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我的信仰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手记:
  85岁的金玉铮(爱新觉罗载昊)先生,1930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金兆麟习武,后拜京城太极拳名家白旭华先生为师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几十年来与国内外众多名家切磋较技,功力老到,经验丰富,冷脆粘黏,出手不见手,门人称其有“少侯风范”。自2014年5月以来,我对他进行了20多次的采访。采访中他说,我练武练得是家败人亡、妻离子散。我说,那这个武术练得还有什么意义?
  “这是你的理解,武术是我的信仰,如果没有武术,我整个人就没有灵魂了!”没想到我的话竟让老人有些激动起来。
  金老生于武术世家,父亲金兆麟早年在张作霖创办的《讲武堂》习武,因成绩优异,被派送到日本学习劈刺,回国后任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主任教官。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喜爱武术,后师从深得杨健侯、杨少侯父子两代人亲传的京城太极名家白旭华习练杨式太极拳。
  金老18岁时参军入伍,后在陆军第43集团军任演员兼体型教员。他一生坎坷,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黑龙江,“文革”时又因言获罪,入狱十年。
  有一次,我去金老家中拜访,走进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并排挂在墙上的两张照片,左边是他的父亲金兆麟,右边是他的师父白旭华。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在监狱时,师父去世了,师父的儿子白嵩岜告诉我,我师父去世前,闭不上眼,嘴里不停地喊我的名字。”说到这里,金老情绪突然失控,潸然泪下。
  1979年,金老的出狱时间到了。但管教说,把你的功夫给我们露一手,否则不许离开。没办法,他拿起一块鹅卵石,用脚踩在门槛上,用练就的“金刚手”劈断后,扬长而去。
  1988年,国家为金老落实了政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金老性情刚烈直快,好胜要强,与人推手时必将人发至丈外;他的演武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相济,一气呵成。在与金老近一年的接触中,我感觉他一直处于多思、深想、苦悟的状态。他说,要想把武术练好,一定是建立在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基础上。
  2013年4月15日的夜晚,对于金老而言是难忘的。他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无法入睡,他将自己对武术技击的思考凝练成一首诗:
  无有何以言无,有有何以示无;
  无无更难无无,有有方能显无。
  “没有怎么说没有?有你怎么告诉人没有?没有没有更难没有没有,这就是层次问题,很多问题要去研究,有才能显出没有,练拳实战都是如此。”金老向我解释道。
  金老的大哥有心让他去台湾发展,被他谢绝了。“我爱惜自己的心,本来心就不容易,好鹰都爱惜自己的羽毛。”金老说,生命的选择是有必要的,我练武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探索人生的秘密。
  访谈录:
  赵丛君:妻离子散是怎么回事?
  金玉铮:妻离子散是真的。我前妻说,跟你有什么意思,人家两口子逛街什么,你一天就练功,早晨起来就看不见你了,吃饭你都心不在焉。我除了睡觉都练功,疯魔了,家庭生活一落千丈。
  赵丛君:您在监狱里还练功吗?
  金玉铮:在监狱里每天都要开会,坐下时我就把眼睛闭上,刚开始管教不管,但老闭上就不行了。管教说,金玉铮又睡觉啊!我说,没睡觉,什么叫睡着呢?我这叫闭目养神。夜里12点半,我准醒,看守问我干什么去,我说,上厕所你也管?到厕所撒完尿赶紧练功,不敢多练,就练五分钟,坚持了10年。
  赵丛君:为什么如此痴迷呢?
  金玉铮:武术是我的一种追求,好奇。这样能成吗?要想练好功,《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要看,这三经你要不看,别练功。
  赵丛君:对于武术您追求的是什么?
  金玉铮:练武不是为了练武,是为了练修养,是为了练文化,你才能得到真功夫,否则一介武夫,要不就是卖艺的,要不就是庸俗的市侩。练武的出路不是什么大师,什么是大师?我反对“大师”两个字,为什么?按照逻辑推断,有大师就要有小师、中师、太师,无聊嘛!
  赵丛君:您在养生方面有什么体会?
