需要,也是知识分子们发泄情感苦闷的需要。

二、孤独——矛盾的内感


  鲁迅笔下的觉醒知识分子大多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来源于灵魂深处的寂寞和绝望,《孤独者》集中体现了这种特质,小说中祖母、魏连殳、“我”三个孤独者具有相似的精神气质、行为方式和生命姿态,尤其是魏连殳和“我”,同样作为觉醒又无奈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心灵上有着相通之处。
  魏连殳的祖母默默承担着养育后代的责任直至耗尽生命,在她去世后,其族人并不为亲人的离世而伤心,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按照传统礼法的固定程序举办好葬礼,本应因人而存在的仪式中人反而做了道具,甚至代表着人类感情的眼泪也可以固定到程序中去,祖母生前便看透人的虚情假意,宁可咀嚼孤独也不迎合众人。随着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愈加深刻,魏连殳对祖母的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从生至死,魏连殳身在人群喧闹中,心却极为孤独,他身边的各色人群都不曾以关心为目的接近他,而是为各式的自我需求去和他交往。“我”几乎是唯一一个单纯想要接近魏连殳的人,对于他的离世,“我”并没有怎样的悲哀,反而为朋友摆脱这无可救药的世界而欣慰,同时自己也像魏连殳一样孤独地在世间求索。
  从祖母到魏连殳和“我”,三个孤独者都和周围的人处于紧张的对立中,他们的孤独是对自我灵魂的固执坚守,当他们对从众心理和行为进行拒绝时也就被毫无理性和逻辑的庸众所抛弃,其情感得不到有效的抒发,在长期的累积中内化为强烈的孤独感。对于魏连殳和“我”来说,孤独还源于新型知识分子的矛盾性和不成熟,他們游离于旧传统和新文化之间,进不能被新文化完全接纳,退亦无法在旧传统中得到皈依。魏连殳们虽痛恨黑暗然而无法置身事外且不能视而不见,在与黑暗进行较量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突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最终被围剿,在反抗与绝望的悖论中沉沦或丧生。

