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do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着眼于学生在知、情、意等方面的发展,着眼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探讨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的有效性策略。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设计才算“有效”?笔者认为,除了依据教学目标、数学学科特点,具有必要的形式外,至少应满足以下几个特征:
  1.问题设计的生活性
  问题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以教师买衣服和裤子为例,这样设计问题和提问:1.(教师指着身上穿的衣服和裤子)老师买这件98元的衣服和这条53元的裤子,大约需要多少钱?让学生解答。這样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作为例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估算,易于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理解和掌握估算的方法,感受估算的价值与作用。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后,设计这样的问题:“王老师家的客厅长60分米,宽40分米。现在要用正方形瓷砖铺地,店里有边长4分米、边长5分米、边长8分米的三种瓷砖。你认为应选用哪种瓷砖好?并算一算要用多少块这样的瓷砖?”让学生解答。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选择、设计,变枯燥乏味的知识为生活中看得见、听得到、有价值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放在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的首位。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和提出具有一定思考难度,但学生又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状态,能使学生产生探索未知、发现求证的内心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学习。
  例如,数学“通分”这一节课,让学生复习旧知“比较9/12和10/12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后,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用拟人手法让3/4和5/6这两个分数争大小(图略),教师提问:“3/4说自己较大,5/6说自己较大,请同学们想一想,评一评,谁说的对?”(引导学生通分,把3/4和5/6分别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探求数学问题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题设计的衔接性
  问题设计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要有坡度,层层递进,以点带面,逐渐扩展和深入,使学生从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有层次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可以这样分步设问:(1)1厘米+0.3分米=?(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3)+=?(4)什么叫做通分?第一问复习整数、小数在单位不同时的计算方法(必须先统一单位),为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做了铺垫。再通过“分数单位”、“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通分”等旧知的再现,为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搭桥铺路。这样设计问题,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层层深入,易于探究,学生在此铺垫基础上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就相对容易了很多。
  4.问题设计的探究性
  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和公式并进行基本练习后,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个底面周长是6.28分米的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一些水,恰好占杯子容量的2/5。现将两个同样大小的铁球沉入水中,这时水面上升了6厘米,刚好与杯口平齐。一个铁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让学生解答,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新学知识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设计的问题富有思考性和开放性,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开放性问题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方法开放等。
  例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后,设计这样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花生糖每千克12元,水果糖每千克6.8元,奶糖每千克15元,酥糖每千克10元。任选3种糖各5千克配成什锦糖,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让学生解决,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6.问题设计的挑战性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具挑战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数学“可能性大小”这一节课,教师这样设计问题和提问:“用4个黄球和1个白球分男同学和女同学2队做摸球的比赛。让女同学选黄球,男同学选白球,摸20次,如果摸到黄球次数多的算女同学赢,如果摸到白球次数多的算男同学赢,这样选球,你们都同意吗?”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一提出来,男同学马上跳出来表示不同意,并说出了这样选球不公平的理由。这样设计问题和提问,就能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7.问题设计的激励性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成功体验。
  例如,教学“比较3/4和5/6的大小”这一例题,教师以亲切、激励的语言提问:你们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比较3/4和5/6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试一试,看谁想得多!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和老师指点,得到了6种不同的比较方法:①化成小数比;②化成同分母分数比;③化成同分子分数比;④画线段图比;⑤与1进行比较;⑥交叉相乘比。对能想出与课本不同方法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和学习成功的愉悦。
  8.问题设计的体验性
  问题设计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获得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其他数学体验。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节课,在巩固练习中设计这样的问题:“用1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让学生解决。学生通过动手摆拼操作,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摆拼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答案,既体验到了动手操作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数学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如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可及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赘述。只要我们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认真组织实施,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仙湖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教师课程思政领导力的力量结构包括人格吸引力、道德感召力、课程思政新课程开发力、课程思政资源整合力、课程思政传播力、课程思政评估力。高职院校加强顶层设计、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构建教师课程思政领导力共同体和教师课程思政领导力考核评估制度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领导力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对课程思政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并明确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道路,强调思想政治要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所以本文也围绕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旨在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涵探究协同效应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在未来不断利用新型教学模式展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将高职内部的计算机专业打造成为新时期的典型专业。
在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者教育教学层面的合作和融合,对于延伸教育内容以及强化育人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协同性和差异性,并针对教育实际,提出二者融合机制的构建方法,进而为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根基。
习近平一贯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工作,在系列重要会议、座谈、给青年的回信中深刻系统阐述了青年加强学习的意义、内涵和基本要求.习近平关于青年加强学习的重要论述从练就过硬本领的内在需要、民族复兴的使命召唤、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三个基本层面科学分析了青年为何学的问题.围绕学习党史国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工作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三大学习内容详细论述了青年学什么的问题.提出了苦读钻研,持之以恒;勤学善思,交流借鉴;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思路以解决青年怎么学的问题.
现阶段,职业院校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国家要求培养双元化的人才,即一个学生除了拥有自身的学历证书外,还可以拥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在当下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为了符合现阶段国家和企业的要求,各个职业院校实行“1+X”证书能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当前国家需要的人才,也能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微课以其针对性强及细致入微等特点,得到了教育行业的一致认可.文章以个人原创微课《简单抢答器的制作》为例,针对如何解决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具体项目,从选题、分析、设计、制作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数字电子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的思路、流程及方法,并对其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追踪及分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可以解决当前阶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部分基础问题。围绕红色文化创意加强高职思政教育实践水平,促使红色文化能在高职思政教育方面发挥良好教育主导优势,是强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粤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助于大学生思政工作进一步展开,这对于粤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也十分有利.先从粤北地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认知现状作为切入点,基于大学生对粤北红色文化资源认知现状,从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活动参与情况,基于粤北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与促进作用认知等几个方面.接下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对粤北红色文化资源认知差距原因,分别是红色文化与学生之间距离感,外部思政环境新变化,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不充分.充分运用粤北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路径,分别是着重弘扬粤北红色文化树立大学生正确文化观;借助多种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决定了其课程开发因地而异,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因此,国家只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一般要求
期刊
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坚持传统音乐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原则,加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可以采用优化生产、销售、流通的商业化过程,再次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升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基础上,结合其保护与传承意义,探究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以期实现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