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从提高“隧道工程”教学效果角度,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着重对“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合该学科特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实施互动式教学,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隧道工程”教学品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隧道工程
  作者简介:李晓龙(1977-),男,河南淅川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郭成超(1973-),男,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096-03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08年底,我国建成的公路隧道有5426处,总里程为3186公里;已建成的铁路隧道总长度超过7000公里,在建铁路隧道总长约4600公里,规划建设中的铁路隧道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建设规模,需要大批优秀的隧道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在这一背景下,郑州大学交通系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中开设了“隧道工程”课程,并将其作为与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并列的专业骨干课程之一。围绕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学习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本科教育目标,结合我国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交通系对“隧道工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借鉴其他学科和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提高“隧道工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角度,对隧道工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教学模式探讨
  1.多媒体教学
  “隧道工程”教学与实际工程联系十分密切,隧道工程的结构形式、模型和施工过程及效果图很难用板书方式在黑板上准确地演示和表达,而学生由于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对具体工程认识深度较浅,影响了学生的正确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隧道工程的感性认识相当重要。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的优点,能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带来鲜明的印象。针对这种状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采用多媒体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台阶分部法、隧道掘进机等方法,使学生对隧道开挖过程有了较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也缩短了教学时间,使过去通过板书形式难以讲授的内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弄明白,为引进新的教学内容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感受到隧道工程不是枯燥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而是具有丰富的实际内涵。有些内容比如垭口、洞门、初衬、二衬等,借助多媒体教学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图片材料取自具体工程,便于学生理解并熟记于心。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与所学知识有了感性接触的机会,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学变得生动、立体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知欲,与单纯的板书教学相比,采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
  2.互动式教学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听课时只是忙于记笔记,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很少动脑筋主动问一问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机会不多,缺乏主动性,学习热情不高,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上课前不预习,直接拿着课本坐下听,课后也不复习,这样听课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针对这种状况,在课堂上宜采用互动式教学。首先应加强课堂提问,比如在前一次课结束时针对本次授课和下一次课的内容布置一些问题,下次上课时进行集中提问,以避免课后不复习、课前不预习影响听课效果。由于长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少学生甚至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害怕课堂上被提问到,始终处于一种担心被提问到的状态,反倒影响了听课质量;有的是担心回答不好,被笑话;有的直接回答不会,把老师的提问看成了一种上课的负担。其本质上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一种惰性,不愿提前预习,或者讲完课后不愿复习,没有任何准备,自然无从回答老师的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实现从被动施教到主动求教的转变。另外还应注意营造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例如可设置一些案例,提出问题所在,老师事先不讲解,让学生自主解决,提出自己的方案、思路,并把制定方案的依据讲解清楚,供大家讨论、分析,并提出各自不同意见,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发现错误比隐藏错误更有价值。用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要被动思维,更不要拒绝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管对与错,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通过畅所欲言的交流,提高学生对隧道工程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创新思维。[3]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目前的学生多为90后,思想活跃,对于各种问题有独立的认识和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对“隧道工程”这门课的认识千差万别,关注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认为隧道工程较危险、施工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不打算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学习,目的仅在于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因而对隧道工程的学习兴趣较低;有的学生则对隧道工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明确表示以后准备报考隧道方向的研究生,课余时间主动和老师联系,询问隧道工程的科研方向,希望能在这方面提前参与一些科研工作;有一些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觉得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没关系,下课后通过自学或者考前的熬夜能够赶回来;还有一些学生则是由于准备考研、考注册师等缘故在该课程的学习上投入较少。[4]针对一些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与学生促膝交流,仔细倾听他们的想法,及时指出他们在认识上的误区,指出“隧道工程”这门课的特点和特殊性,强调课堂听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对于那些对隧道工程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则积极引导,鼓励他们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好,带领他们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培养其创新能力。
  4.注重案例分析
  工程案例教学是指在进行工程专业课程系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理论学习的阶段性要求,师生围绕某个取自于真实工程背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及专业探讨价值的工程实况,利用当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并作出相应决策时,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案例选择应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分析过程中注意引导培育学生专业兴趣;注意将案例分析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相结合。[5]
  隧道工程教学涉及内容较多,因此需要教师结合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基于案例教学的指导原则,投入较多精力寻找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为学生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例如目前隧道设计中主要还是采用工程类比方法,施工中风险较大,各种方法和技术的针对性、适用性强。对于工程上的一些重要成果及一些重大事故,从专业角度加以分析,将所得到的结果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看到隧道工程并不是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将岭南高速分水岭隧道塌方事故、济邵高速王坑隧道塌方事故以及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突涌水事故等工程实例介绍给学生,不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产生很大的震撼。
  5.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隧道工程是以介绍性内容为主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将书本内容简单地搬入课堂,学生通常会感到所学内容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隧道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新的理论、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传统隧道工程内容的基础上,将隧道设计、施工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创新精神,而且使学生了解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当前隧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实际技术问题,从而扩展视野、知识面和学习思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能力。
  对教师来说,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跟踪国内外前沿发展、查阅大量文献,密切关注国内外隧道工程建设发展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捕捉到学术研究发展的方向,把握了学术研究的前沿。获得了隧道工程的新知识,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将科研成果与探索体会融入教学中,提高了教学的理论起点,深化了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跟上了隧道工程学科新进展的步伐,促进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6]
  6.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践,完成较高水平的实践报告,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主要途径。隧道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工序多且复杂、建设周期长等特点,短时间的实习往往只能看到工程的某个局部或某道工序,很难看到工程全过程。由于时间和经费限制,一次实习又不可能到多个工地同时进行,使得有些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针对这种状况,结合隧道工程学科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1)在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充分利用地域位置,与当地交通建设单位和建筑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河南西南山区正建设高速公路,郑州正建设地铁,为隧道工程提供了长期且重要的实习基地;(2)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方面,聘请校外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指导学生实践,保证实践教学质量;(3)校外聘请的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以师徒关系进行对口指导与培养,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以各种方式向校外指导老师请教和上工地实习,并完成规定的学习与实践任务。[7,8]