三、矛盾——从魏连殳到鲁迅的生命体验


  鲁迅为其笔下人物所设置的矛盾人生正是他自己深沉的生命体验,作者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是时代的先觉者,相较于许多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他能清醒而睿智地认识到并指出诸多民族根本性问题,但同时也因为种种社会的和个人的原因苦于无力构建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内心充满矛盾,他的思想和作品中遍布不可能依靠逻辑去解决的悖论式漩涡,它们构成一种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心理绝境,这正是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之所在,也是鲁迅整个生命历程所经所感的积淀。
  结合鲁迅生平解析《孤独者》中魏连殳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小说人物和鲁迅本人有着相似性。首先,中国传统家庭内部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关系,长辈拥有绝对话语权,此外女性必须对男性保持绝对服从,这种传统大家长专制的制度严重压抑人的个性,出生于封建家庭的鲁迅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也因此对传统家庭制度产生极大的不满,其直接的成长体验反映在《孤独者》中,表现为祖母对魏连殳的间接影响,她嫁给祖父为妾,终日如机器一般劳作,作为人的活力和追求被无限压制,通过祖母魏连殳认识到传统社会、家庭伦理制度对人精神的扼杀,从魏连殳到鲁迅,二人幼年的家庭生活使他们初步认识到中国传统制度的不合理。其次,魏连殳与鲁迅都受新思潮的影响,他们心怀希望致力于理想事业,却在此过程中逐渐失望于庸众的麻木和现实的黑暗而陷入生存的悖论,魏连殳自嘲“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拜,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鲁迅则立足于现实的情感和经历,把这种孤独和矛盾总结为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用文字不断探索超越现实的人的存在意义,站在个体的角度去思考现实的社会问题。
  鲁迅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奉献了经典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他们展示了时代发展的繁复进程,也揭露了社会转型期个体的命运无常,结合鲁迅个人的经历和思想,剖析其作品中代表性人物的形象,是发现鲁迅文本魅力的一条捷径,也是窥探鲁迅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
  参考文献:
  [1]汪晖.论鲁迅小说<孤独者>[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
  [2]阎晶明.孤独者的命运吟唱——鲁迅小说里的孤独精神[J].鲁迅研究月刊,2011,4.
  (本文选自:北方文学 2019年02期)
其他文献
古代小说研究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勇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德国汉学家告诉他,有次在德国的一个景点,看到几位工程师模样的人,正在热烈地讨论小说《红楼梦》的问题。这位汉学家觉得这一幕非常有意思,他说自己无法想象,几个德国工程师去别国旅游,会在那里讨论歌德的某部作品。  不仅《红楼梦》,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在内的“四大名著”,在中国早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常识。一个中国人,即使没有完
期刊
市场之手已经走在政府前头,正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过去垂直化的产业分工、贸易分工,转向水平化的要素分工、价值链分工。  尽管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民营经济发达的沪苏浙皖等地,依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新经济增长迅猛,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长三角经济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同时随着区域分工优化、整体营商环境提升,系列稳投资政策效果成效明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一名工人、7
期刊
美国佬来了  我们乘坐的汽车驶近宰赫兰市中心的那一天,一群沙特阿美公司的工程人员正在准备搭建一座举办庆典用的舞台。2018年恰逢沙特石油工业迎来起步80周年纪念——1938年3月,正是在靠近达曼港的宰赫兰7号试掘井下方喷出的“黑色黄金”,宣告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陆上传统油田加瓦尔油田被发现,继而戏剧性地改变了伊本·沙特建立的这个新国家的命运。如今,7号井原址上已经竖立起了一块带有象征意味的纪念碑;它被
期刊
2019年1月4日,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去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长串“遗珠”名单中,现在又加上了哈罗德·德姆塞茨的名字。  1930年,哈罗德·德姆塞茨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西区。德姆塞茨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母工作很勤奋,也非常注重教育,但是他们让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未来能改善生活状况。  德姆塞茨于1953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入
期刊
上个世纪70年代,她出生于上海。1998年,她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年,她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2005年,她出书《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记录她在中东的所见所闻。她的《在埃及数骆驼》一文被编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她是不谈危险的中东战地女记者——周轶君。自己选择了战场  2002年6月,周轶君去机场的时候,妈妈都不知道她去哪里
期刊
在南美洲的版图里,厄瓜多尔只是挤在秘鲁和哥伦比亚之间的一小块,但这个弹丸之地却极具魔性!赤道横贯整个北部,安第斯山脉纵贯中部,西部临海中部山地,东部则是亚马逊流域。所以在厄瓜多尔,能够欣赏到山地、平原、海洋以及热带雨林等截然不同的自然风貌。  从中国到拉美路途遥远,绝大多数国家直飞航班无法到达。漫长的旅途,让这里成为不少中国旅行者眼中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大陆。但厄瓜多尔正在期待更多中国游客赴厄旅游。 
期刊
“她接纳了我”  43年以来,夏伯渝第一次说自己要主动休息一下了,“实在是太累了”。  他今年69岁、双腿截肢、曾罹患中晚期淋巴癌。带着这些伤痕累累的标签,他于北京时间5月14日10时41分成功登顶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年龄最大,也是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距离登顶珠峰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他身上的珠峰痕迹依然明显。6月1日,在北京的住所,一向准时的夏伯渝采访时罕见地迟到了——
期刊
中国城市建设的总体历程  目前,全世界的城市都面临人口增长、城市拥挤和能源危机引发的巨大挑战。中国作为发展最快的国家,处于城市人口激增的城市化关键时期。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快速机动化的发展过程,城市格局迅速地发生改变。自1996年以来,城市化率每年均达到1.1%~1.6%的增长率;2016年底,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7.4%,现在还在升高,预计中国城市化将在2020年左右达
期刊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一些发达国家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全球经济治理似乎正在失去方向感。但是历史经验表明,贸易自由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潮流难以阻挡。  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条件依然稳固,国际贸易和经济格局正在加快演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新型经济全球化正在来临。新型经济全球化初显  经济全球化呈现新趋势,新兴市场国家将在这次经济全球化进
期刊
现今,但凡与高颜值相关的事物,大都很受欢迎。比如,各种直播平台里,一个个肤白貌美的网红美女总让人流连忘返;自带流量的俊朗“小鲜肉”在微博上公布恋情,短短一个小时,点赞人数就接近80万……  高颜值不仅在相当程度上为他们带来了高人气,更带来了高收入。于是,围绕颜值的一系列消费市场得以打开,“颜值经济”悄然兴起。“靠脸吃饭”自古有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