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健康指南·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nih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P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组织,20例口腔黏膜白斑,45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APC的表达。结果:口腔正常黏膜组APC染色阳性率为90.0%,口腔白斑组APC染色阳性率为60.0%,口腔鳞癌组APC染色阳性率为24.4%。口腔正常组织与口腔鳞癌组间染色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口腔白斑组与口腔鳞癌组间染色阳性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口腔白斑组与口腔正常组织组间染色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5)。AP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P=0.012),在高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与患者的年龄(P=1.00)、性别(P=0.734)、肿瘤的T分期(P=0.902)及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P=0.419)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PC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口腔鳞癌发生和预后的检测指标。
  关键词: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APC,免疫组化
  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 OLK)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严重时会引起癌变,癌变率从0.11%到31.4%[1,2]不等,存在明显的种族、地区差异。口腔白斑在我国的患病率为3.13%[3],口腔鳞癌的人群中有17%~35%[2]由该病发展而来。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恶性肿瘤, 占该部位恶性肿瘤的90%以上[4]。口腔鳞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信号因子介导的传导途径异常或活化是它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抑癌基因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作为Wnt信号通路β-catenin降解复合体的重要组份,是近几年发现的与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重要信号分子[5]。为了解APC在口腔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检测了口腔正常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P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和筛选
  病例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黏膜科及口腔颌面外科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活检或术后标本。其中,口腔正常黏膜10例,白斑20例,鳞癌45例,共计7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例选择遵循以下标准: 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无其它口腔恶性肿瘤病史,术前无放化疗史。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43~75岁;T分级:T1 17例, T2 13例, T3 9例, T4 6例;有淋巴结转移14例, 无淋巴结转移31例;病理学分级: 高分化20例,中、低分化25例。口腔白斑的纳入标准: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状损害,不能被擦去,也不能被定义为其他任何损害,结合病理诊断符合口腔黏膜白斑。正常对照组取自非肿瘤性活检标本中正常口腔黏膜上皮。
  1.2 试剂与方法
  兔多克隆APC抗体购自美国 SANTA CRUZ公司,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盒(SP-9000)和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u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PBS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APC蛋白定位于细胞浆,阳性染色者胞浆呈棕黄色。高倍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 每个视野计数200个细胞。染色判定标准采用半定量分析法[3],按细胞染色有无及深浅评分: 无染色为0分, 浅黄色为1分, 棕黄色为2分, 棕褐色为3分;按阳性细胞百分率评分: 阳性细胞百分率<5%为0分,5%~25%为1分,25%~50%为2分,50%~75%为3分,75%~100%为4分。结果取2项评分之积,≤4分为阴性,>4分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APC在各组中的表达
  正常组织中APC主要表达在口腔黏膜上皮的角化层细胞的胞浆中,较均匀,其表达程度为弱到中度,越靠近上皮表层表达越强,而在棘层、颗粒层及基底层低表达或无表达。10例正常组织中APC阳性表达9例,阴性表达1例,阳性表达率90.0%。在口腔黏膜白斑APC表达增强,分布范围扩大,在增生全层可见细胞浆中中等程度表达,较均匀。本组20例口腔黏膜白斑组中APC阳性表达12例,阴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率为60.0%。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PC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浆中,部分肿瘤细胞浆中分布不均匀,在中、高分化的癌巢靠近周边细胞表达相对少,且分化程度越差,APC表达相对越少。我们研究的4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APC阳性表达11例,阴性34例,阳性率为24.4%。统计学分析表明,APC在口腔正常组织中与口腔鳞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口腔黏膜白斑中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APC在口腔正常组织中与口腔黏膜白斑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205)。
  2.2 AP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关系
  AP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P=0.012),在高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与患者的年龄(P=1.00)、性别(P=0.734)方面无明显相关性。同时与肿瘤所处于的T分期(P=0.902)及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P=O.419)也无明显的相关性。
  3 讨论
  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口腔癌的首位,临床存在早期诊断率低、治愈率低、预后差等问题。APC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发现于1991年,定位于5Q21,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如结肠癌、食管癌、胃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且缺失发生于癌变的早期[6]。研究表明[7], APC基因的缺失极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应用PCR- RFLP技术分析,发现口腔鳞癌中APC基因的杂合缺失频率达29%。Wnt途径是引起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不正确活化在许多肿瘤或癌症中都可见到,其中APC参与的β-catenin的浓度调控,被认为是Wnt途径的枢纽。APC基因直接参与Wnt信号传导途径,与Axin、Gsk-3β形成复合物,保证Wnt信号途径对细胞特化、增殖、极性以及迁移的正常调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Wnt通路处于关闭状态,当APC突变或缺失导致Wnt通路被激活则可引起β-catenin在胞浆内聚集并转运至核内,与转录因子TEF/LEF结合调节靶基因如c-myc、cyclind、CD44等癌基因的转录,最终导致肿瘤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抑癌基因AP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口腔正常组织,同时还发现APC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在高分化口腔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的口腔鳞癌。通过统计学处理还发现,APC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P=1.00)、性别(P=0.734)及肿瘤所处的T分期(P=0.902)、有无淋巴结转移(P=0.419)均无明显的相关性。Martayan等研究报道[8],APC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复发、转移等临床因素无关。APC基因在西方人群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发生突变并不常见,但在台湾人群中APC 基因杂合性缺失的比例较高,可能存在种族差异性。   口腔黏膜白斑是指发生在黏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诊断为其它任何疾病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口腔黏膜白斑发病与吸烟、过量饮酒、嚼槟榔等密切相关。黏膜白斑是口腔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大量研究表明癌前病变与癌的分子遗传改变是一致的,只是程度和量上有所不同,有些癌前病变虽组织形态上尚未出现癌的表现,但分子遗传特征上已与癌相似。目前尚未有APC在口腔黏膜白斑表达的报道,我们研究中所选取的20例口腔黏膜白斑病例,阳性表达率为60.0%,与口腔正常组织组间染色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间染色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提示APC可以作为检测癌前病变向癌症发生转变的重要指标。由于本研究例数较少,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总之,本研究证实APC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病理学分级密切相关,提示APC蛋白可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和预后的检测指标。
  参考文献
  [1]Lee JJ, Hung HC, Cheng SJ, et al. Carcinoma and dysplasia in oral leukoplakias in Taiwan: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6,101(4):472-480.