  金玉铮:加强道德养生是长寿的唯一基础。用温和、善良、宽宏、厚重、简单,来克服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浮躁。我发现自己就缺这个,好的东西要批判,你认为好,是不是真好?你认为你是技击专家,你够吗?什么是技,什么是击?什么是专家?晚上睡不着,我就看资料,我苦思苦想多少年,要想长寿必须把这个搞懂。
  赵丛君:在您眼中什么是武术?
  金玉铮:武术,我的定位是文。练武,从武字人手就错了。比如有个招式叫“夫子三拱手”,夫子指的是谁?怎么来的?说的就是孔夫子,他是武人。文天祥、岳飞都是帅才,光练武术永远成不了,弄不好就是“匠”。
  赵丛君:您父亲是怎么练功的?
  金玉铮:我父亲练剑的是时候特别慢,我说你干嘛呢?他说,你不懂,越慢越是快;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慢不是为了慢,是在慢中体会为什么慢,神意是否在一起。
  赵丛君:您和白旭华老师是怎么相识的?
  金玉铮:我师父是我们家的房客,住在我们家。我那会身上都是肌肉,我父亲教我教不了,我和我师父动手,我想打轮,他说,你想打轮,谁和你打轮?—搭手我就被打出去了,再来又出去了。那会我师父都60多岁了。后来慢慢就知道太极拳是怎么回事了,加紧功夫练功。1956年我从部队休假回来,和我师父动手,我又被打趴下了,最后磕头拜师了。
  赵丛君:白老师是怎么教您的?
  金玉铮:先让我背虚实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非实非虚,非虚非实……。然后,我们三四个人一起盘架子,我学得快,但老练这个就疲了。后来我师父不让我盘架子了,让我练单操手,从拆拳开始。就练几个基本的动作,越精越简单,越简单越复杂。
  赵丛君:您和白老师学拳的过程中最难忘的是什么?   金玉铮:我师父问,练完一趟108式多少分钟?我说,50多分钟。他说,我现在让你盘一个半小时。师父说什么要听啊,累得不得了,心里也有压力。我练功时他就在旁边拿表看着。我练完了,他说,那十五分钟哪去了?一分不能少。后来又让我整套拳用5分钟打完。开始我不明白,后来明白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句话:“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我师父说,你要慢不下来,人家比你慢,怎么办?拿死你了。人家快似流星,你跟不上,怎么办?挨死打。回想一下,他让你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从那以后,我练功,高兴慢,我就慢;高兴快,我就快。
  赵丛君:您那会儿站桩吗?
  金玉铮:站。但不是站死桩,生活当中行坐睡卧走都是在站桩。通过站桩将身体全都彻底解放以后再找中和。要想功夫好,首先要知己,有了知己的功夫,怎么能体现知己,就通过推手。有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百战还不是动手的战,是对自己。
  赵丛君:基本功和推手是什么关系?
  金玉铮:基本功里面包括推手。推手是基本功里面很重要的部分,听劲懂劲是过程,不是目的,推手不是为了把人推出去,推手推不出去人,用推手打人是胡说。有人说推手不是功夫是错误的,但不能把它当成太极拳的全部,能解决技击问题。它是锻炼散打的最基本的手段,它不是真功夫,但必须要学会,然后分开散手。什么叫推手?这是技击的最低层的第一个阶段,听劲儿阶段。你还不懂劲儿呢,跟人家动什么手啊!懂劲儿后才知道什么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道你就要挨打。
  赵丛君:那盘架子有用吗?
  金玉铮:练太极拳不要误入歧途,什么24式、48式、88式、108式,这叫盘架子,不是没有用,很多人认为盘架子就是太极拳,不对!这是太极拳极少的一部分。就跟描红写字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标准不行。太极臭街了,现在外面口头禅,听听劲儿,什么叫听劲儿,挨着不动就叫听劲儿了?我有点功夫不敢说,有点心得体会,那不是我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赵丛君:怎么能技击呢?
