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w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名县黄金堤乡小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诵读,在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再讲,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就会自然上口,不易遗忘。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所证明。
  我是一名在农村教学的语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到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形式教育。一些语文老师仅仅是走一下过场,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总结了一些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方法:
  1. 朗读的时间不足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注重于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 朗读的对象不广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而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由于怕耽误上课时间更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呢?
  3. 朗读指导拘于形式、方式单调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
  4. 朗读的目的不明确 全班读了分组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指挥着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以上是我在平时教学观察中总结出来的个人看法。
  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保证学生朗读时间,精讲多读。 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让学生多读,就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光靠老师讲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但多读并非是取消教师的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相反,却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多读了,教师的讲就必然少了。时间少了就只能精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常有个别朗诵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齐读时跟在别人后面哼几句。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要想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去细心品位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发挥差异互补作用,让学生再上新台阶。
  (3)教师示范朗读,指导朗读。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朗读,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这些都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一夜的工作》的结尾部分:“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那么的劳苦和简朴。”在朗读时要把作者对周总理崇敬敬佩的心情和自己感到无比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从而突出周总理的伟大形象。
  (4)朗读形式要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①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②慎用齐读。齐读虽有声势,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③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效果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当然,朗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仅就个人的见解发表了一些看法。我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组织指导学生每一次朗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广宗县前旧店中学 河北 广宗 054600)  【摘 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在教学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期刊
【摘 要】在课外阅读教学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积极者,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外阅读教学;审美意识  纵观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传统的技能训练观认为阅读是掌握一套技能,即:阅读能力是由一系列技能组成的,每一项技能经过反复操练就可以掌握。传统的阅读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抹杀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埋没了学生的创
期刊
(雷波县城关小学 四川 雷波 616550)  著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说过,人与人的心灵是俩座高山,你朝着一座高山喊:“我尊重你!”得到的回音也是“我尊重你!”是的,尊重是一道旖旎永恒的风景,尊重是一首悠扬动听的乐曲,尊重更是一种跟随性心灵的舞步。  作为教师,当我们握着那系着神圣与使命的教鞭,面对有着独特个性的一个个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是一个生命体,学生也是一个生命体,生命与生命之间是
期刊
(平乡县第六中学 河北 平乡 054500)  【摘 要】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是综合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写作水平、想象力都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作文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作文教学要加强同步指导,实现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1. 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孔子曾说过:“
期刊
(邯郸建工集团技工学校 河北 邯郸 056006)  【摘 要】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装饰业的持续升温,建筑装饰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建筑装饰专业是近几年来各大职业学校的重点专业。它的显著特点是与社会联系紧密度较高,但同时门槛又相对较低,而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往往忽略实践的作用,因此本文本着学生走进学校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的目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创建“以工带学”的教学改革,
期刊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三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当今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也是自主学习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策略性知识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向积极的方向转化。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实践、去操作、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的总结问题。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总是想着我要学到多少的操作技能,而应当把该如何解决问
期刊
(磁县阜才中学 河北 磁县 056500)  【摘 要】英语是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随着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指示,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方案的不足,制定更加科学的多样化教学策略。本文分析了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相关因素,以新课标为指导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英语;课堂效率;因素;措施  搞好英语学科教育是教育部门提出的重点要求。面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新
期刊
(磁县光禄学区李家岗小学 河北 磁县 056500)  【摘 要】本文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进行巧引妙渗、如何有话可写、如何起好题目、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观点。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做法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
期刊
(横山县职教中心 陕西 横山 719100)  前言: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
期刊
(磁县阜才中学 河北 磁县 056500)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水平的学生,由于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往往大不一样。因此,研究如何运用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