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境电商是未来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自然是无法适应新型业态的需求。论文以跨境电商这种新型业态为切入点,结合企业需求,分析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下培养复合型外贸人才的必要性,提出新型外贸发展方式下人才应具备全球化的视野,需要兼具国贸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外语与客户进行外贸磋商及沟通的技能。最后重点从改革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建设来对复合型外贸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探究。
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对突破对外贸易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对于人才的需求自然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下培养复合型外贸人才的必要性
(一)跨境电商交易额逐年增加
如今外贸业务已经出现了小单化、零散化的倾向,贸易门槛的降低让全世界中小微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全球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利用电商平台拓展了国际贸易销售渠道,改变了传统贸易方式,将成为未来外贸发展的主要方式。由于国家对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来,跨境電商进出口交易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由2011年的1.7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7万亿元,可见其增长非常迅速。由此可见,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成为外贸公司扩大交易额的重要途径。
(二)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大
跨境电商是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传统外贸企业纷纷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贸易活动,因此伴随着新型的运营环境,企业迫切需要相关的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在跨境电商交易中,四类人才最受欢迎,一是熟悉外贸规则及平台运营,尤其是熟悉外语又精通外贸和平台运营的人才,更是“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二是外语能力强(语种范围有所扩大)的人才,口语、阅读和书写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三是计算机技术人才,这类人才需求量大,网站构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尤其受青睐;四是跨境电商人才,重视实际操作能力。中国跨境电商相对领域的人才缺口,据不完全统计约需要450万,2017年在以39%的速度在增加。
(三)毕业生素质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外贸”的新型业态,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买卖双方尽快找到市场、发现订单。这给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极大挑战。
对于国贸或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特点,无法满足企业岗位所需,而另一方面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外语应用水平不够,不能够很好地与国外客户进行在线询盘及磋商。据对相关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应届毕业生工作上手太慢,企业投入成本高,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二、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仍是以《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为主,在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增加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综合实验》等相关课程,但是这对于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增加与跨境电商相关的课程,如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等针对性课程。
另外双语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是非常欠缺的,如何能够开发更多的双语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专业综合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应用外语来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这也是从事跨境贸易迫切需要的。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求
1.现有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不能满足新型人才需求。大多数高校的国贸专业开设了《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进出口业务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缺少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介绍及跨境支付等知识的教授。
很多高校的实验课程被集中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如《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进出口业务综合实验》、《市场营销实训》,受到课时的限制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实验课程的开展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2.校企合作难以落到实处。通过创建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参与企业工作的机会,提前学习工作过程中各种突发问题的处理,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应用型高校也都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是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学校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冲突加大了安排实习的难度,有的学生认为所谓的实习是浪费他们的时间,认为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退缩。
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让企业入驻校园,但是其实这些合作都仅仅是基于人情层面的肤浅合作。企业大多是出于人情因素,让一些学生来参观或者参与到企业具体业务中来,但是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商业机密,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来,自然也学不到核心的技能。
(三)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跨境电商经营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新环境下的人才培养自然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大多具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不可否认,在实践性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自然是力不从心。
三、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下复合型外贸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一)了解企业诉求,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与从事跨境电商经营的企业共同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人才培养更紧密贴近新兴产业发展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不同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跨境网络调研、独立寻求货源并进行采购,能够在外贸第三方平台建立并运营店铺,能够进行平台基本操作和订单处理流程等业务操作能力和从事跨境电商运营与策划工作的跨境电商贸易人才。
(二)构建理论课程群,开发相关实训项目
跨境电商对传统贸易的补充甚至是替代是必然的趋势,而这种新型交易方式对专业人员的能力需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课程,理论课程中应构建包括《国际贸易》、《国贸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网络营销》、《国际物流》、《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等专业核心课程群。
表3-1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 素质目标
跨境电子商务综述 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优势及存在问题;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及电子支付方式等。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介绍与选择 掌握跨境电商平台的选择和国内外主要跨境电商平台的运作。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询盘操作与跨境支付 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询盘基本规则;熟练掌握第三方电商平台买家操作;跨境支付账户的相关操作。
如表3-1所示,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应着重增加跨境电商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跨境电商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
(三)与跨境电商平台或企业合作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除了在实训室开展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走与企业合作的道路,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促进就业等办法来促进专业改革与建设。
现在最具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平台有阿里巴巴,天猫国际等,上面的企业数量是惊人的,平台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他们也乐于与高校合作,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平台运营技巧方面可以先为老师提供集中培训,再由老师将相关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平台的基本操作,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对外贸易。
(四)以赛促学
通过参与相关的专业竞赛,如现在的电子商务模拟大赛,摒弃了传统的办赛模式,而是让学生经营真实的产品,收到真实的金钱,体会真实的营销环境,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院校、企业和学生的联系是持续的,很多企业在赛后仍希望学生去实习、实践乃至到岗就业。