  金玉铮:抬手、举足必有尺寸,必须规范。理论是那个理论,做到要下功夫。一拳打个跟头,不见得是武术。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抱着小孙子,被小孙子打了一巴掌。我说,你不练功吗?怎么躲不开啊,他说他是孩子啊。所以“打人两不知”,要回到这个境界。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不是木头,对付的是人。真理是在不断的印证当中,是在否定之否定中产生的。要不懂这个,永远是落后,永远是被世界抛弃,要想不被世界抛弃,就要把华而不实的东西抛弃,假的东西尽可能推翻,练功不是为了给人看,给人看就有了名利在里头。
  赵丛君:功夫和武术是一回事吗?
  金玉铮:两回事,会功夫的不见得会武术。功夫就是时间的积累,但它不是武术。很多人不明白,我的武术好,但是你的武术好碰不了好功夫。同样,功夫好了,更碰不了好武术,好武术可以利用你的功夫。好功夫就是件衣裳,好的功夫穿在身上就特别合体,衣裳不合体趁早别穿。最后不管你合不合体,你本身就是件衣裳。本身就是件衣裳,自己就不存在了吗?存在也不存在,但是也不存在,这就是好功夫。
  赵丛君:怎么衡量功夫的好坏呢?
  金玉铮:干什么事情,真要下功夫实践。我总强调一句话,都懂,但都不注意,哪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才能证明你是不是真功夫。绝对要真实践,不带任何表演色彩。好手两秒钟必见分晓,超过两秒钟就是假的。动手有几个感:方向感、空间感、距离感、节奏感、韵律感,这些都是外形的,最后灵感是最要命的。生活没有韵律感是很可笑的。实战的最高境界是灭迹,销声匿迹,没有声音。真正的武术家,必须形神合一,必须能技击,而且能代表长寿。技击不是让你打人去,而是能技击才能代表武术。
  赵丛君:您个人在练拳方面有什么体会?
  金玉铮:真正的练是“炼”。多想、多看书、多琢磨,外形不重要,内劲的转换很重要。没有外形也不行,不是外形,是内心的活动,神意、内外要结合。六合的精华不在六合上,而是在“神”。神太难做到。神,无,没有;无中有,神者无所定居也。神游四海,神无形无相为之神也。这叫神。神龙显首不显尾,真见到了,天崩地裂。动手,看不到,真看见了,天崩地裂,符合形式,能做到。
  赵丛君:在您看来刚与柔是什么样的关系?
  金玉铮:柔也是刚,至柔才能至刚,至柔才能至松。让人家看出柔来不行,看不出来是至高无上的。做作就失真了。柔怎么能变刚呢,说外柔内刚,错!很自然的柔,说这个的不懂得武术,武术是不分内外的,没有内的支持不叫外家拳,有内的支持才叫外家拳。
  赵丛君:您追求了一辈子武术,传承下去了吗?
  金玉铮:我现在很难受,就是我的东西,没人能接过去。说难听的就是大财主有钱,儿子胡吃海喝的。中国武术到底怎么办?都想把武术搞起来,怎么弘扬?我的观点,我的经验,我失败的教训,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和有一定修养、有一定见解的人切磋。让武术断根了,那就是罪人,对不起祖宗,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
  我思考很多问题,我要明白,真能爱这个,不为了求名求利,只要能把我东西接过去,这辈子就没白活,不然无颜见师父师爷。我也不要钱,我也不要利。只要我说的话,你能执行就行了。我的命相当不好,有几个好徒弟,没看住,死的死,伤的伤。前思后想,我既不想当王侯,也不想当贼寇。真正的生活需要文武之道,分开是说错的。文人要有武人的傲骨,武人要有文人的胸怀。
  赵丛君:请您为武术事业的振兴提几点建议。
  金玉铮:武术事业的振兴,要真正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文武学士”。
其他文献
摘要:青少年气步枪是训练是最初级的阶段,是运动员技术成型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进行技术动作定型的最佳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训练对我们来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尤其对运动员自身的发展和对省一级队伍的输送及国家后备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文章就青少年气步枪运动员的训练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青少年 气步枪 射击训练  中图分类号:G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
期刊
