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学生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是的,社会的现状使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理解的东西超出他们的年龄范围。他们用既有几分幼稚又有几分深谙世道的眼光打量着外面的世界,分析着周围的人事,似乎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也逃脱不了他们的眼睛。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施教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奉劝年轻教师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了这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得到这样一条经验:只要在学生身上散落着一毫米的阳光,我们的教育就要坚持、坚守;而坚持教育的过程就要做到“有心无痕”——像春雨滋润万物,无需雷声,无需闪电。只要老师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慢慢沁润学生的心灵。
2005年,在完成高三一学年的工作之后,我重新接任了高二的一个新班级。即使作为老师,心情也是激动的,对新班级充满着期待和设想。当我拿到分班名单后,我欣喜好奇地看着这些学生的名字。当看到“王琳”这个名字时,我的心笼罩上了一层阴云。这是年级里几个“出名”的学生之一。之前的老师说她是漂亮聪明的女生,但行为习惯不好,经常小错不断,而且逐渐变得“品质恶劣”,和外校甚至是一些社会分子有来往,无心向学。突然很想“见识”一下这位棘手的“美女”学生。
第一天预备班会她缺席了。我的心中愤愤不平:怎会有如此不守纪律的女生?分班也不来看看新班级有什么样的要求?注册、发课本她也无动于衷?正当我在办公室整理东西的时候,她来了——真的是漂亮。可是过于社会化的装扮让她看起来少了几分清纯,多了几分妖艳,而这也抹杀了她原来的光彩。接下来和她的谈话以及接近半个多学期不停地违规(迟到、旷课、化妆、不做作业、考试作弊、上课打手机等等),让我感觉她对老师的“教育”早已耳熟能详,习以为常,似乎产生了“抗药性”。无论我夸她也好,批评她也好,刁难她也好,她都是那么从容,漠然,以致于我在办公室生气地宣布:她没救了,趁早去嫁人好了。
事情的逆轉往往就在于一个“瓶颈地带”,放弃就是彻底的失败,坚持就可能是胜利。在一次课堂上,她在听课过程中无意的一个微笑,让我看到散落在她身上的一毫米阳光,让我感觉我应该可以教好她。于是,我重新思考着转变她的方式……
首先,我从她的生活入手。我注意到:她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朋友,独来独往;她注重的一切似乎和时尚和装扮有关。恰巧的是,她生病了,是结肠炎,而且医院的检查报告还指出她的白血球数量偏低。连续请了几天的病假后,我决定去看望她,也当作是一次家访。于是,有了第一次和她坦诚交流的机会。
来到她家,很明显,她被我的不期而至吓到了。这是我想要的效果。因为平时冒然的家访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来打小报告的,让家长认为老师是来投诉的。而现在,我只是以“关心”的名义前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她家里的两个小时谈话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平时在学校里所看不到的东西。我通过她熟识而我又教过的一些毕业了的学生来套近乎,她明显就放下了对我的戒心,可以坦然地谈她的想法,包括她对班级及同学的评价,对学校处分的看法,对自己的定位等等。当她妈妈拿出她小学的照片来给我看时——想让我知道她在小学是多么单纯上进的一个孩子——我毫不犹豫地提出把照片送给我的要求。先是愕然,后来是不好意思的答应了。走的时候,我告诉她好好把病养好,希望脸色像以前一样,不打粉也很漂亮。她又笑了。
之后两天,她来上课了。不迟到,头发弄得比之前整齐多了,上课也比较认真。我知道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对于一个已经放弃学业有两三年的学生,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做到无可挑剔呢?
转变还在持续中……
说巧也巧,刚好迎来了学校的艺术节。当学生们在烦恼着上台演出的化妆时,我告诉她们:我是不可能一下子帮十几个人化妆,要再找找谁来帮忙的。于是我提出去找她。学生们犹疑了:她肯吗?平时和她们话都不多说一句的啊!我说,试试看吧。第二节下课,学生高兴地跑来告诉我,她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啊!我笑了。演出的那天中午,她先是为同学们弄发型,又带来了家里所有的化妆品,像平时的装备都是为了这一次的储存。她忙得不可开交,“王琳,帮我画眼线”,“王琳,帮我上眼影”……当演出的同学匆匆忙忙去后台准备的时候,她还在教室帮她们收拾东西。“我们也去看她们表演,看看我们的杰作。”我对她说。她又笑了。演出很成功,我看到一旁的她不停地鼓掌。
之后,学生们凑钱买了一个价格不菲的头饰送给她,接过礼物时,粉墨未施的她再一次地笑了。
故事还没有完,我知道她还会有更大的空间和潜力去改变,去发展,去学习。我相信,一年以后,她会有不错的成绩。
实施无痕教育的关键是有心,有心才能做到无痕,就会用无声的方式与他们诚心交流,就可以躬身为他们系上散开的鞋带,就可以轻轻拂去他们身上的灰尘。只要真心帮助学生就能耐心地为学生着想,就能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就能充分挖掘潜能,实现育人的愿望。