(五)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面对授课教师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这一现状,高校应该积极地将有丰富企业从业经验的人才引入到高校课堂中来,不定期地为学生开展讲座,让他们了解企业发展的新环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另外为专职教师提供到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知识水平。(作者单位为安徽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基于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针对安徽外国语下学院优势探索”,项目编号2015jyxm433。
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对突破对外贸易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对于人才的需求自然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下培养复合型外贸人才的必要性
(一)跨境电商交易额逐年增加
如今外贸业务已经出现了小单化、零散化的倾向,贸易门槛的降低让全世界中小微企业可以直接参与全球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利用电商平台拓展了国际贸易销售渠道,改变了传统贸易方式,将成为未来外贸发展的主要方式。由于国家对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大力支持,近几年来,跨境電商进出口交易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由2011年的1.7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7万亿元,可见其增长非常迅速。由此可见,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成为外贸公司扩大交易额的重要途径。
(二)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大
跨境电商是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传统外贸企业纷纷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贸易活动,因此伴随着新型的运营环境,企业迫切需要相关的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在跨境电商交易中,四类人才最受欢迎,一是熟悉外贸规则及平台运营,尤其是熟悉外语又精通外贸和平台运营的人才,更是“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二是外语能力强(语种范围有所扩大)的人才,口语、阅读和书写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三是计算机技术人才,这类人才需求量大,网站构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尤其受青睐;四是跨境电商人才,重视实际操作能力。中国跨境电商相对领域的人才缺口,据不完全统计约需要450万,2017年在以39%的速度在增加。
(三)毕业生素质与企业需求脱节严重
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外贸”的新型业态,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买卖双方尽快找到市场、发现订单。这给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极大挑战。
对于国贸或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特点,无法满足企业岗位所需,而另一方面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外语应用水平不够,不能够很好地与国外客户进行在线询盘及磋商。据对相关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很多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应届毕业生工作上手太慢,企业投入成本高,这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二、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仍是以《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等为主,在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增加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综合实验》等相关课程,但是这对于从事跨境电商行业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增加与跨境电商相关的课程,如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等针对性课程。
另外双语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是非常欠缺的,如何能够开发更多的双语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专业综合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应用外语来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这也是从事跨境贸易迫切需要的。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求
1.现有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不能满足新型人才需求。大多数高校的国贸专业开设了《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进出口业务综合实验》等实验课程,缺少对于跨境电商平台介绍及跨境支付等知识的教授。
很多高校的实验课程被集中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如《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进出口业务综合实验》、《市场营销实训》,受到课时的限制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实验课程的开展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2.校企合作难以落到实处。通过创建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参与企业工作的机会,提前学习工作过程中各种突发问题的处理,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应用型高校也都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是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学校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冲突加大了安排实习的难度,有的学生认为所谓的实习是浪费他们的时间,认为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退缩。
很多高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让企业入驻校园,但是其实这些合作都仅仅是基于人情层面的肤浅合作。企业大多是出于人情因素,让一些学生来参观或者参与到企业具体业务中来,但是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商业机密,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来,自然也学不到核心的技能。
(三)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跨境电商经营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新环境下的人才培养自然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大多具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不可否认,在实践性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自然是力不从心。
三、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下复合型外贸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一)了解企业诉求,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与从事跨境电商经营的企业共同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人才培养更紧密贴近新兴产业发展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不同的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跨境网络调研、独立寻求货源并进行采购,能够在外贸第三方平台建立并运营店铺,能够进行平台基本操作和订单处理流程等业务操作能力和从事跨境电商运营与策划工作的跨境电商贸易人才。
(二)构建理论课程群,开发相关实训项目
跨境电商对传统贸易的补充甚至是替代是必然的趋势,而这种新型交易方式对专业人员的能力需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课程,理论课程中应构建包括《国际贸易》、《国贸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网络营销》、《国际物流》、《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等专业核心课程群。
表3-1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
课程内容 素质目标
跨境电子商务综述 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优势及存在问题;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及电子支付方式等。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介绍与选择 掌握跨境电商平台的选择和国内外主要跨境电商平台的运作。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询盘操作与跨境支付 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询盘基本规则;熟练掌握第三方电商平台买家操作;跨境支付账户的相关操作。
如表3-1所示,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应着重增加跨境电商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跨境电商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
(三)与跨境电商平台或企业合作促进综合素质提高
除了在实训室开展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走与企业合作的道路,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促进就业等办法来促进专业改革与建设。
现在最具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平台有阿里巴巴,天猫国际等,上面的企业数量是惊人的,平台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他们也乐于与高校合作,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平台运营技巧方面可以先为老师提供集中培训,再由老师将相关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平台的基本操作,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对外贸易。
(四)以赛促学
通过参与相关的专业竞赛,如现在的电子商务模拟大赛,摒弃了传统的办赛模式,而是让学生经营真实的产品,收到真实的金钱,体会真实的营销环境,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院校、企业和学生的联系是持续的,很多企业在赛后仍希望学生去实习、实践乃至到岗就业。
(五)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面对授课教师实践能力普遍较弱这一现状,高校应该积极地将有丰富企业从业经验的人才引入到高校课堂中来,不定期地为学生开展讲座,让他们了解企业发展的新环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另外为专职教师提供到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知识水平。(作者单位为安徽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基于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针对安徽外国语下学院优势探索”,项目编号2015jyxm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