摘要:贵州喀斯特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古朴的民风、多彩的体育项目、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已成为开发特色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但体育旅游市场尚未成熟,旅游资源未被充分挖掘,没有形成独特的喀斯特体育旅游品牌,对外影响力小,应立足自我,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市场开发,开展旅游宣传促销,促使贵州喀斯特体育旅游市场成熟完善。  关键词:喀斯特 体育旅游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89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商仕芝(1795-1880)清蓟州(今蓟县)城西公乐村人,字德周,满州正蓝旗人,武术家,少林派武术商家拳创始人,以超群的武功,高尚的武德及广泛的支脉流传著称于世。  商仕芝祖籍关外铁岭县(今辽宁省铁岭市)。八旗入关,定鼎中原,商家随正蓝旗进关来到京畿,定居蓟州城西公乐亭村。公乐亭座落在燕山山脉盘山支脉五名山脚下,东离蓟州城五六里。山前有一望无际的沃野良田,山脚下有阳泉一座,溪水一泓,山青水秀,素有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重大比例,农民身体素质的好坏不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全民素质的提高也有重大的意义。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一步步推进,作为农村精神文化方面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意义也日渐突出。但是当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而,我们必须认清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对策进行积极的引导探索。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体质测试法、数理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从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力量、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对重庆文理学院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比非师范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要好很多,学生身体机能和各项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根据研究结果,从学生思想、心理以及学校自身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适当的建议,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为体
期刊
摘要:2007年3月6日央视五套推出《武林大会》栏目,旨在继续制造中国功夫的全方位传播效应,节目最初取得了部分观众的认可,并引起境外电视传媒机构的关注。但是,《武林大会》的文化传承价值要大于其商业开发价值,其对武术的传播亦仅留滞于探索性诠释阶段。从《武林大会》文化性阐释的内情可以反证,《武林大会》的审美预设需要虽然说已经无限地接近武术的本体,而其价值取向仍与传播学领域的中国武术有距离,《武林大会》
期刊
《胎息经》,中国古代气功经典。最早当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佚名。全经只有八十三字,论述胎息的定义、方法与作用,极为简单扼要。现存最早注本为初唐的气功家幻真先生的《胎息经疏》,流行颇广,被明代周履靖编辑的《夷门广牍》收入。《夷门广牍》系周氏广集历代以来小种之书并及其所自著编辑而成。周履靖(1549-1640),明隆庆、万历问人,字逸之,初号梅墟,晚号梅颠,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是明末戏曲作家,善吟咏
期刊
一、“占住中定,往开里打”的由来  韩会明恩师是杨露禅的仲子杨班侯的徒孙,师承班侯的义子李万成公。韩师幼时家境贫寒,随祖父借住在杨(露禅)家。当时,李万成公给杨家面铺做代理掌柜,并且从义父杨班侯处传承了一身的太极拳术,成为永年的第3代太极拳高手。幼年的韩师也喜练太极拳,于是便与李万成公结下了师徒缘份,“占住中定,往开里打”这句话就是李万成传给弟子韩会明的。韩师于82岁高龄时收了我,(见图1师徒合影
期刊
路国政先生,50岁,吉林省公主岭市人,国家二级裁判员,现任吉林省四平市推手研究会副会长。他幼时曾拜著名拳师王一达为师习练地功拳,又随八极拳名师李树栋练八极拳。后拜八卦掌明家韩志强为师,刻苦研练龙形八卦掌连环掌、太极拳老架六十四式,自此尤为钟情八卦掌,许多年来,潜心修炼。他内功深厚,熟于阳刚阴柔之道。随意推托带领,便发人于数步之外,在东北地区,英名远播。  路先生不断研究、探讨八卦掌技击之法,特别是
期刊
古代遗留的丹经道书,各家解说颇有不同,今人更喜一厢臆测,望文生义,形成了“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钻地狱,徒弟跟着拱”的局势!比如内丹中的“胎息”,被诸多曲解,早已弄得面目全非,如此混淆视听,实实令人担忧。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内丹术的“胎息”之法,也曾经历过无数的改化,并在改化中,与多种修养之术相融,于是“胎息”就有多种意义的解释。目前流行较广者为“胎息”功。内丹中所谓的“胎息”已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