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置于全面发展之上”,这是党中央从党和人民的事业长远发展出发为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把责任扛在肩上,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创新“立德树人”的根本方法,提高“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确保学校育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学校是育人机构,如何有效地完成党的育人目标;如何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栋梁之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立德树人”,正是破解这一突出课题的迫切需要。
二、“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017年8月,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管理育人等都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只有把这六条途径结合起来,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
(一)着眼课程,提升学校育人品质
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是课程,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呈现等等,都需要通过课程来达成。我校始终把围绕“友善教育”开发的学校课程作为落实三级课程体系的有力抓手,结合“君子相友,善德以成”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和再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学校课程,建立“友善课程”体系,实施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坚持"友善相处,共同发展"的办学宗旨,通过 “人文与交流、科学与技术、艺术与欣赏、健康与运动”四大领域,构建坨小课程特色文化,实施"四类一体"课程体系--基础学科类(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上足呈优,打实学生发展基石;发展课程类选修课程,异彩纷呈,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展类必修课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养德促智,成人成事;社会实践类必训课程,拓展教育空间,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多彩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形态。我校的德育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强化养成教育。常规性的有一年级入学、入队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集中式的有学校举办的各种主题教育月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内容,实施各类育人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育人的基本途径,《指南》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我校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紧密结合,探索出了实践活动“三整合”。一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即与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整合。二是与社会大课堂整合,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生产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等;三是与校外各类实践活动整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学生素质提高不可或缺的实践体验。
(四)文化强校,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文化育人不同于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具有环境育人的渗透性特点。文化育人方式主要是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育人。学校确立“文化强校”的思路,基于友善用脑课题的完善深化,为学校友善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友善教育”,确立“友善相处,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体观,力求体现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友善教育”文化。“君子相友,善德以成”,这既是个体发展的写照,也体现了我们的友善观:友好、和睦相处,亲善、亲爱相待,和谐、和善相交,共同、协助发展。我校还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班级特色。
(五)家校协同,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要求我们切实发挥好协同育人的作用,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立场,主动协调,同频共振,实现整体功能1+1+1>3的效果。我校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统筹,构建家长学校二级网络,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学校家庭教育网络体系。二是创建领导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团队、家长骨干团队,构建家长学校创新模式。三是重培训,做实家长学校的课程。四是重效果,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制度落实,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工作制度在管理育人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是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育人要求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之中的具体原则,是管理育人工作的“指挥棒”。我校一直在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破”“立”并举,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以上六种育人路径和方法,课程是先导,活动是根本,实践是基础,文化是条件,协同是外延,管理是保障,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形成合力,从整体上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三、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
要想使立德树人教育真正取得实效,还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育人机制。学校建立了以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機制,共同构建和形成了“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党支部是“立德树人”的领导核心,校长是“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导力量,学生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力量。
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学校内部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的内部整合机制。我们有意识地开发活动的德育功能,以道德引领学校活动,做到人人做德育,事事是德育,事事能育德。把德育落实到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之中,真正做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树人需要立德,立德才能树人。学校是育人机构,如何有效地完成党的育人目标;如何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需要的栋梁之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立德树人”,正是破解这一突出课题的迫切需要。
二、“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017年8月,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管理育人等都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只有把这六条途径结合起来,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
(一)着眼课程,提升学校育人品质
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是课程,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呈现等等,都需要通过课程来达成。我校始终把围绕“友善教育”开发的学校课程作为落实三级课程体系的有力抓手,结合“君子相友,善德以成”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和再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学校课程,建立“友善课程”体系,实施丰富多样的学校课程。坚持"友善相处,共同发展"的办学宗旨,通过 “人文与交流、科学与技术、艺术与欣赏、健康与运动”四大领域,构建坨小课程特色文化,实施"四类一体"课程体系--基础学科类(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上足呈优,打实学生发展基石;发展课程类选修课程,异彩纷呈,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拓展类必修课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养德促智,成人成事;社会实践类必训课程,拓展教育空间,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多彩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形态。我校的德育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强化养成教育。常规性的有一年级入学、入队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集中式的有学校举办的各种主题教育月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内容,实施各类育人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育人的基本途径,《指南》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我校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紧密结合,探索出了实践活动“三整合”。一是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即与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整合。二是与社会大课堂整合,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生产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等;三是与校外各类实践活动整合,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学生素质提高不可或缺的实践体验。
(四)文化强校,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文化育人不同于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具有环境育人的渗透性特点。文化育人方式主要是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育人。学校确立“文化强校”的思路,基于友善用脑课题的完善深化,为学校友善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友善教育”,确立“友善相处,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体观,力求体现鲜明的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友善教育”文化。“君子相友,善德以成”,这既是个体发展的写照,也体现了我们的友善观:友好、和睦相处,亲善、亲爱相待,和谐、和善相交,共同、协助发展。我校还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班级特色。
(五)家校协同,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要求我们切实发挥好协同育人的作用,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各自为政本位主义立场,主动协调,同频共振,实现整体功能1+1+1>3的效果。我校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统筹,构建家长学校二级网络,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学校家庭教育网络体系。二是创建领导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团队、家长骨干团队,构建家长学校创新模式。三是重培训,做实家长学校的课程。四是重效果,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制度落实,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工作制度在管理育人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是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育人要求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之中的具体原则,是管理育人工作的“指挥棒”。我校一直在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破”“立”并举,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以上六种育人路径和方法,课程是先导,活动是根本,实践是基础,文化是条件,协同是外延,管理是保障,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形成合力,从整体上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三、构建“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
要想使立德树人教育真正取得实效,还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育人机制。学校建立了以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機制,共同构建和形成了“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党支部是“立德树人”的领导核心,校长是“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导力量,学生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力量。
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学校内部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的内部整合机制。我们有意识地开发活动的德育功能,以道德引领学校活动,做到人人做德育,事事是德育,事事能育德。把德育落实到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之中,真正做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