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背景下京剧的生命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片《霸王别姬》历史背景恢宏,京剧贯穿始终,不仅讲述了两个京剧艺人的命运沉浮,还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化联系起来,从而表达了传统京剧艺术、京剧艺人的生存状态。不同历史背景下,京剧的艺术性与政治有着不同的关系。先是其艺术性较突出,后艺术性弱化,政治性得以强化;而如今,京剧却只成为小众的艺术样式。从而得出三点反思:艺术的发展需要经济的繁荣以及政治的稳定;艺术应植根于大众,生命力才能持久;艺术的长远发展,依赖于自身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关键词:《霸王别姬》;京剧;生命力;政治
  作者简介:陈希(1989.11-),女,山东省平阴县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专业20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1
  影片《霸王别姬》不仅描绘了京剧的发展脉络,也对京剧与政治的关联做出了思考。影片借助字幕“1924·北京北洋政府时代”、“1937·七七事变前”、“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撤退”、“文化大革命”等交代时代背景,牵扯着千丝万缕的政治隐喻。以近代为节点,京剧与政治、历史之间关系由相对稳定转变为京剧受制于政治、历史,突出表现为20 世纪中期,京剧彻底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2]p100。现今,京剧的传播与发展却屡遭危机,这确实令人心寒。
  一、“人人看戏”的繁盛时期
  清朝乾隆时期,是一个极盛时期,领土势力最广,经济发展最高。1790年清乾隆皇帝八十寿辰时,乾隆皇帝诏四大徽班进京,徽班艺人与其他剧种交流,吸取养分,逐渐演变成了京剧。满清宫廷对京剧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帝后到皇亲国戚,这些身份特殊的京剧爱好者并不是支配着京剧,而是对京剧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京剧不是只有宫廷独享的艺术,下到黎民百姓,人人都有听戏看戏的自由。加之宫廷贵族的引领,更是受到百姓的喜爱,如此一来京剧很快流行起来[1]p17。
  影片首先讲述了“1924·北京北洋政府时代”,这是一个人人听戏看戏的时期。这个时代将京剧作为一种主流文化,一方面以代表北洋政府的袁四爷为例,其自身对京剧的痴迷便表现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以戏园班子关师父为例,其形容京剧盛行的概况是“是人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人”[2]p100,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所处的社会阶层不一样,但人人都痴迷于京剧,表现了在这一时期京剧艺术的风靡。
  可见,在繁盛且政治稳定的时期,京剧自由地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力,不受阶级限制,人人都可以听戏,人人都可以唱戏,一览无遗地向世人展现其作为“国粹”的魅力。
  二、“孤芳自赏”的闭塞时期
  日本入侵时期,中国大地上狼烟四起,民族冲突虽然占了上峰,但并没有改变京剧至高至上的地位,影片中通过描写日本军官青木到剧院看戏这一情节,不仅表现了他对京剧的钟爱,还表现出京剧跨国界的风行。但与此同时,形成了以段小楼与程蝶衣两位京剧演员为代表的两种观念,段小楼强调京剧是民族行为,政治先于艺术,当政治凌驾于艺术之上时,艺术理应屈从。但在程蝶衣看来,却不尽如此,在他眼中,艺术不该屈从政治,而是高于政治。在被日本人控制的剧院里,不管台下坐着什么样的观众,是代表北洋政府的袁四爷,还是普通中国戏迷,甚至日本官兵,程蝶衣都会忘我地演唱,在他眼里艺术至上,认为京剧是没有民族隔阂的,没有国界的。当所有观众抛除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同,一齐为艺术鼓掌时,同时也是程蝶衣为演绎艺术生命而焕发光彩之时。无奈的是,程蝶衣为艺术摒弃意识形态思维只能算是艺术家可怜的“乌托邦”向往,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难以存活的[2]p100。
  可见,有民族冲突且时局动荡的时期,京剧俨然成为了政治的附庸。京剧做为中国独特的戏曲,不应只是“爱不释手”,而应该给她发展的空间,让更多的人欣赏。“民族的便是世界的”这种思想意识,在民族矛盾冲突的时局下已然成为一句空话。
  三、“一枝独秀”的压抑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部分音乐家遭到迫害,京剧失去了原本的活力,俨然成了“文革”政治的附文庸。程蝶衣与段小楼背着“打倒京剧戏霸”的牌子游行挨批,并迫于政治压力“背叛”各自最忠实最珍惜的人时,两位艺术家俨然变成了政治的傀儡。深感被背叛的程蝶衣歇斯底里地喊着“你们都骗我! 我也要揭发,揭发姹紫嫣红! 揭发断壁颓垣……”[2]p100“革命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一个特殊的音乐文化现象。在创作“样板戏”的艺术观念里,不仅要突出“三突出”、“高大全”的戏剧原则,还要求“生活化”的表演手法和写实的舞美置景等等。然而,这些特定的“规矩”实际上最终导致了文革中 “样板戏”一枝独秀的艺术观念。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京剧艺术在政治桎梏中无奈前行。
  可见,“文革”时期,不仅对京剧表演内容有所限制,就连表演艺人也受到了打压。显然,京剧已不是开的最美的那朵牡丹花,而成了一朵被人采下即将失去生命的残花。
  四、“岌岌可危”的凋零时期
  如今,花钱去看京剧演出的人越来越少,反而国外的人们对京剧情有独钟,大部分国人也只有在一年一次的春晚舞台上与京剧见面。京剧在现代化的潮流中已经成为了“老古董”。
  总之,包括京剧在内的任何的艺术都有由繁盛转衰的过程,而京剧经历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京剧若想获得有效傳承和发展,就必须植根于大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傅谨《京剧学前沿》[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杨经建 钟杰《后殖民境遇中艺术的政治文化命运——对电影《霸王别姬》的阐释》[J].当代评论,13(01).