  [2]Lodi G, Sardella A, Bez C,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oral leukoplakia [J]. J Dent Educ, 2002,66(8):896-902.
  [3]方祥忠.我国部分地区134492人中口腔黏膜白斑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86,2(1):1-5.
  [4]Verbin R.S., Bouquot J.E. Cancer of the oral cavity and oropharynx.In: L.Barnes(ed).Surgical pathology of the head and neck, PP:333~401.M. Dckker,New York(1993).
  [5]Hsieh A, Kim HS, Lim SO,et al.Hepatitis B viral X protein interacts with tumor suppressor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to activate Wnt/β-catenin signaling[J].Cancer Lett,2011,300(2):162-172..
  [6]Tamura G, Maesawa C, Suzuki Y, et al. Primary gastric carcinoma cells frequently loss heterozygosity at the APC and MCC genetic loci[J]. Jpn J Cancer Res, 1993, 84(10):1015-1018.
  [7]Chang KW,Lin SC, Mangold KA, et al. Alterations of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 gene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0, 29(3): 223- 226.
  [8]Martayan A,Sanchez-Mete L,Baldelli R,et al.Gene variants associated to malignant thyroid disease in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a novel APC germline mutation[J]. Endocrinol Invest,2010,33(9):603-6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诊断中,运动实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2例,分别给予其冠状动脉造影和活动平板运动实验,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运动实验敏感性为87.76%,特异性为56.52%,阳性预测值为81.13%,阴性预测值为68.42%,准确率为77.78%。结论 采取运动实验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可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使临床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不同药物治疗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80例于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盆腔炎治疗的患者,并对其进行平均分组,组别为I组和Ⅱ组,其中I组对患者给予莫西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Ⅱ组对患者给予广谱抗菌的药物(如头孢地尼、臭硝唑)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案例中,I组患者有35例经治疗后愈合出院,有5例有所好转,其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毒蛇咬伤后的急诊救治技术进行探讨。 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90例毒蛇咬伤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救治方法与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经相应治疗与护理措施后疗效满意,治愈88例,死亡2例,治愈率达到97.78%。结论 根据不同种类毒蛇咬伤情况选用对应蛇毒血清联合地塞米松给予迅速治疗,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对于毒蛇养伤患者起到很好的效果,值得广大医护人员重视。  关键词:毒
期刊
【摘要】目的:对莫西沙星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救治的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8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菌学疗效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63.6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是系统地综述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和意义,介绍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理学、毒理学、中药现代化、药理学以及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药物研发;药物代谢动力学;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指利用数学处理的方法,对药物或者其他外源性的物质在人体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进而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所产生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意义。目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已经渗入到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肾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肾病患者共100例,其中有50例患者接受抗贫血药治疗,为A组,另50例患者未接受抗贫血药物治疗,为B组,另选我院同期进行体检结果显示为健康的正常人共50例,为C组。对3组使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比。结果:A组各项指数对比明显高于B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时,采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后的胃肠道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1年8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因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67例,女性患者有33例,年龄在36~80岁,平均年龄在(54.6±10.6)岁,并随机将其分为50例观察组与50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止血对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分为缝合组40例为1组、电凝组40例为2组。比较这2组术后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缝合组患者对于卵巢储备功能影响小于电凝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由专门人员记录,2组患者在
期刊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一是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机构不健全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诊治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针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  关键词: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管理水平;主要对策  传染病一般是指由多种病原体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行西医治疗,观察组55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对照组痊愈率为82.00%,明显比观察组90.91%痊愈率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通过中西医结合可使治疗效果大大提高,同时提高安全性,使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
期刊