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教學阶段是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人生观念的绝佳时期,而在各项初中教学课程当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分析其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并且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希望为广大政治教学工作者进行教学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个教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想要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知识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探索具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得初中生明白自身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一、创新教学方式,设计生活导入
一般情况下,在正式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会采取复习上一节课程所教知识或者课前预习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环节,这样单一化和模式化的课堂导入方式,难以调动起班级学生学习教学知识内容的欲望[1]。教师在向班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之前,可以精心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事件,找出其与教学知识内容相关联的部分,将其作为进行课堂导入的主要资源。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时,可以先将社会热点作为切入点,让班级学生围绕着社会热点进行讨论,接着教师再向班级学生讲解社会热点中涵盖的教学知识内容,使得班级学生明白其所学知识内容,能够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
二、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依据自身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创设具备较高生活化气息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情境中主要人物角色所面临的困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班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进行《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活动时,教师依据自身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设置“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即将来临,体育委员号召大家踊跃报名,长跑是小明的长项,但是上次考试小明成绩欠佳,这次小明以学习为由拒绝参加校园运动会”情境,让班级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情境中小明或者体育委员,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自身正在面临的困境。教师为班级学生预留充足的讨论时间,并且抽取几名学生,让其向大家讲解自身的观点,在课堂问答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再向班级学生讲解情境中蕴含的教学知识内容,讲解任何事物都是具备两面性,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一定要权衡好利弊。
三、开展生活化体验教学活动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还能够学会教材中未涵盖的课外知识内容[2]。学生进行生活化体验兴趣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教师应加强自身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现阶段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体验式教学计划。如在进行《积极奉献社会》教学活动时,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进行分组,每组4名学生,分别扮演让座的初中生、年迈的老奶奶、冷漠的年轻人、热心的公交车司机,教师设置“让座”生活化体验主题,让每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角色扮演结束之后,教师为班级学生预留几分钟的思索时间,让班级学生思索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然后抽取几名学生进行回答,教师依据学生回答的结果进行点评。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将教材中涵盖的理论性知识内容作为布置课后作业的主要参考资料,布置与教学知识内容有关的情境简答题、背诵关键知识点等课后作业,模式化的课后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班级学生感到学习枯燥[3]。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依据自身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结合对班级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从而提高班级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热情。如在进行《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活动时,教师布置“请在三天内保持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同桌之间相互监督”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脑海中会不自觉回想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这样的作业布置形式不仅能够加深班级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印象,还能够帮助班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深入研究现有的各项教学基础设施,并且利用教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选取恰当的生活化教学知识内容,并且采取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班级学生主动探索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与自身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教学知识内容的效率,实现培养班级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冬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中),2018(3):11-11.
[2]李爱群.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有效选用[J].考试周刊,2018(3):129-130.
[3]黄庆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新课程(下),2017(4):49.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个教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想要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知识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探索具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得初中生明白自身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一、创新教学方式,设计生活导入
一般情况下,在正式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会采取复习上一节课程所教知识或者课前预习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环节,这样单一化和模式化的课堂导入方式,难以调动起班级学生学习教学知识内容的欲望[1]。教师在向班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之前,可以精心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事件,找出其与教学知识内容相关联的部分,将其作为进行课堂导入的主要资源。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时,可以先将社会热点作为切入点,让班级学生围绕着社会热点进行讨论,接着教师再向班级学生讲解社会热点中涵盖的教学知识内容,使得班级学生明白其所学知识内容,能够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
二、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依据自身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创设具备较高生活化气息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情境中主要人物角色所面临的困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班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进行《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活动时,教师依据自身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设置“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即将来临,体育委员号召大家踊跃报名,长跑是小明的长项,但是上次考试小明成绩欠佳,这次小明以学习为由拒绝参加校园运动会”情境,让班级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情境中小明或者体育委员,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自身正在面临的困境。教师为班级学生预留充足的讨论时间,并且抽取几名学生,让其向大家讲解自身的观点,在课堂问答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再向班级学生讲解情境中蕴含的教学知识内容,讲解任何事物都是具备两面性,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一定要权衡好利弊。
三、开展生活化体验教学活动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还能够学会教材中未涵盖的课外知识内容[2]。学生进行生活化体验兴趣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教师应加强自身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现阶段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制定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体验式教学计划。如在进行《积极奉献社会》教学活动时,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进行分组,每组4名学生,分别扮演让座的初中生、年迈的老奶奶、冷漠的年轻人、热心的公交车司机,教师设置“让座”生活化体验主题,让每组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在学生角色扮演结束之后,教师为班级学生预留几分钟的思索时间,让班级学生思索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然后抽取几名学生进行回答,教师依据学生回答的结果进行点评。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将教材中涵盖的理论性知识内容作为布置课后作业的主要参考资料,布置与教学知识内容有关的情境简答题、背诵关键知识点等课后作业,模式化的课后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班级学生感到学习枯燥[3]。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依据自身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熟练掌握,结合对班级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从而提高班级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热情。如在进行《社会生活讲道德》教学活动时,教师布置“请在三天内保持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同桌之间相互监督”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脑海中会不自觉回想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这样的作业布置形式不仅能够加深班级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印象,还能够帮助班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待人接物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深入研究现有的各项教学基础设施,并且利用教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选取恰当的生活化教学知识内容,并且采取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班级学生主动探索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与自身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教学知识内容的效率,实现培养班级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冬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中),2018(3):11-11.
[2]李爱群.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有效选用[J].考试周刊,2018(3):129-130.
[3]黄庆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新课程(下),201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