其他文献
摘 要:2016年底,一档全新的文化节目在黑龙江卫视一炮打响,并随即引发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这就是《见字如面》,国内首档明星书信朗读节目,没有消费明星、制造话题、炮制爆点等吸睛元素,却以最朴素的姿态讲好了本国故事,传承了本国文化,为长期以来被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笼罩的文化节目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本文将从创作初衷,节目形式,节目内容,文化内涵等方面浅析《见字如面》如何实现文化节目的突围。  关键词:
这里是一个叫沟沿的村庄,村里一段老土墙格外耀眼,独一无双。  村里老人说,这黄黄的土墙是前人用稻草、碎石、泥巴夯实,已有百年历史。夕阳西下的时候,老土墙下是村里老老少少聚会的地方。多年以来,野游的蜜蜂都喜欢在这里安营扎寨,黄色的土墙当成了它们欢乐的油菜花园。  柴火旺盛,炊烟袅袅,稻谷飘香,雷雨风雪,老土墙饱经风霜,满脸沧桑。老土屋的主人早已老去,水牛也已老去,锄头、镰刀也已老去……  孤單守候旧
在農村,我认识了一个小女孩。  大家都叫她小欣,的确,人如其名。一双再清澈不过的眸子镶嵌在眉毛下,黝黑黝黑的皮肤,红彤彤的小脸蛋,满脸欢欣,笑靥如花,个头只有我腿那么高。根本不知道,本应在如花般年龄无忧无虑玩耍的她,却承担了太多太多的忧伤。  第一次去小欣家,看见她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和她迅速地跑出来迎接我们,像是看到来自远方的亲人。“小欣,快去给客人洗水果!”我看见她高兴地应了一声,急急忙忙拿着
摘 要:伊丽莎白·毕晓普是二十世纪美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其诗写作视角独特,创作手法多样,语言精练,诗艺堪称精湛。本文试图分析诗中对鱼的描绘、人与鱼的精神博弈、诗人放走鱼三个部分来体现出毕晓普的生态关怀精神及在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关键词:伊丽莎白·毕晓普;《鱼》;生态主义;自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
作者简介:贺生达(1973-),笔名梦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在《十月》《诗刊》《星星》等发表诗文600余篇(首),曾获首届“延安文学奖”等多项全国性奖。著有《中华经典精粹解读·资治通鉴》(2012年4月中华书局出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2  西哲有言:我们都是宇宙间的过客,被上帝邀请来人间参加一场盛宴。那
摘 要:《圣经》从古至今在各个方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圣经》最突出的一面和优秀的一面是在文学中的应用,《圣经》里的神话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神话,它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体系,甚至上升到意识形态,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塞缪尔·贝克特作为英国-爱尔兰戏剧家之一,他的《等待戈多》受到现代读者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圣经》文化批评的视角对《等待戈多》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使作品有新的内涵,增添新的生机。《圣经》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基金资助。  摘 要:作为当代文学先锋作家三驾马车之一的格非,在2011年十年磨一剑完成了“江南三部曲”的创作,并且很快在2012年推出新作《隐身衣》,两个系列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创作时间间隔甚短,联系甚多,作家理念和思想意识的嬗变蕴含其中。  关键词:格非;江南三部曲;先锋;转型;隐身衣  作者简介:黄泽(1996.10-),第一作者
灯光里,  结满冰花的窗棂,  星光点点,  像夜空的繁星,  天真地眨著眼睛,  又像许多颗心,  若隐若现,  它的曲衷。
你踏着白云,从风中飘来  那片心思和希翼,在梦里  在彼此相约的此刻此时  河水从你的脚下流过了我心  欢乐的歌,在我梦里荡起了涟漪  芦苇低首而唱,仙鹤泪洒湿地  是谁,与你诉说分别的迷离傍徨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都印着你的足迹  你的魂魄和它们同呼吸  朝夕相依在一起  欣赏鹤舞,心花怒放  没有你的日子里,河水失去了  昔日的声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也失去了绿意,可怜的丹顶鹤  失魂落魄
摘 要:余华的《第七天》是其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他关注现实生活、批判人性的冷漠与自私,而小说中的鬼魂叙事又可以看出余华先锋性的重显,也是他早期先锋性的突破。  关键词:《第七天》;余华;先锋性;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一经出版就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说《第七天》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