  二、课程考核
  隧道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摒弃过去的标准化试卷格式和“一卷定音”的考试方法,实施考核标准多元化,按能力目标要求,制定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评价标准,采取多种考试方法,使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该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隧道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熟悉公路、铁路隧道的构造特征,理解地层围岩的基本特性、隧道的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隧道支护、结构设计与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综合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项目采用内容、方式、评价途径多元化的考核,采用百分制与五级制的评定成绩方法,按照五级制与百分制的对应关系进行成绩换算,按照自学报考占10%,理论考试占50%,课程设计占20%,工地实习占20%计算分值权重,确定学生本课程的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8]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继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之后的一个时间较长、综合性较强的教学阶段,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尽快适应科研、生产第一线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通过毕业设计,不仅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且要重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的培养。[9]
  隧道工程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思路,掌握隧道设计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提高运算、制图及使用技术资料的技巧,领会隧道工程设计所应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隧道工程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消化,并具备从事隧道工程实践的能力。其内容涉及方案优选、直接刚度法程序的理解和应用、支护结构计算、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监测、通风照明及文献翻译等方面,涉及面较广,学生在毕业设计初期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需要结合具体隧道设计资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耐心讲解,使学生了解各部分设计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地去查找相关文献、技术资料,培养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毕业设计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在理论计算正确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采用相关计算软件做毕业设计,使学生既掌握计算原理又充分熟悉设计软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深造或工作后从事更高难度的设计打下基础。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隧道工程”作为郑州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品质及促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对于该课程的安排、讲授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现民,高新强.国家精品课“隧道工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4):98-99.
  [2]孙明磊,朱正国.“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09,
  (20):60-61.
  [3]施成华.隧道课程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87-88.
  [4]周中,刘小兵.新时期择业与深造对毕业设计的冲击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234-235.
  [5]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宋玉香,贾晓云,刘勇.强化科研提升隧道工程教学品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96-98.
  [7]郑传锋,王磊.研究型大学道路桥梁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14-117.
  [8]徐平,蔡迎春.地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74-77.
  [9]杨秀竹.隧道工程毕业设计的几点体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46-148.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考试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因素,中美两国高校课程考试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与美国高校课程考试比较起来,中国高校课程考试应在保持长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的实现,以人为本,有效考试。  关键词:中国高校;美国高校;课程考试;比较  作者简介:梁泽磊(1965-),女,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教务处,工程师;张同心(1982-),男,河南项城人
期刊
摘要:教学的场域是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充斥着语言,课堂话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整个教学过程大多是通过语言进行的,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和意义,语言是教学的工具、纽带和桥梁。教师话语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良好的课堂话语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话语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话语;话语策略;话语参与  作者简介:邬小学(1962-),男,贵州铜仁
期刊
摘要:在介绍Matlab软件特点并分析当前“概率论与统计”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模拟实例阐述了把Matlab软件引入“概率论与统计”教学中的必要性。将“概率论与统计”的理论教学和数学软件Matlab紧密结合起来,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概率论与统计;Matlab;课
期刊
摘要:人才队伍建设是电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件重要工作,它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所需的核心人力资源,也关系到员工个人在企业的成长及对企业的满意度,因此,传统的“缺什么、补什么;退多少、进多少”的培养模式已愈来愈不能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一强三优”现代化集团公司和建设“两个一流”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将先进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运用到电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是培养新生代电网建设、管理人
期刊
摘要:网格技术作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理论方面的日益完善和应用层面的日益增多,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这场革命势必也为国内各高等院校在高校教育管理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校园各项数据资源的整合管理,从而克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应用困境,使得高校校园管理更加趋向人性化、合理化、全面化。网格技术在教育资源管理上的引入和应用也成
期刊
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领域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与高等农业院校有效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为例,探讨了农业高等院校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运行和绩效,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创新  作者简介:刘辉(1974-),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许慧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招生生源的相对减少,导致独立院校生源质量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势必会给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巨大压力,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文章从独立院校学生的生源现状和特点出发,阐述在这种新形势下,提高独立院校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独立院校;生源质量;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胡桂华
期刊
摘要:在分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有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在定义技能向量,并对用人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技能点的重要性分值,通过计算形成针对某一岗位群的最佳技能水平组合,为形成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网格化  作者简介:陈建松(1979-),男,浙江宁波人,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助教;张晓芹(1983-),女
期刊
摘要: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期为三年,通过3年建设和改革,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紧密、水电建筑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全国示范性专业。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认识未来工作岗位的特性,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专门开设了一门理实一体的课程——“水工概论与职业情景认知”。该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将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坝、水闸、厂房转化为真实的生动的记忆,还应培养学生对水工专业知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融资是工程项目实施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扩大,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工程项目融资正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这也使得我国迎来了项目融资应用的新一轮高潮。立足于教学实践,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已发现问题,提出从选择合适教材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强化案例教学、引入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和加强教师素养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