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时,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时,就能为教育注入生机。富有生机的教育,能触及心灵、感动人心。教育是一门艺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种境界;教育艺术则是教育理想的极致。良药不必苦口,忠言无需逆耳,削去带刺的玫瑰更受青睐,有心无痕的教育是最美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奉劝年轻教师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了这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得到这样一条经验:只要在学生身上散落着一毫米的阳光,我们的教育就要坚持、坚守;而坚持教育的过程就要做到“有心无痕”——像春雨滋润万物,无需雷声,无需闪电。只要老师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慢慢沁润学生的心灵。
2005年,在完成高三一学年的工作之后,我重新接任了高二的一个新班级。即使作为老师,心情也是激动的,对新班级充满着期待和设想。当我拿到分班名单后,我欣喜好奇地看着这些学生的名字。当看到“王琳”这个名字时,我的心笼罩上了一层阴云。这是年级里几个“出名”的学生之一。之前的老师说她是漂亮聪明的女生,但行为习惯不好,经常小错不断,而且逐渐变得“品质恶劣”,和外校甚至是一些社会分子有来往,无心向学。突然很想“见识”一下这位棘手的“美女”学生。
第一天预备班会她缺席了。我的心中愤愤不平:怎会有如此不守纪律的女生?分班也不来看看新班级有什么样的要求?注册、发课本她也无动于衷?正当我在办公室整理东西的时候,她来了——真的是漂亮。可是过于社会化的装扮让她看起来少了几分清纯,多了几分妖艳,而这也抹杀了她原来的光彩。接下来和她的谈话以及接近半个多学期不停地违规(迟到、旷课、化妆、不做作业、考试作弊、上课打手机等等),让我感觉她对老师的“教育”早已耳熟能详,习以为常,似乎产生了“抗药性”。无论我夸她也好,批评她也好,刁难她也好,她都是那么从容,漠然,以致于我在办公室生气地宣布:她没救了,趁早去嫁人好了。
事情的逆轉往往就在于一个“瓶颈地带”,放弃就是彻底的失败,坚持就可能是胜利。在一次课堂上,她在听课过程中无意的一个微笑,让我看到散落在她身上的一毫米阳光,让我感觉我应该可以教好她。于是,我重新思考着转变她的方式……
首先,我从她的生活入手。我注意到:她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朋友,独来独往;她注重的一切似乎和时尚和装扮有关。恰巧的是,她生病了,是结肠炎,而且医院的检查报告还指出她的白血球数量偏低。连续请了几天的病假后,我决定去看望她,也当作是一次家访。于是,有了第一次和她坦诚交流的机会。
来到她家,很明显,她被我的不期而至吓到了。这是我想要的效果。因为平时冒然的家访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来打小报告的,让家长认为老师是来投诉的。而现在,我只是以“关心”的名义前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她家里的两个小时谈话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平时在学校里所看不到的东西。我通过她熟识而我又教过的一些毕业了的学生来套近乎,她明显就放下了对我的戒心,可以坦然地谈她的想法,包括她对班级及同学的评价,对学校处分的看法,对自己的定位等等。当她妈妈拿出她小学的照片来给我看时——想让我知道她在小学是多么单纯上进的一个孩子——我毫不犹豫地提出把照片送给我的要求。先是愕然,后来是不好意思的答应了。走的时候,我告诉她好好把病养好,希望脸色像以前一样,不打粉也很漂亮。她又笑了。
之后两天,她来上课了。不迟到,头发弄得比之前整齐多了,上课也比较认真。我知道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对于一个已经放弃学业有两三年的学生,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做到无可挑剔呢?
转变还在持续中……
说巧也巧,刚好迎来了学校的艺术节。当学生们在烦恼着上台演出的化妆时,我告诉她们:我是不可能一下子帮十几个人化妆,要再找找谁来帮忙的。于是我提出去找她。学生们犹疑了:她肯吗?平时和她们话都不多说一句的啊!我说,试试看吧。第二节下课,学生高兴地跑来告诉我,她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啊!我笑了。演出的那天中午,她先是为同学们弄发型,又带来了家里所有的化妆品,像平时的装备都是为了这一次的储存。她忙得不可开交,“王琳,帮我画眼线”,“王琳,帮我上眼影”……当演出的同学匆匆忙忙去后台准备的时候,她还在教室帮她们收拾东西。“我们也去看她们表演,看看我们的杰作。”我对她说。她又笑了。演出很成功,我看到一旁的她不停地鼓掌。
之后,学生们凑钱买了一个价格不菲的头饰送给她,接过礼物时,粉墨未施的她再一次地笑了。
故事还没有完,我知道她还会有更大的空间和潜力去改变,去发展,去学习。我相信,一年以后,她会有不错的成绩。
实施无痕教育的关键是有心,有心才能做到无痕,就会用无声的方式与他们诚心交流,就可以躬身为他们系上散开的鞋带,就可以轻轻拂去他们身上的灰尘。只要真心帮助学生就能耐心地为学生着想,就能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就能充分挖掘潜能,实现育人的愿望。
生命之中有不断涌动的情感,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时,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时,就能为教育注入生机。富有生机的教育,能触及心灵、感动人心。教育是一门艺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种境界;教育艺术则是教育理想的极致。良药不必苦口,忠言无需逆耳,削去带刺的玫瑰更受青睐,有心无痕的教育是最美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